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數學概念的教學不能僅停留在“能寫會算”上,數學和語文其實是一樣的,也需要通過“語言”來表達。“數學語言”更像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一種心態,一種技能,一種思維方式。數學方法與日常生活其實有一種很密切的聯系,實際教學中,教師要通過數學思想的滲透及數學語言來優化課堂,把數學和生活有效結合起來,提高其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
關鍵詞:數學語言" "小學數學" 滲透研究
一、引言
提高學生的邏輯運算能力是數學教學基本功的訓練之一。即通過數學語言的學習和鍛煉,使學生對數字、圖形和運算概念的理解更快、更深,對數學語言環境的適應程度更高。教師如果能優化課堂,使數學課堂變得生動有趣,使數學語言變得更直接,將使學生們的思維能力逐步提高,從而提高數學核心素養。[1]
二、拓寬學生思維的基本原則,以語言為支點
(一)遵循語言運用的基本規律進行數學教學
實際教學中,教師要通過生動形象的描述講授數學知識,因為理性、細致的辯證分析是建立在相關問題的交流上的,因此交流所使用的“語言”會無比重要。比如三年級數學中的長度和重量,教師可以通過講故事的方式進行教學,以生活中常見的事物為原型,通過生動的數學語言來拓展學生們的思維。學生在對語言進行辨識的前提下,對教師的邏輯思維能力進行理解和學習,時間長了,學生的思維判斷能力、理解能力也會迅速提高。在小學生汲取知識、全面發展的關鍵階段,教師要遵循語言運用的基本規律,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為之后的數學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2]
(二)遵循促進語言發展,培養嚴謹縝密的思維原則
小學數學教師應該把日常生活和數學內容緊密結合在一起,這樣能讓數學教學內容深入到生活當中,潛移默化地在授課中提升學生的思考能力、思辨能力、運算能力。正如畢格拉斯學派提出的“萬物皆可數學”概念一樣,我們在生活中,在工作中無時無刻不接觸到數學,教師需要利用常見的事物,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拓展學生的思維。數學教學具有嚴謹的特點,學生解題時會有一個準確統一的答案,因此在解題時,數學教師要以語言形式促進學生的創新思維發展,促進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拓展。當然,創新思維和跳躍式思維并不代表無原則、無章法的亂跳,還應將拓展發展與嚴謹細致相結合,既要突破“慣性”,又要遵循語言邏輯常識,確保語言文字與邏輯思維能力相吻合,促進語言發展與嚴謹縝密思維的有機結合。
(三)邏輯思維發展的系統性,且要注重語言的層次性
學生在具體的數學學習中,會將教師講授的相關內容,通過一系列加工、推理、演算,將教師的語言和文字輸入腦海中,然后在實踐中運用出來,最終得出答案。這就是數學教學中的語言和思維發展過程。[3]特別需要強調的是,教師在講授數學邏輯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層次性,也需要學生在理解教師的語言表達時,要有一定的層次性。想要運用語言促進思維的發展,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只有把思維發展的系統性和層次性結合起來,才能真正推動學生數學語言理解能力的提高,讓學生的學習更科學,更具實效。
三、拓寬學生思維的基本方法,以語言為支點
(一)教學語言注重邏輯性
實際教學中教師在深層次拓展、夯實基礎知識的同時,要把知識點講清楚,并且想辦法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發揮數學語言的作用,要求教師在教學語言的邏輯上要有所側重。雖然數學學習的內容相對于語文學科來說不太好舉例,不能拓展太多,但數學老師要想讓學生聽得清楚、聽得明白,就需要在課堂上設計好語言,將課堂氛圍渲染得生動活潑,引導學生從生活小事中發現數學規律,將生活中的數學現象講給學生,讓學生在學習時注重方法,培養數學思維。具體來說,在數學教學中,運用語言要由表及里,深入淺出,從現象出發,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同時又要對所得的理論實踐進行反向指導,全面提升數學教學水平。
(二)語言要由易到難,注重趣味性
在課堂語言的設計中,應該先從最簡單的語言入手,幫助學生提高理解能力的同時,培養其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他們自身的信心。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學情,選擇適當的教學內容,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教師要將枯燥乏味的數學概念和題型通過形象生動的語言變得有滋有味,提升數學課堂的“趣味性”,充分利用這種樂趣,激發學生的內在求知欲,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究。唯有如此,數學語言教學才能真正起到實際的效果,因為寓教于樂的教學語言可以很好地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數學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 趙星成. 在“說”中學習數學——淺談小學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J]. 小學生:多元智能大王,2021,000(009).
[2] 徐紅花.淺談如何將小學數學閱讀落到實處[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03).
[3] 徐雅玲.讓數學日記更有“數學味兒”——淺談記小學數學日記的指導策略.考試周刊,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