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全業務需求激增背景下,傳統同步數字體系SDH/波分復用WDM技術面臨帶寬利用率低、調度僵化等瓶頸[1-3]。分組傳送網(packettransportnetwork,PTN)技術基于分組交換實現動態路由與服務質量(qualityof service,QoS)保障,光傳送網(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OTN)通過彈性網格(flexiblegrid,FlexGrid)技術提供Tbps級波長調度能力[4]。 PTN+OTN 融合組網可協同發揮分組業務承載與光電交叉優勢,實現本地傳送網帶寬資源彈性分配及傳輸效率優化[5,為高可靠低時延業務提供技術支撐,有效推動通信網絡智能化演進。
1.PTN與OTN技術概述
1.1PTN技術原理與特點
PTN是一種基于分組交換的傳輸技術,其核心架構通過IP化改造實現與現有IP網絡的無縫整合。
PTN具有諸多顯著特點,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1)業務處理層面集成大容量分組交換矩陣,通過差異化QoS策略實現語音、視頻等實時業務的優先級保障;(2)網絡可靠性達到電信級標準,具備50ms故障切換保護機制,確保業務傳輸連續性;(3)采用靈活可擴展的組網架構,支持拓撲動態調整以適應業務增長需求。
1.2OTN技術原理與特點
密集波分復用(densewavelengthdivisionmultiplexing,DWDM)技術是OTN多層傳輸體系的基礎架構,通過在單模光纖中并行傳輸多路獨立波長信號,顯著提升頻譜效率。OTN體系核心功能包括:光層波長通道透明傳輸、彈性頻譜資源管理、動態業務路由編排、智能性能監測系統、多層保護機制。
OTN光傳送網融合光層和電層處理的技術優勢。在光層,其支持多波長光網絡架構、實現獨立波長信號處理、提供透明光通道傳輸,從而具備巨大且靈活的傳送容量。OTN光傳送網能夠進行多業務信號的封裝和傳輸,無論業務顆粒大小,均可高效封裝于OTN幀中傳輸。對于大顆粒業務,OTN光傳送網提供強大的配置、復用和交叉能力,實現靈活調度。OTN還能建立完全透明的端到端波長/子波長連接,這種透明性確保其對各種業務信號格式和協議的適應性。在保護方面,OTN通過1+1光層保護OLP與子網連接保護SNCP協同機制,保障故障時業務可靠傳輸。
2.傳送網分層結構分析
2.1傳送網分層架構概述
傳送網遵循三級分層架構體系:跨省骨干網、省級骨干網、城域傳輸網。跨省骨干網作為國家信息基礎設施主干,依托大容量光傳輸通道實現跨域核心節點直連,承載跨域業務流量;省級骨干網部署可重構光分插復用器ROADM,形成智能彈性拓撲結構,實現地市業務疏導;城域傳輸網實施“核心-匯聚-接入”分層架構,核心層部署超100GOTN系統完成業務匯聚,匯聚層采用分組增強型技術實現流量優化,接入層通過光纖接入技術完成用戶端透明接入,構建差異化業務承載體系。
2.2本地傳送網各層功能與特點
本地傳送網采用分層架構設計。核心層為樞紐節點,多環互聯實現局間互連,智能冗余保永續,疏導均衡大顆粒流量;匯聚層環形組網聚合流量,收斂業務減鏈路提效;接入層環鏈混合組網,環形架構形成多重保護機制,鏈形延伸實現特殊場景經濟覆蓋,支持多業務接入。
3.全業務背景下PTN+OTN組網模式
3.1PTN+OTN組網模式總體架構在全業務場景下,PTN+OTN組網模式采用核心層OTN、匯聚/接入層PTN的分層架構,融合兩者優勢,實現高效傳輸與靈活調度。
在該組網模式下,業務首先在接入層通過PTN設備接入,經封裝處理后傳送至匯聚層。匯聚層PTN對業務進行匯聚收斂,整合小顆粒業務為大顆粒流。核心層OTN利用其超大帶寬和靈活調度能力,高效承載這些業務流至核心機房。最終,機房內的PTN業務調度、落地設備通過155M/千兆以太網(GE)或萬兆以太網(10GE)等多速率接口,與基站控制器BSC、無線網絡控制器RNC、移動性管理實體MME、服務網關SGW等網元完成業務交付。
3.2PTN+OTN組網模式優勢分析
PTN+OTN混合組網相比傳統SDH/WDM方案,在傳輸效率提升、業務開通時延等方面具有顯著優勢。從傳輸容量方面來看,OTN波分復用提供巨大帶寬,高效承載大/小顆粒業務;PTN分組交換保障數據高效處理,協同提升網絡總容量。
在靈活性方面,PTN組網擴展性好,支持拓撲快速調整;OTN支持靈活波長配置與業務調度(如標簽交換路徑(LSP)/光通路數據單元(ODUk),實現資源高效分配。
式的又一重要優勢,分組傳送PTN提供50ms 級電信保護(如自動保護倒換APS),OTN具備多重保護機制(如光復用段保護OMSP),雙重保障業務永續。
分組傳送PTN+OTN組網模式還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分組傳送PTN兼容時分復用TDM/異步傳輸模式ATM等傳統業務,OTN具備業務透明傳輸能力,支持網絡平滑演進與現有資源利用。
4.不同地區PTN+OTN組網策略
4.1偏遠地區組網策略
在PTN網絡規劃中,需重點評估三要素:現有光纜資源分布、區域地形特征、接入層架構。通過系統分析確定傳輸區域邊界,將戰略節點納入主干環網。該方案(如圖1所示)實現雙核心目標:構建郊縣至地市核心的最優拓撲,滿足多類型接入需求。在劃分傳輸片區時,要綜合考慮業務流量和業務級別,對于業務量較大、重要性較高的片區,優先連接到主環上,確保這些區域的業務能夠穩定、高效地傳輸。
4.2普通地區組網策略
普通地區傳送網絡近年規模顯著擴張,其傳輸帶寬與運行安全要求遠高于偏遠地帶。這些地區的縣除兩個傳輸節點外,基本無其他匯聚點,鄉鎮匯聚節點配置有限。傳統接入層網絡以地市級行政區域劃分,導致同一傳輸區域內相鄰縣域間存在大量跨縣域接入環路。在2G、3G移動通信及數據業務快速增長的情況下,單平面傳輸網絡架構承載壓力劇增。
針對這個問題,常規區域PTN網絡規劃采取基于行政縣域劃分的組網原則:每個縣級行政區獨立配置專屬PTN環網,環網規模嚴格對應縣級區劃。該策略通過雙節點冗余接人與跨縣PTN環網隔離,實現業務獨立傳輸并降低干擾。
在光傳送網層面,建議基于縣域核心節點(縣城1、2節點)、戰略鄉鎮節點、地市核心樞紐,構建雙獨立OTN傳輸平面。通過這種方式(如圖2所示),可以充分利用OTN的大容量和靈活調度能力,提高網絡的可靠性和傳輸效率。在實際網絡部署中,PTN匯聚環采用分區分段承載方案,具體實現方式包括:通過OTN第一平面系統傳輸、OTN第二平面系統傳輸、直接采用裸光纖承載三種技術路徑。這種混合組網方式能夠根據業務需求靈活選擇最優傳輸介質。
4.3發達地區組網策略
在分組傳送網(PTN)組網上,建議采用縣級行政區域為基本單元的組網方案。具體部署時,將縣城核心機房的兩個關鍵節點(節點1和節點2)配置為縣域PTN核心節點,其余縣級及鄉鎮級匯聚節點以星型或樹型拓撲接入這兩個核心節點。業務在縣城核心節點匯聚后,通過千兆以太網(GE)或萬兆以太網(10GE)接口與光傳送網(OTN)設備互聯,經OTN網絡上行業務至地市核心機房的PTN業務調度或落地設備,有效減少節點跳數,提升傳輸效率。
在光傳送網(OTN)組網設計中,經濟發達區域需采用雙平面模式(如圖3所示),區別于普通地區。其特殊性在于:發達區域OTN無須承載PTN環網功能,鄉鎮級節點僅配置為光信號放大站點。雙平面OTN具備高可靠性與大容量傳輸特性,有效支撐高密度業務。通過PTN與OTN協同組網,發揮分層架構技術優勢,增強綜合承載能力,滿足發達區域復雜業務需求。
5PTN+OTN組網策略對比與選擇
5.1不同組網策略的對比分析
偏遠地區、普通地區和發達地區的PTN +C TN組網策略存在多方面差異。依據區域業務密度設計:偏遠地區(低密度)采用單PTN/OTN平面,拓撲簡化;普通地區(中密度)部署多PTN環網 + 雙OTN平面,支持分段承載;發達地區(高密度)實施PTN縣區級匯聚 + OTN雙平面,實現入級調度。
在業務承載能力方面,偏遠地區策略主要滿足基本業務需求,承載能力有限;普通地區通過合理規劃PTN環網和OTN平面,可承載更多2G、3G數據業務;發達地區策略具備強大承載能力,滿足大量數據傳輸與復雜調度需求。
可靠性方面,發達地區憑借雙平面OTN與合理PTN組網提供最高可靠性;普通地區通過雙OTN平面及分段承載保證一定可靠性;偏遠地區結構簡單,在滿足基本需求前提下也能提供可靠性保障。
不同區域組網策略在成本與運維層面呈現顯著差異:偏遠區域采用精簡架構,建設成本與運維復雜度最低;普通區域采用標準架構,成本與運維需求適中;發達區域部署高階技術架構,建設投入與運維技術門檻最高。
5.2根據地區特點選擇合適的組網策略選擇PTN+OTN組網策略需綜合考慮業務需求、現網資源、機房條件、地理環境等因素。
偏遠地區:業務需求小,機房與供電條件有限,采用單區域單PTN平面+ 單OTN平面策略,滿足基本需求,降低資本性支出(CAPEX)、運營支出(OPEX)。
普通地區:業務增長快,接入環復雜,采用按縣規模部署PTN環網 + 雙OTN平面策略,應對增長壓力,提升可靠性與傳輸效率。
發達地區:業務量大,網絡結構復雜,性能要求高,采用以縣為單位構建PTN網絡 + 雙OTN平面策略,協同發揮技術優勢,滿足高容量、高可靠及靈活性需求。
結語
PTN與OTN技術優勢互補,協同部署實現高效融合:融合PTN高可靠、業務靈活性與OTN大顆粒業務調度能力,支撐運營商發展。基于分層架構的融合組網適配差異化部署:偏遠區域簡化拓撲降成本,普通區域構建可擴展環網,發達區域部署超大帶寬通道承載高帶寬業務。
件定義網絡SDN實現智能管控提效[8]雙平面設計增強可靠性。面向5G-A與算力網絡,引入SRv6實現業務流智能調度,構建基于人工智能(AI)的數字孿生網絡強化故障預測與帶寬預配置[0],形成彈性、智能、具確定性保障的傳送體系,支撐工業互聯網等新興場景。
參考文獻:
[1]吳遠海.政企接入OTN在本地網的組網策略及應用[J].通信與信息技術,2022(3):86-88.
[2]張緯卿.基于本地OTN的 5G承載網組網策略[J].長江信息通 信,2021,34(6):181-185.
[3]胡要杰.超100GOTN技術組網策略[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9(6):15-17.
[4]李永斌.全業務背景下本地傳送網PTN+OTN組網策略[J].中國新通信,2018,20(12):74.
[5]陳兵.電信運營商OTN與PTN聯合組網優化策略研究[J].電腦與電信,2018(6):38-40.
[6]李麟.PTN在電力通信網中的組網策略研究[].中國新通信,2018,20(8):77.
[7]樂志星,陳宏周.PID-OTN城域網組網應用及策略分析[J].通信電源技術,2017,34(3):101-103.
[8]譚艷霞,王光全,王澤林,等.SDN智能管控編排系統技術方案研究[I].電信科學,2023,39(3):143-152.
[9]黃旭,成夢虹,成芝言.基于SRv6的算網基礎管控體系研究[J].光通信研究,2023,(5):38-44.
[10]劉高峰,姜約瀚,張育雄.人工智能賦能數字孿生城市高水平發展和高質量建設[J].信息通信技術與政策,2025,51(3):74-82.
作者簡介:王平成,本科,工程師,15117166929@139.c0m,研究方向:承載網、傳送網、業務網、電源配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