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在作業評價中指出,教師應創設真實的學習情境,建立課堂所學和學生生活的關聯,設計復習鞏固類、拓展延伸類和綜合實踐類等多種類型的作業,如朗讀、角色扮演、復述、書面表達、故事創編、調研采訪、海報制作、戲劇表演、課外閱讀等,引導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提升語言和思維能力,發揮學習潛能,促進自主學習。
一、小學英語作業目前存在的問題
在對昆山市正儀小學校的全體學生英語作業的調查研究中,筆者發現以下幾個問題:
(一)作業設計形式單一
目前布置的作業類型中,以抄寫、默寫和習題為主, 68% 的學生對英語作業的完成興趣較低, 32% 的學生作業完成的主動性差。較多學優生認為這些作業簡單機械,無法有效地提升自己的綜合素養;較多學困生認為這些作業枯燥乏味,沒有及時完成作業的動力。通過專題調查研究,筆者發現主要有以下原因:其一,農村小學大部分學生英語學習基礎較差,多樣化的作業形式會大大提升完成難度;其二,由于農村小學師資的匱乏,英語教師往往除了承擔中高年級的英語教學,還要兼任其他學科教學,無暇顧及學生多樣化的作業研究。
(二)作業脫離語用
大部分學生雖然能及時完成英語作業,但是將作業中的內容放在生活實際場景中就不會了。其實,語言能力才是英語核心素養的基礎要素,只有語言能力提高了才能更有效地助力學生提升英語中的其他核心素養。農村小學的學生普遍在農村生活,很少接觸到英語,幫助學生更好地提升語言能力,除了英語課堂,最好的方式就是將英語作業與生活實際相聯系。
(三)作業評價體系簡單
教師對學生作業的評價大多用的是“對、錯”以及“A、B、C、D”的等級制,很少有個性化或者過程性的評價。通過這樣簡單的評價形式,學生得不到及時、有效的反饋,缺少激勵性,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降低,隨之作業完成的質量、完成的數量都會降低。
(四)家長配合度低
在參與調查研究的農村小學家長中,只有 16% 的家長對于英語學習配合度較高。在配合度較低的家長中,一部分受限于自身的受教育水平,他們之前較少接觸英語或者說不曾接觸,對英語也不夠重視,因此,對孩子的英語學習抱有聽之任之的態度;另一部分家長主要由于工作對孩子英語學習的關注度不高,其中較多為外來務工人員,還有的家長由于工作比較忙或與孩子的作息不一致,沒有足夠的時間關心孩子的英語學習。
二、小學英語情境化作業的設計原則
小學英語情境化作業是創設學生能夠理解的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在濃厚的情境氛圍中有感而發,完成相關的學習任務。小學英語情境化作業應遵循以下設計原則:
(一)高效性
高效性是指小學英語情境化作業要精選作業內容,力求以少量的題,最大限度地引導學生觸類旁通,掌握知識的重難點,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在“量”和“質”雙維度上,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
(二)趣味性
趣味性是指小學英語情境化作業,不應局限于常規的機械化作業,如抄寫、朗讀、做練習題等,還應通過創設情境,設計更多的富有趣味的作業。富有趣味的作業能大大提升學生作業完成的效率,使學生愿意做作業、樂于做作業。
(三)層次性
層次性是指小學英語情境化作業充分考慮到學生之間的差異性,作業體現分層,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有適合自己的作業,避免一刀切。
(四)生活性
生活性是指小學英語情境化作業結合生活實際創設情境、設計作業內容,幫助學生將課堂所學與生活中的事物聯系起來,并運用到生活中,真正學會使用英語。
(五)融合性
融合性是指小學英語情境化作業重視學科之間的關聯,著眼于整體,強化整個學校的教育力度,學生也能靈活運用各科知識。如繪制手抄報與美術學科相關聯、制作教材文化背景視頻剪輯與信息技術相關聯、介紹動植物的特征與科學相關聯等。
三、小學英語情境化作業的類型
(一)基礎性作業
1.聽說類情境化作業
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基礎要素就是語言能力,就語言學習的規律而言,聽與說對語言能力的提升極為重要,聽說類情境化作業更是學生語言能力形成的重要手段和途徑。教師可以通過精心設計有效的聽說類情境化作業,提升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使其打好英語語言學習基礎。
譯林版英語教材中有Storytime和Cartoontime兩個板塊,尤其是Cartoontime板塊富有趣味,每篇課文都可以設計配音、表演等作業形式替代傳統的朗讀。學生在玩中對文本進行了復習鞏固,訓練了口語表達能力。
2.讀寫類情境化作業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英語教育逐漸普及,英語在小學中的教學深度也不斷提升。因此,小學英語讀寫類作業的重要性也開始被重視。讀寫類情境化作業既可以幫助學生有效提升閱讀和寫作能力,又能促進學生思考,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想法。
例如,在學習繪本Anewvirushasarrived后,教師設置了讀寫類情境化作業:“MakeacardaboutNovelCoronavirusbyyourselves.”在完成作業前,教師提示學生:“What can we put on the card?—Thetransmissionwaysof virus.Therisk ofvirus.Thewaystofightagainst viruses.Howto form good health habits.Protect the environment and nature.”。學生按照教師的要求,通過向父母尋求幫助或在網上搜索相關信息等方式,找到相關閱讀材料,閱讀并獲取相關信息后,完成卡片的制作,鞏固并拓展了課堂上所學的繪本內容。
3.閱讀類情境化作業
各個版本的英語教材都是以文本形式出現,中、低年級以對話形式為主,逐漸加入旁白或小短文,高年級基本是完整的語篇呈現。由此可見閱讀的重要性,閱讀類情境化作業更是基礎性作業中的重要一項。
例如,在學完譯林版英語三年級下冊Unit7Animals后,教師可以設計相關的農場動物小短文,讓學生通過閱讀獲取相關信息,并將課堂的情境延續,形成更完整的教學情境。
(二)拓展性作業
1.表演類情境化作業
此類作業主要通過對話表演、故事表演、故事演講、歌曲演唱、歌謠表演等,讓學生在動口、動手、動腦的過程中,活用所學知識于情境中,復習和強化所學知識,變機械學習為有意義的學習。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語音語調,提升語言綜合運用能力。譯林版英語教材中的Storytime、Cartoontime板塊內容是學生期待合作表演的重要素材。還有一些簡單的繪本,教師也可以通過改編表演,引導學生再次呈現。
2.制作類情境化作業
此類作業主要通過學生的邀請卡制作、海報制作、手抄報制作等,其自身的語言運用能力得到提高,而且學生能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體驗和感受生活,培養樂于實踐的意識和習慣。
例如,根據譯林版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8AtChristmas或五年級下冊Unit7Chinesefestivals等節日文化相關單元,教師可以布置情境化作業:制作手抄貼報。學生可以采用抄、畫、貼等形式完成作業,在拓寬視野的同時,提升文化素養。
3.生活類情境化作業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習英語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能在生活中運用,在用中學,在學中用。因此,在設計作業時應注意生活化,將更多的生活元素融入作業中,讓學生學習在生活中運用英語。
在學習譯林版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3Askingtheway后,教師可以設計情境化作業一問路,出示學校周邊的簡易地圖,讓學生運用所學句型詢問對方如何到達某一地方。
4.學科融合類情境化作業
此類作業通過創設情境,使學生有效地完成跨學科作業任務,更關注學生文化意識和思維品質的培養,但是難度也是最大的。
例如,在學習繪本Icansee后,教師布置作業:“Choose one animal that you like and draw 2 or 3different body parts,and try to let others guess.”。學生通過繪畫動物的身體部位,運用繪本中學習到的句型和詞匯進行猜測、交流。
四、小學英語情境化作業的設計策略
(一)優化作業情境,強化作業的合理性
小學英語情境化作業應基于單元主題,創設合理情境,盡量不出現教材、課堂、作業間情境分離的現象。教師通過優化,使教材、課堂、作業三者一體的情境更具真實感、更為合理,學生通過逐步的情境設置,發掘單元主題的深層意義。
(二)優化作業形式,提升作業的趣味性
除了上文所列舉的作業形式,教師還可以結合教材、繪本、學校情況或當地特色等設計更多情境化作業的形式,如調查采訪、課外閱讀、手工制作展示、課本劇表演、親子活動等。豐富多彩的作業形式,是提升作業趣味性的最好方式,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有效促進作業的完成及學習的鞏固、拓展。
(三)優化作業評價,助推反思調控
情境化作業具有多樣性,這就要求教師不能用以往簡單的等級或對錯方式來對作業進行評價。教師要優化作業的評價體系,兼顧個體之間的差異,進行合理的評價,如采用集體講評、個別點評、書面評語、小組互評、家長評價等方式。合理、有效的評價,不僅能幫助教師及時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和語言的發展水平,還有利于學生體會自己在學習中的進步,增強學習動機,樹立學習信心。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宣鳳玲.情境化設計,探求英語作業新形式[J].校園英語,20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