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S93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4—6755(2025)08-0040—09
Abstract:To ensure the stabili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Hai Zhi Du national marine ranching demonstration zone and its surrounding habitats in Longdao water,Tangshan City,Hebei Province,and to provide data support for marine ranching construction,annual monitoring was conducted in August 2024.A comparativ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the aquatic environments,sediment conditions,and biological communities between the artificial reef areas and control areas. Monitoring results indicate: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reef areas remains robust,fishery resources demonstrate significant abundance,overall assessment surpasses control areas. This confirms the project's effectiveness in: Improving marine ecosystem quality,restoring fishery resources.
Key words: Hai Zhi Du marine ranching;fishery resources;aquatic environment;sediments; biodiversity
省唐山市龍島海域海之都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是第四批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位于省唐山國際旅游島灤樂邊界以東,龍島以南位置海域,距北岸 13~18 海里,水深 8~24m ,據海洋牧場建設單位統計,2宗海的面積共計666.66hm2 。通過投放人工魚礁,增殖海參和貝類苗種,恢復唐山近海海域生態系統的調節能力,保障近海漁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目前該海洋牧場已建成多年,為全面掌握海洋牧場現狀,保證周邊生態環境穩定,特開展了本次年度監測工作。
1材料與方法
1.1 調查方法
調查方法按照《海洋監測規范》(GB17378——2007)[1]和《海洋調查規范》GB12763—2007)[2]執行。
1.2 調查時間與站位布設
調查時間為2024年8月15日,共設6個調查站位,其中1、2、3為魚礁區站位,4、5、6為對照區站位,見圖1。采集了水環境、沉積物、游泳動物、底棲生物和浮游生物樣品。
1.3 數據分析
采用相對重要性指數(IRI)[3],判斷群落優勢種。
采用Margalef指數[4]、Shannon—Wiener指數[5]和Pielou指數[6],進行群落物種多樣性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水環境
根據《海水水質標準》(GB3097—1997)[7],海洋牧場水環境中除個別指標外,均符合一類海水水質標準,水質狀況良好,見表1、表2。
圖1調查站位圖

表1水環境指標

表2水體重金屬含量

2.2 沉積物
海洋牧場沉積物的調查結果顯示,各指標均符合《海洋沉積物質量》(GB18668—2002)[8]中的一類沉積物質量標準,見表3。
表3沉積物指標

2.3生物
2.3.1 游泳動物
共捕獲游泳動物26種,其中魚類12種,甲殼類11種,頭足類3種,見表4。
表4游泳動物名錄

魚礁區刺網平均單位捕撈努力量漁獲量為5.79kg/hm2?h ,對照區為 3.54kg/hm2?h ,見表5。
魚礁區地籠平均單位捕撈努力量漁獲量為0.059 3kg/m?d. ,對照區為 0.072kg/m?d ,見表6。
表5刺網漁獲率分布
單位: kg/hm2?h

表6地籠漁獲率分布
單位: kg/m?d

魚礁區地籠網平均生物密度為2.3143ind./m?d ,對照區為4.7238ind. /m?d ,見表8。
魚礁區刺網生物密度均值為105.56ind./hm2?h ,對照區為100.00ind. /hm2?h ,見表7。
表7刺網生物密度分布

表8地籠網生物密度分布

26種游泳動物中,優勢種有3種,重要種有6 種,常見種有10種,一般種有7種,見表9。
表9游泳動物生態優勢度

表9游泳動物生態優勢度(續表)

注:W:樣本漁獲物生物量占總漁獲物生物量的百分比;N:樣本漁獲物個體數占總漁獲物個體數的百分比;F:樣本漁獲物在采樣中出現的次數占總采樣次數的百分比。 IRI?1000 為優勢種; 1000gt;IRI?100 為重要種; 100gt;IRI?10 為常見種; 10gt;IRI?1 為一般種; 1gt; IRI為少見種。
魚礁區游泳動物群落Margalef豐富度指數(D) 為2.80,對照區為1.54;魚礁區Shannon—Wiener多樣度指數 (H′) 為3.21,對照區為1.54;魚礁區Pielou均勻度指數 (J′) 為0.70,對照區為0.39。
2.3.2底棲生物魚礁區共采集到5種底棲生物(脊索動物、紐形動物、環節動物和節肢動物),對照區共采集到1種底棲生物(環節動物),見表10。
魚礁區底棲生物生物量為 20.92g/m2 ,生物密度為90ind./ 'm3 ;對照區生物量為 3.14g/m2 ,生物密度為20ind./ 'm3 ,見表10。
表10底棲生物生物量、生物密度

密度為1 01.20×104 ind./ 'm3 ,對照區為 107.13× 104 ind./ 'm3 ,見表11。
2.3.3 浮游植物
共采集浮游植物32種,魚礁區浮游植物平均
表11浮游植物密度分布

魚礁區浮游植物群落Margalef豐富度指數 (D) 為1.07,對照區為1.02;魚礁區Shannon— Wiener多樣度指數 (H′) 為3.47,對照區為 3.12;魚礁區Pielou均勻度指數 (J′) 為0.80,對照區為0.74。
2.3.4浮游動物共采集浮游動物24種,魚礁區平均密度為1574.90ind. /m3 ,對照區為1 538.60ind./ m3 ,見表12。
表12浮游動物密度分布

表12浮游動物密度分布(續表)

魚礁區浮游動物群落Margalef豐富度指數(D) 為1.86,對照區為2.13;魚礁區Shannon一Wiener多樣度指數 (H′) 為3.43,對照區為3.35;魚礁區Pielou均勻度指數 (J′) 為0.85,對照區為0.81。
3 討論與結論
海之都海洋牧場水環境中除個別指標外,均符合一類海水水質標準。沉積物各指標均符合一類沉積物質量標準。
魚礁區游泳動物生物量高于對照區,多樣度指數評價為高水平,均勻度指數評價為中高水平,豐富度指數也高于對照區。底棲動物生物量和生物密度均高于對照區,評價為中低水平。浮游植物豐度評價為中高水平,多樣度指數評價為高水平,均勻度指數評價為高水平。浮游動物豐度評價為高水平,多樣度指數評價為高水平,均勻度指數評價為高水平。
綜上所述,海之都海洋牧場海域水環境和沉積物環境保持良好,漁業資源豐富,魚礁區的生態環境良好,整體優于對照區。這表明海洋牧場的建設改善了海域生態環境,漁業資源得到了較好的恢復。
參考文獻:
[1]全國海洋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283).海洋監測規范第3部分(樣品采集、貯存與運輸):GB17378.3—2007[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7.
[2]國家海洋標準計量中心.海洋調查規范第6部分(海洋生物調查):GB/T12763.6—2007[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7.
[3]PINKASL,OLIPHANTMS,IVERSONILK.Foodhab-itsofalbacore,bluefin tuna,and bonito in Californiawaters[J].CaliforniaFishandGame,1971,152:1—105.
[4]MARGALEFR.Information theoryin ecology[J].GeneralSystem,1958(3):36-71.
[5]WILHMJL.Use of biomassunitsin Shannon'sformula[J].Ecology,1968,49(1):153-156.
[6]PIELOU E C. Species-diversity and pattern-diversity inthe study of ecological succession[J].Journal of theoreticalbiology,1966,10(2):370-383.
[7]國家環境保護局.海水水質標準:GB3097—1997[S].北京:環境科學出版社,2004.
[8]國家海洋標準計量中心.海洋沉積物質量:GB18668—2002[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2.(收稿日期:2025-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