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風險規避;期權契約;信息不對稱;收益共享機制
中圖分類號:F2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7934(2025)07-0038-12
訂單農業是小農戶融入大產業、連接大市場的有效形式。根據第三次農業普查數據,我國小農戶數量占到農業經營主體98%以上,小農戶從業人員占農業從業人員90%,小農戶經營耕地面積占總耕地面積的70%。近年來,各地緊緊抓住訂單農業這一紐帶,不斷優化產銷銜接機制,提升農業組織化程度,加速將豐產轉化為增收。
我國訂單農業的經營模式日益多樣化、發展迅速,訂單農業已經成為農民增收、小農戶實現農產品商品化和產業化的有效途徑。但同時,由于農產品生產本身面臨自然災害風險、市場價格波動、市場需求難以預測等諸多不確定性難題,發展訂單農業也并非高枕無憂,農戶、公司不按訂單履約的現象仍屢屢發生。針對這一現象,已有很多國內外的學者進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伏(Fu)等[1]在考慮天氣指數(溫度)和損失規避程度的基礎上,設計了一個基于保證價格機制的天氣風險-回報契約,并研究了該合同對可持續農業食品供應鏈的價值,該契約能夠解決可持續投資水平的扭曲問題,有效地激勵農民參與可持續農業實踐。同樣地,在考慮農業生產過程中的天氣風險方面,伏紅勇等[2]設計了一種基于天氣指數保險的風險轉移機制,但在這種機制下,不能保證供應鏈系統在任何時候都能達到最優,由此提出了一種保險補貼的方式來外化農業生產中的災害性天氣風險。曹裕等[3]、彭紅軍等[4]、許彤[5]、秦開大等[6]分別研究了農產品產量隨機、市場價格波動、市場需求不確定和市場價格與需求均不確定的條件下,種植面積補貼、期權合約下是否行權、“收益共享+雙向補貼+加盟金”型契約、“保底收購,隨行就市”惠農政策等不同的應對措施對供應鏈各方收益的影響以及對供應鏈整體的協調。葉(Ye)等[7]分析了農產品產量和需求的不確定性以及農民的風險規避對產量、批發價格和零售價格的最優決策的影響,開發了一種“收入共享+生產成本共擔+保證金”機制,以促進不確定性環境下農業供應鏈與基于合同農業實踐的風險規避主體的協調。彭(Peng)等[8]在農民面臨產量不確定性的基礎上,分析三級供應鏈中政府補貼對具有風險厭惡的農民的利潤的不同影響。安德森(Anderson)等[9]同樣研究了一個農業三級供應鏈,提出了一種新型合同結構,展示了具有折扣的訂單合同如何協調供應鏈和確定生產者的最佳生產投入量。謝(Xie)等[10]考慮到買方面臨不確定的需求和收益的情況,研究了收益的不確定性和相對議價能力如何影響回購合同的履行,并且當回購合同不起作用時,為了協調供應鏈,提出了一種名為回購收入共享合同的組合合同。上述文獻從不同角度深入探討了訂單農業中所面臨的諸多不確定性問題,在提高訂單農業的履約率方面做出了顯著貢獻。
期權合約是一種賦予交易雙方在未來某一時期,以一定的價格買入或賣出一定相關工具或資產的權利的合約。這種合約使得期權的購買方只需付出一小部分的費用,也就是期權費,就能夠抵消未來不可預知的潛在的損失風險,并且不會妨礙其在未來獲得收益。但是研究將期權合約用來規避訂單農業供應鏈中風險的成果較少,王庚等[11]在說明訂單農業違約的根本原因的基礎上,給出了一種具有期權性質的農產品合約,農戶和農產品收購商通過給出最優水平的專用性投資來降低違約率。廖(Liao)等[12]考慮一個三級合同農業供應鏈,當各參與方存在不同的風險規避程度時,作為領導者的供應商通過提供三種類型的期權合同,調整期權參數以保證供應鏈的充分協調和帕累托(Pareto)改進。胡(Hu)等[13]建立了合同農業供應鏈分散決策和集中決策的優化模型,提出了基于柔性供應的混合批發期權合同的協調機制,假設買方與首選供應商簽訂批發價格合同,與替代供應商簽訂期權合同,買方有兩次訂購機會,首次使用混合合同實現供應鏈中每個成員的帕累托改進。彭紅軍等[4]在市場價格隨機波動的背景下,提出了一種由農戶主導的期權合約,具有風險規避的農戶通過是否行權來應對市場價格波動風險,并且給出了使供應鏈能夠完美協調的條件。但該文忽略了在現實生活中由公司主導合同的情況,而且由于信息閉塞,農戶有時并不能及時地做出對自己最佳的反應,在供應鏈中也會存在著信息不對稱的情況。
信息不對稱是指供應鏈中各參與方在每個環節對信息的掌握程度不同,導致信息的傳遞和共享存在困難。比如,供應商可能并不清楚最終消費者的真實需求,而銷售商也可能并不清楚供應商的生產能力和庫存情況。這種信息不對稱使得供應鏈各主體在每個環節難以做出準確的決策,從而導致資源浪費、效率低下等。因此,研究供應鏈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具有一定的現實指導意義。陳文洲等[14]、魯馨蔓等[15]、蔡建湖等[16]分別研究了逆向供應鏈、云服務供應鏈、綠色供應鏈中所存在的回收商的能力類型和努力水平、風險、市場需求等信息不對稱問題,通過構建不同的激勵契約、信號博弈和信息共享模型、引入成本共擔契約,進一步加強不同類型的供應鏈的協同作用。沃索吉迪扎吉(Vosooghidizaji)[17]和劉(Liu)[18]針對供應鏈成員在進行企業社會責任工作時所面臨的成本信息不對稱情況做了研究,采用斯塔克爾伯格(Stackelberg)博弈探討了這種不對稱性對供應鏈成員決策的影響,設計了促使各方揭示真實的成本信息、實現供應鏈協同的協調機制。部分學者[19-21]研究了市場規模、需求、成本等信息不對稱下的供應鏈中的合同設計問題。然而對于訂單農業供應鏈中的信息不對稱情況的研究較少,僅曹裕等[22]基于綠色成本信息不對稱的前提,分析了采用批發價合同和收益分享合同對供應鏈各方利潤的影響。未見有文獻考慮訂單農業供應鏈中風險規避程度為私人信息的情況,也未見有文獻研究包含收益共享機制的期權契約對于供應鏈的協調作用。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以一個由風險規避的農戶和風險中性的公司組成的二級訂單農業供應鏈為研究對象,在考慮市場價格不確定的情況下,分析期權契約對于供應鏈的協調作用,重點研究其中存在的信息不對稱問題,以加強供應鏈各環節之間的信任與合作,促使農民穩定增收,促進訂單農業供應鏈可持續性健康發展。本文的主要創新點如下:①在農產品市場價格隨機波動的背景下,研究由公司主導的期權契約實現訂單農業供應鏈協調的條件以及公司的決策過程;②在風險規避程度信息不對稱條件下,分析與收益共享機制相結合的期權契約對供應鏈各參與方利潤分配的影響。
隨著我國農產品的市場價格波動幅度越來越大,研究農業供應鏈內部的收購價格機制,有利于供應鏈各成員做出更加科學的決策。本文構建的模型將以單一農戶與單一公司所組成的二級訂單農業供應鏈為基礎。農戶生產的季節性農產品通過公司收購后銷售給最終消費者。為解決傳統訂單農業中存在的諸多問題,下面將采用期權契約來協調供應鏈中的生產和采購,其特征在于兩個參數,即期權價格和行權價格。在生產季節開始之前,公司向農戶提出一個由期權契約組成的訂單合同,該合同規定:在進入生產季節后,農戶根據簽訂的合同所規定的期權數量安排農產品的生產量;農產品的實際生產過程中還受不可控因素如天氣、蟲害等自然災害的影響,生產風險雖然是未知的,但隨著現代科技的進步,可以將因風險造成的損失降到最小,從而使得農產品產量有一個較穩定的產出率,測算農產品產量時通常按照常量計算,模型中對此不予以考慮;在農產品收獲后來到銷售季節時,農戶需要按照約定的收購價格和數量交付給公司。之后,公司將收購的農產品銷售給消費者。
在進行建模之前,提出以下假設。
假設1:農戶的生產成本與農產品的生產量Q有關,且農業生產具有規模不經濟的特性,假定農戶的生產成本函數[23]為:C(Q)=c0+c1Q+1/2c2Q2。
假設2:在一個周期內農產品的市場零售價格p是一個非負的、連續的隨機變量,且p∈[A,B],其累積分布函數及概率密度函數分別為F(x)和f(x)。
假設3:訂單合同的簽訂保證了農產品的穩定供應,且銷售末期農產品的參與價值非常低,因此不考慮農產品的缺貨損失和期末殘值。
假設4:農戶承受風險的能力較弱,為風險厭惡者,而公司抵抗風險的能力相對較強,為風險中立者。以上假設均為農戶和公司的共同知識。
模型使用的變量及其含義如表1所示。

集中決策下,整個訂單農業供應鏈的收益函數為:

在供應鏈中,農戶與公司將共同應對農產品所面臨的市場價格波動風險,因此綜合考慮農戶與公司組成的整體的風險規避性。本文采用條件風險價值(CVaR)來分析和度量風險。為了便于計算,洛克菲勒(Rockafellar)和烏里亞舍夫(Uryasev)[24]給出了一個等價定義式。

其中,α是一個實數,E表示決策變量的期望收益,而η∈(0,1]是風險規避參數(η越小,表示決策者越傾向選擇風險規避)。
根據CVaR的等價定義式,集中決策情境下整個供應鏈的決策目標函數為:

將供應鏈收益函數πSC代入式3中,解之可得整條供應鏈的最優產量。
定理1:在CVaR風險度量準則下,整條農業供應鏈的最優農產品生產量為:

生產季節時,農戶與公司簽訂傳統的農產品訂單合同,約定公司需收購的農產品數量和收購價格。銷售季節時,按照之前簽訂的訂單合同,公司在完成農產品的收購處理后,在銷售市場進行銷售時,假定公司每銷售一單位農產品會獲得固定收益。此時,市場價格波動帶來的風險損失將全部由農戶承擔,為了減少損失農戶會選擇不履行合同,與公司之間的合作破裂,這種情況下,農戶與公司的收益函數分別描述為:

由于單個個體所能承受風險的能力弱于整條供應鏈,故假設農戶的風險規避程度λ≤η。結合農戶的收益函數πF1和CVaR的等價定義式,具有風險規避特性的農戶的決策目標函數為:

將農戶收益函數πF1代入式7中,可得農戶的最優產量。
定理2:在CVaR風險度量準則下,風險規避型農戶的最優農產品生產量為:

由推論1可知,分散決策情境下最優農產品產量小于集中決策,公司與農戶在分散決策時各自獲得的期望利潤之和小于集中決策。分散決策情境下農戶的最優農產品產量和收益均隨著風險規避程度的減小而減少,這是因為農戶承擔風險的能力越弱,越規避風險,為了減少未知風險所帶來的損失,他們往往會選擇減少產量,進而所獲得的收益也會減少。下面引入期權契約,分析其在訂單農業供應鏈中的協調作用。
農戶為風險規避者,為有效規避市場價格波動帶來的風險,激勵農戶增加產量,加強農戶與公司之間的合作關系,公司向農戶提供一個包含期權契約的訂單合同。假定公司扮演供應鏈協調者的角色,公司的目標是設定最優期權價格和最優行權價格,在保證雙方可獲得最大利益的前提下,使農戶的最優生產量等于整條供應鏈的最優數量。
農產品對價格的反應十分敏感,在銷售市場中,價格不是人為所能控制的,市場價格的波動往往會給供應鏈各節點的利益相關者帶來最嚴重、最難以防范的損失。為了使農村農業發展得到有效促進,本文提出了以下包含期權契約的訂單合同形式:公司向農戶首先支付一定的期權費(即以期權價格o購買特定數量的產品),使得自己擁有這樣的權利,在銷售季節來臨之際,在保證自己收益的同時,當收購價格高于行權價格時,以行權價格收購農戶生產的農產品,農戶必須履約;相反,按約定的訂單價格(即市場銷售價格減去公司的固定收益)來收購農產品。
基于以上假設,公司與農戶的決策變量分別為期權價格o和行權價格e、農產品的生產量Q。
農戶的收益函數為:

公司的收益函數為:

結合農戶的收益函數πF2和CVaR的等價定義式,對于任何給定的一組期權契約(o,e),在公司為Q個單位的期權數量支付預付款o×Q的條件下,具有風險規避特性的農戶的決策目標函數為:

將農戶收益函數πF2代入式11中,可得農戶的最優產量。
定理3:在CVaR風險度量準則下,風險規避型農戶的最優農產品生產量為:

從定理3的最優產量可以發現,隨著期權費用(即期權價格o)的增加,農戶的生產量也會增加,原因在于在市場銷售價格未知的情況下,農戶的預測能力差,無法較準確地分析未來市場的發展趨勢,公司預先支付的一部分金額增加了他們生產的可靠性,提高了他們的生產能力和生產信心,確保在銷售季節到來時獲得足夠數量的農產品。

定理4確定了農戶生產整個供應鏈最優的農產品產量Q*SC時的期權價格o和行權價格e的條件。通過定理4可以發現,公司能夠通過選擇恰當的期權價格和行權價格使整個訂單農業供應鏈達到協調狀態,并且其中的期權價格o和行權價格e是一一對應的關系。
在集中決策情境下,關于農戶的風險規避程度是供應鏈各參與者的共同知識。然而,實際的供應鏈中總會出現信息不對稱的情況,尤其是在分散決策情境下,公司可能并不知道農戶的這一信息。前文的分析是建立在供應鏈雙方信息對稱的情況下,即農戶的風險規避程度是公開信息。本節中主要研究農戶的風險規避程度為私有信息的信息不對稱情況。在分散決策情境下,供應鏈雙方均以追求自身利潤最大化為目標,此時分析期權契約的協調機制,公司作為主導者,確定收購價格和期權價格o,給出包含期權契約的訂單合同,農戶作為參與者決定是否簽訂合同,并且根據合同確定期權數量來追求利潤最大化。這是一個典型的Stackelberg博弈,公司在確定價格前可能不知道農戶的風險規避程度或者農戶披露了不真實的風險規避程度,在給出確定的價格后,農戶將根據自己真實的風險規避程度來決定期權數量。按照標準的逆向歸納法,首先分析農戶的生產決策,然后再分析公司的定價決策。
定理5:如果農戶披露的風險規避程度λ′小于他真實的風險規避程度λ,那么π′F2gt;πF2。
由定理5可知,假裝風險規避程度較低將會為農戶帶來更大的利潤。由于農戶滿足其風險約束的最優訂單數量取決于期權價格和行權價格,而這兩者均是由公司根據農戶披露的風險規避程度來確定的。因此,農戶有意披露的信息會影響實際的期權數量。定理5表明,農戶有動機假裝非常厭惡風險,通過披露較小的風險規避程度,農戶使得公司相信他可能會生產較少數量的農產品。因此,公司為了獲得更大的利潤,促進農戶生產數量的增加,往往會提高農產品的收購價格。這樣產生的結果是,農戶的生產量保持不變,卻能選擇比之前更有利的包含期權契約的訂單合同。
定理5表明農戶有動機設置λ′lt;λ,這種不真實的信息披露使農戶獲益,公司的利益受損。作為Stackelberg博弈的領導者,公司需要采取必要的行動來防止這種情況發生。風險規避程度信息不對稱下的契約設計問題可以通過以下模型求解。

第一個約束條件為激勵相容約束,第二個約束條件為個人理性參與約束。當農戶的風險規避程度無限趨于零,即完全沒有能力承擔風險,農戶將會選擇不進行農業生產,此時所獲得的最小收益為零。這種情況下,只要農戶披露的風險規避程度λ大于零,無論它是否真實,都會獲得一定的收益,因此,第二個約束條件恒滿足。由定理5可知,農戶披露較低的風險規避程度所獲得的收益大于其較高的風險規避程度,第一個約束條件難以滿足。為了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公司的收益,使農戶披露的信息趨于真實值,引入收益共享機制,公司讓利給農戶一定比例的銷售收入,改進后的模型為:

定理6:引入收益共享機制后農戶的最優農產品生產量如下:

定理7:風險規避程度信息不對稱條件下,引入收益共享機制后,訂單農業供應鏈協調時期權價格與行權價格的關系為:

由定理7可知,農戶的風險規避程度信息不對稱時,與收益共享機制相結合的期權契約可以有效協調供應鏈,公司的收購價格和讓利比例ξ決定農戶和公司各自所獲得的利潤份額。同時,結合定理6和定理7可知,當行權價格e的變動范圍在A-r,F-1λ-r時,公司決定的期權價格和行權價格與農戶的風險規避程度λ、供應鏈整體的風險規避程度η均有關;當行權價格e的變動范圍在F-1λ-r,B-r時,公司確定的期權價格和行權價格與農戶的風險規避程度λ無關,僅與供應鏈整體的風險規避程度η有關。此時,農戶風險規避信息的不真實披露對公司關于訂單合同的制定決策沒有影響。
本節將采用數值分析的方法重點研究期權契約對于訂單農業供應鏈利潤分配的影響以及信息不對稱條件下包含收益共享機制的期權契約的供應鏈協調問題。相關參數的設置參考文獻[4]:p∈[10,16],且p服從均勻分布,p=13,c0=5000,c1=4,c2=5×10-4,r=3。
分析信息對稱條件下期權契約(o,e)對供應鏈利潤分配的影響,如表2、表3所示。


由表2可知,當農戶的風險規避度λ為0.4,行權價格e為9時,最優的期權價格為0.9。信息對稱條件下,隨著期權費用o的增加,農戶的最優生產量和所獲得的收益均在增加,相應的公司收益在減少,并且整個供應鏈總體的收益呈現先增加后減少的情況。這說明期權費用的增加雖然能夠提高農戶生產的信心,但是對于公司來說,關于期權契約的制定決策具有一定的界限,超過這一界限,對其和供應鏈整體都沒有益處。
由表3可知,當e∈[7.5,9.0]時,公司為受益的一方,隨著e的增加,農戶的利潤在增加,公司的利潤隨之減少,供應鏈整體的利潤也在減少;當e∈[9.5,12.5]時,農戶為受益的一方。這說明行權價格對于供應鏈利潤的分配具有極端影響,為了更好地協調供應鏈各參與方的利潤,需要對行權價格范圍的確定,也就是農戶的風險規避程度進行深入分析,如表4所示。

由表4可知,隨著農戶的風險規避程度的增大,農戶的最優農產品生產量逐漸增加,但是所獲得的利潤卻逐漸減少。當風險規避程度λ=1.0,即農戶為風險中性時,農戶的收益最低,公司的收益最高,這說明了農戶有動機隱瞞自己的風險規避程度較低獲得更大的收益。定理5也由此證明。農戶隱瞞風險規避程度時的利潤極值為37250.00。
現在分析引入收益共享機制后,信息不對稱條件下訂單農業供應鏈各參與方的利潤分配情況,如表5所示。

由表5可知,當公司的讓利比例ξ=0.05,農戶的風險規避程度λ=0.6時,供應鏈的利潤實現了均衡分配,此時農戶會披露自己真實的風險規避度。顯然,當公司的收益共享比例更高時,農戶也會披露真實的信息,但這將會極大損害公司的利益,不利于供應鏈的穩定健康發展。因此,ξ=0.05,λ=0.6是一組最優解。
本文將收益共享機制與期權契約相結合,針對由一個風險規避的農戶和一個風險中性的公司組成的簡單二級訂單農業供應鏈,引入包含收益共享的期權契約,在價格隨機波動條件下研究了以公司為主導的期權契約的供應鏈協調問題,重點分析了風險規避程度信息不對稱情況下實現訂單農業供應鏈協調的期權契約形式,主要結論如下。
(1)信息對稱條件下使用期權契約可以實現訂單農業供應鏈的協調,公司通過設定的期權價格和行權價格重新分配了農戶和公司之間的預期利潤。隨著期權價格的增加,公司的預期利潤減少,而農戶的預期利潤增加;隨著行權價格的增加,公司的預期利潤先減少后增加,農戶的預期利潤先增加后減少。
(2)隨著農戶的風險規避程度的增大,農戶的最優農產品生產量逐漸增加,所獲得的利潤卻逐漸減少,公司獲得的利潤逐漸增加,總體的利潤先增加后減少。
(3)在農戶的風險規避程度為私有信息的情況下,農戶有動機隱瞞自己真實的風險規避程度,通過披露較小的風險規避程度獲得較大的收益。
(4)信息不對稱條件下公司通過收益共享機制能夠有效防止農戶故意披露虛假信息,并且在給定其他外生變量時,公司的讓利比例有唯一的最優解。
本研究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擴展。首先,本文只考慮一個農戶和一個公司組成的二級供應鏈,當引入多個農戶時,農戶之間的競爭可能會影響公司的訂購決策,供應鏈能否實現協調以及協調的條件需要深入研究。同時,訂單農業供應鏈中也存在批發市場,未來研究可以拓展至一個由農戶、批發商、公司組成的三級供應鏈。其次,可以考慮多級供應鏈中其他各參與方的風險特性,農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其他風險(如市場需求不確定、政府政策)以及這些信息在供應鏈中是否對稱。最后,本文運用CVaR風險度量準則對農戶面臨的風險進行描述與量化,未來可考慮使用均值-方差、效用函數等風險量化方法。
[1]FUHY,etal.Weatherrisk-rewardcontractforsustainableagri-foodsupplychainwithloss-aversefarmer[J].Sustainability,2018,10(12):4540.
[2]伏紅勇,李佳文,阮俊虎.基于天氣指數保險的訂單農業供應鏈風險轉移機制研究[J].系統工程學報,2023,38(1):86-100.
[3]曹裕,閆渤文,李青松.隨機產量下種植面積補貼對訂單農業的影響[J].系統工程學報,2022,37(6):782-795.
[4]彭紅軍,楊夢.期權合約下基于CVaR的訂單農業供應鏈協調研究[J].運籌與管理,2023,32(3):131-136.
[5]許彤.市場需求不確定條件下的訂單農業供應鏈協調研究[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8(4):67-71.
[6]秦開大,李騰.多不確定條件下的訂單農業供應鏈研究[J].經濟問題,2016(2):111-116.
[7]YEF,LINQ,LIYN.CoordinationforcontractfarmingsupplychainwithstochasticyieldanddemandunderCVaRcriterion[J].Operationalresearch,2020,20:369-397.
[8]PENGHJ,PANGT.Optimalstrategiesforathree-levelcontract-farmingsupplychainwithsubsidy[J].Internationaljournalofproductioneconomics,2019,216:274-286.
[9]ANDERSONE,MONJARDINOM.Contractdesigninagriculturesupplychainswithrandomyield[J].Europeanjournalofoperationalresearch,2019,277(3):1072-1082.
[10]XIEL,MAJH.Supplychaincoordinationinthepresenceofuncertainyieldanddemand[J].Internationaljournalofproductionresearch,2020,59(14):4342-4358.
[11]王庚,李子文.期權合約在訂單農業中的應用[J].運籌與管理,2016,25(1):238-245.
[12]LIAOCH,LUQH,LINL.Coordinatingathree-levelcontractfarmingsupplychainwithoptioncontractsconsideringrisk-aversefarmerandretailer[J].Plosone,2023,18(2):10279115.
[13]HUSQ,LIUL,LIUX.Wholesalepricecontractormixedwholesale-option-contract?procurementstrategyforacontractfarmingsupplychainunderflexiblesupply[J].Sustainability,2024,16(10):4029.
[14]陳文洲,高明,陳玉珠.考慮公平偏好的低值可回收物回收處置激勵機制研究[J].控制與決策,2024:1-9.
[15]魯馨蔓,付宇寧,王君,等.投保抑或認證下云平臺的安全信息披露策略研究[J].管理學報,2024:1-10.
[16]蔡建湖,蔣樂,楊夢園,等.不對稱信息下考慮風險的綠色供應鏈決策研究[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24,44(5):1615-1632.
[17]VOSOOGHIDIZAJIM.Coordinating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inatwo-levelsupplychainunderbilateralinformationasymmetry[J].Journalofcleanerproduction,2022,364:132627.
[18]LIUY.Decisionanalysisandcoordinationoftwo-stagesupplychainconsideringcostinformationasymmetryof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J].Journalofcleanerproduction,2019,228:1073-1087.
[19]XIAJ,NIUWJ.Carbon-reducingcontractdesignforasupplychainwithenvironmentalresponsibilityunderasymmetricinformation[J].Omega,2021,102:102390.
[20]MAXL.Coordinatingathree-echelonfreshagriculturalproductssupplychainconsideringfreshness-keepingeffortwithasymmetricinformation[J].Appliedmathematicalmodelling,2019,67:337-356.
[21]ALWANLC,YANGC,FANGWG.Anadvancedbuybackcontractandinformationasymmetry[J].Annalsofoperationsresearch,2023:1-21.
[22]曹裕,陶蘭,吳堪.信息不對稱下訂單農業合約設計[J].財經理論與實踐,2021,42(4):97-103.
[23]PENGHJ,PANGT.Optimalstrategiesforathree-levelcontract-farmingsupplychainwithsubsidy[J].Internationaljournalofproductioneconomics,2019,216:274-286.
[24]ROCKAFELLARRT,URYASEVS.Conditionalvalue-at-riskforgenerallossdistributions[J].Journalofbankingamp;finance,2002,26(7):1443-1471.
ResearchontheCompany-ledOptionContractCoordination
MechanismintheSupplyChainofContractAgriculture
LIZhuang-kuo,GONGYan-hui
(SchoolofBusiness,GuilinUniversityofElectronicTechnology,Guilin,Guangxi541004)
Abstract:Intodaysglobalizedbusinessenvironment,moreandmoreenterprisesattachimportancetothecoordinateddevelopmentofsupplychains,andtheimportanceofcontractagricultureinpromotingChinasagriculturalmodernizationisbecomingmoreandmoreprominent.Inviewofthecharacteristicsofmarketpricefluctuationsofagriculturalproducts,thispaperanalyzestheoptimalyieldofrisk-aversefarmersandtherespectivebenefitsofthefirmandthefarmerunderthescenarioofcentralizedanddecentralizeddecision-makingofthecontractagriculturalsupplychain,andputsforwardtheconditionsforthecompanytousetheoptioncontractastheleadertocoordinatethesupplychain.Then,theimpactofriskaversionandinformationasymmetryonallpartiesinthesupplychainisfurtherstudied,andtheresultsshowthatfarmershavethemotivationtoconcealtheirtrueinformation.Thusanoptioncoordinationmodelcombiningrevenuesharingmechanismandoptioncontractisconstructed,andasetofoptimalcontractformsaresolvedthroughnumericalanalysis.
Keywords:riskaversion;optioncontract;informationasymmetry;revenue-sharingmechan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