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圖分類號】 R2-031 【文獻標識碼】 ADOI: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770
Research on the Digital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Collaborative Health Governance Model Based on the Logic of Health Co-prosperity
NI Minhan’,WU Zhihan’,ZHOU Siyu1,2*,HUANG Xianhong’,SUNTao’,WANG Xiaohe’,CUI Linlin2
1.DepartmentofHalthManagementandPolicy,ScholofPublicHealth,HangzhouNormalUniversity,Hangzhou31112,
China
2.HangzhouInternational CenterforUrbanStudies,Hangzhou31121,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ZHOU Siyu,Doctoral supervisor;E-mail:siyuzhou@hznu.edu.cn
【Abstract】Health co-prosperityis the conceptual interpretation and application extension of the logic of common prosperityinthefieldofhealth.Buildingadigitalcolaborativehealthgovernancemodelbetween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 basedontheadvantagesofdigitalreformisthe\"ZhejiangModel\"ofhealthco-prosperityandhelpstoachievethegoalofhighquality fullifecyclemedicalandhealthservices.Thisarticleisbasedonthecollctionofrelevantpoliciesonthedigital collaboration between Chineseand western medicineduring theconstructionoftheCommon ProsperityDemonstration Zone in Chinaand ZhejiangProvince.Itelaboratesonthedefinitionandconnotationof healthco-prosperity,andselects thedigital Chineseand westerncoordinated health governancemodelof provincial,grasroots platforms,and medical institutions in Zhejiang Provinceasaspecificcasetoexplain thethemeandpathofthesystemdesignlogic,grassroots platformlogic,and institutionalservicelogicof healthco-prosperity,toprovidereferenceandsuggestions fortheinovativeconstructionand optimization of the collaborative health governance model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Key Words】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mp; western medicine;Collaborative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Healthy and common prosperity;Digitization;Governance model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2020年10月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扎實推進共同富裕做出重大戰略部署,提出到“十四五\"末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到2035年,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到21世紀中葉,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也是全周期、全過程、全主體的健康治理現代化[2]。在“人人享有、全民健康”的新時代健康建設語境下,健康共富是共同富裕的應有之義,是重點關注基層居民的健康需求,增強全民健康的普惠性與公平度,持續推進醫療機構服務能力建設,以中西醫系統協同及整合等機制創新,實現居民對醫療衛生健康服務滿意度與獲得感提升的目標[3]。健康共富是浙江省衛生健康領域基于共同富裕邏輯的概念闡釋及應用外延,其核心觀點是將由上至下的傳統社會管理模式進一步聚合至以人為本的多主體健康治理范疇,以“宏觀系統生態 + 中觀社會主體 + 微觀健康個體”為治理要素,在公共服務均等化要求下構建高質量的治理模式,以推動人人享有優質、均等、普惠的全生命周期醫療健康服務目標的實現[4]。健康共富的根本目的為依托浙江省數字化優勢推動公共服務的效率提升與可及性增加,最終實現對全人群的健康均等及對弱勢群體的健康公平。浙江省的健康共富實踐存在三種主要形態:一是從高質量發展醫療服務的供給側出發,順應共同富裕美好社會對醫療服務品質的新需求,鼓勵全社會的各類主體積極參與,持續做大“蛋糕”,擴大優質醫療健康服務供給;二是從數字化提升醫療衛生服務效率的驅動側出發,利用數字化破除時間與空間的傳統可及性與可達性限制,實現醫療衛生服務均質化;三是從減少居民衛生醫療經濟負擔的需求側出發,通過分級診療、調整脆弱人群醫保政策、鼓勵使用中西醫結合等“價廉質優”服務,在衛生醫療費用中優化二次分配并鼓勵三次分配,破解“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等困境。
數字經濟正成為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重要驅動力。《浙江省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區建設方案》明確推進中醫藥數字化平臺建設,全面深化中醫藥數字化改革,中醫藥的數字化升級轉型,是數字中國和健康中國兩大戰略融合的必然要求。中西醫結合作為中國傳統醫學與西方醫學交叉互補的醫療模式已經成為預防及治療常見病、多發病和慢性病的重要手段并取得了良好效果[5],以中西醫結合為基礎推動中西醫協同是當前中醫現代化的重要路徑。國內中西醫協同研究關注中西醫結合的診療模式與疾病管理的微觀機制[6-7],強調以中西醫協同助推患者行為改變[8],較少從管理機制視角解釋中西醫協同管理機制。國外研究關注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協同的文化可解釋性與患者使用偏好[9-10],認為傳統醫學受制于文化鴻溝較難與現代醫學進行協同[1]。綜合既往研究,過度關注中西醫結合的微觀診療模式與以西醫解釋傳統醫學的固定思維導致以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及健康共富為目標的中西醫協同治理的基本邏輯、協作管理機制、協同服務體系尚缺乏關注。不同于傳統以市場為主導的競爭型治理和由行政主導的層級型治理,在數字經濟背景下協同型治理強調政府與基層社群和機構的多向互動,通過運用數字技術和發揮數據價值,關注多方行動者通過建構創新體制機制來促進利益相關者之間知識、信息、理念的共享和行為的交互[12]。近年來政府發布的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方案及中醫藥振興發展等系列政策已經聚焦中西醫協同作用發揮不夠的現實困境,強調促進中西醫協同發展,推動共同富裕目標實現[13]。在中西醫結合作為診療手段已取得良好效果基礎上,如何建構合適的中西醫協同健康治理模式則是亟待破解的管理問題,而內嵌數字化優勢并形成高質量發展成果的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則為從數字視域建構中西醫協同健康治理模式提供了新的邏輯思路。根據浙江省及區縣衛生健康委的資料顯示,數字化應用“浙醫互認”將包括中西醫結合的診療數據進行整合,累計互認1681萬項次,直接節約醫療費用7.12億元[14],海鹽縣“數智國醫”實現中醫服務人次同比2021年上升 20.2% 的成效[15]。因此,本研究以浙江省為例,基于政策梳理和多案例收集形成的文本資料,以健康共富的系統設計邏輯、基層平臺邏輯和機構服務邏輯為方向,對數字化中西醫協同健康治理模式進行解釋與分析,以期為中西醫協同健康治理模式的建構提供參考與建議。
1 資料與方法
1.1資料來源
1.1.1政策資料來源:2023年4—7月,以“中西醫協同”“中西醫協作”“數字化”“共同富裕”“健康治理”等為中文檢索詞,檢索中央人民政府網、國家衛生健康委及浙江省省級相關官方網站、北大法寶法律數據庫、中國知網等平臺,以獲取2020年10月一2023年6月國家及浙江省省級層面發布的與數字化中西醫協同相關政策集合。納入標準:(1)能夠獲取有效的政策全文;(2)內容側重于數字化中西醫協同及管理機制等文件。排除政策解讀類說明性文件。在不同平臺或不同組合詞語檢索到的相同政策文件,僅保留一份。最終納人符合要求的政策文件29篇,以此政策集合梳理數字化中西醫協同健康治理的核心主題與特征。
1.1.2案例資料來源:浙江省是首批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區,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浙江省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區建設方案》,確定13個市、縣(區)為綜合改革先行區,重點開展國家中西醫協同旗艦醫院建設、基層中西醫協同及服務能力提升。本研究以2020年10月—2023年6月與“數字化”“中西醫”等主題緊密相關并人選國家級、省部級榮譽的案例作為資料來源,選定“浙江省中醫藥改革先行區”“海鹽縣‘數智國醫”推進中醫藥服務智能化”“中西醫協同旗艦醫院建設”作為典型案例,將上述案例的政策解讀、機制介紹與成果展現等作為基礎資料分析,分別從健康共富的系統設計邏輯、基層平臺邏輯和機構服務邏輯3個方面解釋數字化中西醫協同健康治理模式的要素組合與邏輯路徑。
1.2分析方法
1.2.1政策分析方法:政策分析采用定性方法,對所涉及政策方向進行分類與識別。基于本研究所涉及文本內容取向分類提煉為基于醫改的中西醫協同機制創新、基于數字化的基層中西醫協同平臺建設與基于機構建設的中西醫結合服務3個主題,對3個主題的特征詞進行提取。使用Python3.7軟件的Jieba分詞模塊,對政策文本進行切詞處理,提取每個句子的詞匯并聚類為特征詞,將與特征詞重合度較高的句類劃人該分類。基于29篇政策文件得到643條句子的分類結果后,使用隨機森林法對該分類結果按照 90:10? 的比例劃分為訓練集與測試集進行子主題分析,最終確定各主題的政策占比。
1.2.2多案例分析方法:本研究選取的“浙江省中醫藥改革先行區”“海鹽縣‘數智國醫’推進中醫藥服務智能化”“中西醫協同旗艦醫院建設”3個案例是基于醫改的中西醫協同機制創新、基于數字化的中西醫協同平臺建設與基于機構建設的中西醫結合服務3個主題在浙江省域、基層和機構層面的典型體現。案例研究圍繞健康共富系統設計邏輯、基礎平臺邏輯和機構服務邏輯解析3個案例的組成要素及各要素之間的關聯,總結不同案例的管理架構與作用機制,梳理數字化中西醫協同健康治理的邏輯路徑。
2結果
2.1數字化中西醫協同健康治理的政策文本主題及特征
數字化中西醫協同健康治理的政策文本主要分為3個主題與11個子主題。3個主題文本政策主題特征詞條目在總政策文本句中的占比分別為:基于醫改的中西醫協同機制創新 55.2% (355/643),基于數字化的基層中西醫協同平臺建設 27.5% (177/643),基于機構建設的中西醫結合服務 17.3% (111/643)。各子主題占比存在差異(表1)。
基于醫改的中西醫協同機制創新的子主題為中西醫結合醫療協同機制、中西醫協同疫病防治機制、西醫學習中醫教育機制、中西醫協同數字化管理機制。中西醫結合醫療協同機制、中西醫協同疫病防治機制、中西醫協同數字化管理機制的政策文本涉及量高于西醫學習中表1數字化中西醫協同健康治理的文本政策主題占比及特征詞分布[條目 (% ), n=643 」

醫教育機制。該主題綜合體現了中西醫協同健康治理模式的設計基礎來源于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宏觀架構,通過中西醫結合醫療的顯著效果滿足居民的醫療健康需求,以中西醫協同疫病防治機制夯實人群整體的健康水平,發揮西醫學習中醫教育機制的作用,讓西醫醫生系統性辨證理解及掌握中醫知識以用于臨床治療,使用數字技術嵌入管理所形成的跨場景、跨時間優勢提升中西醫協同管理與應用的能力。
基于數字化的中西醫協同平臺建設的子主題為中西醫協同線上平臺建設、中西醫協同服務的跨場景應用、中西醫協同的藥品供應數字化體系建設和中西醫藥品的數字化監管。中西醫協同線上平臺建設、中西醫協同服務的跨場景應用的政策文本涉及量高于中西醫協同的藥品供應數字化體系建設和中西醫藥品的數字化監管。該主題依托浙江省數字化改革應用于中西醫協同健康治理的優勢與契機,以中西醫協同線上平臺建設作為數字健康治理的底層基礎,將數字處方、數字醫共體等已有服務整合作為中西醫協同服務的跨場景應用,把中西醫協同的藥品供應與服務的數字化體系建設作為提升藥品流通效率的重要手段,使用數字化監管對中西醫協同的運營效率、績效水平等進行評價。
基于機構建設的中西醫結合服務的子主題為醫療機構的中西醫協同服務、醫療團隊的中西醫協同攻關以及中西醫協同的人才培養。醫療機構的中西醫協同服務的政策文本涉及量高于醫療團隊的中西醫協同攻關及中西醫協同的人才培養。該主題是以中西醫協同醫療機構建設作為目標,以醫療機構的中西醫協同服務推動中西醫結合專科建設,將中西醫結合專科作為醫療機構的常設科室,加強醫療團隊的中西醫協同科研攻關以推動中西醫結合診療方案和多學科會診體系創新,探索構建中醫藥和西醫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的衛生健康服務模式,注重中西醫協同的人才培養并將中西醫協同作為醫師規范化培訓的重要部分。
綜合數字化中西醫協同健康治理的政策文本主題及特征,中西醫協同的機制創新是當前醫改政策的核心要素,平臺建設的數據集成與醫學服務的技術突破為機制創新提供了數字化的底層架構與效果呈現,中西醫協同機制又通過政策反哺進一步支持平臺建設與醫學服務以形成“機制-平臺-服務”的良性循環。
2.2數字化中西醫協同健康治理的模式
“浙江省中醫藥改革先行區”“海鹽縣'數智國醫'推進中醫藥服務智能化”“中西醫協同旗艦醫院建設”三個案例分別從省域架構、基層平臺和服務機構三個類別形成了中西醫協同的健康治理模式。三個類別間存在層級性及互補性的聯動關系(圖1)。
“浙江省中醫藥改革先行區”是根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5單位關于同意上海市、浙江省、江西省、山東省、湖南省、廣東省、四川省建設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區的批復》要求形成的省域全面推進中醫藥改革的系統架構[16]。中西醫協同健康治理的具體措施為推動實現公立綜合醫院、婦幼保健院、傳染病醫院等醫療機構中醫科室全覆蓋,以醫保支付改革激勵中西醫結合治療,依托已成熟的“健康大腦”等數字基建,打造“中醫處方一件事”和“浙里中醫”等數據平臺及處方監管平臺,并助推中西醫協同健康治理的數據整合。
“海鹽縣“數智國醫’推進中醫藥服務智能化”是依托數字技術優勢與智能醫共體服務體系設計的基層中西醫協同治理管理模式[17]。該模式借鑒已有成熟的“互聯網 + 醫院”模式,建立縣域“數智國醫”中醫藥診療服務平臺,實現網上復診掛號、線上診療、處方開具、線上結算、中藥(代煎)配送的“一條龍”服務,全縣各鎮(街道)、村(社區)級醫療機構實現中西醫處方一體化管理,最終實現縣域中醫藥信息互聯互通和醫療衛生大數據整合及綜合應用,全面提升縣域內各級醫療機構診治水平和信息化水平。
“中西醫協同旗艦醫院建設”是浙江省根據國家中醫藥局、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制定的《中西醫協同“旗艦”醫院建設試點項目管理辦法》要求,在省域高水平醫院內推動中西醫協同的管理新模式[18]。中西醫協同旗艦醫院建設通過中西醫醫院協作、院內中西醫科室合作等方式,開展重大疑難疾病、傳染病、慢性病中西醫聯合攻關和中藥制劑等成果轉化,在人才培養方面健全“西學中”人員培養機制,統籌中西醫資源,建立中西醫多學科診療團隊,推動中西醫結合診療方案和多學科會診體系創新,探索構建中醫藥和西醫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的衛生健康服務模式,提升中西醫結合診療水平。
2.3數字化中西醫協同健康治理的邏輯路徑
“浙江省中醫藥改革先行區”“海鹽縣‘數智國醫'推進中醫藥服務智能化”“中西醫協同旗艦醫院建設”三個案例的實踐體現了數字化中西醫協同健康治理的省域治理、基層治理和機構管理的邏輯路徑,是基于醫改的中西醫協同機制創新、基于數字化的中西醫協同平臺建設與基于機構建設的中西醫結合服務三大政策文本主體的現實觀照。
基于醫改的中西醫協同機制創新體現了浙江省域層面全面推進中醫藥改革的宏觀架構下形成的中西醫結合醫療協同機制、中西醫協同疫病防治機制、西醫學習中醫教育機制、中西醫協同數字化管理機制的聯動,其以推進浙江省中醫藥改革先行區的宏觀設計為基礎,以全面促進中西醫協同發展為目標,以中西醫協同平臺建設和中西醫協同攻關為措施,最終通過四類機制的良性互動,實現中西醫協同機制的可持續化。
圖1數字化中西醫協同健康治理模式組成要素
Ire1Elements of thedigital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collaborative health governance mc

基于數字化的中西醫協同平臺建設是浙江省依托數字化改革形成并在原有醫療衛生數字平臺基礎上衍生的中西醫協同線上平臺建設、中西醫協同服務的跨場景應用、中西醫協同的藥品質量數字化體系建設和中西醫藥品的數字化監管的多元主體平臺數據協同體系。其通過各類醫療衛生健康端口的數據上傳,將中西醫數據于統一數據空間內進行存儲并用于不同數據平臺的快速調取,從而便于需求側的高效使用。最終破解傳統中西醫數據難以互通的壁壘,提升中西醫數據協同的利用效率。
基于機構建設的中西醫結合服務是在供給側以醫療機構的中西醫協作服務路徑、醫療團隊的中西醫協同攻關科研路徑以及中西醫協同的人才培養路徑整合形成的多層次供給。其以醫療機構和醫療團隊為主體確定規范化及以人為本的中西醫協同實施制度,鼓勵醫療機構和醫療團隊實現機構與團隊間、機構與團隊內部的中西醫協同共創,實現中西醫協同旗艦醫院的高質量建設及促進中醫和西醫強強聯合、優勢互補。
3討論
3.1數字化中西醫協同模式的核心特征
綜上,浙江省健康共富的主題、模式及邏輯路徑,健康共富模式的基本實踐邏輯是依托數字化改革在省域架構、基層平臺和服務機構已成熟的數字基建優勢,鼓勵多元主體參與,以中西醫結合醫療、處方協同管理、藥品流通共享等“價廉質優”的高質量管理與服務為手段,減少居民衛生醫療健康經濟負擔并逐步擴大優質衛生醫療健康服務供給的全周期、全過程、全主體的健康治理模式。基于健康共富邏輯的數字化中西醫協同健康治理模式有以下特征:(1)基于健康共富邏輯的數字化中西醫協同健康治理模式的基礎是省域層面的健康數據數字化協同。依托于浙江省數字健康高地建設的中醫數字診療設備標準化輸出數據及已成熟的居民電子健康檔案集成數據[19],健康數據數字化協同將中西醫數據整合在同一數據空間內并提供給醫療機構以實現對患者的系統性診療,從而實現中西醫數據提供的均等化。(2)基于健康共富邏輯的數字化中西醫協同健康治理模式的載體是基層平臺層級的管理手段數字化協同。數字化改革的重要成果是在現有的管理體制內形成了數字化系統思維并轉化為數字化管理手段[20]。中西醫協同數字化手段包括中西醫數字診斷設備與工具的應用,其核心是借助完備的數字化基建對醫療衛生健康機構的協作機制進行優化并借助數字技術便捷化、精準化的優勢實現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3)基于健康共富邏輯的數字化中西醫協同健康治理模式的落點是醫療機構中西醫服務的數字化協同。中西醫服務數字化協同是通過機構、團隊及個人數字化的互動與協作,以疾病診療、患者管理、預后服務為方式[21],以診療、科研與教育方向為突破,將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擴展到中西醫協同的服務,發揮中西醫“價廉質高”的優勢實現診療效果的均質化。(4)基于健康共富邏輯的數字化中西醫協同健康治理模式的架構是治理主體的數字化協同。傳統中西醫結合的架構聚焦以疾病為中心從而囿于醫療機構與患者供需雙方的服務設計。數字化中西醫協同健康治理借鑒中醫系統論與西醫還原論的思維邏輯[22],以健康為中心將中醫“未病先防”“既病防變”“愈后防復”進行分階段區分并輔以數字化工具獲取人群健康數據,以醫療機構-數字平臺-政府組織作為主體形成協同體系,在健康不同階段開展中西醫協同治理以實現差異周期內的服務均質。
3.2數字化中西醫協同的關鍵路徑
浙江省中西醫協同路徑是以省域機制與政策為引導,將數字化平臺集成與醫療服務模式互嵌,實現衛生健康領域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綜合性協同。其縱向協同路徑為以數據整合為工具開展的省級機制、基層平臺與醫療機構服務的跨層級協同。其橫向路徑是以治理策略為抓手開展的省級機制、基層平臺與醫療機構服務的層級內協同。(1)縱向跨層級協同的關鍵路徑是以行政推動打破數據壁壘[23],利用數據協同的形式協調不同層級間政府部門、基層平臺和醫療機構間的配合以完成對數據的定義、傳輸、存儲、檢索、分析、利用等工作[24],從而實現中西醫健康數據真正流通。同時,浙江省完備的數字基建為跨層級的縱向協同提供了數據流通的無障礙基礎,進一步深化并加速了中西醫縱向協同發展[25](2)橫向層級內協同的關鍵路徑是以統一的治理策略與手段僭越單一主體的傳統管理范式,利用多部門協同及同層級整合的方式實現治理規范的標準化并推動中西醫協同新模式的實踐[26]。浙江省自2016年開始推動醫療衛生服務“最多跑一次”改革以來,其程序的標準化應用于中西醫協同模式進一步簡化了健康治理的環節,明確了從管理起點到服務終端的最優路徑,從而推動中西醫橫向協同的覆蓋[27] O
3.3數字化中西醫協同健康治理的發展取向
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健康共富是詮釋共同富裕在衛生健康領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中西醫協同是在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結合基礎上呈現的治理思維與手段的制度性融合,是衛生健康領域公共服務均等化的主要措施[28]。基于健康共富邏輯的數字化中西醫協同健康治理主要有三類發展取向。(1)以中西醫協同旗艦醫院的建設為契機,從供給側強化并拓展中西醫結合服務的覆蓋面。通過組建中西醫結合臨床研究平臺和多學科團隊,打造重大疑難疾病中西醫結合診療中心、人才隊伍培養中心和醫療模式推廣中心,將數字化作為重要的管理手段以實現中西醫醫療機構間與醫療團隊間的快速合作與服務嵌合。(2)以數字化改革形成的數字基建與數字平臺為基礎,從驅動側助推中西醫數據共享提升醫療服務效率。利用已有數字化協同平臺在醫療機構中的成熟應用,將基層中西醫協同的數字化平臺逐步與省市級平臺進行橋接及融合,從整體上發揮數據跨空間跨平臺的利用特征,滿足不同區域、層級人群的健康需求,為其提供等質化的健康服務。(3)以中西醫協同機制的持續創新為動力,從治理側推動支付側改革并通過合理手段減輕需求側的經濟負擔。在制度建設中利用大數據的全面性與系統性特點關注及監督醫療保險控費問題,通過規范性管理、中西醫治療病種調節及推進支付方式改革等方式降低醫保運行成本,將人群健康需求與醫療健康支出相協調,從而實現健康共富。
作者貢獻:倪曼晗負責研究資料的收集與整理、論文撰寫;黃仙紅、孫濤負責論文起草;吳芷涵、崔琳琳負責案例現場采集與文本梳理;周思宇、王小合負責論文修訂、文章質量控制及審校,對文章整體負責。
本文無利益沖突。
參考文獻
[1]郁建興,任杰.共同富裕的理論內涵與政策議程[J].政治學研究,2021(3):13-25,159-160.
[2]余達淮,王世泰.習近平關于人民健康重要論述的內涵、實踐價值與世界意義[J].南京社會科學,2020(12):1-8,18.
[3]張亮,邢怡青,馬希望.基層醫療衛生體系現代化的理論邏輯、歷史演進與未來進路[J].社會科學研究,2023(4):111-121.
[4]黃祖輝,傅琳琳.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實踐探索與模式解析[J].改革,2022(5):21-33.
[5]王良悅,豐志培,申國明,等.基于“雙+”模型的中西醫結合路徑探析[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22,39(2):89-92.
[6]谷曉紅.中西醫協同模式下的疫病康復策略: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后綜合征為例[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22,45(8):757-763.D0I: 10.3969/j.issn.1006-2157.2022.08.001.
[7]鄭曉紅,馬伯英.中西醫結合的當前之路:融通協同[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35(12):1415-1418.
[8]向前,謝金亮,吳偉旋,等.基于行為經濟學理論的中西醫協同診療運營策略探討[J].中國衛生經濟,2022,41(12):105-106.
[9]ZHAOFF,YANG ZH,WANGNQ,etal.Traditional Chinese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share similar philosophical approachesto fight COVID-19[J].Aging Dis,2021,12(5):1162-1168.
[10]MONDAL S,MODAKPK,SELIMM,et al.Twitter poll as amediumforquestionnaire-based health survey:an experience ofapilot study on the preference of systems of medicine for various healthconditions[J].Cureus,2022,14(9):e28767.
[11]OYEBODEO,KANDALANB,CHILTONPJ,etal.Useoftraditional medicinein middle-income countries:a WHO-SAGEstudy[J].Health Policy Plan,2016,31(8):984-991.
[12]顧昕,趙琦.協作互動式政府創新:一個分析性概念框架[J].公共管理評論,2023,5(2):5-24.
[13]黃博臻,汪梅齡,賀海霞,等.循序漸進協同發展:張伯禮院士對中西醫結合問題的一些思考[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20,40(9): 1121-1124. D0I:10.7661/j.cjim.20200605.310.
[14]浙江省衛生健康委員會.“浙醫互認”“浙有善育”“浙里急救”人選數字化改革“最佳應用”[EB/OL].(2022-12-09)[2023-02-15]. https://wsjkw.zj.gov.cn/art/2022/12/9/art_1650497_59019121.html.
[15]中醫藥服務智能化,貼心服務市民!海鹽這個案例,全省十佳[EB/OL].[2023-02-15].htps://m.thepaper.cn/baijiahao_16276702.
[16]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杭州市創建“浙江省中醫藥綜合改革先行區”建設方案的通知[J].杭州市人民政府公報,2023(2):29-32.
[17]王鴻江,申俊龍,徐佩,等.中醫“醫聯體 + 智能化”促進中醫基層化的模式研究[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19,39(10):701-704. DOI: 10.3969/j.issn.1005-5916.2019.10.007.
[18]玖九.中西醫結合人才培養成為中西醫協同“旗艦”醫院建設重點[J].中國衛生人才,2023(8):5.
[19]夏冰.數字賦能醫療機構倫理檔案管理研究:以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為例[J].浙江檔案,2023(7):58-60.
[20]施博文,馬慧敏,潘言志,等.移動健康技術在慢性病管理中應用進展的文獻計量學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24,27(4):485-492.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137.
[21]邢春國,夏迎秋,吳丹云,等.江蘇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信息化建設與使用情況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22,25(16):2008-2013. D0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079.
[22]張義丹,許棟,胡豫,等.后疫情時代大型綜合醫院加快推進中西醫結合發展實踐與思考[J].中國醫院,2021,25(2):34-35.DOI: 10.19660/j.issn.1671-0592.2021.2.11.
[23]姚蘭,王曉,段堯清.多層級政府回應信息協同網絡結構分析[J].情報理論與實踐,2021,44(9):114-121.
[24]張會平,楊國富.“互聯網 + 政務服務”跨層級數據協同機制研究:基于個人事項的社會網絡分析[J].電子政務,2018(6):81-88.DOI: 10.16582/j.cnki.dzzw.2018.06.009.
[25]史新杰,崔柳,傅昌鑾.數字技術助推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作用機理與實踐邏輯[J].治理研究,2023,39(2):109-123,159-160.D0I: 10.15944/j.cnki.33-1010/d.2023.02.011.
[26]鐘玉英.“健康中國戰略”下社區精神健康服務協同供給的實現框架及路徑[J].中國衛生政策研究,2020,13(8):8-14.
[27]張平,馬偉杭,俞新樂,等.浙江省醫療衛生服務領域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實踐與探索[J].中國醫院管理,2019,39(4):1-3.
[28]高穎怡,邱鴻鐘.促進中醫藥在重大疾病診療中發揮協同作用的政策研究[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20,37(1):9-12.
(收稿日期:2024-03-15;修回日期:2024-09-11)(本文編輯:崔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