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改對教育教學進一步提出要求,高中物理教師應致力于推動課程改革,在反思傳統教學模式的基礎上推陳出新。文章從高中物理教學中應用任務驅動教學法的重要意義入手展開分析,探究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應用路徑,以提升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幫助學生掌握物理學習方法。
關鍵詞:高中物理;任務驅動教學法;應用路徑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333(2025)15-0074-03
收稿日期:2025-02-25
作者簡介:王勇,本科,二級教師,從事高中物理教學研究。
物理學科是高中階段的核心科目之一,知識點相對抽象且難以理解,學生學習存在一定的難度。在傳統的物理教學中,許多學生通過死記硬背來掌握物理概念,無法靈活運用這些知識。基于此,高中物理教師積極探索創新,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組織任務驅動教學,圍繞課程重難點設計學習任務,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從而保障學生在高中物理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學生在任務驅動下深入探究,能感知物理學科的魅力所在,對綜合素養的提升頗有助益。
1 高中物理教學中應用任務驅動教學法的重要意義
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結合課程內容為學生布置學習任務,驅動學生自主探究任務,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其學習興趣。學生在任務完成中掌握和理解物理知識,感知物理學科的魅力所在,有助于后期物理學習活動的開展。另外,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應用還能顯著提高物理課堂教學的成效,學生在任務驅動下積極思考、深入探究,經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可以增強問題解決能力,提高思維的靈活性,且學習任務的設計會關聯生活實際,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能夠理解物理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從而開闊視野,達到提升綜合素養的目的。
2 任務驅動教學法在高中物理中的應用途徑
2.1 立足教材學情,科學設計教學任務
高中物理教師應在分析教材內容的基礎上科學設計學習任務,考量學生的接受能力,把控學習任務的難度,抓住學習契機,拋出學習任務,以提高學生的課堂專注度,為后續的物理知識學習奠定基礎。
比如,學習高中物理人教版教材選擇性必修第二冊第二章“電磁感應”第4節“互感和自感”時,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后,可以先給學生布置課前學習任務。任務一: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是什么?任務二:如何求感應電動勢的大小?任務三:如何判定感應電流的方向?任務能夠驅動學生課前自主回顧舊知。在課堂學習中以任務為引導,如以“任務一:探究互感現象”鼓勵學生合作完成實驗探究,認真觀察實驗現象,從中得出互感現象、互感電動勢的概念。以“任務二:探究斷電自感”指導學生觀察通電、斷電瞬間的實驗現象,并提出問題:線圈在電路中起到什么作用?教師要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并及時加以點撥和指導,深化學生對物理概念的理解。以“任務三:探究通電自感”引領學生觀看實驗視頻,并思考問題:斷電時會產生自感現象,通電時是否也有自感呢?若將燈泡與線圈串聯后接到電路中,開關閉合時會出現什么現象?這樣,學生以任務和問題為引導,積極思考、深入探究,可以感知物理學科的魅力[1]。
2.2 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物理學科與生活關聯緊密,物理教師結合學科特點創設生活化情境,從中引出學習任務,學生易于接受并能快速進入學習狀態。學生在生活情境中思考、討論,調動生活經驗解答問題、完成學習任務,能夠提高思維的靈活性,有助于物理素養的提升。
以高中物理人教版教材必修第二冊第八章“機械能守恒定律”第一節“功與功率”教學為例。在課程初始階段教師可以設置簡單的問題激活學生的思維,如什么是平衡狀態?力有哪些作用效果?改變物理的運動狀態的前提條件是什么?教師先引導學生聯系生活中的所見所聞回答問題,接著通過呈現生活中運動的視頻布置任務:觀察生活物體的運動并總結規律。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應以學生熟悉的內容引入,鼓勵學生思考并討論,如馬拉雪橇時,拉力方向和雪橇運動方向間有一個角度,此時應當怎樣計算功呢?足球運動員把足球踢出去后足球運動一段距離內,運動員對足球是否做功?舉重運動員舉著杠鈴不動的過程中運動員對杠鈴做功嗎?教師鼓勵學生深入教材,結合功的定義以及力對物體做功的條件展開深入探究,以生活實際為依托分析討論完成學習任務,深化對功相關概念的理解和認識,可以提高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2]。
在“正功與負功”內容的學習中,物理教師可以引入生活實例加以輔助,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降低物理知識點的理解難度,布置學習任務驅動學生深入探究,以雪橇的運動過程為例,引出任務“結合生活實例分析正功與負功”。在學習“功率”內容時,創設生活情境布置任務“聯系生活現象分析功率的實際應用”,在課件中呈現收割麥子、起重機吊起重物的圖片,并設置針對性的問題:收割麥子時如果人和收割機做功一樣多,誰更快?教師指導學生從做功快慢角度展開分析功率的定義和意義,掌握幾種常見的功率,提高課堂教學成效,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2.3 注重點撥精講,引導學生分析歸納
任務驅動法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能夠帶給學生耳目一新之感,物理教師結合課程重難點設計學習任務,注重點撥和精講知識點,帶領學生分析歸納,以鍛煉學生歸納總結能力,有助于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
比如高中物理人教版教材必修第三冊第九章“靜電場及其應用”第一節“電荷”,課程學習的重點在于學生掌握兩種電荷及其相互作用規律,并能夠使用物質微觀結構模型解釋物體帶電的本質、用電荷守恒定律解釋靜電現象。在課堂學習中物理教師可以由簡單任務引入,任務一:物體帶電的真正含義是什么?自然界中有幾種電荷?以問答的形式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接著列舉身邊存在的靜電現象,引出任務二:摩擦起電的本質原因是什么?能否利用物體微觀結構模型解釋?由于這一知識點難度較高,物理教師應引導學生從生活現象中分析歸納,提煉物理知識點,感知物理學科與生活的關聯,從而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在此基礎上播放靜電感應的實驗視頻,結合視頻布置任務三:分析導體兩端電荷性質與帶電體的關系,聚焦視頻開展深入探究,鼓勵小組暢所欲言開展思維碰撞,在思考過后梳理歸納得出實驗結論,完成學習任務,能夠強化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3]。
2.4 小組合作完成任務,進行組間競爭
高中生身心趨于成熟,在之前的學習中已經積累了一定量的物理知識,但學生間存在個體差異,而小組合作模式能夠促進學生的不同思維在小組內進行碰撞。物理教師需秉承因材施教理念組織教學實踐,并秉持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劃分學習小組,將小組合作學習與任務驅動教學有機結合,鼓勵小組間合作交流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組間競爭能夠激發學生的潛力,也能夠增強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的吸引力。
比如高中物理人教版教材選擇性必修第二冊第三章“交變電流”第一節“交變電流”,在課堂初始階段,高中物理教師需明確課程學習目標,以目標為引領布置
“探究交變電流的產生”的任務。接著劃分學習小組,指導學生組內合作探究完成學習任務。學習小組需在組內合理分工,從交變電流、直流核心概念著手,分析解讀概念內容,結合教師提供的波形圖做出判斷,并在組內交流判斷思路,開展思維碰撞。借助組間競爭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挖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進而培養其團隊合作意識,為學生全面發展助力[4]。
2.5 設計真實任務,引導問題解決過程
物理教師需設計真實任務,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導問題解決,并驅動學生結合學習任務制定解決方案,如設計物理實驗,關注問題解決以及任務完成的過程,以此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
比如高中物理人教版教材選擇性必修第二冊第二章“電磁感應”第一節“楞次定律”,在課堂學習中以“探究影響感應電流方向的因素”這一核心任務為引領,驅動學生自主設計實驗并加以探究,經歷實驗設計、實驗操作和實驗結論解釋等環節,培養實驗設計思想和實驗解釋能力。在實驗探究中,教師需引導學生從實驗的表面現象中看出“相同事件”或“相關事件”的共同特征,強化鍛煉歸納思維的本質,引導學生進行自我總結,避免代替學生的思考過程。以“感應電流的方向與哪些因素有關?”這一問題為引領,鼓勵學生提出猜想“感應電流的方向可能與磁通量的變化有關”,接著設計實驗,借助實驗驗證,梳理實驗數據、歸納實驗現象,經歷問題的解決過程,提高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5]。這樣的任務驅動,可以使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更好提升。
2.6 學習成果展示,優化整體任務評價
高中物理教師在實施任務驅動教學時,應重視學習成果的展示與交流,通過這些活動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識別他們的薄弱環節,以便及時為學生答疑解惑。物理教師可以組織多種形式的成果展示活動,例如口頭分享和書面報告,讓小組選出代表進行匯報。同時制定明確的評價標準,開展全面的任務評價,促使學生進行自我反思,并激勵他們制定改進措施。
比如高中物理人教版教材必修第二冊第五章“拋體運動”第三節“實驗:探究平拋運動的特點”,學生在任務驅動下通過實驗探究平拋運動的特點,結合實驗數據分析歸納,其思維能力能夠得到強化。在學生完成任務探究后,教師需給予學生展示學習成果的機會,邀請小組上臺呈現實驗數據以及實驗結論,分享實驗探究中遇到的問題,組間交流溝通尋找解決方案。在此期間依據教師提供的評價標準開展整體任務評價,將小組自評、組間互評以及教師評價有機結合,驅動學生認真反思,認識到自身的優勢和不足。評價應從多個維度進行,包括知識掌握情況、創新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和溝通表達能力等,確保全面評價學生的綜合素養。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當前教育背景下,任務驅動法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應用已成大勢所趨,高中物理教師積極革新自身的教育理念,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任務為引領開展深入探究,能夠幫助學生突破思維困境。學生在實踐中思考并解決問題,能夠深化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進而提高物理核心素養。高中物理教師需結合學生的實際學情,科學設計教學任務,優化教學設計。教師還需給予學生展示學習成果的機會,并開展任務評價提高學生的自我認知水平,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呂留安。任務驅動教學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數理化學習(教研版),2021(6):35-36。
[2] 郭家豐,唐興華。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在高中物理分組實驗中的應用:以用單擺測量當地重力加速度為例[J]。數理天地(高中版),2024(2):94-97。
[3] 滿家龍。探究任務驅動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創新性運用[J]。電腦愛好者(校園版),2021(19):101-102.
[4] 劉叢。問題引導式教學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22(51):103-105。
[5] 覃始旁。推動深層次物理教學改革為學生全面發展提供動力:淺析任務驅動教學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呈現途徑[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17):1350-1351.
[責任編輯:李 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