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供應鏈金融支持政策對制造業與物流業深度融合創新發展及其實施績效的調節效應研究

2025-08-25 00:00:00劉偉華孫昕竹黃艷嬌王迪
供應鏈管理 2025年7期

關鍵詞:兩業融合;實施績效;供應鏈金融政策;多案例研究

中圖分類號:F2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7934(2025)07-0005-21

一、引言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和科技革命推進,我國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制造業作為國民經濟重要組成部分,其高質量發展對物流服務提出更高要求,物流業與制造業的融合發展已成為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增強產業競爭力的關鍵路徑[1-2]。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到167.4萬億元,同比增長5.8%。其中,工業品物流總額同比增長5.8%,高技術制造業更是實現了8.7%的快速增長,體現了物流業與制造業相互協同、深度融合的重要性。為促進兩業深度融合,國家已出臺多項政策。2020年8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3部門聯合發布《推動物流業制造業深度融合創新發展實施方案》,該方案明確了融合發展的總體思路和目標,旨在到2025年培育一批創新、高效、優質并具有顯著帶動效應的企業、平臺和示范區,同時提高企業生產性服務投入,完善產業生態。

在物流業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的背景下,供應鏈金融作為針對供應鏈中的企業提供綜合性金融服務的一種融資模式,可以促進供應鏈中的信息流、物流和資金流的有效整合和優化,在兩業深度融合創新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3-4]。同時,物流業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也為供應鏈金融創造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和應用場景。近年來,政府為促進兩業深度融合出臺了多種供應鏈金融支持政策。例如,2020年,中國人民銀行等八部門聯合出臺的《關于規范發展供應鏈金融支持供應鏈產業鏈穩定循環和優化升級的意見》,提出優化供應鏈融資監管與審查規則、加強核心企業信用風險防控等支持兩業融合的政策措施。又如,2024年,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中國證監會等聯合發布《關于金融支持天津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加強供應鏈金融風險管理和防控,建立基于核心企業全鏈條的風險防控機制等政策措施。由此可見,在國家供應鏈金融支持政策的引導下,物流業與制造業正朝著更深層次的融合方向發展。

然而,從實踐方面來看,物流業企業和制造業企業對深度融合的理解不夠深入,供應鏈金融政策落地有限,導致物流業與制造業深度融合向更高層次發展受阻。因此,加強政策引導,深化供應鏈金融政策在兩業融合發展中的調節作用,創新雙方融合模式,成為當前推動物流業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的重要方向。從學術方面來看,一些學者認為政府政策在推動物流業與制造業深度融合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如晁呈亮通過實證分析發現,有效的政策執行和監管機制能夠顯著提升物流業與制造業的融合效率,促進產業升級,并建議政府應建立完善的政策評估體系,及時收集反饋信息,對政策進行動態調整,以確保政策目標的順利實現[5]。另一些學者則關注到企業間信息共享對于促進兩業融合的重要作用。他們發現信息共享的缺失是制約兩業深度融合的關鍵因素之一,并建議通過構建統一的信息共享標準和平臺,打破企業間的信息壁壘,實現物流信息與生產信息的無縫對接[6]。然而,目前少有學者研究供應鏈金融政策在兩業深度融合創新發展中的調節作用。為了深入了解兩業融合、融合因素和供應鏈金融支持政策等之間的關系,本文擬嘗試解決三個關鍵問題:①兩業深度融合對制造業企業和物流業企業的實施績效有何影響?②在兩業深度融合創新發展過程中的關鍵融合因素是什么?③供應鏈金融支持政策在兩業深度融合創新發展過程中的調節作用是什么?

借鑒多案例研究方法以及制度理論框架,本文的研究得到了三個重要的發現。第一,兩業融合提升了物流業企業和制造業企業的實施績效。第二,設施設備融合度和信息流程融合度的增強可以分別提升制造業企業整體運營效率和物流業企業的物流效率。第三,適當的融資監管規則強制性壓力、信用約束機制規制性壓力和典型案例征集示范性壓力對調節兩業融合提升制造業和物流業的實施績效具有積極影響。

本文對于兩業深度融合創新發展的相關研究具有以下貢獻。在理論方面,現有研究并未關注到供應鏈金融支持政策在兩業融合過程中的調節作用。本文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探討兩業深度融合創新發展的影響因素路徑理論框架,同時利用制度理論識別了供應鏈金融支持政策的調節效應,為兩業深度融合創新發展的機理提供新理論視角,進而推進物流業與制造業深度融合創新發展的相關研究進展。據我們所知,這是首次在兩業深度融合創新發展的相關研究中報告類似的發現。在實踐方面,本文分析了物流業與制造業的優秀融合案例,進行了經驗提煉和歸納總結,這不僅為指導物流業和制造業的合作創新實踐提供幫助,也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科學策略指導和參考,助力物流業與制造業在深度融合中實現創新發展。

本文剩余部分結構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是文獻綜述,第三部分是研究方法,第四部分是案例內分析,第五部分是跨案例分析,第六部分是結論和管理學建議。

二、文獻綜述

與本研究緊密相關的文獻主要包括兩業深度融合創新發展的內涵研究、兩業融合與實施績效的關系現狀研究,以及兩業融合背景下的供應鏈金融政策問題研究,本部分首先對既有文獻進行系統綜述,進而提出研究局限。

(一)兩業深度融合創新發展的內涵研究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深入發展,物流業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已經成為推動產業升級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物流業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體現在兩個產業在供應鏈全鏈條上實現戰略合作、相互滲透、共同發展[7]。同時,這種融合也有助于推動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和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兩業融合過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經歷了一個從初步關聯到協同發展,再到深度融合和創新發展的動態演變過程,每個階段也具有不同的發展特點。

一些學者指出,兩業融合的發展可以追溯到早期的資源共享和市場互補階段,即產業聯動階段,此時,物流業與制造業主要通過有效利用資源和相互補充市場需求來實現聯動發展[8],主要有兩個方面特征。首先,物流業企業和制造業企業通過合作優化資源分配,特別是在共享倉儲和運輸設施方面,降低運營成本并提升市場反應速度。其次,通過加強物流業與制造業的專業化,兩業聯動能夠提高效率、質量與能力,同時利用規模效益降低成本,形成更強的鏈網競爭力。此種聯動促進了物流鏈與供應鏈的有效集成,推動了產業間的相互適應,從而顯著提升了產業鏈和價值鏈的核心競爭力[9]。

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和應用,雙方開始進入協同發展階段。通過信息共享和流程優化,物流業企業和制造業企業之間的合作更加緊密,整體物流效率得到了顯著提升,同時制造業企業能夠優化生產流程,縮短交貨時間,從而在激烈的市場環境中獲得競爭優勢[10]。此外,物流業企業協助制造業企業數智化升級,同時發展智慧物流為制造業企業提供更多增值服務,因此可以實現制造業和物流業企業的轉型升級[11]。

近年來,隨著工業4.0的推進和智能制造的興起,物流業和制造業進入了深度融合和創新發展階段。該階段強調戰略層面的深度合作和相互滲透,旨在實現產業鏈和價值鏈的有效融合。首先,雙方需要在戰略規劃、產業布局和資源配置等方面進行深度合作。例如,制造業中的各個環節都與供應鏈管理息息相關、緊密相連。供應鏈整合、信息共享和設施選址與運營績效之間有顯著關系[12]。其次,兩業融合更體現在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服務創新等多個方面的深度融合。例如,在數字物流的推動下,通過共享數據與智能物流技術,支持制造業高質量集群化發展,實現產業鏈與供應鏈一體化的數字效益,促進兩業深度融合進程[13]。此外,該階段還強調共同發展,共同應對市場挑戰、推動創新發展,實現互利共贏的目標。例如,目前中國城市發展面臨綠色創新匱乏、資源能耗高的問題。為解決此問題,物流業企業可借助制造業企業共享的需求預測及生產計劃,強化物流業與制造業的協同集聚,在推動經濟綠色發展、實現互利共贏方面發揮關鍵作用[14]。

(二)兩業融合與實施績效的關系現狀研究

兩業融合與實施績效的關系現狀也是學術界和產業界的關注焦點。研究者們針對兩業融合對實施績效的影響因素展開了深入探討,主要集中在資源協同、技術賦能和政策驅動三個方面。

首先是資源協同。資源協同是指制造業與物流業之間在資源使用、信息共享和能力互補等方面形成的有效合作。這種協同不僅能夠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還可以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例如,制造業企業通過與物流服務提供商的緊密合作,實現庫存管理的優化、訂單履行的加速,從而降低運營成本、提升服務水平。物流業企業也能根據制造業企業的需求,提供個性化的物流服務,提高整體供應鏈的運作效率[15]。企業之間的資源協同還包括信息的共享與交流。通過建立信息共享平臺,制造業企業與物流業企業能夠實時了解訂單狀態、庫存水平和運輸進度,從而實現精準的供應鏈管理[13]。信息的透明化和協同性大幅提高了響應市場需求的能力,進一步提升整體實施績效[16]。

其次是技術賦能。隨著工業4.0的快速發展,制造業企業與物流業企業通過智能化、數字化的手段,實現了更加緊密的協同和合作。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比如,物聯網、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使得制造與物流之間的信息流動更加高效,反應更加靈敏,從而推動了兩業融合的深化。例如,物聯網和區塊鏈技術的廣泛應用,使得物流業企業能夠提供更加個性化、透明的服務,減少響應時間,提升制造業企業的敏捷性[16]。又如,在數字物流的推動下,物流業與制造業設施設備的融合聯動不僅能滿足制造業在生產、流通和銷售環節對大宗商品的快速供應需求,帶來規模經濟效益,實現設備生命周期的數字化,也能通過高效銜接企業間節點,支持制造業高質量集群化,激發市場活力[13]。

最后是政策驅動。在當前全球經濟形勢下,國家和地方政府越來越重視制造業與物流業之間的協同關系,認為其對經濟轉型升級、提高國民經濟的整體效益具有重要意義。例如,我國政府明確提出,推進制造業與物流業的深度融合是實現經濟轉型的關鍵路徑之一。政府通過財政補貼、稅收優惠和創新支持等多重政策手段,積極鼓勵企業在兩業融合上進行探索,推動技術創新和管理優化。政府的政策支持為企業提供了必要的資源保障,降低了創新和轉型過程中可能面臨的風險。2019年,15部門發布的《關于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強調,到2025年讓兩業融合成為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隨著政府政策的支持,我國制造業與物流業不斷融合發展,在降低制造業運營成本,增強制造業競爭力,提升物流業服務質量和效率上卓有成效,并且內陸及東部地區實施績效尤為顯著[17-18]。

在政策驅動的背景下,學術界與產業界對兩業融合與實施績效的研究逐漸系統化,形成了一系列理論框架與實踐案例[19]。許多學者采用耦合模型、空間計量經濟學、回歸分析等實證分析方法開展深入研究[20-23]。這些研究為理解兩業融合與實施績效的關系提供了理論支撐,并為企業在實際操作中的策略決策提供了重要參考。

(三)兩業融合背景下的供應鏈金融政策問題研究

供應鏈金融是優化企業資金、信息、物流整合,提升運營績效的關鍵手段[24]。它涵蓋了從原材料采購、生產制造到物流配送的各個環節,旨在通過融資、風險管理、信息集成等手段,實現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的共贏。在兩業融合的背景下,供應鏈金融作為連接產業上下游、優化資源配置的重要工具,其政策問題日益受到學術界的關注。目前學術界關于兩業融合背景下的供應鏈金融政策問題研究主要從以下兩個維度展開。

從研究方向來看,供應鏈金融政策的關注點逐漸從以銀行和金融機構為中心的傳統模式,擴展至涵蓋制造業企業、供應商、物流服務提供商等多個參與主體。在兩業融合的背景下,供應鏈金融不僅參與方日益多元化,服務內容也變得更加豐富多樣[25]。尤其是針對中小企業,P2P(個人對個人)借貸投資平臺提供的債務融資和股權融資兩種替代融資方案,有效應對了這些企業在資本受限條件下的融資困境[26]。因此,政府的干預在這個過程中顯得尤為重要,其能通過直接和間接的方式促進供應鏈的本地化發展,為企業提供更優質的融資環境。例如,近年來國家陸續推出一系列中小企業融資政策,有效緩解了企業的資金壓力,推動可持續發展。政府通過財政補貼和直接資金扶持,快速解決中小企業的資金需求。此外,稅收優惠政策也減輕了企業的稅負,提升了資金流動性,使企業更具活力[27-28]。

從影響上看,供應鏈金融政策對兩業融合具有深遠影響。一方面,它推動了制造業與物流業的深度融合,使得兩者之間的合作更為緊密,資源共享更為高效。這有助于提升整個供應鏈的效率和市場競爭力,實現產業協同發展。例如,供應鏈金融政策,強調利用數字化技術提高信息透明度,降低成本,增強協同,提升運營效率,有效推動制造業與物流業深度融合,實現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的共贏[29]。在促進供應鏈金融賦能企業數字技術創新方面,學者提出政府應采取多項策略。如及時制定相關政策法規以鼓勵發展,提供金融監管政策支持和明確審批流程,完善供應鏈金融法律體系,確保金融交易合理合法等[30]。另一方面,隨著區塊鏈等技術的進步和成熟,供應鏈金融政策的制定與實施將不斷面臨新的挑戰和機遇,同時推動供應鏈金融的不斷創新和完善[31]。例如,供應鏈金融的參與主體多元化,導致政策制定和實施過程中需要考慮的因素更加復雜。又如,兩業融合背景下不同主體之間的利益訴求和風險偏好存在差異,如何平衡各方利益、制定科學合理的政策成為關鍵問題。

通過上述三個方面的文獻回顧,可以發現,在物流業與制造業融合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盡管已有文獻從多視角解讀了兩業融合的內涵與發展現狀,但仍存在以下兩點研究局限。第一,關于兩業融合的模式與路徑,缺乏統一的理論框架,導致企業在實踐中缺乏明確方向。第二,少有學者研究供應鏈金融政策在兩業深度融合創新發展中的調節作用,更缺乏一個能夠清晰揭示多因素影響路徑的理論分析框架,難以為物流業和制造業融合發展提供有效的理論支撐。因此,針對當前研究的不足,本文將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聚焦兩業融合、融合因素和供應鏈金融政策等之間的關系,研究兩業深度融合創新發展的影響因素路徑理論框架,這不僅為兩業深度融合創新發展的機理提供新的理論視角,也可以為政策制定者與企業實踐者提供可行的策略指導,進而推動物流業與制造業深度融合創新發展。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法與案例選擇

多案例研究方法一般在回答“怎么樣”與“為什么”等研究問題時尤為有效,尤其適用于那些尚未被充分探索的研究背景[32-33]。它通過對現實環境中具體現象的深入考察和探索性研究,能夠揭示復雜現象背后的因果關系和隱性知識,進而形成新的命題,并構建出具有創新性的理論框架[34]。通過多案例研究方法可以考察實施兩業深度融合措施的不同類型的企業,得出更具普遍性的結論,同時運用復制邏輯進行歸納,所得結論更具說服力與可靠性[35]。相較于單案例研究方法,多案例研究方法通過對比兩個及以上案例,能更精確、具體地分析概念間關系,為理論框架構建提供堅實的基礎。

因此,本文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考察與訪談實施兩業深度融合措施的多家企業,并使用多種證據來源進行三角分析[36],旨在構建關于兩業深度融合創新發展中供應鏈金融支持政策實施的影響因素的理論框架。本文的研究路徑分為四個階段:準備階段→數據收集→數據分析與理論提煉→案例分析與理論驗證,最后整合形成兩業深度融合創新發展的影響因素路徑理論體系。

本文參考了2021年由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貿易司和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聯合出版的《物流業制造業深度融合創新發展典型案例(2021)》中的40余個案例[37]。在案例選擇過程中,注重選擇企業類型的多樣性,包括國有企業、民營企業等,以確保所選企業能夠代表各自領域的典型特征。此外,本研究嚴格遵循以下關鍵原則。

(1)案例代表性原則:入選企業需具備多年的發展歷史,并且在物流業與制造業融合創新發展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優先考慮發展迅速、行業代表性強的企業,確保所選企業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能夠為物流業與制造業的融合創新發展提供有益的啟示。

(2)案例真實性原則:企業愿意接受調查和訪談,并愿意提供準確可靠的信息,確保研究數據的真實性和可靠性。

(3)案例普適性原則:訪談人員應該具有足夠的兩業融合實踐經驗,確保研究結論的普適性和實用價值。

(4)案例完整性原則:案例企業從官方推出的《物流業制造業深度融合創新發展典型案例(2021)》中篩選得出,以此確保能夠獲取到案例企業的完整、真實信息,為訪談和研究奠定堅實的基礎。

基于上述原則,初步確定十余家在兩業融合過程中具有豐富經驗且獲得顯著成效的企業,并通過電子郵件、手機短信等方式向這些企業的管理人員發出邀請。最終,綜合考慮訪談人員的數量、視角多樣性以及企業特點等因素,選擇8家案例企業作為案例研究對象。這些企業在物流業與制造業的融合創新發展方面具有顯著成功的案例,且信息披露程度高,為本研究提供了寶貴的數據和見解。案例企業基本情況如表1所示。其中,根據國家統計局2023年發布的大中小微型企業劃分標準實例,將從業人員數量大于等于1000人的企業規模劃分為大型企業,從業人員數量大于等于300人但小于1000人的企業規模劃分為中型企業,從業人員數量大于等于20人但小于300人的企業規模劃分為小型企業。被研究的8家案例企業中的每一家都使用參考代碼進行標記,以保持匿名。

表1 案例企業基本情況

(二)數據收集

在案例數據收集過程中,本文主要采用了兩種方式:一手訪談資料和二手資料收集[38]。一手訪談資料首先是在確定案例企業的基礎上,制定詳細的訪談提綱,明確訪談的重點和方向,并通過與企業的高層管理者和熟悉相關業務的負責人員進行半結構化訪談獲得的,以確保訪談的深入和有效。訪談對象包括首席產品官、管理人員、創始人等,確保了從不同角度和層級獲取豐富的信息。在半結構化訪談中,受訪者會回答訪談大綱中的開放式問題,訪談方式包括面對面、電話或在線會議。此外,還會使用一些問題來進一步澄清重點和細節。且所有訪談均進行錄音,并在結束后整理訪談資料,包括大綱中的問題和在訪談中提出的額外問題。二手資料收集則涵蓋了企業官方網站、工作報告、行業分析報告以及相關的新聞報道等,這些資料為案例研究提供了背景信息和行業概況[33]。通過對訪談內容進行編碼和相互論證的詢問方式,初步構建了理論框架,保證了研究的可比性和深入性。這種方式綜合運用了一手和二手資料,確保了數據的多樣性和可靠性。案例數據收集方式如表2所示。

(三)數據分析

本文綜合分析8家企業資料,采用系統編碼的方式處理訪談內容。首先,運用開放式編碼對訪談關鍵信息進行初步分類命名。在原始案例資料整理中,提取超500個初始描述語句,涵蓋兩業融合、設施設備與信息流程融合等多方面實踐經驗。隨后,通過主軸式編碼深化分析,對已形成的核心范疇進行再編碼與精練。鑒于初始語句數量龐大且存在交叉重復,本文依據意義相近原則,進行深入提煉與標注,旨在概念范疇化繁雜語句,清晰揭示各要素內在聯系和本質特征。

表2 案例數據收集方式

在進行范疇化的過程中,本文通過往復循環對比,對出現頻次較少的初始描述進行了剔除,最終通過篩選和提煉形成了兩業融合、設施設備融合度、信息流程融合度等六個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的范疇[39]。其中,“兩業融合”主要指的是制造業與物流業之間的協同合作,不僅有助于提升雙方的運營效率和服務質量,還能促進產業鏈的延伸和升級?!霸O施設備融合度”是指制造業與物流業在設施設備方面的融合程度,包括物流設備的共享、生產設備的智能化改造以及雙方設施設備的無縫對接等。這種融合度的提升有助于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進而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信息流程融合度”是指雙方在信息流程和信息系統方面的整合程度,包括信息的共享、流程的協同等。這種融合度的提高有助于實現信息的實時傳遞和高效利用,從而優化資源配置,提升整體運營效率?!叭谫Y監管規則強制性壓力”是指以政府角度為主的供應鏈金融支持措施所帶來的監管規則和融資要求等方面的壓力。這些壓力和規則旨在規范供應鏈金融的發展,保障金融市場的穩定和安全。“信用約束機制規制性壓力”是指以企業角度為主的政府供應鏈金融支持措施所帶來的信用約束和規制性要求。這些措施旨在提高企業的信用意識和信用水平,促進供應鏈金融的健康有序發展。“典型案例征集示范性壓力”是指以社會角度為主的政府供應鏈金融支持措施所帶來的示范效應和典型案例征集等方面的壓力。這些壓力和示范效應有助于推動供應鏈金融的創新和實踐,為其他企業提供可借鑒的經驗和模式。此外,“制造業績效”和“物流業績效”這兩個范疇,分別用于衡量制造業和物流業在融合過程中的運營效率和經濟效益。這些績效指標不僅反映了兩業融合的效果和成果,也為后續的改進和優化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開放式編碼如表3所示。

表3 開放式編碼

主軸式編碼旨在深化開放式編碼成果[40],它通過提取和整合初步編碼中的重要類別或主題,揭示并構建范疇間的潛在邏輯關系,并確定一個或多個核心類別,以便解釋大部分現象并指導后續的分析和理論建構。本文通過對開放式編碼中已形成的范疇進行概念總結并進一步凝練,最終確定了兩業融合、融合要素、供應鏈金融支持政策和實施績效四個類別,并據此進行了詳細的主軸式編碼,具體結果如表4所示。

表4 主軸式編碼

(四)效度和信度

為提高研究質量,應從效度和信度等方面來驗證研究結果是否可信有效[41]。因此,本文將采用構建效度、內部效度、外部效度以及信度四個質量評價標準來檢驗研究結果的有效性和可信性。

(1)構建效度。本文使用了多種證據來源進行三角分析,例如,數據收集階段通過采訪、文獻查詢、企業網站、年報以及新聞資料等多方面渠道獲得數據,多方面多角度對同一現象進行多重證明[36,42]。

(2)內部效度。本文將整理歸納總結收集到的案例企業資料和數據,反饋給企業內部相關人員進行核查以確保數據真實性,并基于已有文獻建立影響兩業深度融合創新發展的供應鏈金融支持政策的理論框架[43]。

(3)外部效度。本文將訪談大綱應用于所有案例,通過對8家案例企業進行比較并歸納整理,總結出相關影響因素,增加研究結論的普適性[44]。

(4)信度。本文研究理論框架的構建基于案例資料和相關文獻,通過整合多個案例數據并進行歸納總結來提升信度。案例數據來源于深度訪談、企業內部資料及新聞媒體資料等多個可靠渠道[45]。

四、案例內分析

兩業融合的創新實踐并非單一企業的獨立行為,而是物流業企業和制造業企業共同參與、協同創新的結果。因此,所選8家案例企業各具特色,且每兩家案例企業具有協同融合關系,其中M1與L1在其融合案例中共同推動了智能制造與物流協同的創新;M2與L2在其融合案例中合作構建了智能家居與物流配送的生態鏈;M3與L3在其融合案例中共同優化了家電制造與供應鏈管理的效率;M4與L4在其融合案例中共同推動了鋼鐵制造與物流運輸的智能化升級。此外,根據前三節所分析總結出的4個范疇類別——實施績效、兩業融合、融合要素、供應鏈金融支持政策,作為理論框架和分析工具,對案例進行更為深入的分析。這種分析有助于清晰認識兩業融合的本質與規律,為政府制定相關政策、引導兩業融合健康發展提供實證依據與決策支持。

(一)M1與L1企業案例分析

首先進行實施績效分析。M1是一家在家電行業內享有盛譽的企業。該企業積極利用數字技術與智能制造的結合,推動了兩業融合的創新實踐。L1是一家專注于智慧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的平臺企業。其在數字技術領域的強大實力,通過數據智能和云計算技術,推動了物流業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L1作為M1的全資物流子企業,二者攜手以物流為突破口,改變傳統分銷模式,實現訂單產能可視化,優化直發流程。其中,“一盤貨”戰略整合供應鏈資源,去中間化,建立區域庫存共享,提升M1的庫存周轉效率。

其次進行兩業融合分析。在探討制造業與物流業的融合發展時,M1發現,這兩個行業的核心驅動力都是效率。無論是制造過程中的精益生產,還是物流環節的快速響應,都旨在通過提升效率來增強競爭力。M1的首席產品官提到,兩業融合的關鍵在于深入整合物流業與制造業,從而形成更精準的產銷協同。這樣能夠有效融合市場需求與供給,提高底層交付效率,使生產企業的產能轉化為優質產能。此外,L1強調,在需求側,當前市場呈現出高度碎片化和個性化的趨勢,這要求制造業必須轉向訂單式生產,以滿足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同時,物流也需實現直接面向消費者的交付,以滿足消費者對時效和體驗的雙重追求。

再次進行融合要素分析。M1通過引入先進的生產設備和技術,實現精益生產,提高制造效率。同時,與物流業深度融合,優化倉儲、物流等環節的設施設備配置,減少庫存積壓,提升物流效率。L1的管理人員則提到,L1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優化物流流程,減少中轉環節,縮短交付周期,提升客戶體驗。這種高效協同的信息流程模式,不僅降低了物流成本,還提升了客戶滿意度和忠誠度。

最后進行供應鏈金融支持政策分析。M1強調在當前經濟環境下,融資監管與審查規則的強制性壓力對兩業融合及融合實施績效產生了積極影響。這些規則確保了資金流動的合規性和安全性,促使企業在合作過程中更加注重風險控制和財務透明度。通過信用約束機制的規制,L1能夠更有效地篩選合作伙伴,降低合作風險。同時,信用體系的建立也促使M1在合作中更加注重誠信經營和履行合約,提升了合作效率和穩定性。二者均強調,M1作為民企在全球白電行業中排名第一,其成功的關鍵在于極致的組織和供應鏈效率。深入了解其兩業融合實踐,有助于民企及其他企業借鑒其成功經驗,推動兩業深度融合的健康發展。

(二)M2與L2企業案例分析

首先進行實施績效分析。M2是一家科技平臺企業,其不僅致力于智能手機的研發與生產,還通過建立一個智能家居生態系統,融合了硬件、軟件和互聯網服務,充分發揮了數字技術的顯著優勢。L2憑借強大的數字技術能力和廣泛的物流網絡,積極推動制造業和物流業的兩業融合創新發展。L2作為M2外包物流企業,利用自身在供應鏈領域的專業能力和資源,為M2提供全方位的供應鏈解決方案。此次合作中,L2為M2的原料央倉進行專業倉儲設計,并成功適配M2的倉儲管理系統(WMS),同時提供定制化物流服務和增值操作業務。二者的融合發展不僅提升了M2的運營效率,也彰顯了L2供應鏈在高科技電子行業中的領先地位與專業能力。

其次進行兩業融合分析。M2提到,如果制造業企業沒有尋求一些第三方物流企業合作,一些物流效益的邊際成本問題是通過其自營資源解決的,因此涉及很高的成本投入,如管理成本等。因此,M2通過分段招投標等形式,去跟物流伙伴進行合作,例如,M2依托L2的物流網絡,實現了更快速的配送服務。這種融合讓其能夠在產品銷售高峰期,如“雙十一”等大促活動中,保證及時、準確地交付訂單,從而增強了客戶滿意度和品牌忠誠度。L2的即時配送和高效的物流管理系統,幫助M2快速響應市場需求,實現了更高的訂單履約率。

再次進行融合要素分析。M2與L2合作,不僅減少了成本投入,還通過合同條款明確質量管控要求。物流伙伴的加入提升了時效履約、平臺考核達成率等質量指標。制造業設施設備因此得到更高效的利用,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了整體運營效率。此外,L2還通過供應鏈服務,優化物流業信息流程,提升服務時效與品質。集成式網絡模式使得信息流轉更加順暢,提高了物流業整體運營效率。

最后進行供應鏈金融支持政策分析。L2管理人員提到,政府需加強法規建設,明確應用場景規范,提升執行效率,為供應鏈金融健康發展提供有力保障。M2也提到,政府介入與管控對供應鏈金融業態發展具有顯著促進作用。然而,當前供應鏈金融在應用層面仍面臨法規不完善、應用場景規范不明確等挑戰。國家應推動建立全國統一的信用評價體系,加強征信信息共享,提升信用評估準確性,為供應鏈金融提供堅實支撐。此外,M2強調標準化程序的推廣與應用有助于提升供應鏈金融的整體效率和服務質量。政府應鼓勵企業參與標準化建設,推動行業標準的不斷更新與完善。

(三)M3與L3企業案例分析

首先進行實施績效分析。M3是一家全球領先的家電與智能家居制造企業。其推動用戶參與和定制化服務,并建立了開放生態平臺,促進了與各方的合作,推動上下游產業鏈的協同發展。L3是一家專注于智慧供應鏈解決方案的平臺企業。其通過物聯網、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實現物流、倉儲與生產的深度融合。通過與電商及制造業企業的緊密合作,推動了兩業協同發展。L3作為M3旗下的子企業,構建了全球物流網絡,引入自動化倉儲與配送系統,結合先進的信息平臺,為L3提升供應鏈透明度與效率。M3則側重于利用大數據與智能技術優化生產流程,與L3緊密融合,實現庫存精準控制與快速響應市場。同時,L3的智能物流解決方案,如無人倉與無人機配送,提升了配送效率與客戶體驗。這一融合舉措,不僅增強了M3在國際市場的響應速度,還顯著提高了其全球供應鏈的靈活性與競爭力。

其次進行兩業融合分析。M3的供應鏈中臺負責人強調,物流業與制造業的融合核心在于協同效率,且協同程度決定了融合的收益。成功的協同依賴于雙贏的基礎,包括業務戰略配合和承接,以及信息端的統籌良好。良好的協同能夠顯著提升設備使用效率,為雙方帶來收益。L3指出,隨著制造模式從大規模生產轉向訂單制生產,物流在制造流程中的重要性愈加突出。制造過程不再是孤立的,而是涉及信息流和物料流的關鍵環節,物流與制造行業密切相關,成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再次進行融合要素分析。M3和L3的協同模式在集團資產框架內顯著優于獨立企業間的協作。這得益于集團行政要求的推動,使兩者因利益一致而實現了順暢協同。相比于獨立企業間因利益分配復雜導致的低效,集團內的整合更能促進資源共享與高效利用,從而降低成本、提升競爭力。此外,L3的創始人指出,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的融合中,物流是制造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其設施與制造相互緊密關聯。物流涵蓋從零部件的組織、運輸、倉儲到工廠內部物料管理的各個環節,所需的自動化倉儲系統、智能分揀設備及場內物流設備,均支撐著制造過程的高效與有序運行。

最后進行供應鏈金融支持政策分析。M3的管理人員提到,融資監管與審查規則的強制性壓力能促使本企業等在合規框架內協作,尤其當核心企業牽頭時,可增強融資透明度,促進兩業融合實施績效的提升,但需確保雙方共贏,避免反作用。L3強調,信用約束機制作為規制性壓力,能強化兩業間信任基礎,尤其在核心企業引領下,小企業更愿遵循信用規則,促進兩業融合,關鍵在于雙方共贏,維護信用體系健康。M3和L3均提到典型案例征集的示范性壓力,通過展示兩業融合成功案例,為行業提供學習標桿,促進知識共享與技術標準化,尤其是核心企業牽頭時,小企業更易模仿,加速兩業融合的融合進程,提升整體實施績效。

(四)M4與L4企業案例分析

首先進行實施績效分析。M4是一家在鋼鐵制造領域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企業,通過大數據與物聯網技術,積極推動智能制造與供應鏈管理的深度融合。L4是一家專注于集裝箱物流服務的企業。憑借其在集裝箱運輸、倉儲管理與信息技術上的綜合優勢,推動了兩業融合創新發展。M4聯合L4等大型物流業企業,創新研發全球首發的特種集裝箱,有效應對公共衛生事件導致的國際海運中斷。該集裝箱破解了大噸位集裝箱難題,實現鐵水聯運、鐵路直運至歐洲,及時緩解供應鏈困境。它能減少物流倒運,促進節能減排。此舉彰顯了M4與L4的兩業深度融合,大幅提升中歐班列服務質量,為客戶提供更優質的物流服務,同時推動物流行業向綠色、高效轉型。

其次進行兩業融合分析。M4指出,物流業與制造業深度融合能顯著降低成本、提升效率。通過定制化服務,M4可享受更低的物流成本。同時,專業物流團隊的高效運作將增強制造業的運營效率,并確保物品在運輸中的質量,降低物流過程中的損失。L4提到,其作為集裝箱多式聯運的第三方物流,與客戶的設施密切結合。引入M4后,制造業企業內部形成適度競爭,從而進一步提高效率。這種融合不僅提升了整體運營表現,還保障了產品質量。

再次進行融合要素分析。運輸設備上,M4通過滾裝甩掛等新型物流模式減少運輸時間與成本,提升貨物周轉率。同時,環保型物流設施如電動叉車、綠色倉庫等,助力制造業可持續發展。此外,L4可以通過數據共享與信息整合,將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無縫連接,提升了M4的整體運營效率。

最后進行供應鏈金融支持政策分析。M4指出,適度的監管不僅保障了金融秩序,還為創新物流模式提供了資金支持,增強了企業的競爭力,推動了行業的健康發展。L4指出,通過信用監管提升融合實施績效,關鍵在于建立公平透明的信用體系。這種體系不僅降低了交易風險,還提升了合作效率,為兩業融合提供了堅實的信用基礎,推動了行業的可持續發展。M4和L4均表示,通過分享成功合作經驗,為制造業與物流業提供了學習和模仿的榜樣,促進了知識的共享和技術的標準化。

五、跨案例分析

基于案例內分析結果,本節進行了案例間的對比與深入分析,探討了兩業深度融合創新發展的影響因素路徑,包括在制造業與物流業深度融合創新發展進程中,兩業融合如何提高制造業與物流業的實施績效、關鍵融合因素如何顯著提升融合程度,并進一步促進兩業融合實施績效的影響路徑以及不同視角下供應鏈金融支持政策的完善對于促進兩業融合實施績效的關鍵調節作用。

(一)兩業融合和實施績效

兩業融合指的是物流業與制造業在供應鏈管理、信息共享、資源整合等方面的合作。兩業融合能夠通過優化供應鏈流程、提高信息透明度、共享資源與技術,提升制造業和物流業各自的績效。8家企業在不同領域和不同層次上展現出了各自獨特的兩業融合程度。

首先,兩業融合可以促進物流業與制造業之間的信息交流,優化庫存管理,減少運輸成本,提高配送效率。因此,物流業企業可以依托制造業企業共享的需求預測與生產計劃,精準安排運輸,降低庫存成本,同時減少運輸過程中的碳排放,推動綠色經濟發展。有學者指出物流業企業與制造業企業的密切合作能夠顯著提升供應鏈的協調性,并建議物流業企業提高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意識,提高透明度,加強供應鏈協作,并接受政府層面的監督和管理作用[46]。具體而言,L3通過大數據預測,建立了全國分布式三級云倉網絡,實現了線上線下的庫存共享。這一網絡包括智能CDC(中央配送中心)、智能RDC(區域配送中心)和6000個智能HUB(轉運中心),為制造業提供了實時的庫存監控,降低了品牌客戶的庫存壓力,同時縮短了配送周期,提升了用戶體驗。同時M3則將智能制造與物流服務深度結合,創造了“JIT(準時制)無人車配送”及智能成品倉等解決方案,有效提升了生產效率和物流響應速度。此外,8家企業管理人員均表示,集約化管理實現了效益的顯著提升,物流業為制造業提供的定制化解決方案在優化資源投入和提升服務時效與品質方面具有巨大貢獻。

其次,制造業績效不僅取決于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還受到供應鏈管理的影響。通過與物流業的融合,制造業企業可以實現更高效的原材料采購和產品配送,縮短生產周期,提高市場響應速度。且有效的物流業與制造業融合,有助于實現更高效的產品生命周期管理,促進制造業的可持續發展[47]。具體而言,自2011年起,M1啟動了全價值鏈變革,實施“T+3”產銷全周期管控和L1的“一盤貨”模式,旨在提升銷售預測和產銷協同。這一模式通過整合區域庫存,實現了供應鏈的短鏈化,顯著提升了渠道庫存透明度和周轉效率。M1將L1的定位從傳統物流供應商轉變為價值創造中心,參與價值鏈的變革,并通過標準化設計優化業務場景,使物流服務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這些措施不僅優化了運輸和庫存管理,縮短了生產周期,提升了市場響應速度,還推動了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此外,M4管理人員提到,作為供應鏈試點單位,其與L4等物流業企業融合,創新研發特種集裝箱,解決了公共衛生事件期間國際海運中斷的難題,確保原材料與產品的快速配送。這種融合不僅通過鐵水聯運和鐵路直運提升了物流效率,還減少了產品在運輸中的損壞和銹蝕,降低了物流成本和環境影響。同時M4建立了智慧工業互聯網平臺,促進了從制造端到用戶端的高效協同,提高了供應鏈的響應速度。因此,政府應推動價值鏈的整合,促進兩業深度融合創新發展,鼓勵合作與共享。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兩個命題。

命題1a:兩業融合有利于提升物流業績效。

命題1b:兩業融合有利于提升制造業績效。

(二)兩業融合程度影響實施績效的中介機制

根據案例對比,可以系統分析制造業與物流業在協同融合中關鍵融合因素如何顯著提升協同程度,并進一步明確兩業融合實施績效的影響路徑。

首先,在兩業深度融合創新發展過程中,通過設施設備的深度融合,兩業能夠有效優化資源配置,不同環節之間的信息流、物流和資金流能夠更加高效地互動,從而提高整體生產效率。這種高效的運作模式不僅減少了資源浪費,還加快了生產周期,有助于制造業快速響應市場變化。提升的生產效率直接影響制造業的績效,使企業在競爭中占據優勢,實現可持續發展。具體而言,L1建立了共享倉庫,集中管理不同品牌和渠道的庫存。這種共享倉儲模式允許多個客戶共同使用同一倉儲空間,從而有效降低倉儲成本,同時提高庫存周轉效率。另外憑借物聯網技術,L1實現了對物流環節的智能化管理,包括實時監測運輸過程、自動調度運輸工具等,提升了物流效率和透明度。并與M1整合了運送設備,如專用物流車輛和運輸工具,確保從生產到“最后一公里”配送的高效連接。這些工具經過優化,可以快速響應市場需求,滿足及時配送的要求。L2在與制造業企業的合作中,實現了生產與物流環節的無縫對接。這種無縫對接確保了產品能夠迅速、準確地從生產線流向消費者手中,不僅提高了產品的交付速度,還顯著增強了客戶的滿意度。M2則通過與順豐等物流伙伴的合作,降低了自營物流的高邊際成本,并通過合同條款明確了質量管控要求,使得制造業設施設備得到了更高效的利用。這些實踐都充分證明了設施設備融合度對于提升兩業協同度、提高生產效率以及提升制造業績效的重要作用。

其次,信息流程的深度融合同樣是促進兩業融合的重要因素。優化的信息共享機制能夠顯著改善資源配置效率,有助于實現對兩業資源的精準匹配和高效利用。這種信息流暢性降低了運營成本,提升了物流服務的響應速度和準確性。此外,通過數字平臺打破傳統模式,深度融合信息流程,增強供需便捷性,為高附加值服務提供便利,突破消費時空限制,滿足企業信息需求,對兩業融合至關重要[48]。例如,L2通過全方位的供應鏈解決方案,為M2提供了從原材料收、存、發管理到中港運輸及配送的端到端物流服務,如保稅倉管理和故障品逆向物流。這一合作不僅讓M2的原料央倉連接了海外供應商、境內保稅工廠和國內供應鏈,還實現了資源的最大化共享。具體來說,M2華南原料央倉的運營面積達2.3萬平方米,L2針對其進行專業設計與深度數據分析,優化了倉儲和訂單生產邏輯。這種信息共享機制顯著提升了資源配置效率,促進了精準匹配和高效利用,降低了運營成本。L2的管理人員提到,隨著L2與M2的合作,L2進一步擴展了即時配送服務,覆蓋全國360多個城市,打破了傳統模式,增強了供需的便捷性。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兩個命題。

命題2a:設施設備融合度有利于提升兩業協同度,通過提升資源整合效能,提高生產效率,進而提升制造業績效。

命題2b:信息流程融合度有利于提升兩業協同度,通過改善資源配置效率,降低運營成本,進而提升物流業績效。

(三)兩業融合程度影響實施績效的調節機制

根據案例間的對比與深入分析,提煉制造業與物流業在深度融合創新發展進程中,不同視角下供應鏈金融支持政策的完善對于促進兩業融合實施績效的關鍵調節作用。

首先,以政府角度為主的融資監管規則強制性壓力,確保了資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防止了潛在的金融風險。制度理論指出,制度同構包括三種機制,分別是強制性同構、模仿性同構、規范性同構[49]。根據制度理論中的“強制性同構”機制,外部監管壓力能夠促使企業遵循統一規則,減少機會主義行為。因此,嚴格的融資監管可約束企業債務風險,引導其通過優化資金配置提升供應鏈效率[50]。此外,通過強化融資過程中的合規性和透明度,監管規則促使兩業企業在融合過程中更加注重信息共享和資源整合,從而提升了兩業融合的實施績效,并為兩業融合提供了制度保障。這種壓力不僅推動了企業間的深度合作,還促進了整個供應鏈的優化和升級,為制造業與物流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例如,M2在其智能硬件制造與L2的物流服務融合中,基于監管要求開發了“供應鏈金融智能評估系統”,通過實時監控訂單、物流、資金數據,動態優化授信額度與賬期管理,使供應鏈資金周轉效率得到提升。此外,M3的管理人員提到,與L3通過共建數字化監管平臺,實現了制造業產能數據與物流運輸資源的精準匹配,在合規框架下供應鏈綜合成本得到顯著降低。

其次,以企業角度為主的信用約束機制規制性壓力,確保了企業在合作中的誠信行為,減少了信息不對稱和道德風險。根據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論,企業在進行交易時面臨信息不對稱和道德風險等問題,這會導致交易成本上升。因此,嚴格的制度和合同約束能夠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和不確定性風險,進一步增強企業雙方信任[51]。通過實施嚴謹的管理制度與監控手段,確保合同的有效執行,制造業與物流業能夠在共贏的基礎上實現更高效的融合,最終提升整體經營績效。因此,建立信用約束機制可以提高信息透明度,減少雙方的不信任,從而有效降低因信息不對稱引發的額外成本。這種壓力也能促使企業在融合過程中更加重視信譽建設和維持長期合作關系,從而提升了融合實施的績效。同時,推廣誠信理念,建立大數據征信與智能評估體系,可有效促進企業互信與供應鏈穩定,支持制造業與物流業的高質量發展[52]。例如,作為一家提供智慧物流綜合服務和數字供應鏈解決方案的科技企業,中儲智運專注于推動鋼鐵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與制造業企業進行深度的協同融合。在網絡貨運領域,隨著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合規信用問題日益凸顯。中儲智運針對這一挑戰,創新構建了完善的信用體系,強調真實與合規的重要性。其“智運羅盤”“智運鷹眼”等安全管控系統,實現了從業務發布、供需匹配到運輸、結算的全流程監控,確保了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票據流及車輛軌跡五大要素的合規性,通過完整的數據鏈條,增強了客戶信任。在此背景下,M2呼吁國家推動建立全國統一的信用評價體系,加強征信信息共享,以提升信用評估準確性,為供應鏈金融提供堅實的支撐。L2也指出,信用體系在供應鏈金融中占據核心地位,其完善程度對于促進兩業融合具有重要意義。

此外,以社會角度為主的典型案例征集示范性壓力,為行業內其他企業樹立了標桿,激發了它們的模仿和學習意愿[53]。根據制度理論中的“模仿性同構”機制,即組織在面臨不確定性時,傾向于模仿其他成功或被廣泛認同的組織的做法。這種示范性壓力促使兩業企業在融合過程中更加注重創新和實踐,積極探索適合自身發展的融合路徑,從而提升了融合實施的績效。具體而言,L3提到,海爾集團等大型企業因風險考量而暫停部分供應鏈金融業務,但通過征集與分享典型案例,其他企業可以學習風險管理與應對策略,促進兩業融合。此外,L3首創的“場景物流”模式實現大家電送裝效率的提升并納入國家推廣名錄可供行業企業學習參考。M3則強調,核心企業牽頭下的典型案例征集與分享,能夠加速小企業模仿和學習,從而加速兩業融合與融合進程。這些示范項目通過可復制的數字化解決方案形成鏈式創新效應,驅動產業競爭格局從單一模仿轉向迭代創新,推動重點產業供應鏈效率實現整體提升。典型案例的廣泛傳播和應用,不僅加速了融合進程,還推動了整個行業的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以下三個命題。

命題3a:融資監管與審查規則強制性壓力積極調節兩業融合提升兩業融合實施績效。

命題3b:信用約束機制規制性壓力積極調節兩業融合提升兩業融合實施績效。

命題3c:典型案例征集示范性壓力積極調節兩業融合提升兩業融合實施績效。

基于以上所有命題,本文構建了一個兩業深度融合創新發展的影響因素路徑的理論框架,如圖1所示。該框架清晰地揭示了兩業之間深度融合對于提升雙方企業實施績效的重要作用。在這一過程中,融合要素扮演著不可或缺的中介角色,它們如同橋梁,連接著兩業融合與實施績效的提升,是兩業深度融合與創新發展的關鍵驅動力。此外,供應鏈金融支持政策作為外部環境的積極因素,對于調節和促進兩業融合提高實施績效具有顯著影響,進一步激發了兩業融合發展的活力與潛力。

圖1 兩業深度融合創新發展的影響因素路徑

六、結論和管理學建議

(一)結論

本文通過對現有供應鏈金融政策和8家案例企業進行深入分析,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總結出兩業深度融合創新發展的影響因素路徑和供應鏈金融支持政策的調節效應。本研究得出以下結論。

結論一:兩業融合對提升雙方績效具有顯著影響。具體而言,兩業融合促進了供應鏈管理的優化、信息共享的增強以及資源的有效整合,進而提升了物流業和制造業的運營效率和市場響應速度,不僅降低了運營成本,還增強了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實現了雙贏。

結論二:設施設備融合度和信息流程融合度在兩業融合中起到了關鍵的中介作用。設施設備的深度融合提升了資源整合效能,優化了生產流程,從而提高了制造業的生產效率。同時,信息流程的融合同樣重要,它顯著改善了資源配置效率,降低了運營成本,并提升了物流服務的響應速度和準確性。這種信息流暢性為兩業融合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促進了雙方的深入合作和產業升級。

結論三:供應鏈金融支持政策的調節機制對兩業融合及融合實施績效產生了積極影響。融資監管與審查規則的強制性壓力確保了資金流動的合規性和安全性,促使企業在合作過程中更加注重風險控制和財務透明度。信用約束機制的規制性壓力則通過建立公平透明的信用體系,降低了合作風險,提升了合作效率和穩定性。而典型案例征集的示范性壓力則通過樹立標桿、激發模仿和學習意愿,加速了融合進程,推動了行業的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二)管理學啟示

從企業角度,首先,結論一指出,兩業融合顯著提升了物流業與制造業的績效,因此,制造業企業應重視與物流業企業的戰略協同,積極塑造深度合作關系,以實現供應鏈的高效運作。同時,物流業企業應參與到制造業企業的整體運營體系中,從而增強雙方在各個環節的協同效率。這有助于打破傳統壁壘,提升供應鏈的透明度和響應速度,從而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其次,結論二指出,設施設備融合度和信息流程融合度在融合中起到了關鍵的中介作用,因此,制造業企業應引入先進的生產設備和技術,加速生產流程的優化并減少庫存積壓。同時,物流業企業則應致力于建立統一的信息共享平臺,實現物流信息與生產信息的無縫對接,從而提升整體運營效率。

從政府角度,結論三指出,供應鏈金融支持政策對兩業融合及融合實施績效產生了積極影響,鑒于各企業能力水平和發展狀況存在的顯著差異,政府可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以有效促進兩者的深度融合與創新發展。第一,完善政策環境。政府應出臺更多支持兩業融合的政策措施,如稅收優惠、資金扶持等,降低企業融合成本,激發企業融合動力。第二,加強監管與引導。政府應加強對兩業融合的監管和引導,確保融合過程在合規框架內進行。第三,通過典型案例的征集與分享,為行業提供學習標桿,促進知識共享與技術標準化。此外,政府應鼓勵供應鏈金融創新,為兩業融合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通過優化融資監管與審查規則、完善信用約束機制等,降低融資成本,提升資金使用效率。

(三)未來展望

隨著智能技術和數字化管理的不斷普及,設施設備和信息流程的融合度將進一步提升,這將為兩業融合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平臺,促進雙方的深入合作和產業升級。未來研究可以對中介因素進行更加系統全面的選取。同時,本文的8家案例企業均為國內的企業,隨著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不斷深入發展,兩業融合將逐漸跨越國界和地域限制,形成更加開放和包容的合作體系。這將有助于提升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的穩定性和競爭力,推動全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未來兩業融合的發展將更加注重國際合作與交流,可以拓展到其他國家的樣本企業開展研究。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物流業制造業深度融合創新發展的政策與路徑研究”(22amp;ZD139)

參考文獻:

[1]DINGHP,GAOYC,HUFG,etal.Deepintegrationandinnovationdevelopmentinthelogisticsandmanufacturingindustriesandtheirperformances:acasestudyofAnhuiprovince,China[J].Processes,2024,12(9).

[2]LIURK,ZHAOFR.Researchonthecoordinateddevelopmentevaluationofmanufacturingandlogisticsindustry:acasestudyofJiangsuprovinceandShandongprovince[J/OL].AsiaPacificjournalofmarketingandlogistics,2024.https://doi.org/10.1108/APJML-07-2024-0912.

[3]DUMX,CHENQJ,XIAOJ,etal.Supplychainfinanceinnovationusingblockchain[J].Ieeetransactionsonengineeringmanagement,2020,67(4):1045-1058.

[4]CHOITM.Supplychainfinancingusingblockchain:impactsonsupplychainssellingfashionableproducts[J].Annalsofoperationsresearch,2023,331(1):393-415.

[5]晁呈亮.物流業與制造業深度融合機理研究[J].中國儲運,2023(10):166-167.

[6]李成龍,鄭秋鹛.制造業、物流業深度融合與企業間技術協同創新——政府參與下的演化博弈分析[J].商業研究,2023(5):29-38.

[7]趙妍.河北省制造業與物流業融合發展水平測度及影響因素研究[D].石家莊:石家莊鐵道大學,2024.

[8]JISW,MENGJM,WANGYZ,etal.Studyongamedecision-makingformanufacturingandlogisticsjointdevelopment[J].Advancedmaterialsresearch,2011,199:1729-1733.

[9]董千里.兩業聯動布局與物流業高質量發展[J].中國流通經濟,2021,35(4):3-12.

[10]GAONKARR,VISWANADHAMN.Collaborationandinformationsharinginglobalcontractmanufacturingnetworks[J].Ieee-asmetransactionsonmechatronics,2001,6(4):366-376.

[11]王道勇,汪義軍.數智化背景下廣東省物流業與制造業聯動發展研究[J].中國商論,2024,33(22):105-109.

[12]LAOSIRIHONGTHONGT,TANKC,ADEBANJOD.SupplychainmanagementinASEANautomotivemanufacturingindustry[J].Internationaljournaloflogistics-researchandapplications,2011,14(5):317-333.

[13]林文珊,彭庚源,呂昳苗.基于產業融合視角——廣東省制造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研究[J].現代工業經濟和信息化,2022,12(7):99-102.

[14]楊軍,楊寶成,申佩.制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協同集聚與綠色經濟效率[J].統計與決策,2024,40(19):101-105.

[15]ZHANGZF,QUT,ZHAOK,etal.Enhancingtrustedsynchronizationinopenproductionlogistics:aplatformframeworkintegratingblockchainanddigitaltwinundersocialmanufacturing[J].Advancedengineeringinformatics,2024,61:102404.

[16]SANTHIAR,MUTHUSWAMYP.Influenceofblockchaintechnologyinmanufacturingsupplychainandlogistics[J].Logistics-basel,2022,6(1):15.

[17]陳良華,王豪峻,宿曉.物流業與制造業協同集聚對區域經濟韌性的影響研究——來自中國省級面板數據的證據[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3,25(4):38-48,154.

[18]LIUWH,GAOYZ,TANGO,etal.Comprehensiveperformanceanalysisofdeepintegrationandinnovativedevelopmentoflogisticsandmanufacturingindustries:acomparisonanalysisbetweencoastalandinlandregionsinChina[J].Oceanamp;coastalmanagement,2024,257:107332.

[19]劉偉華,王思宇,周志成.工業4.0技術對物流業制造業融合的影響路徑研究——基于國家發改委征集典型案例集的研究[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24:1-32.

[20]劉偉華,高永正,石曉冉,等.物流業與制造業深度融合創新發展的耦合水平——基于空間分異及時空演化特征的視角[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25:1-27.

[21]龔雪,荊林波.物流業與制造業耦合協同對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影響[J].中國流通經濟,2022,36(7):22-37.

[22]YANBR,DONGQL,LIQ,etal.Astudyontheinteractionbetweenlogisticsindustryandmanufacturingindustryfromtheperspectiveofintegrationfield[J].Plosone,2022,17(3):e0264585.

[23]CHENXL,LIUHH.CollaborativeinnovationevolutionofthelogisticsandmanufacturingindustryinChina[J/OL].Plosone,2023,18(6).http://doi.org/10.1371/journal.pone.0287060.

[24]吳勇民,李沁琳.供應鏈金融對企業運營績效的影響研究:機理與實證[J].工業技術經濟,2025,44(2):3-14,161.

[25]戎袁杰,段京平,劉明巍,等.區塊鏈技術賦能供應鏈金融創新模式研究——基于行業聯盟鏈的管理模式[J].價格理論與實踐,2024(11):191-196,226.

[26]REZA-GHAREHBAGHR,HAFEZALKOTOBA,ASIANS,etal.Peer-to-peerfinancingchoiceofSMEentrepreneursinthere-emergenceofsupplychainlocalization[J].Internationaltransactionsinoperationalresearch,2020,27(5):2534-2558.

[27]李琳.中小企業供應鏈金融發展:政策支持與創新路徑[J].中國商論,2024,33(17):113-116.

[28]張魯杰.中小企業融資政策支持的創新之路[J].中國集體經濟,2025(6):114-117.

[29]黃育新.科技賦能下我國供應鏈金融業務模式創新[J].新金融,2024(7):27-33.

[30]宋玉臣,朱銘祺.供應鏈金融與企業數字技術創新——影響效果、作用機制與地方政府支持政策下的效應評估[J].商業研究,2024(2):74-83.

[31]劉世強,李碧,王偉鋒.基于大數據與區塊鏈融合的供應鏈金融創新模式及應用研究[J].中國經貿導刊,2025(4):10-12.

[32]譚凌波,占悠雅,黃文茵.后脫鉤時代行業協會自主性生成機制研究——基于組織身份理論的多案例分析[J].管理學報,2023,20(5):643-654.

[33]MATARAZZOM,PENCOL,PROFUMOG,etal.DigitaltransformationandcustomervaluecreationinmadeinItalySMEs:adynamiccapabilitiesperspective[J].Journalofbusinessresearch,2021,123:642-656.

[34]YINRK.Casestudyresearch:designandmethods[M].ThousandOaks:Sage,2009.

[35]徐彩云,王利君,李健.復雜約束條件下社會企業何以實現公共價值創造?——基于工作整合型社會企業的多案例分析[J].公共管理學報,2024,12:1-20.

[36]SIGGELKOWN.Persuasionwithcasestudies[J].Academyofmanagementjournal,2007,50(1):20-24.

[37]劉偉華,張逸哲,袁超倫,等.影響物流業與制造業深度融合創新發展實施績效的理論框架——來自中國的多案例研究[J].供應鏈管理,2024,5(2):5-22.

[38]BELHADIA,KAMBLES,SUBRAMANIANN,etal.Digitalcapabilitiestomanageagri-foodsupplychainuncertaintiesandbuildsupplychainresilienceduringcompoundinggeopoliticaldisruptions[J].Internationaljournalofoperationsamp;productionmanagement,2024,44(11):1946-1982.

[39]秦敏,黃麗華.信息系統采納后IT員工創新使用的影響因素——基于內容分析的多案例研究[J].情報雜志,2010,29(6):13-17.

[40]WEIS,LIUWH,LINY,etal.Smartsupplychaininnovationmodelselection:exploitativeorexploratoryinnovation?[J].Internationaljournaloflogistics-researchandapplications,2023,26(4):478-497.

[41]王軍,秦學志,武春友.基于探索性多案例分析的新興服務企業創新生成機理研究[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2,33(5):56-63.

[42]易曉明.16PF中文版的信度、結構效度問題以及測試方式對信度的影響[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20,28(2):326-330.

[43]LIJF,XUHC,LIUWW,etal.InfluenceofcollaborativeagglomerationbetweenlogisticsindustryandmanufacturingongreentotalfactorproductivitybasedonpaneldataofChinas284cities[J].Ieeeaccess,2021,9:109196-109213.

[44]章凱,張嬌嬌,羅文豪.管理學實證研究的嚴謹性:概念化與標準體系研究[J].南開管理評論,2025,28(1):199-208.

[45]齊磊,唐權.多案例文獻薈萃分析法的提出及其研究思路[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32(2):139-145.

[46]CHENL,FUYY,LIUYJ,etal.Theimpactoflogistics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onsupplychainperformance:usingsupplychaincollaborationasanintermediaryvariable[J].Sustainability,2023,15(12).

[47]MOGHADDAMSH,AKBARIPOURH,HOUSHMANDM.Integratedforwardandreverselogisticsincloudmanufacturing:anagent-basedmulti-layerarchitectureandoptimizationviageneticalgorithm[J].Productionengineering-researchanddevelopment,2021,15(6):801-819.

[48]周瑜,張楚月.制造業與制造服務業融合發展探討[J].合作經濟與科技,2023(22):32-33.

[49]DIMAGGIOPJ,POWELLWW.Theironcagerevisited:institutionalisomorphismandcollectiverationalityinorganizationalfields[J].Americansociologicalreview,1983,48:147-160.

[50]謝德仁,史學智,張新一.企業遵循融資優序會考量安全債務承受水平嗎?——來自半強制融資順序監管的反事實證據\[J/OL\].南開管理評論,1-35\[2025-06-12\].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2.1288.f.20241218.1735.010.html.

[51]李正鋒.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發展信任關鍵影響因素研究[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8,40(1):6-9.

[52]向玉冰.金融科技時代我國農村信用約束機制的重塑路徑[J].金融與經濟,2022(4):83-90.

[53]崔冬.推廣“優秀案例”提升管理水平——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中國物流學會副會長賀登才訪談錄[J].中國物流與采購,2011(11):22-23.

AStudyontheModeratingEffectsofSupplyChainFinance

SupportPoliciesontheDeepIntegrationandInnovative

DevelopmentoftheManufacturingandLogisticsIndustriesandTheirImplementationPerformance

LIUWei-hua1,SUNXin-zhu1,HUANGYan-jiao1,WANGDi2

(1.DepartmentofManagementandEconomics,TianjinUniversity,Tianjin300072;

2.SchoolofManagementScienceandEngineering,ShanxiUniversityofFinanceandEconomics,Taiyuan,Shanxi030006)

Abstract:Thedeepintegrationofthelogisticsindustryandthemanufacturingindustrynotonlyhelpsthelogisticsindustrytoreducecostsandincreaseefficiency,butalsocanpromotethetransformationandupgradingofthemanufacturingindustryandimprovethecompetitivenessofthenationaleconomy.Inthecontextofthedeepintegrationofthelogisticsindustryandmanufacturingindustry,supplychainfinancepolicyhaspromotedtheimprovementoftheoverallefficiencyofthesupplychainbyoptimizingthecapitalflowandreducingthecostoffinancing,providingstrongsupportfortheprocessoftheintegrationofthetwoindustries.However,thesupportmechanismbehindithasnotyetbeeneffectivelyresearched.Thispaperextractsthekeyfactorsfortheinnovativedevelopmentofthedeepintegrationofthetwoindustriesthroughtheanalysisoftheexistingsupplychainfinancepolicies,analyzesandsummarizesthepathoftheinfluencingfactorsfortheinnovativedevelopmentofthedeepintegrationofthetwoindustriesbyadoptingamulti-casestudyapproach,andidentifiesthemoderatingeffectsofthesupplychainfinancesupportpoliciesbyusingtheinstitutionaltheory.Thispaperdrawsthemainconclusionsasfollows:first,theintegrationofthetwoindustriesimprovestheimplementationperformanceofthelogisticsandmanufacturingindustries.Second,theimprovementoftheintegrationoffacilitiesandequipmentcanenhancetheoveralloperationalefficiencyofmanufacturingenterprises,whiletheimprovementoftheintegrationofinformationprocessescanenhancethelogisticsefficiencyoflogisticsindustryenterprises.Finally,appropriatemandatorypressureoffinancingregulatoryrules,regulatorypressureofcreditconstraintmechanismandexemplarypressureoftypicalcasecollectioncanpositivelyregulatetheintegrationoftwoindustriestoenhancetheimplementationperformanceoflogisticsandmanufacturingindustries.Thisstudycanhelpprovideanewtheoreticalperspectiveforthemechanismofthedeepintegrationofinnovationanddevelopmentofthetwoindustries,aswellasprovidefeasiblestrategicguidanceforpolicymakersandbusinesspractitioners,andpromotethedeepintegrationofinnovationanddevelopmentofthelogisticsandmanufacturingindustries.

Keywords:integrationoftwoindustries;implementationperformance;supplychainfinancepolicy;multiplecasestudies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黑丝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一区二区无码av| 成年女人18毛片毛片免费| 久久a级片| 国产成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精品无码久久久| 好紧好深好大乳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色无码专线精品观看| 无码免费的亚洲视频| 精品福利视频网| 亚洲欧美成人影院| 国产成人1024精品| 91视频首页| 国产亚洲视频播放9000| 日本免费高清一区| 久久人妻xunleige无码| 欧美综合区自拍亚洲综合天堂| 亚洲欧洲综合| 成人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美女久久久久不卡| 人妻丰满熟妇啪啪| 波多野结衣视频一区二区 | 国产网站一区二区三区| 九九久久精品免费观看| 中文成人无码国产亚洲| 欧美日韩亚洲国产| 亚洲aⅴ天堂| 国产国语一级毛片| 亚洲一级毛片在线观| 日本少妇又色又爽又高潮| 日本不卡在线视频| 色久综合在线| 天天摸夜夜操| 黄色一及毛片| 成年人福利视频| 国产在线啪| 日韩成人免费网站| 72种姿势欧美久久久久大黄蕉| 午夜视频www| 日韩性网站| 91色爱欧美精品www| 福利国产在线| 国产又爽又黄无遮挡免费观看 | AⅤ色综合久久天堂AV色综合| 亚洲欧美天堂网|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永久免费无码成人网站|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一区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首页系列人妻| 久久精品91麻豆| 亚洲天堂网站在线| 午夜国产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色图| 538国产视频| 亚洲国产91人成在线|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kt| 久久这里只精品国产99热8| 国产第一页免费浮力影院| 久久综合色播五月男人的天堂| 91视频国产高清| 国产丝袜啪啪| 欧美啪啪视频免码| 999精品视频在线| 欧美三级日韩三级| 亚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 视频二区亚洲精品| 91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91精品国产自产91精品资源| 国产自在自线午夜精品视频| 亚洲最大在线观看| 日韩在线播放欧美字幕| a级毛片免费看| 青青草原国产av福利网站| 午夜色综合| 亚洲AⅤ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 在线看片国产| 性色一区| 久久9966精品国产免费| 国产在线97| 欧美一区二区丝袜高跟鞋| 日韩在线永久免费播放| 伊人久久综在合线亚洲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