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00X(2025)22-0100-04
DOI:10.19980/j.CN23-1593/G4.2025.22.023
Abstract:Basedontheconceptof\"student-centered,outputoriented,andcontinuousimprovement\"inteachertraining profesionalcertification,andbasedontheproblemsexistingintheeducationpracticeofchemistryteachertrainingstudents,with apracticalorentationandteprincipleof\"implementingsudent-centered,emphasizingcolaboratieducation,igihtingfll processpractice,andstrengtheninginformationsupport\",the\"integratedandadvanced\"fullprocesseducationpracticecontent systemisreconstructed.Anewpathforcultivatingteachertrainingstudents‘educationpracticeablitythroughthespiralof \"threeclasroos\"isexplord.Adigitalducationpracticeinteligentplatforisdevelopedandcostructedandquatative andcontrollbleprocess educationpracticequalityassrancemechanismisestablishedtoachievedynamic trackingand managementoftheentireprocessofeducationpractice,providingnewideasforimproving thequalityofchemistryteacher training students‘education practice.
Keywords:teachereducationprofesionalcertification;chemistrynormalstudents;educationalpractice;systemreconstruction; qualityimprovement
教育實踐能力是衡量教師職業素養的重要指標,也是師范生培養質量的決定性因素和質量檢測的難點,因此,如何更有效地促進師范生教育實踐能力的提升一直是教師教育研究關注的熱點問題。2017年教育部印發《普通高等學校師范類專業認證實施辦法(暫行)》要求:實踐教學體系完整,專業實踐與教育實踐有機結合,教育見習、教育實習、教育研習貫通,涵蓋師德體驗、教學實踐、班級管理實踐和教研實踐等,并與其他教育環節有機銜接,教育實踐時間累計不少于一學期。2018年教育部等五部門印發《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2018—2022年)》提出:“創新教師教育模式,注重協同育人,注重教學基本功訓練和實踐教學\"]。2019年,《教育部關于加強和規范普通本科高校實習管理工作的意見》指出“建立實習信息化管理平臺,加強實習全過程管理\"4。2022年教育部推進師范生免試認定教師資格證改革,要求實施高校根據標準,建立健全師范生培養的過程性考核和職業能力測試考核的制度。在師范專業認證背景下,依據認證理念和要求,師范生教育實踐質量的提升面臨著新一輪的挑戰。
一 化學師范生教育實踐培養問題分析
長江師范學院(以下簡稱“我校”作為地方高師院校,培養適應地方發展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是學校總體的人才培養目標,因此,對師范生教育實踐能力的培養是人才培養過程中的關鍵環節。化學師范專業是我校辦學歷史最悠久的師范專業之一,經過多年的建設,2019年化學專業獲批重慶市一流專業建設點。化學專業歷來重視對化學師范生教育實踐能力的培養,對如何提升師范生教學技能等做了一些有益嘗試。在師范專業認證背景下,基于文獻分析-8,并在對用人單位、畢業生和在校生進行了廣泛調研、分析的基礎上,發現我校對化學師范生的教育實踐培養仍存在以下幾個突出問題。
(一)教育實踐內容體系連貫融合不足
教育實踐是高等院校師范生的必修課程,包括教育見習、教育實習、學科技能訓練、教育研習等內容,同時也包含師德體驗。目前,在化學師范生的教育實踐內容體系中,“三習”的層次性和貫通性不足,內容缺少銜接,沒有形成序列,實踐過程反思環節缺失,踐行師德要求也不甚明確。同時,教學技能訓練內容中,對化學實驗技能及教學技能的訓練和要求相對薄弱,教育研習課程由于缺乏案例資源的支持,在實施過程中也存在未能完全\"落地\"的情況。
(二) 教育實踐全程化監控評價有效性不足
師范生的教育實踐能力培養應是一個全程性、連貫性的過程,那么,如何對教育實踐過程進行全程化監控,并有據化地提升師范生教育實踐能力,這是促進教育實踐質量提升的難題。《師范類專業認證標準(試行)》規定,“教育見習、教育實習、教育研習等環節具有連貫性、進階性,并與其他教育環節有機銜接\"“實行師范生教育實踐的‘雙導師'制度\"等。因此,如何能在全程化實踐過程中,實現對師范生各個實踐環節的表現過程和完成情況進行監控和評價,以及對導師們指導過程和效果的監控和評價,都是全程化監控的難點。目前,在對化學師范生教育實踐全過程的監控和評價,以實現教育實踐有據化的改進是不足的。
(三)教育實踐指導協同和資源系統化累積不足
一方面,校內實踐指導教師因為時間、空間等原因,對師范生教育實踐指導的協同不足,因為缺乏平臺等原因各自的優勢發揮和相互融合也不太充分。另一方面,在師范生教育實踐能力培養過程中,系統化累積轉化為橫向交流和縱向發展的實踐資源,對推進教育實踐質量的持續提升同樣尤為重要,但目前對師范生實踐過程中生成的優質資源的系統化累積,以實現資源循環再生的利用是相對不足的。
二化學師范生教育實踐培養改革方案
針對上述問題,基于師范專業認證理念,以“落實學生中心、強調協同共育、突出全程實踐、強化信息支撐”為原則,從內容體系、培養路徑、保障機制等方面進行了有效探索與改革,主要的做法如下。
(一) 重構體系:構建“全程多維遞進”的教育實踐體系
師范生的教育實踐能力發展是一個多層次完善的過程[9-0],教育實踐體系也是一個多層次完善的復合體。因此,在前期調研、文獻研究基礎上,設計構建了“全程多維遞進\"的教育實踐體系(圖1)。全程,即指從大一到大四教育實踐不斷線;多維,即指實踐內容涵蓋師德體驗、教學實踐、班級管理實踐、教研實踐等,對接畢業要求確定課程目標;遞進,即指“基礎實踐 + 應用實踐 + 研究實踐”一體化遞進式教育實踐類型。在全程多維遞進教育實踐體系中,實踐反思貫穿整個實踐過程。
遵循認知發展規律,著眼于化學師范生教育實踐能力的螺旋發展提升,整體設計了大學四年貫通的全程化教育實踐內容(表1)。第2、3、4、5學期開展教育見習,通過班主任見習、課堂觀察、優秀教師訪談、化學課堂教學觀摩等實踐內容,在基地學校的實踐場域中逐步感受班主任、化學教師的工作日常。同時,教學研討、研習反思都將全程貫穿在教育見習全過程。第7學期開展教育實習,通過在基地學校一學期的教育實習,讓化學師范生在真實、復雜情境中逐級形成和提升教學能力、學科育人能力、活動育人能力,并踐行師德修養。第8學期,教育實習結束后,再次進行系統化的教育研習,通過對化學教學案例研討、化學教學實踐研究、班團會主題活動設計等主題的研討活動,進一步提升化學師范生的反思及教學研究能力。同時,第2學期開始進行化學師范生教學基本功的訓練,除“三字一話\"外,還注重加強師范生化學實驗裝置畫圖技能訓練。第3、4、5學期開展化學學科教學技能訓練,特別關注學生化學實驗技能及實驗教學技能的訓練。通過一體化的設計,促進化學師范生在師德修養、教學基本功、化學學科教學技能、班級管理、教學反思及教學研究等方面的教育實踐能力得到全方位的培養和提升。

(二)創新路徑:探索\"三課堂\"貫通螺旋進階培養路徑
圍繞“一踐行三學會\"的專業核心能力和通用適應能力的培養,探索構建了“三課堂\"貫通螺旋進階的師范生教育實踐能力培養路徑。“第一課堂\"強化師范生的技能實訓,通過實施“分類遞進式\"的教學技能訓練模式,聚焦“能教、會教、善教”的專業核心能力培養。“第二課堂\"重在課外實踐,特別是著力打造“訓賽結合\"的模式,開展師范生演講比賽、寫字比賽、教學技能競賽、化學實驗技能大賽,對應教學技能訓練的階梯化內容。并遵循“整體提升、優者更優\"的原則,從大一到大四開展分階段、分環節的師范生教學技能競賽體系,定期舉辦“班賽、院賽”,競賽訓練覆蓋到全體化學師范生。通過院級比賽選拔出優秀的學生作為參加師范生教學技能競賽校賽、市賽、國賽的重點培養對象,安排校內化學學科教學論教師、學科專業教師和校外優秀化學教師對其進行協同、持續的指導,促進參賽選手教學技能的不斷提升。通過這種層級式比賽方式,實現以賽促學、以賽促練、以賽促用,提升師范生培養的實踐性和實戰性。開展專業核心能力考核—“專業技能大練兵”,組織學生參加各類化學學科專業競賽,提升學生專業實踐能力。“第三課堂\"強調社會實踐鍛煉,主要通過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三下鄉、社團支教活動等一些校外實踐活動,提高師范生認識社會服務社會的應用能力。
(三)改進手段:開發數字化教育實踐智慧平臺
新時代教育的高發展須依靠信息平臺的支撐,為此,學院自主開發了數字化教育實踐智慧平臺。其核心目的是融合校內外的資源與力量,整合校內和校外實踐教學課程,匯聚優質資源,凝聚優秀師資,形成教學、評價、測評的校內外聯動的支撐環境及機制,使“技能實訓\"\"教育見習\"\"教育研習\"“教育實習”環節更好地相互交融,形成校校協同育人的教師教育新模式,并為師范生教育實踐質量的全程監控提供有效手段。
第一,教育實踐智慧平臺是一個用于學生日常學習,師范技能訓練,教育見習、實習、研習的綜合性平臺。利用實踐平臺實現對學生教育實踐軌跡記錄、歸檔的過程化管理。智慧教育平臺將通過“一生一賬號、一生多任務\"的形式搭建起“對標、多元、梯度化\"的任務群,對見習、研習和實習不同的教育實踐活動設定不同的任務,實現不同年級和學期的有效分類分層管理,記錄個人教育實踐能力成長全過程,生成“師范生教育實踐數字檔案袋”,貫穿師范生教育實踐全過程,實現全程化監控。
第二,教育實踐智慧平臺是高師院校與實踐基地學校資源共享、協作培養師范生的開放平臺。通過數字化平臺,可以實現校外、校內導師等多角色、多主體對師范生的協同指導,并使校內外導師、師范生的交流突破時間、空間的限制,為師范生的成長提供智力背景和支持系統。
第三,教育實踐智慧平臺上開發建設了多元化的化學教學案例庫,為化學師范生提供豐富的教學觀摩案例資源。教學案例既包括一線化學教師的優秀教學設計、課堂教學視頻、微課視頻等,同時還包括推選的師范生優秀實踐作品等,豐富的教學案例既可成為師范生觀摩、反思學習的重要資源,通過平臺,也可以實現實踐資源的系統化、持續化的累積。

(四)健全機制:優化教育實踐質量的保障機制
1加強教育實踐指導協作和師資培養
深入推進“雙導師制”,將“導師制\"和“導生制\"結合,指導師范生的教育實踐。一方面是大學與學校本著“合作、互惠”的原則,建立長期合作和交流對話機制,合作建立“雙導師”的高水平教育教學團隊,聘任學校一線名師為實踐導師,參與教育教學研究工作,并聯合指導師范生的教學技能訓練、教育見習、實習等實踐環節。另一方面,努力打造技能訓練的“小先生指導團”,從中選拔優秀學生,推行“導生制”,輔助兩位導師,以行動為導向,通過這些“小先生\"的具體組織、示范與督查作用,通過“定時間”“定內容”“定標準”,幫助學生在技能訓練、見習、說課講課等方面給予示范幫助,提升師范生的教學實踐技能。
2加強教育實踐基地的多元建設和機制協同
為契合“產出導向”理念,近年來學院積極探索“基礎實踐 + 應用實踐 + 研究實踐”三類基地并重的建設,為高校學科教學論教師和師范生等角色提供多樣化的實踐支持。近年來,學院在市內、區內新增建立了十余所優質教育實踐基地,建立資源共享、雙向互聘、協同發展的合作方式,強化了與教育實踐基地學校的合作共生。此外,借助國家級本科一流課程建設平臺,與基地學校優秀教師開展優質化學教學案例資源開發、合作建課、聯合示范教研、課題合作研究等活動,我校化學專業的影響力和教師的專業發展均得到了有效提升。
3加強教育實踐質量育人制度完善和監督管理
一方面,在師范生教育實踐能力的考核和評價中,引入現行的國家教師職業資格考核標準,來強化實踐環節,完善評價體系。借鑒學校教師資格考試面試形式,采用結構化與情境模擬相結合的方法,通過備課、試講、答辯、觀察等方法,對師范生教育實踐能力在定性評價的基礎上,進行科學的定量評價1。另一方面,成立教育實踐質量保障組織機構,構建校內外專兼職導師相結合的開放式師資隊伍,并依托數字化教育實踐平臺,進一步完善教育實踐各環節的管理制度,保障對學生教育實踐各環節的全程動態管理和反饋評價。
三 結束語
經過五年多的教學改革,化學師范生的教育實踐能力提升明顯。近年來,化學專業學生教學技能綜合測評、教育實習效果都得到了學校、教育實踐基地學校的高度認可。同時,2020—2024年化學師范生獲國家級師范生教學技能競賽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省部級師范生教學能力大賽一等獎1項、二等獎6項。2021年,我校化學專業已順利通過師范專業二級認證,評估專家對教育實踐智慧平臺給予了高度的肯定,認為這是很好的探索和嘗試。
專業建設和教育教學新模式改革與創新永遠在路上,我們將繼續堅持專業認證的理念,聚焦問題和質量改進,繼續探索并不斷完善化學師范生教育實踐內容體系,加強教育實踐智慧平臺建設,特別是增強智慧平臺的交互性,探索更加科學、有效的教育實踐管理、評價機制等,堅持師范專業認證理念,加強專業內涵建設,為化學師范類人才培養質量提升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1]吳波,柳和生.地方高校師范生教育實踐能力培養的探索[J].教育探索,2012(1):12-15.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普通高等學校師范類專業認證實施辦法(暫行)》的通知[EB/OL].(2017-10-26)[2024-03-15].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11/201711/t20171106_318535.html.
[3]教育部等五部門關于印發《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2018—2022年)》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34/201803/t20180323_331063.html.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加強和規范普通本科高校實習管理工作的意見[EB/OL].(2019-07-12)[2024-03-15].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907/t20190724_392130.html.
[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關于推進師范生免試認定中小學教師資格改革的通知[EB/OL].(2022-1-14)[2024-03-15].http://www.moe.g0v.cn/srcsite/A10/s7011/202201/t20220121_595602.html?eqid=feaa8b9c00000b7a00000006643cb963.
[6]張婷,封享華.師范生教學技能\"分層遞進訓練\"模式探索[J].教育評論,2018(8):139-142.
[7]李艷靈,段婷娟,劉敬華.化學專業師范生實踐性知識水平及影響因素調查研究[J].化學教育(中英文),2020,41(2):90-95.
[8]劉帥航,盧珊珊,畢華林.高校師范生化學教學設計課程學習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化學教育(中英文),2020,41(22):67-72.
[9]戶清麗.職前教師教育實踐能力發展的層次性解析[J].教育研究,2018,39(5):93-98.
[10]石中英.論教育實踐的邏輯[J].教育研究,2006(1):3-9.
[11]孫影,耿夢婷,高峰,等.教師資格認證下師范生教育實踐能力培養模式探索[J].化學教育,2015,36(12):3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