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校門口整齊地排列著一輛輛接孩子的轎車,等待我的卻是一輛斑駁的鳳凰牌自行車,它安靜地倚著梧桐樹,在一眾轎車中顯得格格不入。這輛自行車屬于我的爺爺。黃色的銹跡在車身上斑駁,后座則是爺爺為我精心改造的“專屬座椅”——厚實的海綿墊在鐵板上,用柔軟的舊布包裹著,邊角依稀可見細密的針腳。每天早晨,爺爺載我去上學,騎行的前半段總是愜意的,耳邊是爺爺有節奏的腳踏板聲——“咔、咔……”我故意將腳輕輕觸地,鞋子和地面摩擦,發出一長串“呲呲”聲。每當這個時候,爺爺總會回過頭來寵愛地看著我,而我也會開心地說:“加速!加速!”
然而,少年敏感的內心像一條拋物線,每當騎行過半,我便心事重重。我害怕被同學看到我坐的是這樣一輛樸素的自行車。眼看離學校的距離越來越近,我低聲跟爺爺說:“爺爺,我就在這里下車吧。”爺爺卻堅定地說:“親眼看你進校門,我才放心。”我只能低下頭,攥緊爺爺洗得發白的衣角,任車鈴在暮色中碎成忐忑的音符。
兩年后,我去了新學校,接送我的人變成了父親,載我的那輛自行車也換成了轎車。兒時的心事終于落下了帷幕。又是一年寒假,我回老家看望爺爺,他依然穿著樸素,記憶中本就稀疏的頭發更少了,背也彎得厲害。那一刻,我猛然發現,爺爺老了,一種難以言喻的酸澀涌上我心頭。我背過身,突然發現陽臺上有一輛嶄新的鳳凰牌山地車。我滿臉疑惑,爺爺笑著說:“我特意給你買的!”我眼眶一熱,年少時那輛被我嫌棄的自行車和這輛嶄新的山地車,里面藏著的都是世間最珍貴的親情。
爺爺的自行車曾是讓我煩惱的心事,卻也是我幸福的載體,它讓我懂得了珍惜當下,明白了親情的可貴。我將帶著爺爺對我的愛,茁壯成長。
◆點評
習作通過“我”少年時期對舊自行車的嫌棄與長大后對爺爺心意的珍視,形成情感反差。選材聚焦日常生活,用“海綿座椅的針腳”“褪色衣角”等細節勾勒爺爺的溫柔,以“轎車”與“山地車”的對比凸顯親情的厚重。從“嫌棄自行車”到“讀懂自行車中蘊含的愛”,再到結尾將“煩惱心事”與“幸福載體”并置,在新舊車輛的更迭中,展示了小作者對成長的頓悟。
【作者系天津師范大學濱海附屬學校學生,指導教師:楊紫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