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2025年4月2日掀起的「對等關稅」貿易戰,已經有二個月了,雖然世界經濟被川普攪和的亂七八糟,但是,美國迄今爲止並未受益,至少是美國通脹已經顯現,美國民衆的生活影響已經出現,美債美股美元表現不佳十分明顯。「關稅戰」不僅直接影響國際貿易格局,而且正在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川普的這一政策並未如預期般順利推進,反而遭遇國內外多重阻力。特別是在中國大陸採取一系列精準反制措施後,不僅削弱了美國「關稅戰」的效力,還在全球範圍內引發了顯著的「破窗效應」——即短期看似刺激美國的某些行業,但長期導致經濟效率下降、資源錯配的現象。
所謂的「破窗效應」,最早由法國經濟學家弗雷德里克·巴斯夏(FrédéricBastiat)在《看得見的與看不見的》(WhatIs SeenandWhatIs NotSeen,1850)中提出。他通過一個比喻說明:如果一個小孩打碎了麵包店的窗戶,店主不得不花錢修理,這看似刺激了玻璃匠的經濟活動(「看得見」的部分),但實際上店主原本可以用這筆錢購買其他商品或投資,因此社會整體並未受益(「看不見」的部分)。因此,川普掀起的關稅戰引發「破窗效應」也會更加明顯。
短期刺激VS.長期損失
「關稅戰」初期,受保護的產業(如美國鋼鐵業)可能因進口減少而獲得更多訂單,就業率短期上升(「看得見」的收益)。然而,其他行業(如依賴進口鋼材的汽車製造業)成本上升,競爭力下降,消費者面臨更高的價格(「看不見」的損失)。
供應鰱斷裂與資源錯配
「關稅戰」導致全球供應鰱調整,企業被迫尋找替代供應商或搬遷工廠,這一過程耗費大量資源。企業被迫調整全球佈局,但短期內無法找到替代供應商,導致生產效率下降。
消費者福利受損
川普增加的關稅,最終由美國消費者承擔,這從2018年川普搞1.0貿易戰時就已經發生,如今只是重蹈覆徹而已。例如,美國對中國大陸商品加征關稅後,沃爾瑪等零售商不得不提高售價,美國的低收入家庭受影響最大。這種「隱形稅收」降低了整體社會福利。川普還因此大駡沃爾瑪轉嫁關稅成本,要求沃爾瑪自己吸收。
創新抑制
「關稅戰」旨在保護美國製造業,使美國的製造業更加依賴政策扶持,而非通過技術創新提高競爭力。例如,美國鋼鐵業、汽車業等,在關稅保護下缺乏升級動力,長期來看只能落後於全球競爭對手。
美國農民利益受損
中國大陸反制美國掀起的「關稅戰」,2018年對美國大豆加征關稅後,美國農場主失去重要市場,政府不得不提供巨額補貼(納稅人買單),今次「關稅戰」也不列外,受損失的將是美國農場主。

因此,美國掀起的「關稅戰」沒有贏家,「破窗效應」終將反噬美國。最終會因美國國內阻力、國際反制和中國大陸的精準反擊而使美國經濟陷入困境。「貿易戰」在全球範圍內引發的「破窗效應」明顯,最終損害整體經濟增長。歷史經驗表明(如1930年《斯姆特-霍利關稅法》),貿易保護主義往往以失敗告終。如果美國不調整策略,「關稅戰」帶來的「破窗效應」代價,將由全世界共同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