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體育與藝術同源于人類的社會實踐,卻又以兩種獨立的文化形態存在。現代教學更注重內容質感,教師需跟隨時代的變化,進一步思考體育的傳承、發展需求問題,嘗試與現代化其他領域融合。在這一基礎背景下,體育藝術需要打破舊有思路,踏步走向生活、走向教育。藝術的融合使課堂教育充滿趣味性,提倡學生發揮想象自主創造趣味活動,教師可以提出觀點性建議,兩者融合成全新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實踐探究能力,更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從而使體育發展前景更為開闊。
關鍵詞:體育" 藝術" 融合教學" 模式建構
當下,體育與藝術的融合發展更加深入,如藝術體育(花樣游泳、花樣滑冰等),對此教育部推出“體育、藝術2+1”項目,組織廣大中小學生參加科學健康、生動活潑的體育和藝術活動,提高運動能力和藝術素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也由此印證了體育藝術融合教育的重要性及可用性。根據教學實際情況和具體實操,可以通過下面兩個方面進行構建。[1]
一、藝術化課堂
(一)熱身多樣化
以往的體育課堂教學熱身,多是采用大眾熟知的“慢跑+拉伸”方式,對學生動作的完整性與規范性要求較低,對改善學生對體育的興趣、體質體能的提升作用有限。多樣化的熱身能夠將藝術元素融合到體育課堂中,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等,可強化學生對體育課堂的參與興趣,非常契合現代學生對于美的感受與對質感的追求,提升身體素質,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例如,將拉伸環節變為“集體簡易瑜伽”運動,隨著輕柔舒緩的音樂的播放,學生跟隨教師一同做瑜伽,伸展動作優美又兼具力量感。[2]
(二)教學多元化
為了創造更多的可能、融入多元化的藝術元素來充實課堂,使中學生求新、求異、求美,教師要緊跟當下的現代體育教學風向標,使教學多元化,弘揚體育精神。[3]
例如,藝術通過創造視覺、聽覺或表演作品來表達創作者的想象力、情感或理念,可以用于傳達思想、引發情感共鳴或促進社會對話。體育與藝術的結合是對一種或者說幾種藝術類別的同時呈現,是對體育運動的重塑升華。跑步訓練對于學生來說并不陌生,自律性較高的學生在日常生活也會進行晨跑。為了激發所有學生對跑步的積極性和參與興趣,我在教學中創新性地推出了“藝術花路”,如“通關跑”“劇場跑”“迷宮跑”“主題跑”等多樣化的藝術跑步活動。 如“迷宮跑”中,先組織學生進行分組,然后給出一張迷宮圖劃分地點。迷宮圖分為A、B、C三個區域,每個區域設置關卡任務,通關者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解鎖新的跑路線。關卡任務可以設置趣味性較高的活動,如你畫我猜等,如果學生未通過則需要重新來過。藝術的融入使體育教學課堂更加豐富生動,也使學生們收獲了跑步之外的藝術體驗。[4]當然,此類藝術融合體育課對場地的要求相對較高,教師需要盡最大可能使操場上的空間得到有效利用,如并不能滿足需求,可以申請借助合適的場地,在保障學生安全的情況下給予學生更深刻的體育課堂體驗。
(三)形式趣味化
在體育課堂中,如果運用攝影記錄法開展藝術性活動,相信會有很多學生喜歡這樣的課堂。要充分引起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興趣,視覺上的沖擊十分重要。趣味化的形式可以讓師生間的互動性更強。在趣味性的活動中,如開展戶外活動,這無疑是學生喜愛的且易于接受的方式。
例如,體育課堂中舉行一場趣味跑步比賽,學生興致高昂,教師可以拿出相機抓拍學生的狀態,并分享到家長群里,家長可以更直觀地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相比傳統的傳達方式,這更能體現出新時期的教育理念。同時,用相機把時間活動記錄下來,也能夠提高學生對課堂的認真程度,提高他們的綜合素養。[5]
二、體育藝術自主
在建構的多元化體育課堂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要給學生提供自由發揮的空間,使學生結合自己喜愛的藝術形式進行體育鍛煉。教師要將激發學生進行體藝作品創造的無限可能性,鍛煉其創造能力,使其獲得自由創造的快樂與成就感。
例如,結束了“柔韌訓練”的基本教學之后,我讓學生借鑒之前參與過的體育藝術融合教學活動,分組進行個性化的體藝活動創造。在這一活動中,學生們可充分運用自己在各類課程學習中獲得的藝術認知和表達方法,構想出這樣的創造思路:柔韌性是舞蹈的硬性要求,音樂對于舞蹈是必不可少,可采用舞蹈來創造。但由于有的學生并不具備扎實的舞蹈功底或者不能放開表演,可適當減弱舞蹈表現張力。在這此情況下,可借鑒一些音樂游戲的方式來展現柔韌性表現。如在一首音樂的背景下,學生分組表演進行表演活動,在表演中來展示柔韌性,增加互動性、律動性,從而使他們對體育課堂的認知更加全面,加深他們的體育學習興趣,提升他們的體藝素養。[6]
三、結束語
體育與藝術的融合是教學發展的需要,是教學改革創新的標志,也是解決現階段體育教學存在的不足的方法、契合現代學生對體育審美與個人發展需求的途徑。體育與藝術兩者之間不斷地相互滲透,共創新時代體育,這是一項具有極強現實意義的創新。體育與藝術的實用功能也將得到進一步開發、拓展、創新,并且能夠提升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在現實生活中,藝術體育也成為了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創造有質有量的“融合”產物,以體育的精神與藝術的魅力來吸引學生的興趣,滿足他們的審美需求,引領他們展現自我價值,弘揚體育精神。
參考文獻:
[1]李琛.論新時代體育與藝術教育培訓產業的融合[J].體育研究與教育,2019,34(1):18-23
[2]梁韶.“體育、藝術2+1項目”的小學體育課與課外活動整合的實踐研究[J].運動精品(學術版),2018,37(7):33-35.
[3]高鎮強.體育與藝術2+1項目實施的問題及優化策略[J].當代體育科技,2018,8(10):75,77.
[4]談夢婷.體育舞蹈與書法的藝術通感探討[J].當代體育科技,2018,8(28):206-207.
[5]曹福全,楊得成.普通高校文科、藝術、體育本科專業創新思維與方法課程設計[J].黑河學院學報,2019,10(5):10-13.
[6]杜娟.文化譜系下體育與藝術關系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8,8(4):209-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