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2日,由中國香料香精化妝品工業協會等單位聯合主辦的“2025中國化妝品科學技術大會”在昆明召開,中國工程院院士、云南白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藥研發總監朱兆云應邀參加。會上,她圍繞大會主題—“科技賦能美妝,綠色創引未來”發表了《天然藥物大有可為》主旨演講,并與多位行業資深專家圍繞個人護理技術、皮膚微生態等前沿議題進行深入交流。
提起朱兆云,她在我國中醫藥界可謂大名鼎鼎,是我國中醫藥領域第二位中國工程院女院士。她主持的科研項目獲得了2012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填補了中醫藥行業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近10年的空缺;她將畢生所學投入到民族藥和天然藥物研發上,扎根邊疆40余年,以第一發明人創制出5個國家新藥并成功上市,為我國中醫藥行業發展貢獻了重要力量。
深刻牢記父親教誨
堅定為人民服務
1954年3月,朱兆云出生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古城一個五代中醫世家。父親朱仲德是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人民醫院一位名中醫,不僅醫術精湛而且對當地的中藥材頗有研究。出生在這樣一個杏林之家,長期的耳濡目染使朱兆云對中醫藥越來越感興趣,逐漸在心中萌生了一個愿望一一要像父親那樣研究云南產中藥材,讓生長在云南高原深山里的中藥材從野外自然環境中走出來,為更多的患者解除病痛。
正因為這個愿望,朱兆云子承父業,1978年報考了云南省中醫學院(現云南中醫藥大學)中藥學專業。接到錄取通知書的那天,父親叮囑她:“要做人民的醫生,始終牢記為人民服務,把治病救人放在第一位。”父親的諄諄教誨,在朱兆云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她發誓決心絕不辜負父親的期望。

1982年,朱兆云以優異成績完成了大學學業,被分配到大理白族自治州制藥廠擔任技術員,從此踏上了中藥研究開發之路。人職不久,她就在工作中展現出了扎實的理論功底和勤奮精神,畢業不到兩年就主持完成了大理州中藥資源普查工作,并主編了《大理州中藥資源志》。這對一個剛滿30歲的年輕人來說十分難得,瞬間引起了全國中醫藥界的關注,朱兆云因此于1987年被調到云南省藥材公司任質檢科科長,全面負責云南省藥材質量檢測工作。
組織信任臨危受命
擔起振興重擔
1999年1月的一天,時任云南省醫藥工業公司副經理、黨委委員,云南植物藥廠總工程師、云南省醫藥產品監測站站長,朱兆云接到通知后,加快腳步前往辦公樓與上級領導進行談話。“組織決定調你到云南省藥物研究所任所長,想聽聽你的意見。”領導說道。此時的朱兆云心里明了,當時正值云南省首批科研院所轉制,藥物研究所就是其中之一,由于即將失去財政供養,得到消息的職工人心惶惶。她清楚這是個燙手的山芋,但懷著對民族中醫藥事業的熱愛,依然毫不猶豫地回答:“組織信任我,我接受安排。”
一周后,朱兆云走馬上任,雖然她有了心理準備,但來到藥物研究所那天,目睹的景象還是大大出乎她的想象—院子里雜草叢生一片荒涼,辦公樓斑駁陸離,樓道、辦公室不少角落結著蜘蛛網,實驗室科研設備上布滿灰塵。在她的印象里,成立于1956年的云南省藥物研究所,是一家從事天然藥物研發的專門機構,曾取得過驕人成就;研制出全國第一個抗高血壓新藥降壓靈,填補了國內空白;在全國率先提取出抗瘧新成分青蒿素,為后期利用提供了寶貴資料;開發研制出的燈盞花素片先后被列入全國中醫醫院急診必備中成藥、國家中藥保護品種和處方藥…通過進一步了解,她得知所里賬面上的錢連發工資都難,職工人心渙散,許多人甚至不來上班。
想起這些昔日成就,再看著眼前的荒涼,朱兆云心里五味雜陳。面對這樣一個面臨困境的研究所,朱兆云臨危受命,決心一定不辜負組織信任、不辜負大自然賜予云南獨有的天然中藥材資源,讓“云南省藥物研究所”再創輝煌。
克難攻堅開拓創新
為民族藥發展做貢獻
經過一番調查摸底,朱兆云很快組建起新的領導班子,制定出加強科研取得新成果與產業轉化推出新產品兩條腿走路的發展規劃。與此同時,改善研究所環境、添置必要的實驗設備、將科研人員組織起來。這一切都需要經費。可當時研究所賬上只有十萬余元,連保持研究所基本運轉都成問題。為了盡快解決這一難題,朱兆云開啟了找省政府部門“要錢”之路,最終在有關領導的支持下,獲得了100多萬元經費,正式開始了云南民族新藥的研發。
新藥研發是需要資金持續投入的。當研究所完成改制后,徹底失去了國家財政供養,要生存、發展必須盡快研發出一種能獲得經濟收益的新藥好藥。“當時我們很苦惱,一種新藥、好藥,尤其是中藥、民族藥,不經過數年甚至數十年研發,哪能推出來?”朱兆云回憶起當時的感受。正當全所人員一籌莫展之際,她做出了一個讓所有人震驚的決定——將家中祖傳的5種彝族獨特用藥經驗捐贈出來,從中選出一個好方子后,集全所之力科學攻關,創出了一種新藥。有了朱兆云的無私貢獻,經過數月奮戰,她作為第一發明人成功創制出了以“金品”為商標的5種新藥,不僅全部獲得原創性新藥國家批件及3項發明專利,而且一推向市場便受到認可,2000年銷售回款即達到100萬元,為研究所持續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此后,朱兆云一直走在科研的道路上。2014年,她開始對5種創新藥中的“痛舒膠囊”進行國際注冊攻關。這意味要把已成功上市的藥品打回臨床試驗階段,一切從零開始,其中的困難可想而知。朱兆云帶領團隊知難而上,僅4年便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復,獲準在美國開展二期臨床研究。這成為我國第一個獲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進入臨床研究的民族藥。此外,三七是我國的傳統名貴中藥材,以往對它的利用大多只限于根,利用率不高。2017年,朱兆云決定把三七的葉、莖、花有效成分提取出來,實現三七植物地上和地下部分的全利用。她帶領科研團隊,晝夜兼程全力攻關,于2021年研發出了中藥一類新藥全三七片,適用于心脈瘀阻所致的胸悶心痛等癥狀,是當時該領域第一個主治功能中藥產品。2021年11月,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受理了全三七片的研發資料,2022年3月批準該藥進行臨床試驗。當下該新藥正在按國家規定程序推進,相信不久后便可上市惠及病患。
朱兆云擔任云南省藥物研究所所長以來,勵精圖治,經過20多年發展,目前研究所已建成包括天然藥物資源研究室在內的11個研究室,形成了系統、特色鮮明的新藥研發系統,被國家認定為“西南民族藥新產品開發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如今,71歲的朱兆云任云南白藥集團中藥研發總監,仍在為民族藥的創新開發做著貢獻。相信她一定能再創佳績,讓民族藥之花綻放得更加絢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