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我的外公孫瑜125周年誕辰,也是他的親密好友、工作伙伴、人民音樂家聶耳逝世90周年,以及外公編導的電影《大路》上映90周年紀念(《大路》于1935年1月1日上映)。5月初,我懷著無比虔誠的心情走進了4月30日才重新向公眾開放的位于衡山路上的《義勇軍進行曲》灌制地紀念館(百代小樓)。經過展陳更新升級后的百代小樓,匯集了300余件珍貴的歷史文物,讓觀眾更直觀地感受到歷史的厚重。
紀念館還復現了1934—1935年百代唱片音樂部的歷史場景。站在這里,我的耳邊仿佛響起了“大家努力,一齊作戰。大家努力,一齊作戰。背起重擔朝前走,自由大路快筑完。哼呀咳嗬咳,咳嗬咳,哼呀嗬咳吭,嗬咳哼”的歌聲。89年前(1934年),正是在百代唱片公司的這棟小樓里,外公和聶耳以及電影《大路》中飾演筑路工人的金焰、張翼等主要演員,一起鏗鏘有力地高唱影片中的兩首歌曲《大路歌》和《開路先鋒》,將悲壯激昂的歌聲永久地刻錄在時代的唱片上。
外公孫瑜1900年生于重慶。其父親孫才元,學名孫榮,字澍南,二十幾歲考中前清舉人。曾編著《古今法制表》,全書共十六卷,通過分類羅列歷代法制,為研究歷代法令提供了便利。在父親的啟蒙教育下,外公自幼誦讀《三字經》《百家姓》《論語》《孟子》等“圣賢”詩書,深受“人之初,性本善”的哲學啟蒙,尤對《千家詩》中帶音樂的詩句感興趣。
同時外公也受到了父親的法理制政與家國情懷的熏陶,跟隨為官的父親曲折遷移多地,沿途既領略了祖國山河的雄偉,也耳聞目睹了列強侵略和封建統治下國破家亡、百姓流離失所的慘景。從那時起,外公心中就萌發了向往人類自由平等的理想和追求。早在南開學校讀書時期,外公就和同學們一起參加“五四運動”游行,這一經歷深深影響著他,在尚處于青年時期的外公心中,種下一顆充滿愛國主義精神的紅色種子。
外公在南開學校期間,對戲劇和電影逐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一次外公在校園里和長他兩歲的校友周恩來偶遇,周恩來鼓勵外公說:“只要對國家對人民有用,就要大膽學。先學好基礎功課,再下苦功學下去,什么都會學好的。”周恩來的這番話,使外公在思想上逐漸把國家興亡、民族盛衰和自己的求學志向聯系起來。
1919年,外公考入留美預備學校清華學校高等科(清華大學的前身)。三年級時,外公以“理白”筆名翻譯了美國作家杰克·倫敦(Jack London)的短篇小說《豢豹人的故事》和英國作家托馬斯·哈代(Thomas Hardy)的中短篇小說《娛他的妻》,這兩篇作品均被錄用并發表在由茅盾主編的《小說月報》上,茅盾還親自寫了六頁長信給外公,鼓勵他從事文學創作。之后,外公在“華北電影大王”羅明佑主辦的影評征文比賽中,以一篇四千字影評《賴婚的一個科學的評論》榮獲第一名。這次特殊的經歷使外公樹立了“要以電影為自己的終生職業,實現‘電影救國救民’理想”的人生目標。
1923年夏,外公從清華學校高等科畢業,考取赴美公費留學。由于當時的電影存在客觀上的局限性,人們普遍對電影人持有不務正業的偏見,但外公決心已定,因此他就采取了“曲線救國”的方式,先作為三年級插班生進入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主修文學和戲劇,選修莎士比亞、現代戲劇、德文、西班牙文等科。他的畢業論文《論英譯李白詩歌》被評為“榮譽學士論文”。外公深知自己此行的目的不在學位而在電影,因此他毅然放棄了只需再讀一年便可取得碩士學位的機會,立即前往紐約,在“紐約攝影學院”專攻攝影、洗印、剪輯、化妝等,同時在哥倫比亞大學學習“電影編劇”和“導演藝術”課程,成為中國在國外系統學習電影制作的第一人。
外公在美留學期間發生的三件事,更加堅定了他的“電影救國救民”之志。第一件事:1925年5月,由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的五卅運動,使外公深刻地認識到了工人階級的強大力量和國民革命運動的重要性,這場聲勢浩大的反帝愛國運動使身處美國的外公深受鼓舞。第二件事:1925年12月,外公的岳父、被譽為“民國成立后山東法官第一人”的山東高等審判廳廳長張志由于堅決維護法權、支援南方革命,而被割據山東的軍閥張宗昌嚴刑拷打致死(1925年12月6日)。這起冤殺案更激起了外公對國內軍閥暴行的極大憤慨。第三件事,外公在贊嘆國外電影行業的先進技術時,也發現了國外電影對中國人形象的丑化。作為一名留美的中國學生,外公對此深感義憤和痛心。這三件事使外公的內心受到極大震撼,而這些正義情緒所產生的深遠影響,都體現在了他以后編導的影片中。
1926年,外公學成歸來,懷揣著飽滿的激情和堅定的信念,投身于“電影救國救民”的實踐之中。他在當時寫給導演洪深的信中,表達了他“電影救國救民”的志向:“至于舞臺劇或影劇,并非我輩自負,中華將來命運,與之關系甚深。我輩在現時制劇,何不向救國方面做去。國恥之羞,窮餓之慘,氣節沉淪之悲,何處不能痛寫告眾。”
經歷了幾番挫折后,1928年,外公終于敲開了電影界的大門,進入長城畫片公司,執導了個人首部電影《瀟湘淚》(后更名為《漁叉怪俠》)。他于1929至1930年拍攝的《故都春夢》和《野草閑花》不僅成為聯華影業公司的開山之作,更成為中國電影行業重新定位的航標。這兩部影片改變了當時中國電影局限于“鴛鴦蝴蝶派”和武俠神怪這類舊市民題材的局面,給影壇帶來了新的氣息,受到廣大觀眾特別是知識分子的歡迎,外公也成為聯華公司提出的“復興國片運動”的積極實踐者。
1931年,外公編寫了清末黃花崗革命歷史題材的劇本《自由魂》(原名《碧血黃花》),借以深深緬懷身為“中國同盟會”成員的岳父張志,并致敬先烈。1932年之后,外公迎來了創作高峰期,相繼執導了既叫好又叫座的數部影片,如《野玫瑰》《天明》《體育皇后》《小玩意》以及他的代表作《大路》等影片。這些反帝反封建、充滿家國情懷的抗戰愛國作品,謳歌了被剝削被壓迫的弱勢階層所擁有的積極向上、勇于同惡勢力抗爭、勇于改變命運、視死如歸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鼓勵人們去積極創造未來的美好生活。外公在影片中堅持浪漫主義的創作風格,展現生活中勞苦大眾團結互助的“善與美”,電影畫面充滿了對社會底層人民美好生活愿望的“詩情畫意”,向觀眾表達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樂觀主義精神,并通過對影片中人物形象抒情的刻畫,傳遞出反抗壓迫不畏犧牲的斗爭意志。因而同時代的著名進步導演沈西苓送給他“詩人導演”的桂冠。
由于外公拍攝的那些反抗壓迫、宣傳抗日的影片的社會影響日益擴大,這也給他的生命安全帶來了不可預測的風險。1940年初,外公的親密好友、導演沈西苓先生告訴他,曾經在聯華影業公司里工作的一個場務其實是特務。當時外公并未感到意外,因為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有多人提醒過外公“他已被特務盯上”,他也早就在1934年的《社會月報》上表達了“為了理想,我愿意犧牲一切”的決心。聽沈西苓先生這么一說,外公回想起是有那么一個個子不高卻總是在外公拍片現場做場務雜事的中國男子。沈西苓還告訴外公,不久前這個人已被殺了。這件事情后來也成了外公決定編導影片《火的洗禮》的原因。外公把主人公、一名日偽女特務的認知和覺醒過程作為影片的主題來敘述,以告誡那些充當敵人幫兇之人,盡早懸崖勒馬回頭是岸,不要當漢奸來殘害中國人!
1939年至1941年,外公編導了抗戰影片《長空萬里》和《火的洗禮》。1948年,外公加入昆侖影片公司。1951年2月起,外公花了三年時間嘔心瀝血編導完成的電影《武訓傳》在全國連映數月,好評如潮?!洞蠊珗蟆贰段膮R報》《光明日報》等報刊上發表的贊揚肯定該電影的文章有40余篇,被《大眾電影》評為年度十部“最佳國產影片”之一。然而,5月20日,《人民日報》發表了社論《應當重視電影〈武訓傳〉的討論》,由此展開了一場全國規模的對《武訓傳》的批判運動,這一場自上而下的整肅運動持續了一年之久?!段溆杺鳌烦闪诵轮袊撞拷??;仡欉@一次重大的人生考驗,外公在他的回憶錄《銀海泛舟》中感嘆道:“我作為已經在‘銀?!褐邸⒛暧獍氚俚摹圩印隗@濤駭浪中力撐破帆,幾乎瀕于覆舟沉海?!碑敃r有人希望他去海外發展,外公仍全身心地投入到電影《通寶河的故事》(后更名為《一條路的故事》)的拍攝中。雖然由于某些原因該片沒能成功上映,但外公始終以一顆赤子之心,渴望繼續為祖國的電影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更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對那些勸他去海外發展的人作出了回答。
后來在毛主席和周總理等黨中央領導的直接關心下,外公這葉“舟子”重新起航。1956年,外公編導了以長江第一批女駕駛員成長經歷為主題的彩色影片《乘風破浪》,該片受到了廣大觀眾特別是年輕觀眾的喜愛。編導和演員們收到了許多青年男女的來信,熱忱地表達了他們也希望能當上駕駛員和海員的心愿,“乘風破浪”一詞也成為當時的常用語。1980年,《乘風破浪》被選為中央文化部和全國婦聯聯合舉辦的“紀念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七十周年電影周”的四部展映影片之一。該片在濟南展映期間,由于濟南市民的觀影熱情太過高漲,一度造成影院門口的混亂,《濟南日報》還特地就此事進行了報道。
在外公的電影生涯中,他一共編劇或編導了20余部影片,親歷了中國電影從無聲到有聲、從戰前到戰后的兩個轉型期。1932年到1934年,是外公電影創作的高峰期,在此期間創作的6部電影中,《大路》堪稱他的代表作?!按舐贰毕笳髦杂山夥诺拇舐?。外公希望通過《大路》,為他心中的“全人類平等自由”和“生的幸?!钡脑竿枥L更加光輝燦爛的前景藍圖,進一步實踐他的“電影救國救民”的理想。
1934年5月,外公用一個月的時間,寫好反帝電影《大路》的劇情梗概和分鏡頭劇本。它是中國電影史上第一部以工人階級為主角的電影,主要講述金哥和他的五個兄弟不懼壓迫,修筑軍用公路,最后在與敵人的斗爭中英勇犧牲的故事。由金焰、陳燕燕、黎莉莉、張翼等一眾青春健康的男女明星主演。6月,《大路》開拍,在無錫太湖、浙西山區等地拍攝外景,又返回上海拍內景,經過為期半年的拍攝和后期工作,終于在1934年底制作完成。
1935年元旦,《大路》在上海金城大戲院(今黃浦劇場)首映。由于1934年以后當局和上海租界一同加強了對電影尤其對抗日電影的審查,因此外公只有通過替換詞句來避免電影檢查當局的剪刀和禁演。在外公為影院寫的說明書中找不到“抗日”“東北”“一·二八”“帝國主義”等字眼,代之以“弱小民族的國土”“進逼中的鐵蹄和炮火”“敵國”“自求生存”等字句。影片上映后大獲成功,因其適應了全國人民抗日救亡運動的新形勢,好評如潮,也獲得進步影評的肯定和鼓勵。
著名音樂家孟波先生曾撰文《〈義勇軍進行曲〉和抗日救亡歌詠運動》,關于電影《大路》有這樣一段描述:“1934年秋,我有幸在北京路金城大戲院(即今天的黃浦劇場)觀看影片《大路》的首映式。那時,我與許多青年人一樣,由于民族的危亡和社會的黑暗,正處于苦悶和彷徨之中。影片一開始,銀幕上出現一群筑路工人,踏著沉重的步伐拉著鐵磙,高唱《開路先鋒》歌。這充滿革命英雄主義和樂觀主義的歌聲,博得在場觀眾的熱烈掌聲,也震撼著我的心靈。影片在大路筑完時,敵機前來轟炸,造成許多工人和平民的傷亡,而一輛輛軍車在大路上飛馳,奔向前方加入民族的求生之戰。影片結尾時重又唱起:‘壓平路上的崎嶇,碾碎前面的艱難?!林赜辛Φ摹洞舐犯琛?,象征中國人民有著頑強不屈的意志和無堅不摧的威力。影片結束后,我滿含激動的熱淚,感到熱血沸騰?!洞舐犯琛贰堕_路先鋒》的歌聲一直縈繞在我的腦際,驅散了我思想上的苦悶和精神上的空虛,第一次感到革命歌聲的力量。促使我在同年冬天投身于抗日救亡的群眾歌詠運動。”
片中六條“好漢”代表了對未來抱有必勝的信念的工人群體,但他們的性格又各有不同?!洞舐贰肥且徊康湫偷摹叭簯颉保赂覙酚^的老金,沉默的老張,率真的章大,古靈精怪的韓小六子,積極進取的小羅,聰明的鄭君,豪放的茉莉,溫柔的丁香,都盡情釋放出角色本身獨特的個人魅力。早在外公創作《大路》劇本時,就已經選定好主要演員,把具體的演員和他/她要塑造的角色盡可能地接近,這也是外公在構思劇情和塑造角色時常有的習慣。外公被譽為中國電影界的“伯樂”。《大路》的八個主要演員中,金焰、黎莉莉、陳燕燕、鄭君里都曾經過外公的發掘和培養,當時都已成為獨當一面的電影明星。外公力求電影里的每一個主要角色,都能得到盡可能的機會發揮自己的特長,也不會讓誰“搶”了誰的戲,力求主要角色之間能夠相互對比、相互襯托。最后影片中各人物呈現出來的效果是“性格迥異,但是合作起來卻相得益彰”。
《大路》中多處運用了蒙太奇手法來豐富故事敘事和表達情感,增進與觀眾的情感共鳴。例如在影片最后一場戲里,金哥和他的五個兄弟終于把軍用公路修建完成。這時敵機飛來轟炸掃射,金哥和他的兄弟們全部壯烈犧牲。當中國的軍車一輛接一輛經過公路駛向抗敵前線,在敵人轟炸中幸存下來的丁香,好像又幻視了金哥等人從血泊中站了起來,依然在奮力拉著鐵磙前進,他們的靈魂仍繼續在為中國的革命而奮斗。這時回蕩在天空中的《大路歌》又一次雄壯激昂地響起“背起重擔朝前走,自由大路快筑完……” 音樂與畫面的巧妙配合起到了強烈的震撼心靈的效果。《大路》是外公對高爾基的“革命浪漫主義”的進一步探索,同時也貫穿著“孫瑜電影”中的一貫風格——充滿詩意的、抒情的、歌頌青春活力的革命的樂觀主義風格。
此外,影片中還有一些令人難忘的場景,如筑路工人們在河里洗澡,所有男演員全裸出鏡,中國的銀幕上第一次展現了震驚西方影壇的人體美。雖然都是中遠景,但即使放在今天來看,依然是異常大膽的表現手法,更不用說是在20世紀30年代。還有女孩子親吻擁抱嬉戲的場景,這些沖破封建世俗禁錮的片段,以一種開放的、陽光的藝術化手段,展現出男女青年健康的青春美。因此,孫瑜也成為在電影中大膽展現青年男女青春健美的第一人。
從自編自導的第一部電影《瀟湘淚》開始,外公就不斷實踐著對電影音樂的探索和創新。1930年上映的《野草閑花》中由金焰和阮玲玉演唱的插曲《尋兄詞》,以蠟盤配音的方法使它成為中國電影史上的第一首電影歌曲,《野草閑花》被冠以“中國第一部配音有聲片”,開中國電影之新紀元。1934年拍攝的《大路》,橫跨了默片和有聲片兩個世代,外公仍然保持著勇于創新的精神,全片都配有音樂,是一部“無聲對白配音歌唱影片”。在片中一些重要部分,還配制了大量的有聲音源,如嬰兒啼哭、群眾怒吼聲、馬蹄聲,以及幽默滑稽的音效。通過聲音的使用,整部電影的表意更加明確和精準。全片共有四首歌曲,外公請孫師毅為《開路先鋒》作詞,外公自己完成了《大路歌》的作詞,請安娥完成了《鳳陽歌》的改寫和《燕燕歌》的作詞,之后他請聶耳為《開路先鋒》和《大路歌》作曲,并為全片的配樂配音,請任光擔任《鳳陽歌》和《燕燕歌》的曲作者。
《大路歌》是中國電影音樂史上的第一支勞動號子。外公曾于1955年在《文匯報》上發表過一篇題為《懷念聶耳》的文章,文中提到了《大路歌》的創作過程?!洞舐犯琛酚赏夤葘懞酶柙~,然后請聶耳為其譜曲。外公希望這首歌能夠帶一點《伏爾加船夫曲》那樣悲壯的調子,因為他覺得,筑路工人拉著壓路的鐵磙時,也好像舊俄船夫們拉著承重的木船,但同時曲調也要體現出筑路工人們渴求自由和解放的精神。把歌詞交給聶耳后的一個月里,外公帶著攝制團隊在無錫和浙江等地考察外景。在此期間,聶耳特地去江灣筑路工地與工人們一起勞動拉鐵磙,聽他們唱勞動號子,體驗他們的內心感受。外公在他的回憶錄《銀海泛舟》里有這樣一段描述:“在我們回上海的第二天,聶耳就興致勃勃地來到聯華二廠附近我住的延平村。不等打開他的大黑皮包拿出歌譜,他就在客室里做工人拉起大鐵磙的姿勢,哼唱《大路歌》來。他唱得那樣起勁,做得那樣認真。雄渾豪放的旋律深深地抓住了我,也迷惑了我五歲的孩子和他的兩個弟妹……《大路歌》曲譜初稿的寫成,立刻使聶耳和我愉快地大步跑到隔壁金焰、王人美的家里,由聶耳彈著鋼琴,帶頭領著我們幾個人熱鬧地合唱起來。我們祝賀他的好成績,也提出了一些意見?!?/p>
《大路歌》寫成后,外公和聶耳以及飾演筑路工人的金焰、張翼、鄭君里、韓蘭根、羅朋、章志直等主要演員,在百代唱片公司灌錄了《大路歌》和《開路先鋒》,這兩首歌放在一張唱片里。影片中另外兩首歌,黎莉莉演唱的《新鳳陽歌》和陳燕燕演唱的《燕燕歌》,灌成了另一張唱片。兩張唱片在《大路》公映時發行,銷量極好。特別是主題歌《大路歌》,隨著1935年影片的上映廣為流傳,是抗日戰爭時期傳唱度最高的電影歌曲之一,更成為了“中國革命之號角”,深入人心。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1937年11月27日寫給兒子陶城的一封信中,都特別提到:“我已學會《大路歌》,并且教了許多人。”1945年至解放戰爭時期,《大路歌》和《開路先鋒》,被新華廣播電臺選為開始曲或結尾曲,其悲壯但又洋溢著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的旋律,回蕩在張家口、大連、華東、北平、武漢、青島等地的上空,極大地鼓舞了廣大民眾的昂揚斗志和愛國熱情,同時也更加激發了外公熾熱的愛國熱情。影片《大路》可能是中國第一部同時有兩首歌曲入選新華廣播電臺開始曲和結尾曲的中國電影。到了和平年代的今天,作為革命歷史的展現,在上海歷史博物館內,電影《風云兒女》的主題歌《義勇軍進行曲》、電影《大路》的主題歌《大路歌》和電影《桃李劫》的主題歌《畢業歌》,這三首歌曲的視頻在“文化抗戰”展區一直滾動播放著。在上海龍華烈士紀念館“文化抗戰-電影戲劇”展區,影片《大路》的視頻介紹也滾動播放著。2005年7月5日,《大路歌》入選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電影家協會推選的“中國電影百年百首金曲”。
1935年2月,蘇聯在莫斯科舉辦“國際電影節”,我國選送了聯華公司的《大路》、蔡楚生編導的《漁光曲》,以及五部其他影片公司的片子參加電影展。《漁光曲》獲“榮譽獎”,成為我國第一部獲得國際榮譽的影片?!洞舐贰芬驗槭强谷掌?,為預防當時已侵占東三省的日本阻難,制片人陶伯遜特地將《大路》一片由上海寄往海參崴,再繞道西伯利亞,由火車轉送莫斯科,由于繞道費時,最終沒能來得及趕上電影節的評選,這也是外公心中的一大遺憾。近幾十年來世界上數十個國家的各大城市舉辦了近60次 “孫瑜電影回顧展”,幾乎每次都會放映孫瑜的代表作《大路》。回過頭來重看在20世紀30年代拍攝的《大路》,影評人士無不認為它是驚世之作。當年《大路》未能趕上莫斯科“國際電影節”的遺憾,也算是得到一定彌補。
1995年12月28日,在紀念世界電影誕生100周年暨中國電影誕生90周年之際,孫瑜榮獲“中國電影世紀獎-導演獎”。2005年,為紀念中國電影100周年誕辰,中國電影資料館編選了“中國百年百部電影佳作(1905-2005)”,電影《大路》名列其中。在港臺地區,2005年3月27日,第24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特別推出“紀念中國電影百年誕辰(1905-2005)”的主題,103部影片被票選為中國電影史上最優秀、最具代表性的影片,孫瑜編導的兩部影片《大路》和《小玩意》名列其中。2011年1月,臺灣臺北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票選出“影史百大華語電影”,電影《大路》名列其中,同時孫瑜被票選為“五十大華語導演”之一。2024年11月,金雞影展以“大路”為主題,金雞國產電影展特別獻映了由孫瑜編導,金焰、黎莉莉、陳燕燕等主演的《大路》,以及由孫瑜編導演,阮玲玉、黎莉莉等主演的《小玩意》,以緬懷大師、致敬先行。
今年是中國電影誕生120周年。從戲曲默片《定軍山》到全球影史票房第五的《哪吒2》,120年的光影長卷里記錄下了中華民族的文明覺醒史。回望在那個電影尚屬新興藝術的年代,外公毅然決然,一步步踏入了電影界的大門。當時正值中國電影業發展的關鍵階段,雖然面臨拍攝條件簡陋和經驗缺乏的挑戰,但外公和同時代的電影人一起,全力以赴推動了早期中國電影的發展。他們的一生不僅是光影交織的藝術探索之旅,更是對電影藝術無盡熱愛與奉獻的見證。外公始終牢記同為南開中學校友的周總理對他的殷切期望,“為人民的電影事業而努力”,終其一生踐行著一名電影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孫瑜電影”都是為人民大眾而拍的,貼近現實生活,緊緊把握時代脈搏,也記錄著人性的光輝與暗影,因此才能引起廣大觀眾內心深處的共鳴。
外公的墓志銘上寫著“他為理想而生,如今他為理想而死”。電影就是他的理想,就是他的生命!今天,站在孫瑜誕辰125周年的節點上,我們作為孫瑜的后人,不僅要緬懷他“為了理想,我愿意犧牲一切!”的精神,更要學習他樂觀向上的價值觀,勇于面對生活的考驗,積極追求自己的夢想并創造美好的未來,如他寫于1945年夏的那句話:“永遠勇敢!永遠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