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嘉定古鎮徐行是江南著名的草編之鄉,徐行黃草色澤淡雅,質地光滑堅韌,并能染色,用它編出的工藝品紋理清晰、細密勻稱、松緊有度、平整光潔,當地先民利用黃草稈莖編織成玲瓏精致的生活用品,綴以色彩鮮艷的花紋,精細美觀,輕巧方便,成為一方名產。
載。據清代史學家王鳴盛考證,徐行的黃草拖鞋在唐代就已作為蘇州府的土貢之一。早在唐代,當地農民就開始用野生黃草編織蒲鞋和其他編織品,后來發展到贈送親友并上市出售,成為了朝廷貢品之一。江南官府抵京一般均攜帶幾件精美的徐行草編以作責品,到當下已有千余年的歷史。至元代,文人墨客也有“野翁織履街頭賣,日暮裹鹽市酒歸”之句,描述了當時徐行草編普及的圖景。至清代,徐行草編更是列為貢品。
徐行草編常見的生活用品有籃、包、拖鞋、果盤、盆托、盆墊、杯套、茶盤、書包等20大類上千個品種。黃草編織全靠編織藝人的心靈手巧,左手編織,右手同時搓轉,將黃草搓成繩狀以增強韌性和美觀。此外,在這一過程中還要編花,一般的編花會按照日常編織手法進行制作,復雜的編花還需要專門設計人員事先設計,比較復雜。徐行黃草編織品的花式多樣、結構復雜、形式各異,僅提包的形狀就有方、長方、六角、圓形、腰圓、蚌殼形等多種式樣。
清同治年間,嘉定形成了以徐行鎮為中心的黃草編織區,成為本地農民一項主要的家庭手工業。數百年來,黃草草編的產地主要分布在嘉定徐行鎮及周邊地區,如嘉定華亭、曹王、婁塘以及鄰近的江蘇太倉、昆山等地區。尤以徐行鎮為中心,黃草編織行業最為集中,徐行鎮各村均有編織黃草的記錄,徐行鎮也有“草編之鄉”的美譽。
徐行草編的淵源早在唐代時期就有記(來源: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