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建筑行業而言,其成本管控能力對企業的市場競爭力起著決定性作用。隨著工程項目復雜程度的不斷攀升以及間接成本在總成本中占比的日益增大,傳統成本管理手段的弊端逐漸顯現。在此背景下,作業成本法憑借其“作業消耗資源,產品消耗作業”的核心邏輯,將成本管理精細化機制推進到作業環節,為建筑企業優化成本結構、提升管理效能開辟了新的路徑。建筑企業面臨著更為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和客戶需求,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企業必須采取更為科學的成本管理方法,以實現對各項資源的科學配置,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管理水平。
如何理解作業成本理論的本質
作業成本法主要依靠識別資源動因,把各類費用合理地匯集到相應的作業環節上,再借助動因計量手段,把作業成本間接分配給具體的產品或者客戶。作業成本法以成本計算為主干框架,以資源耗費為推動因素,以產品產出為核算基礎,全方位整合生產過程中的一切成本,形成產品總成本。作業成本法既體現出人力、設備、技術等多種資源在生產活動中的價值,又顯示了這些資源在企業價值鏈上的協同效果。在企業內部,作業成本法把生產流程中的每一個環節,每一道工序都當作獨立的管理單元,通過明確各個單元的成本范圍,做到不同業務板塊的成本分配與整合。
這種方法能有效評判作業活動是否合理,給優化運營效率提供了依據,它實際上就是深入探究成本產生背后的動因機制,采用間接分配的形式把耗費的資源同產出的對象聯系起來。不過要留意一點,作業成本法并不是對以往成本計算體系的徹底革新,而是針對其存在的缺陷加以改進整合的結果。在直接成本核算這一塊,這種方法沿用了傳統方法的核算思路,而且憑借新創的機制來彌補間接成本分配方面的短處,進而形成一個更為完備的成本信息表現體系。
建筑企業成本精細化管理措施
提供思想保障。根據作業成本法構建建筑企業成本精細化管理體系,需要形成思想共識支持體系。企業決策層和管理層可以先行強化成本管控意識,系統學習作業成本法的理論結構和操作手段,通過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的雙向增長,憑借試點模式探究作業成本法的應用途徑,從而深度融入企業的運營管理體系當中。在“開放融合”的理念指引之下,企業能夠采用行業中的典型范例和成熟經驗來激活作業成本法的實踐效果。管理層還要發揮帶頭作用,利用多層面的宣傳機制沖破傳統成本管理的認知局限,讓全體成員對作業成本法的實施要點,核算流程以及風險管控的關鍵環節有明確的認識。另外,還要建立起全員參與機制以及跨部門協同機制,保證各個層級的員工都能深度參與流程改善。公司可以利用系統化的培訓手段加上實際案例分享,來塑造全員精細化成本管理的觀念,讓員工們全面領悟成本核算對于企業戰略決策的意義和作用,從而營造出一種上下呼應、共同推動的落實態勢。這種從認識更新到機制搭建的遞進式推進模式,便能在企業內部形成對作業成本法的普遍認可并積極加以踐行,給成本精細化管理賦予穩固的思想根基和組織支撐。
健全作業成本管理組織。設立專業化成本管理機構,獨立統籌成本管控工作。在部門設計階段,需基于建筑施工企業的業務特性,系統規劃管理架構層級、崗位職責邊界、跨部門協作接口及組織協同機制。通過明確各崗位在成本預算編制、過程監控、偏差分析等環節的權責清單,制定覆蓋全員的成本管理責任制,確保成本管控要求貫穿項目全生命周期。建立縱向穿透項目。各層級的成本管控體系,要形成以作業單元為管控核心、以價值創造為導向的立體化成本網絡。通過劃分公司級、項目級、作業班組級三級成本管控責任主體,明確各層級在目標成本分解、動態成本跟蹤、成本糾偏措施落實中的具體職責,實現成本管控從戰略層到執行層的穿透式管理。企業應建立“業務驅動、數據共享”的跨部門協同機制。成本管理部門需與經營部、工程部、合同預算部等核心部門建立數據交互標準。例如,與工程部共享工料機消耗臺賬,與合同預算部對接目標成本與實際成本對比數據,與人事部協同優化人工成本配置方案。通過定期召開成本聯席會議、建立跨部門成本異常預警機制、開發成本數據共享平臺等措施,實現成本精細化管理。
完善機制保障。需要精準確認并計量建筑企業的各項資源耗費,將這些資源成本整合歸集至資源庫。建筑施工企業所涉及的資源范疇廣泛,需科學、合理構建資源庫體系,確保在特定會計期間內所耗用的資源成本能夠準確歸集其中,為后續成本核算奠定堅實基礎。確認作業與作業中心。作業認定作為成本管理的關鍵基礎環節,其劃分標準至關重要,必須合理開展作業確認工作,以保障成本精細化管理工作的規范有序進行。在資源費用歸集過程中,需要明確資源動因,并據此計算資源效率。對于材料費、人工費等直接成本,可直接歸集至相應的作業成本中,而對于機器維修費、管理人員工資等間接成本,則要依據資源動因進行科學合理的分配,再將其歸集至作業成本。因此,可以確保資源費用能夠準確、合理地分配至各個作業環節。如果所確立的作業成本動因與企業實際情況脫節,將導致成本核算結果失真,無法為企業定價決策提供準確可靠的成本信息支撐。因此,必須緊密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合理確立作業成本動因,并據此計算作業成本分配率,進而將作業成本準確歸集至各個產品或項目中。
引進信息技術。目標作業成本法把目標成本法和作業成本法的優點融合起來,給建筑企業的成本管理打開了更高效的道路。數字化轉型的大環境下,建筑企業要很好地融合現代信息技術,塑造智能化的目標作業成本法管理系統,從而達成成本管控的精準化和動態化。企業管理層應該清楚地認識到信息技術對于成本管理變革的推動作用,加大對人力、資金、技術等方面的投入力度,為信息化管理系統的創建和更新提供全方位支持。同時,企業還要根據自身的業務情況和管理需求,找到合適的信息技術應用方式,利用技術手段促使成本管理從傳統的粗放型向精細智能型轉變。從實踐上來說,建筑企業可以選用適合自己的ERP系統或者專門定制的成本管理平臺,把目標作業成本法的核算邏輯和流程嵌進系統架構當中,這種數字化工具能夠及時搜集到項目各個作業環節的成本數據,利用算法模型自動剖析成本動因,制作出可視化的成本分布和變動趨勢報告,幫助管理者迅速找到成本控制的重點區域。
對于建筑企業來說,成本管理不僅直接影響著經濟效益目標的實現,也關系到企業的長遠發展,所以做好成本管理是建筑企業實現良性、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為此,建筑企業應加強目標作業成本法的實踐運用,在管理過程中不斷探索創新,充分發揮目標作業成本法的效用,提升成本精細化管理水平,為企業的長遠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