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暑熱與濕濁交織的夏令時節,中暑對老年群體、兒童及戶外作業者等易感人群構成的健康威脅不容忽視。近年來,隨著公眾健康意識的顯著提升,家庭常備防暑藥物已成為普遍現象。
在眾多防暑藥品中,藿香正氣水與十滴水這兩種中成藥,因能有效緩解胃腸不適、腹痛、惡心等癥狀,被廣泛應用于夏季防暑治療。然而,目前公眾對這兩種藥物的認識還存在很大的誤區,甚而認為它們可以相互替代使用。實際上,二者在藥物組成、功效主治及用法用量方面存在顯著差異,絕不能混用。
因此,如何正確選用藿香正氣水與十滴水以科學應對不同類型的暑證,已成為社區居民亟待解決的問題。中醫理論將暑證精細區分為“陽暑”與“陰暑”,二者在臨床表現及治療策略上差異顯著。本文將從中醫暑證分類到用藥場景,揭開科學防暑的底層邏輯,讓這兩種藥能更精準地守護健康。
一、辨明“陽暑”與“陰暑
陽暑由外界暑熱之邪侵襲所致,常見于高溫、高濕及通風不良的環境中,如在烈日下勞作或長時間暴露于高溫環境。其病理機制為暑熱外襲、耗氣傷津,臨床特征為起病急,以高熱無汗、面紅目赤、口渴多飲、脈洪大為典型癥狀,嚴重者可進展為熱射病,危及生命。好發人群包括體力勞動者、戶外作業者,以及體質較弱的老年人和兒童。
陰暑的發生與人體內外環境失衡相關,多因長期處于低溫環境(如空調房間)或貪涼飲冷,導致寒濕內侵,引發脾胃功能失調。其致病特點為濕邪阻滯,臨床癥狀具有隱匿性,主要表現為惡寒發熱、頭身困重、腹痛嘔吐、皖腹脹滿等,與陽暑的高熱征象形成顯著差異。現代場景中,人們在空調環境下受涼后腹瀉或過量攝人冷飲導致胃腸功能紊亂,均為其典型表現。
“陽暑”與“陰暑”的典型區別見表1。
表1 “陽暑”與“陰暑”的不同

二、十滴水:陽暑前期癥狀的干預藥物
1.組方解析與藥理作用
十滴水的藥理作用基于多成分協同:樟腦(劑量?3mg/kg )通過刺激體溫調節中樞改善發熱癥狀;辣椒與干姜可增加胃腸黏膜血流量達 30%~50% ,從而增強消化功能;按油通過抑制白細胞介素-6(IL-6)炎癥因子的釋放來減輕炎癥反應。
大家在使用十滴水時需要注意:
① 藥物成分中含有樟腦,輔料為乙醇(酒精),不適用于對酒精過敏者,尤其注意避免與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合用,否則可能發生雙硫侖樣反應。兒童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其他劑型(如十滴膠丸等)。 ② 藥物成分較復雜,雖然在加人洗澡水中洗浴時稀釋比例較大,酒精濃度相對較低,但嬰幼兒皮膚嬌嫩,易被其他藥物成分刺激引發過敏性皮炎,因此不推薦用于兒童洗浴。 ③ 適用于治療陽暑證,即高溫中暑。
2.精準使用場景
在烈日下勞作或長期處于高溫、高濕且通風不良的環境中,人體易受暑熱邪氣侵襲。其典型癥狀不僅包括頭暈胸悶,還包括高熱汗出、面紅目赤、煩躁不安及呼吸急促等。這類情況多發于體力勞動者、戶外工作者與體質較弱的老年人和兒童。若患者出現體溫驟升、皮膚灼熱無汗或汗多,伴隨口干舌燥與心煩意亂,可及時使用十滴水。


三、藿香正氣水:陰暑證的經典治療方案
1.組方機制與藥理作用
藿香正氣水(口服液、軟膠囊、顆粒、丸等劑型)的功效源于其獨特組方:廣藿香作為君藥(揮發油含量?0.3% ),發揮芳香化濕、解表散寒的核心作用;紫蘇葉油與白芷為臣藥,增強解表祛濕之效;茯苓、半夏作為佐使藥,通過調節腸道菌群、修復胃腸黏膜損傷,改善消化系統癥狀。
2.精準使用場景
推薦用于在空調環境受涼后腹痛腹瀉(大便溏稀無臭)、冷飲攝入過多導致的胃皖冷痛,以及梅雨季節濕濁困阻引起的頭身困重、惡心等癥狀。禁忌人群包括酒精過敏者、正在服用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及停藥后72小時內的患者。糖尿病患者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輔料含蜂蜜)。
(1)特殊人群用藥
藿香正氣水因含 40%~50% 酒精,嬰幼兒禁用,以免引發酒精中毒。與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聯用時,可能引發雙硫侖樣反應(表現為面部潮紅、頭痛、呼吸困難等),需嚴格避免。其他劑型(如口服液、軟膠囊等)需參照說明書劑量,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2)適應證界定
本品主要適用于陰暑證,即外感風寒、內傷濕滯所致的暑濕感冒或急性胃腸炎初期,臨床表現為低熱、惡寒、無汗、身重疼痛、惡心嘔吐、腹瀉等,相當于現代醫學所說的胃腸型感冒。需注意與上文提及的陽暑證相鑒別。
(3)安全性考量
因含半夏成分,需嚴格遵循用法用量,避免過量或長期服用。
四、其他注意事項
? 無中暑癥狀時無需常規使用防暑藥物,避免掩蓋病情或引發不良反應,建議在醫生指導下規范用藥。
? 中成藥僅適用于緩解輕癥中暑的癥狀,需遵循“中病即止”的原則,癥狀改善后務必及時停藥,避免超量服藥或久服。
? 中暑高熱為體溫調節機制紊亂所致,此時禁用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等解熱鎮痛藥,以免加重病情,建議及時就醫處置。
夏季防暑的核心在于“辨證”,陽暑與陰暑的成因、癥狀有別,用藥亦需精準區分。十滴水針對暑熱外襲的陽暑前期,藿香正氣水則適用于寒濕內侵的陰暑證。遵循“辨證用藥、中病即正”的原則,才能讓防暑藥物真正發揮守護健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