
2022年6月8日,北京人民藝術劇院表演藝術家、導演藍天野在睡夢中離世。此時,距離北京人藝七十周年院慶僅有四天。鎮院之寶《茶館》仍在上演,而第一代“秦二爺”已成絕版。
就在此前一年,九十四歲的藍天野神采奕奕地走上人民大會堂的領獎臺,接過了那枚“七一勛章”。此前兩年,北京人藝六十八周年院慶當天,九十三歲的藍天野帶領后輩們為觀眾獻上了經典話劇片段,并豪邁地說:“如果我不參加,北京人藝院慶的舞臺上就少了一代人,我必須來!”
耄耋之年,藍天野出演曹禺經典戲劇作品《家》中的馮樂山,執導《大訟師》《吳王金戈越王劍》等多部話劇。而再往前,他是《冬之旅》中的老金,《甲子園》中的黃仿吾,《封神榜》里的姜子牙,《北京人》里的曾文清……
從王潤森到藍天野
那時,藍天野還叫王潤森。1927年,王潤森出生在河北省饒陽縣一個殷實之家。不久,全家遷居北平。因母親酷愛京劇,童年的他經常跟著母親出入戲院,逐漸對五彩繽紛的臉譜產生興趣,于是他迷上了畫畫,筆下的臉譜、戲裝、兵器稚嫩而生動。離家不遠就是白塔寺,每逢廟會,看到琳瑯滿目的民間工藝品,他都會一一畫下來,自得其樂。
看戲,雖懵懵懂懂,但在潛移默化中,他的想象力被激發了。多年后,已經是著名藝術家的藍天野回憶說:“我成年后演戲,尋找人物的形體感覺比較快,比較準確,這不是光靠練就能達到的,還要有悟性和感覺,而感覺就是從小在看戲環境里受的那些熏陶帶來的?!?/p>
王潤森上學后,正值北平淪陷。學校附近,經常能看到餓死的人,三九天的早晨起來,不知道誰家的門洞里就會突然出現凍死的人。
驚心動魄中,幸而還有畫畫為伴,只是筆下不自覺地多了反抗的主題。十五歲時,王潤森創作了一幅木刻版畫:一雙戴著銬的手,正在極力抗爭。
上高中后,他成了班里出壁報的骨干,因此與同樣愛畫畫的同學蘇民成了好朋友。在學校的小禮堂,他第一次看蘇民和一群學生在臺上演曹禺的《北京人》,也是那次他才知道,這樣的藝術形式叫\"話劇”
“那些我認識和不認識的人,在舞臺上化身為另一個人物,年齡、性格各異,演的還不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事兒,離奇又含蓄的故事,穿著也不一樣,它強烈地吸引了我。\"此后,王潤森和蘇民更加形影不離,他們經常一起聊畫畫,看演出,1944年,兩人同時考入國立北平藝術??茖W校,一個學油畫,一個學國畫。
那年冬季的一天,蘇民拉起他就走:“咱們一塊兒演個話??!”就這樣,王潤森被“拉下水”,第一次在曹禺的《日出》中出演黃省三,一個謙卑軟弱的小職員。在生澀中,借劇中的小人物之口,他對黑暗的社會發出了悲憤的控訴。
國家風雨飄搖,個人前途未卜。正迷惘時,1945年初,多年沒有音訊的三姐石梅突然回來了。當年離家后,她去了解放區,這次是被黨組織派回北平。家成了北平地下黨的交通站、聯絡點,王潤森自然而然地接受了革命思想。他秘密協助三姐工作,油印宣傳資料,騎著自行車往返于解放區和敵占區,為地下黨運送物資和文件,信仰逐漸堅定。
在三姐的介紹下,十八歲的王潤森加人了中國共產黨,那一天是1945年9月23日,他終生難忘。
從此,“組織上讓干什么就干什么,黨怎么決定,我就怎么做”。“祖國劇團”成立了,“北平劇聯”成立了,王潤森參與其中,一邊演戲,一邊開展進步活動。排演完李健吾創作的《青春》后,他接到指示,“把工作重點放在戲劇戰線上”。毫不猶豫地,他放棄畫畫的夢想,把演戲作為自己的革命事業。欣慰的是,好友蘇民也成為一名黨員,與他共同成長,并肩戰斗。

按照組織安排,王潤森考入演劇二隊。演劇二隊明面上屬于國民黨,實際上由中共黨支部領導。由于是軍隊編制,在那兒,他搖身一變,成為一名國民黨少校軍官。
不久,演劇二隊排演根據高爾基的名劇《底層》改編的《夜店》,隊里請來的導演是著名戲劇家焦菊隱。從安排演員去天橋體驗生活到對表演的啟發誘導,焦菊隱的學識見解和他倡導的“摒棄虛假造作的舞臺表演痕跡,營造活生生的生活”理念,為王潤森打開了一片新天地,他對戲劇的熱愛大增。
《夜店》成功后,焦菊隱創辦了北平藝術館,王潤森做劇務和舞臺監督。他能把劇中每個角色的臺詞都背得滾瓜爛熟,哪個演員有事沒來,他就臨時頂替,臺詞一字不落,走位一點不差。這段難得的經歷,讓他進步很快。
1948年,解放戰爭發展迅猛,白色恐怖加劇。作為學生運動中的主力,祖國劇團和演劇二隊都受到監視,不少人上了國民黨的黑名單。為了保存實力,上級要求他們撤回解放區。王潤森利用自己的少校身份,承擔了護送工作。當新上任的隊長還在喝酒、打麻將時,全體隊員已經分三批全部撤走了。
離開那天,王潤森帶著母親。他把毛線絮進被子,用油紙把手表裹起來塞進挖空的肥皂里,操著一口流利的冀中話,順利到達解放區。
為了不牽連留在國統區的親戚朋友,當天夜里,所有人都被要求立即改名。沒有時間多想,“藍天野”三個字脫口而出。從此,王潤森正式成為藍天野。
“秦二爺”,一演三十四年
北平和平解放,所有人都歡欣鼓舞。百廢待興,1952年,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應運而生,院長曹禺、副院長焦菊隱提出設想:“要把北京人藝辦成像莫斯科藝術劇院那樣具有世界第一流水平,而又有民族特色和自己風格的話劇院。”
藍天野成為人藝的第一批演員之一,那時的他是“標準的青年演員,對未來滿懷憧憬”。
北京人藝建院后,第一件事就是組織所有的導演、演員下廠、下鄉,體驗生活。藍天野去的是琉璃河水泥廠,他和工人吃住在一起,披著濕被子沖進高溫車間時,一點也不含糊。這一待,就是半年。后來,來中國的蘇聯戲劇專家看過他的戲后,點名讓他參加他們主持的“表演干部訓練班”。兩年進修,由實踐而理論,經過科學、系統的學習,藍天野的藝術水平有了顯著提高。
1956年底,北京人藝決定排老舍的新劇本《茶館》。會議室里,老舍親自為全體演員念劇本,他講得活靈活現,演員們聽得心潮澎湃。劇本讀完了,大家紛紛申請角色,藍天野卻退縮了,那些三教九流的人物,他一個也不熟悉。
意外的是,演員名單出來后,不僅有他,而且讓他演的還是重要角色——秦仲義“秦二爺”。大家都為他高興,演員林連昆羨慕地說:“藍天野,你可攤上個有趣的好角色了!”
然而,藍天野只有苦笑。盡管老舍先生和研究老北京的專家金受申先生講了很多掌故、風土人情,但他還是云里霧里,找不到感覺。
在導演焦菊隱的安排下,演員們去體驗生活,小茶館、地攤兒,說評書的、看相算命的,各種場合各色人等逐一觀察,大家興致盎然。為了找到資本家“秦二爺”的感覺,藍天野還特意去拜訪了一位企業家,通過觀察他的家庭、家里的用人,甚至家中的擺設、飼養的寵物,把一個個細節連綴起來,角色的“魂”與“神”漸漸在他腦海里清晰起來。

雖然體驗生活的時間遠遠超過排練的時間,但那正是上臺的底氣。不管是大角色,還是小龍套,藍天野都認真創作,堅持積累。1957年,他出演《北京人》中的曾文清,角色需要的詩詞書畫、把玩鴿子等技能,他都提前惡補、請教,包括長袍怎么穿,行走坐臥的講究都細細揣摩。臺上,一個書生氣的世家子弟,被他塑造得無懈可擊。演出結束后,周恩來到后臺看望演員,他對藍天野說:“你這個文清演得很好!”
有了經驗和鼓勵,排演《茶館》時,藍天野很快進入了角色。三十歲的他,與第一幕中的秦仲義年齡相當,那種年輕氣盛、驕傲自得,他演得游刃有余。難點在于第三幕,閱歷不夠,很難演出角色晚年的滄桑感。為此,焦菊隱專門用一個晚上對他進行啟發,終于讓藍天野找到了那種歷盡坎坷、要從心底發出傾訴的沖動。
1958年3月,《茶館》在首都劇場首演。裕泰大茶館內,幾十個活生生的人物,把一幕幕人間悲喜劇生動地展現在觀眾面前,反響熱烈,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場場爆滿。然而,政治運動不斷,對《茶館》的批判也隨之而來。再后來,焦菊隱被撤職、老舍投湖,藍天野也沒能逃過沖擊。
1978年,風雨過去,劇院決定復排《茶館》。此時,老舍和焦菊隱都已離世,幸運的是,原班演員都還在。親身經歷過摧殘,藍天野對角色有了切身的體驗,從年輕時的盛氣凌人、器宇軒昂,到晚年時的落魄潦倒,鮮明的對比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的表演被稱贊“像血管里流出來的”。此后多年,《茶館》長演不衰,成為中國話劇史上的經典。
“演員準備角色從什么時候開始?不是從拿到劇本開始,而是從你下決心做演員的那一刻開始。也許沒有那樣一個劇本,那樣一個人物讓你去演,但你的內心應該醞釀?!痹S多年后,藍天野為青年演員傳授自己的經驗。
隨著《茶館》走出國門,這一“東方舞臺上的奇跡”被世界熟知。1992年,北京人藝慶祝四十華誕,六十五歲的藍天野再次出演“秦二爺”,這次的難題,變成了如何表現出第一幕中青年秦仲義的“瀟灑勁兒”??嗫嗨妓骱?,他想到了辦法。上場前,他提早在候場區來回活動,慢溜快走,設想著秦仲義騎著馬一路行來,之后,勒韁,下馬,一躍跨上茶館門前的臺階。擢下掖在腰間的長袍大襟,甩開繞在脖頸的辮子,藍天野就這樣“帶戲上場”。
一出場,觀眾掌聲熱烈。臺上,每一個角色的表現都精彩絕倫。謝幕時,有幾個年輕人沖到臺上,打出“戲魂國粹”的橫幅。悲壯之感仿佛是讖言,在演過近四百場之后,第一版《茶館》告別了觀眾,因為在這之后,演員已經湊不齊了。
從1958年到1992年,藍天野塑造的“秦二爺\"深入人心。
演而優則導
盡管在舞臺上精氣神十足,但實際上,藍天野的身體是公認的差,早在三十多歲時,他就患上了低血壓、失眠癥,曾多次暈倒。有一回演出時,他化好裝還沒上場就在后臺暈倒了,劇組只好向觀眾說明情況,請大家耐心等待。一個小時后,藍天野抱病演出,觀眾被深深感動。
藍天野很內疚,他覺得自己給觀眾提供了“次品”。由于身體原因,再加上對導演產生興趣,他申請轉做導演。為了體驗生活,他在農村一住就是半年,白天干農活、喂牲口、給桃樹剪枝,晚上和老書記睡在牲口院毛坯房的土炕上。深入各村生活,他眼界大開,“在精神上感受到了另外一種境界”。
1963年,北京人藝排演《關漢卿》,焦菊隱是導演,藍天野是副導演。找焦菊隱談戲時,他看到,書桌上的紙上,既寫著舞臺處理的構思,也寫著大白菜、花生米怎么儲存這些生活瑣事,對于焦菊隱提出的“深厚的生活基礎,深刻的內心體驗,鮮明的舞臺形象”這一藝術風格,他又有了新的理解。
排完《關漢卿》,藍天野正式轉為導演。1964年,他第一次獨立導演《結婚之前》,主演是同為話劇演員的妻子狄辛。這是一部講述農村生活的戲,排演之前,他們到農村體驗生活。正是初春時節,土地還未完全解凍,當地的農民說,春耕這活兒,只有男人能干!狄辛不服氣,說:“女孩為什么不能干?”她脫下鞋,挽起褲腳就下了地,扛著大四齒釘耙,光腳踩在帶冰碴兒的泥土里說干就干。
后來,《結婚之前》在人民大會堂進行演出,被觀眾評價“非常有農村氣息”。
夫妻倆都舍得下功夫,他們的聯袂創作被傳為佳話。1979年,兩人再次聯手,同臺演出歷史劇《王昭君》,狄辛飾演王昭君,藍天野則被導演指定飾演呼韓邪大單于。第二年,這部戲作為內地第一部赴香港演出的劇目,令香港觀眾耳目一新。對藍天野的演技,香港媒體盛贊“流露著獨特的藝術魅力\"\"令人拍案叫絕”。



作為北京人藝早期培養的演員和導演,藍天野擔負起了傳承的責任。1981年,演員訓練學員班開辦時,他擔任表演教師。有一天上課,他發現有位女同學很聰明,演得很好,但是不太用心,于是嚴肅地要求她:“你下堂課要給我拿出三個不同形態的老太太!”
下堂課上,這位同學演了三個老太太,每一個都很生動,尤其是其中一個南方知識分子老太太,絲毫看不出表演痕跡,這把藍天野“震了”。原來,這個南方知識分子老太太的原型,就是這位女同學的鄰居。而這位女同學,就是后來成為著名演員的宋丹丹。
對演員,藍天野一向要求很嚴,絕不姑息,老友蘇民說他“執拗起來九頭牛也拔不出”。
一手培養人才,一手頻出佳作,藍天野相繼執導了《貴婦還鄉》《吳王金戈越王劍》,以及曹禺根據巴金小說改編的《家》等多部優秀作品?!都摇飞涎輹r,劇院三代
“我就是那個廖化”
離休后,藍天野撿拾起年輕時因演戲而丟掉的繪畫,他把畫室命名為“退舍”,而且退得徹底,不導戲,不演戲,甚至不看戲,只專心畫畫。
演員同臺,曹禺因病不能到場,特意致信藍天野,強調了培養青年演員的重要性:“想想你和你當時的朋友們,不就是在年輕時就顯出頭角了嗎?”
同樣懷著這種使命感,藍天野為人藝培養出了一批實力派演員。1985年,憑借《吳王金戈越王劍》,他榮獲了北京市優秀導演獎。
盡管成績顯著,可是因為“直”“倔”“膽子大”,敢于起用從沒演過主要角色的演員,藍天野也曾受過非議。1986年,他執導話劇《秦皇父子》,公子扶蘇這一角色,他決定借用空政話劇團的濮存昕。濮存昕是蘇民的兒子,那時還在跑龍套,而蘇民又是北京人藝的副院長,這必然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滿。藍天野卻堅持己見,他后來解釋說:“當時的人藝年輕演員中,還真沒有一個身形、氣質如此的人?!?/p>
《秦皇父子》演出后,濮存昕的表現大家有目共睹。從此,他視藍天野為恩師和伯樂。
導完這部戲不久,藍天野滿六十歲,準時離休。
兩年后,古裝神話劇《封神榜》劇組找上門來了,《渴望》劇組也找上門來了,他被“綁架”著演了電視劇,于是有了仙風道骨的姜子牙、溫文爾雅的王滬生父親。拍《封神榜》時,他對劇本不滿意,于是親自修改;劇中的打戲,他堅決不用替身,由此塑造出了觀眾心目中最經典的“姜子牙”。《渴望》演完,有位中年觀眾給他寄來一封長信,講述自己身世坎坷,從未感受過父愛,想請藍天野做他的父親。藍天野疚地回復:“你受到感動,是因為這個戲,而我只是一個演員,我當不起。”
角色再轟動,他也很淡然。把贊美聲關在門外,他繼續潑灑丹青,舉辦畫展,忙得不亦樂乎。直到2011年,一場飯局打破了他平靜的生活。
那天,時任北京人藝院長的張和平請藍天野夫婦吃飯,并直截了當地說,為慶祝建黨九十周年,北京人藝決定重排《家》,希望藍天野能出演一個角色。藍天野猶豫了,“荒疏久矣,再說,已耄耋之年,演得動嗎?記憶力已衰退,記得住詞兒嗎?”
為難了幾天,最終“由于他們由衷想把北京人藝搞好,我很難說不”,他答應出演,只是,要一改以往的正面人物形象,挑戰反派角色馮樂山。那年,他八十四歲,離開話劇舞臺已經二十多年了。
為了演好馮樂山,藍天野從不以老自居,經常和大家一起排練到晚上10點。有一天,他不慎摔傷,手指骨折。起身后,面對大家的焦急關切,他脫口而出:“對不住大家,讓各位受驚了。\"可是第二天,他又按時來了,只為了讓大家“看到我沒事兒”。

欣慰的是,重新回到舞臺,藍天野一下子找到了感覺,好像從來就沒有離開過,甚至比以前演得更好了。那個表面紳士,內心卻偽善陰險的馮樂山,被他刻畫得入木三分。
“好像我還屬于這個舞臺”,演完《家》,藍天野收不住了。第二年就是北京人藝建院六十周年,《甲子園》適時推出,他不僅出演風度翩翩的男主角黃仿吾,同時還擔任藝術總監。二十多場《甲子園》圓滿完成后,幾個平均年齡超過八十六歲的老藝術家共同謝幕,臺下掌聲經久不息。
奇跡般地,藍天野仿佛返老還童了,他精神百倍,時時琢磨著演戲。一次,他偶然遇到曹禺的女兒、劇作家萬方,于是請萬方幫他寫一個“兩個老人的故事”。不久,他看到了劇本:陳其驤與老金是一對老朋友,可是后來,陳其驤迫于壓力出賣了老金,害得他坐牢、家破人亡。遲暮之年,陳其襄特地上門向老金道歉。
藍天野一口氣讀完,感嘆地說:“這是我七十年的演戲生涯里最有感受的一部戲,寫出了我的生活經歷中感受非常深刻的一部分。”
沒想到,制作遇阻,“兩個人從頭演到尾,不下場,太重、太累”,領導建議他別演。
2015年,機緣巧合,北京一家公司決定把這部戲搬上舞臺。就這樣,由臺灣導演賴聲川執導,由藍天野和臺灣演員李立群合作的《冬之旅》誕生了。
八十八歲,主演老金,臺詞量非常大,而且情緒變化劇烈,舞臺上需要長時間保持精神高度集中,所有人都提心吊膽。大家的心思,藍天野看出來了,即使哪一天沒有胃口,他也要努力吃飯。他對李立群說:“你不知道,如果我一頓飯不吃,會有多少人來問候我。\"《冬之旅》在多個城市巡演時,正是春夏之交,觀眾都穿著單衣,而舞臺上的藍天野,穿著大衣、裹著圍巾,在聚光燈下一演就是近兩個小時,下場時,襯衣都能擰出水來。
《冬之旅》連演三年,藍天野也創造了“九十歲的舞臺奇跡”。面對種種贊譽,他卻說:“我不希望是我的年齡感動人,如果大家都去感慨,九十歲了,多不容易啊!那就是我演得不大成功。”
事實上,折服觀眾的依然是他駕馭自如的表演。他感謝當年張和平的“鴻門宴”,讓他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老友們相繼離世,他覺得自己責任重大,“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我就是那個廖化”。
因為責任感,他繼續活躍在話劇舞臺,以九旬高齡執導了北京人藝原創劇目《大訟師》。2021年,他復排的《吳王金戈越王劍》演出完畢,九十四歲的他精神矍鑠地上臺致謝。
“我最好的生活還是在舞臺上?!笨墒?,就在他期待著北京人藝七十周年院慶時,卻在睡夢中悄然離世。那一天,北京人藝的舞臺上,第二代《茶館》正在排演,演員們沒有一個人慌亂,“戲比天大”,他們牢記著這四個字。演出結束,濮存昕手書挽聯深情悼念:“藍天白云碧空凈,野草逝去更護花。”
薪火相傳,這是對藍天野最好的告慰。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