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輝過去的商業模式留下最深刻的教訓,就是沒能像胖東來那樣實現零供共贏。企業規模擴張后便想包攬一切,不愿通過專業化、標準化管理賦能供應商提升供應鏈能力,反而妄圖掌控供應鏈全鏈路、獨占所有收益。由于缺乏清晰的專業化定位,永輝的諸多投資最終淪為敗筆,代價慘痛。
盡管永輝作為上市公司,規模遠超胖東來,但我們甘愿放下身段學習,核心在于胖東來的理念能引領中國商業回歸正軌,喚醒中華商業文明的底色。這才是永輝啟動調改、躬身向學的根本動因。
過程中我們深切體會到:學到精髓已非易事,將其落地到調改實踐中更是難上加難。但正因方向正確,便要一步一個腳印堅定前行。我的目標從不是追求立竿見影的短期效果,而是做足長期主義的準備,力爭3—5年內搭建起可持續發展的框架。對當下的永輝而言,長期主義的首要前提是“活下來”。只有活下來,才有資格談未來、論發展。
盲目追求規模擴張與類金融化的開店模式,必然會體現在企業的KPI體系中,而支撐這套體系的,正是KA大客戶制度。在這種模式下,零售商會陷入兩大困境:一是自廢武功,喪失核心競爭力;二是滋生群體性腐敗——這種腐敗往往與傳統文化中的沉疴陋習深度綁定。所有零售巨頭、上市公司,無論進行多少資本運作、業態創新或供應鏈升級,若不與這套舊模式徹底決裂——至少先做到不再依賴,終將沒有未來。而永輝,在這一點上的決心毋庸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