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ind資訊顯示,本月以來盡管指數出現震蕩起伏,但機器人,尤其是人形機器人板塊卻走出相對獨立行情。截至8月8日收盤,在納入統計的110家人形機器人概念上市公司中,8月以來上漲的公司達到了92家,占比達到了83.6%。而在下跌的18家公司中,本月跌幅最大的一家也不過是下跌了大約6%。在漲幅靠前的公司中,中馬傳動、航天智裝、夏廈精密、中大力德等四家漲幅都超過了20%。
在今年春節后的那輪機器人行情中,人形機器人賽道無疑是焦點中的焦點,涌現出了中大力德、五洲新春、綠的諧波、浙江榮泰等多只牛股。如今幾個月過后,當這一領域再現投資機會時,細分的投資邏輯已經出現了一定變化,尤其在輕量化的大趨勢下,PEEK材料站上了風口,而近期在北京亦莊召開的世界機器人大會更是淋漓盡致地展現了這股風潮(下圖為方正富邦基金拍攝于北京亦莊召開的世界機器人大會)。另在大會結束后,北京2025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也在8月14日開幕,前后的兩大盛事變相助力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
在書面回復中,前海開源基金經理楊德龍指出,從人形機器人細分賽道來看,輕量化趨勢下,PEEK材料成為新興賽道,相關板塊和個股表現良好。輕量化是發展方向,目前大多數人形機器人體重在100公斤至200公斤,相對過重,未來輕量化有利于機器人推廣。除了PEEK材料,智慧大腦、固態電池、傳感器等熱門賽道也有較大潛力,這些賽道在機器人本體價值中占比高,且對機器人技術發展至關重要。
一位不愿具名的基金經理更看好絲杠:“絲杠作為人形機器人關鍵零部件之一,約占人形機器人價值量的19%,隨著人形機器人量產,將帶來大量市場需求。隨著新質生產力的發展,AI對各個產業尤其是人形機器人方向帶來的深遠影響,經濟的不斷恢復、智能制造轉型升級,絲杠企業逐漸突破技術瓶頸,預計展望2025—2030年絲杠市場尤其是滾珠絲杠和行星滾柱絲杠的市場將保持在20%左右的市場增長,甚至更高。”
今年以來,圍繞著內地的人形機器人產業,好消息接二連三地傳來,先是4月中旬發布的《2025人形機器人與具身智能產業研究報告》預測2025年中國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82.39億元人民幣,約占全球50%。
8月8日,2025年世界機器人大會在京開幕,據悉將有100余款新品在會上亮相,人形機器人無疑是此次大會焦點中的焦點,人形機器人產業鏈企業數量創下該會歷屆新高。8月9日,《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關于推動具身智能機器人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在2025世界機器人大會上發布。據悉,經開區將通過十條“硬核”措施全方位支持企業發展,精準賦能具身智能機器人。到2027年底,北京經開區將形成萬臺級具身智能機器人量產規模能力。
依然從產業圈今年上半年的情況看,上半年行業融資事件已達到39起,披露金額合計近42億元,包括智元機器人、宇樹科技、云深處、傅利葉智能等多家人形機器人頭部廠商獲得戰略投資。上市公司積極參與人形機器人廠商的并購整合或技術合作。
在這其中最受關注的或許還是在春晚舞臺上大放光彩的宇樹科技。在此次大會開幕前夕,宇樹科技正式發布第三款人形機器人“UnitreeR1智能伙伴”,該機器人售價3.99萬元起,支持開發和改制,關節總數26個,靈活超輕量約25Kg,集成語音和圖像多模態大模型。除去這款新產品外,宇樹機器人還將帶著另一款新品四足Unitree A2亮相,不過略顯遺憾的是,宇樹的最大競爭對手智元機器人卻缺席了此次盛會。
再結合相關上市公司的業績來看,截至8月11日,在Wind資訊的人形機器人板塊中,有31家發布了2025年中報的業績預告,其中不乏業績大幅提升的公司,例如天娛數科、大業股份、四川金頂等等。以曾經的水泥股四川金頂為例,其從傳統水泥業務向“混合動力礦山人形機器人”領域拓展,中期凈利潤有望達到2550萬元,從而一舉實現扭虧。
從人形機器人的上市公司再看背后的公募基金,從稍早前披露結束的基金二季報來看,至少在6月30日時,今年開年領跑的那批機器人基金仍然堅守在賽道中,只不過他們所看好的細分賽道有了些許的變化。
鵬華碳中和曾經是這批機器人基金中的佼佼者。截至8月8日收盤,以A類份額來看,該基金的凈值增長率達到了66.84%,在同類基金中依然排在第48位。對比基金二季報和一季報的重倉股可見,基金經理閆思倩保留了前四只標的,但一舉更換了重倉股中的后六個席位。具體說來,新進的重倉股包括了肇民科技、隆盛科技、北特科技、祥鑫科技、浙江榮泰、斯菱股份。
從近三個月的漲跌幅來看,其中表現最為突出的是同樣漲幅超過30%的中堅科技和浙江榮泰。由此,其半年末的組合中有四只標的年內漲幅實現了翻番。在基金二季報中,閆思倩曾表示:“該基金重點布局制造業、新能源、新技術等,新技術中對具身智能在工業革命和制造業升級中影響最大,保持密切關注,重點持有高成長性和低估值個股。”
而在當時的那批基金經理中,知名度最高的無疑是前海開源的楊德龍,他和史延所管理的前海開源盛鑫混合也是受益于機器人的典型例子。Wind資訊數據顯示,同一時間段,該基金的凈值增長率約為48.48%,不過作為靈活配置型基金,該基金在同類基金中排在37位。
對比該基金的二季報和一季報重倉,可以發現楊德龍還是做出了一定程度的調換,其同樣是大幅度更換了6家公司,二季度新進的重倉股包括了雙林股份、冠盛股份、東土科技、華宏科技、奧比中光-UW、斯菱股份。而該基金的調整更為立竿見影,其中華宏科技和奧比中光-UW在近三個月中的漲幅已經超過了40%。
從其調出的標的來看,兩位基金經理主要是將第一輪中漲幅過猛的部分標的或逢高減持或獲利了結,比如中大力德和五洲新春等。當然也有例外的情況,比如他們當季重倉了機器人老龍頭之一的雙林股份,該股僅在今年首季就實現了漲幅翻番,不過第二季度回調了大約20%,或許意味著基金經理覺得合適的建倉時機已經來臨。
在二季報總結中,兩位基金經理表示:“報告期內,本基金股票倉位主要投向未來成長性較好、確定性較強的人形機器人板塊,希望通過重倉持有人形機器人產業鏈的股票來獲得基金凈值增長。二季度,前十大重倉股基本上都是人形機器人上游卡脖子技術的龍頭股,具有較大增長潛力。”
在書面回復時,楊德龍強調:“目前,雖然人形機器人賽道仍處于上游細分領域階段,還未進入量產階段,所發布的業績主要來自于原汽車零部件業務。因此,現階段的業績并不代表人形機器人的實際業績,而是汽車零部件業務的業績。從投資邏輯來看,今年主要是炒題材,明年關注訂單,后年關注業績。即今年所有宣布做機器人公司的股票都受到資金追捧,明年則要關注誰能獲得大廠訂單,后年則關注誰能實現業績增長。目前業績較好的公司一般是汽車零部件領域的龍頭公司,未來有可能在機器人領域也成為龍頭。但需要注意的是,市值較小且沒有實際業績的公司,反而漲幅較大,真正有業績的公司漲幅較小。”
如果說基金二季報披露的時點是截至6月30日,當時的持倉對于目前的研究還略有瑕疵的話,那么三季度明星公募基金經理的調研情況,或許對投資者當前的研究更具有參考價值。從6月下半月到目前的被調研情況看,按照被調研總次數排序,可以被歸入機器人概念中的中控技術、中大力德和埃斯頓,均排入了前十五位。
例如出身于產業的平安基金基金經理張萌先,目前他管理的“機器人”基金是平安高端制造主題,作為普通股票型基金,同期它所實現的年度凈值增長率已經超過了70%,在同類基金中殺入了前20位。Wind資訊最新調研記錄顯示,他和另一同事通過現場會議調研了北特科技,該公司聚焦于人形機器人用絲杠產品的研發,包括行星滾柱絲杠和梯形絲杠等等,尤其前者是人形機器人中線性執行器的重要部分,其技術工藝與公司傳統的汽車零部件業務同源。
從調研來看,張萌先也是重點提問了該業務:“公司絲杠業務的最新進展?公司具體參與了絲杠哪些部件的研發?”對此,公司的回復是:“如年報披露,公司憑借20余年在金屬精加工領域的技術積累,持續與客戶合作開發多種絲杠產品,如行星滾柱絲杠、滾珠絲杠和梯形絲杠,涵蓋螺母、行星滾柱、絲桿、齒圈等關鍵零部件。這些產品主要應用于汽車后輪轉向、智能剎車系統及相關的新興市場領域。”
在回復參與該業務是出于何種考慮時,公司方表示:“公司參與絲杠業務,其實是基于原有汽車零部件業務技術工藝上的延伸,公司從事汽車底盤零部件研發、生產、銷售超過20余年,所積淀的生產工藝與絲杠產品的生產工藝有較高的同源性,這為公司參與該項業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另外,當前絲杠在新興市場領域的應用,受到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公司認為其發展潛力大、應用前景廣,有助于公司完成自身業務的突破與發展。”
相比張萌先,李朝昱可能是一個更為陌生的名字,不過他所管理的基金今年業績了得。這位美國留學回來的海歸目前管理產品超過4年半,他在方正富邦僅管理信弘一只產品,但卻憑借對機器人概念的專注實現業績沖天,目前在同類基金中憑借超50%的收益排在30位一線。
從調研來看,他于7月23日參與了長盛軸承的現場會議,他關心的點也主要是該公司產品在機器人上的應用。對此,公司方表示:“公司目前應用在機器人上的主要是關節軸承和滑動軸承。研究方向包括直線執行器、變剛度一體化旋轉關節模組、減速器的輕量化、足部緩沖聚合物、微型滾珠絲杠、高分子材料的結構件、腱繩及改性和相關護套、護管。”
公司同樣也回答了關于絲杠類產品的問題:“公司的絲杠類產品主要應用于汽車領域,應用部位包括汽車制動、轉向以及變速箱。公司應用于機器人領域的絲杠產品主要是微型滾珠絲杠。”
在書面回復時,李朝昱強調了對PEEK的看好:“PEEK材料作為目前以塑代鋼的優選材料,憑借其優異性能成為人形機器人多種零部件的理想替代材料,使用PEEK材料可有效降低部件自重,滿足‘減重增效’的核心訴求。而輕量化是提升人形機器人工作效率、增加續航時間及延長使用壽命的關鍵一環。根據測算,單機減重每10kg還可帶來15%—20%的續航提升。而隨著PEEK成本的逐步下降,人形機器人的用量也將隨之提升,預計2027年單臺機器人PEEK材料用量有望達到4.8kg/臺。”
他進一步強調:“PEEK材料市場呈現存量+增量雙輪驅動的發展邏輯。在存量市場中,航空航天、醫療等高端領域已形成穩定需求。根據中商網和券商研報的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PEEK材料市場規模達到19億元,同比增長11.8%,2018—2024年復合增速為15.5%。同期全球市場規模為61億元,同比增長10.9%,2018—2024年復合增速為9.2%,中國市場增速顯著高于全球,反映出國內高端領域對PEEK材料的需求潛力。在增量市場中,人形機器人成為驅動PEEK材料需求增長的核心變量。未來,人形機器人領域貢獻的PEEK市場規模有望達到數十億元。”
“目前,PEEK材料的市場呈現海外主導,國產替代加速的格局。根據中商情報網的數據,2024年英國廠商威格斯約占據全球產能的38%,為全球高性能聚合物領域龍頭。而國產PEEK材料性價比較高,產能擴張顯著快于海外,未來有望擴大份額。”他這般總結。
(文中基金和股票僅為舉例分析,不作買賣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