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S14文獻識別碼:A 文獻編號:1005-6114(2025)04-001-03
當今農業發展中,糧食安全始終是農業安全的重中之重。潛江市作為江漢平原重要的農業產區之一,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食生產和供應基地。然而,在過去的數十年間,為追求糧食高產,化肥的過量施用導致耕地土壤質量退化、農業水體富營養化問題嚴重,農業可持續發展問題令人堪憂。2015年以來,農業農村部組織開展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經過5年的實施,截至2020年底,我國化肥農藥減量增效已順利實現預期目標,化肥農藥使用量顯著減少,化肥農藥利用率明顯提升,促進種植業高質量發展效果明顯。經科學測算,2020年我國水稻、小麥、玉米三大糧食作物化肥利用率 40.2% ,比2015年提高5個百分點[1]本文結合潛江市近年來化肥減量增效基本技術路徑和政策扶持,探討進一步推進化肥減量增效技術推廣應用的對策建議,
1化肥減量增效的主要技術路徑
1.1深入推進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應用
1.1.1 抓實取土化驗
對照《省耕肥總站關于印發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省序號62、63)整改實施方案的通知》(鄂耕肥[2022]7號),結合潛江市土壤類型、種植制度、施肥現狀等具體情況,認真抓好取土化驗工作,切實掌握全市耕地肥力、質量,為科學制定施肥方案提供支撐[2]
1.1.2 合理開展田間試驗
結合糧食單產提升行動,在統籌考慮種植制度、地力水平,兼顧化肥減量在推進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與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中發揮的效應,在竹根灘鎮、楊市街道辦事處、老新鎮開展新型肥料效應、化肥利用率等田間試驗4個,為化肥科學減量增效提供支撐。
1.1.3 加強農戶施肥調查
綜合考慮作物類型、種植制度、施肥主體等因素,調查農戶施肥現狀,建立農戶施肥臺賬、肥料經銷網點銷售臺賬,探索推行氮肥定額制、臺賬制管理[3]。通過農戶施肥情況調查,分析農戶施肥現狀,查找施肥不合理問題及原因,提出解決措施。2024年底,全市調查農戶200余戶,匯總農戶施肥數據1500余個,為科學指導施肥提供參考。
1.1.4 制定發布施肥方案
組織專家借鑒測土配方施肥大數據,結合取土化驗、田間試驗等結果,進一步優化不同區域不同作物肥料配方和施肥技術方案,按照農時季節發布科學施肥指導意見,指導各地制定區域肥料配方和施肥方案。充分利用智能化施肥推薦專家系統,生成施肥方案,推動施肥智能化信息化施肥指導服務。
1.1.5 強化配方肥農企對接服務
引導企業結合農業生產需求,參照市農技推廣中心發布的配方信息生產作物專用配方肥、緩控釋肥、有機無機復混肥料等,推動技術推廣部門為企業服務、企業為產業服務[4]。調度新型經營主體配方肥需求情況,探索發布作物配方肥用量工作機制,引導企業與新型經營主體直接對接,按需求生產配方肥,促進\"產、供、施\"對接。
1.1.6 構建配方肥供應網絡
在全市23個區鎮街道,每個區鎮街道至少篩選1個誠信經營、服務規范的肥料經銷網點,培育基層配方肥經銷服務網絡。在配方肥經銷網點醒自位置張貼科學施肥指導意見,發放施肥建議卡,方便農戶按方選肥購肥。同時,引導大中型肥料企業建立鄉(村)直銷網點,開展配方肥連鎖配送服務[4] O
1.2 推進“三新”配套集成落地
進一步加大施肥新技術新產品新機具“三新”配套集成力度,大力推廣側深施肥、種肥同播、水肥一體化、無人機施肥等機械施肥技術模式,結合應用緩控釋肥,推進施肥用量精準化、施肥過程輕簡化,切實提高化肥利用率[5]
1.2.1 創新施肥新技術
強化土壤、肥料、作物三者協同,圍繞作物生育 期養分需求變化,采用基肥追肥統籌、速效緩釋結合、養分形態兼顧等技術,加強施肥全過程養分管理,促進養分需求與供應數量匹配、時間同步、空間耦合[5]
1.2.2 推廣肥料新產品
根據主產區域土壤養分供應狀況、作物養分需求特性、肥料養分轉化規律,按照大中微量元素養分相結合、速效養分和長效養分供應相配合,推廣應用生產區域作物全營養專用肥(配方肥)、緩釋(穩定性)肥料,鼓勵農民因地制宜施用微生物肥料、水溶性肥料、中微量元素肥料等,發揮肥料綜合效應。
1.2.3 應用施肥新機具
推廣應用種肥同播機、側深施肥機、有機肥拋灑機等高效施肥機械裝備,探索應用變量施肥機、無人機、水肥一體化等進行精準變量施肥,推進施肥數字化、智能化[3]。在高石碑鎮、老新鎮持續開展水稻側深施肥“三新”集成配套推廣面積示范33.4hm2 ,進一步加大化肥減量增效技術推廣力度全面提升科學施肥技術覆蓋范圍。
1.3 有機肥替代化肥
針對全市畜禽糞肥、秸稈、綠肥等有機肥源豐富現狀,大力推進畜禽糞肥高效處理、就近還田、秸稈肥料化還田、綠肥翻壓還田,充分利用有機養分替代化肥養分[6]
1.3.1 種養循環
以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為突破口,開展種養對接,以畜禽糞便等有機廢棄物為原料堆漚有機肥,就地就近還田利用,推廣有機肥還田 6667hm2 ,促進有機無機結合,
1.3.2 秸稈還田
充分利用農作物秸稈資源,通過粉碎還田、覆蓋還田、堆區、生物反應堆等方式還田利用,重點減少鉀肥用量
1.3.3 大豆根瘤菌接種
繼續在竹根灘、王場鎮、周磯街道辦事處等大豆種植區示范大豆接種根瘤菌技術,示范面積5334hm2 。通過大豆接種根瘤菌菌劑增強大豆固氮能力,減少氮肥用量,提高產量,改善品質,實現節本增效。采購的大豆根瘤菌劑須取得肥料登記或備案號,產品質量應符合國家標準有關要求,相關產品在使用前要開展抽檢,檢測合格后方可使用
2政策扶持
2.1 制定方案
成立了測土配方施肥、化肥減量增效行動領導小組和技術指導組,制定《潛江市2024年化肥減量化行動方案》,指導各鎮(辦、處、區)結合本地實際開展化肥減量增效工作,確保全市標準統一、方向一致,把各項任務落到實處[3] 。
2.2 爭取資金
積極爭取配套的財政專項補貼資金推動技術 落地。爭取田間試驗補貼4萬元,農戶施肥調查每 戶補貼300元到位;做好大豆根瘤菌菌劑采購、試驗 示范、營養診斷、宣傳培訓等。
2.3 抓好落實
實施科學施肥增效行動,做好小麥、水稻“三新\"技術集成示范補助,繼續在大豆種植區鎮街道開展大豆接種根瘤菌,示范面積 5334hm2 。扎實做好田間試驗4個、農戶施肥調查200戶、取土化驗等測土配方施肥基礎性工作,按農時季節發布科學施肥指導意見,確保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穩定在90% 以上。
3對策建議
3.1 強化組織保障
將化肥減量增效工作與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緊密結合,積極爭取黨委、政府重視,強化組織領導,形成政府主導、部門協調推動、主體落實的工作運行機制,全面推動化肥減量問題整改相關措施落實落地[2]。市農業農村局要加強統籌協調,結合本區域實際,制定化肥減量增效工作方案,細化目標任務和責任,遴選實施區域、實施主體、細化補貼標準等,確保各項工作任務落實。
3.2 強化技術服務
結合開展田間課堂基層農技人員知識更新、新型經營主體培訓工程、現場觀摩送科技下鄉等方式,對肥料經銷商、鄉鎮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種植大戶以及農民進行化肥減量增效技術培訓,提高科學施肥水平。開展跨學科、跨領域協作攻關,分區域、分作物集成組裝推廣施肥新技術、新產品、新機具“三新”技術模式、以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推進畜禽糞肥還田、加大緩釋肥料水溶性肥料等新型肥料推廣力度,推進精準施肥減量、有機肥替代減量、調優結構減量[5]
3.3 強化調度考核
建立健全工作推進機制和調度考核,嚴格落實“一季一調度”制度,及時調度、報送工作執行進度和實施成效。建立責任明確、主體積極、多方參與、監管有效的績效考核工作機制,適時分批開展督導檢查,查資金、查進度、查資料、查檔案,及時通報整改相關問題。及時在農業農村部轉移支付管理平臺中填報項目資金使用進度情況。
3.4 強化宣傳總結
通過廣播、電視、報刊等主流媒體,結合“長江云學習強國平臺、短(微)視頻等新媒體手段,積極開展化肥減量增效宣傳活動,營造良好社會氛圍。持續開展科學施肥培訓行動,加強推廣、科研、教學、協會、企業等力量聯動互動,通過試驗示范、現場觀摩、室內教學、視頻直播等形式開展宣傳培訓[3]
參考文獻
[1]農業農村部.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目標順利實現,我國三大糧食作物化肥農藥利用率雙雙達 40% 以上(2021.01.17)[z].
[2] 《省耕肥總站關于印發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省序號62、63)整改實施方案的通知》(2023.03.03)[z].
[3] 周程,王清,成洪,等.丹江口市化肥減量增效技術探討[J].植保,2024(4):4-6.
[4] 姚蒼.新時期土肥技術推廣的工作現狀與創新思考[J].植保,2022(6): 4-7+10
[5] 省農業農村廳辦公室.關于印發《省到2025年化肥減量化工作方案》和《省到2025年化學農藥減量化工作方案》的通知(2023.12.06.)[Z].
[6] 王清,李濤,何劍,等.丹江口市控藥減肥治理農業面源污染探討[J].植保,2020(3): 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