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S858.31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1085(2025)07-0141-03
大腸桿菌廣泛存在于自然環境中,是雞腸道內的正常菌群。但當雞群受到各種應激因素影響時,體內環境失衡,大腸桿菌可能會過度繁殖并侵襲全身,導致大腸桿菌病的發生[1]。該病主要表現為敗血癥、肝周炎、肺炎、心包炎、輸卵管炎等癥狀,危害雞的健康生長,嚴重影響養殖效益。因此,加強雞大腸桿菌病的診療與防控具有重要意義。
1雞大腸桿菌病的診斷方法
1.1臨床表現
雞大腸桿菌病臨床表現復雜多樣,根據癥狀的不同,可分為敗血癥型、呼吸道型、腹泄型及混合型等類型。敗血癥型患病雞呈現典型全身中毒癥狀,表現為精神萎靡、食欲減退、體溫升高至43℃以上、腹瀉等;呼吸道型以呼吸系統癥狀為突出表現,可見呼吸困難、鼻腔分泌物增多,剖檢可見鼻炎、氣囊炎;腹泄型病例表現為持續性黏液樣腹瀉,糞便黏附于泄殖腔周邊羽毛,嚴重時出現脫水癥狀;混合型病例則同時出現多個系統癥狀,病情更為復雜且致死率較高[1]。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日齡雞群的癥狀表現存在差異,雛雞多呈急性敗血癥經過,成年雞則以輸卵管炎、卵黃性腹膜炎等慢性病變為主。
1.2 剖檢變化
剖檢可見特征性病理損傷呈多器官累及狀態。敗血癥型典型病變為氣囊炎、心包炎、肝周炎等全身性病變;呼吸道型以鼻炎、支氣管炎、肺炎等呼吸系統病變為主要特征;腹泄型剖檢可見腸黏膜充血、水腫、潰瘍等腸道炎性病變。此外,本病常伴有其他臟器病變,如心臟擴張呈圓形,心包腔積液增多;肝臟腫大質脆,包膜下和實質內可見大小不等的灰白色壞死灶;脾臟腫大,邊緣鈍圓;產蛋雞可見輸卵管內都豆腐渣樣滲出物,卵巢濾泡性變性[1]
1.3實驗室診斷
當前,細菌分離培養、血清學檢測及分子生物學診斷是雞大腸桿菌病實驗室診斷的常用方法。其中,細菌分離培養是公認的“金標準”,該方法需采集肝、脾、心包積液等病變組織,無菌接種于選擇性培養基如MacConkey平板、EMB平板,37℃培養 24h ,觀察菌落特征。典型的雞源大腸桿菌在MacConkey平板上長出粉紅色菌落,在EMB平板上則呈現為帶有金屬光澤的深綠色菌落。挑取可疑菌落進行生化鑒定,應符合葡萄糖發酵產酸產氣、乳糖發酵陽性、IMViC試驗( ++… )的典型特征。
除細菌分離培養外,血清學檢測如間接血凝試驗、酶聯免疫吸附試驗等,以及分子生物學診斷如PCR、熒光定量PCR等技術,也在雞大腸桿菌病的實驗室診斷中得到廣泛應用,可快速、靈敏地檢出病原體,為雞大腸桿菌病的及時診斷提供重要依據。
2雞大腸桿菌病的治療方法
2.1藥物治療
根據雞源大腸桿菌藥敏試驗結果,表明阿莫西林、頭孢噻呋及硫酸新霉素等藥物對該病原菌普遍具有較好的抑制效果,在臨床治療中可作為首選藥物。在給藥途徑上,多采用口服或肌肉注射,療程一般控制在 3~5d 值得注意的是,使用抗菌藥物時,務必嚴格遵循藥物說明書中規定的劑量和給藥方法,切忌隨意增減劑量或更改給藥途徑,以免誘發細菌耐藥性。與此同時,臨床還應合理輪換使用不同種類的抗菌藥物,避免出現交叉耐藥現象。另外,在停用抗菌藥物后,需適當延長休藥期,確保藥物在體內代謝徹底,有效防范藥物殘留問題的發生[2]。
2.2中獸醫治療
中獸醫治療雞大腸桿菌病時,臨床多采用中西醫結合療法。一方面注重使用具有清熱解毒、止痢止瀉功效的中藥如黃芪、金銀花、大黃、黃連等,既可單獨使用,也可與抗菌藥物聯合應用,發揮協同增效作用。另一方面,一些療效確切的中成藥制劑,如青霉素V鉀散、雞立停、雞板藍根散等也得到了廣泛應用,取得了較為滿意的臨床療效。中獸醫治療需秉持“標本兼治、辨證施治”的原則,根據不同臨床癥狀選用最適宜方劑,既要重視清熱解毒、截斷病邪,又要注重扶正培本,切忌隨意搭配使用中藥或盲目攻伐邪氣。相比西醫治療,中藥治療周期相對較長,一般需連續用藥5~7d才能達到預期療效[3]
2.3免疫治療
免疫治療的基本原理是通過免疫接種,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從而達到控制疾病發生與流行的目的。目前,國內外已研制出多種雞大腸桿菌病疫苗,包括多價滅活疫苗、亞單位疫苗及基因工程疫苗等。定期免疫接種,可顯著提高雞只抵抗力水平,有效降低大腸桿菌病的發病率。使用正規生物制品企業生產的多價滅活疫苗,一般建議雛雞期7~10日齡頸部皮下注射 0.3mL/ 只,并在產蛋前4~6周肌肉注射 0.5mL/ 只,換羽期根據抗體檢測結果補免1次,鞏固免疫效果。疫苗的免疫效果不僅取決于疫苗質量,還會受到操作規范性、雞群整體狀況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因此,實施免疫接種時必須嚴格按照疫苗說明書進行,確保疫苗劑量、免疫程序等關鍵環節規范到位,以期達到最佳免疫效果。同時也要認識到,免疫治療主要發揮預防保護作用,對已經發病的雞群療效往往不甚理想[4]。
2.4綜合防控
制定雞大腸桿菌病防控策略時,應立足于多管齊下、標本兼治,采取綜合防控措施。首先,做好免疫接種工作是預防該病發生的基礎,但商品雞飼養周期短,一般很少免疫疫苗[5],飼養管理是疫病防控的關鍵環節,應從優化生產環境、加強衛生消毒、改善雞舍通風等多方面入手,著力改善雞群飼養條件,減少各種應激因素[。如保持雞舍清潔衛生,定期開展徹底消毒;加強雞舍通風換氣,控制舍內溫濕度,雛雞4~7日齡舍溫控制在
,每周遞減
,直至維持在
;相對濕度保持 50%~65% ;提供優質安全的飼料,滿足雞只各階段營養需求;加強飲用水衛生監測與凈化處理,防止水源污染,每周可用 3% 過氧化氫溶液消毒飲水管道1次,水箱每日清洗等[。此外,益生菌、中草藥提取物及免疫增強劑等綠色添加劑在維持腸道菌群平衡、提高機體免疫力等方面也具有獨特優勢,可作為綜合防控措施的有效補充。加強疫病流行動態監測,及時采取綜合防控措施,才能將雞大腸桿菌病的危害降至最低水平。
3結束語
大腸桿菌病作為養雞業的常見病、多發病,對家禽健康與生產性能危害巨大。及時、準確的診斷與有效的治療,是降低該病危害的關鍵。但從長遠來看,加強免疫接種、改善飼養管理、優化生產環境等綜合防控措施更為重要。只有多措并舉,標本兼治,才能最大限度地控制雞大腸桿菌病的發生與流行,保障養雞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王飛.雞大腸桿菌病的診療及防控對策[J].今日畜牧獸醫,2024,40(2):35-37.
[2]王慶陽.雞大腸桿菌病的診療及防控對策[J].中國畜牧業,2023(1):95-96.
[3]布合力且木·艾依提.雞大腸桿菌病的診療及防控對策分析[J].畜禽業,2021,32(11):136-137.
[4]趙宏.雞疾病的防治[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6(15):126-126,128
[5]一起肉雞大腸桿菌病的臨床診斷及對癥治療[J].家禽科學,2023,45(11):48-51+70.
[6]何慶.肉雞疾病防治示范技術推廣[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24(7):218-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