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講臺,承載著民族的希望;一支粉筆,書寫著時代的未來。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深知肩上責任之重——不僅要傳授知識,更要鑄魂育人,以奮進之姿踐行對黨的忠誠,以無私之愛滋養學生的成長。
一、鑄魂育人,以信仰為燈
教育家陶行知曾說:“教育是立國之本,教師是立教之基。”新時代的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更是學生靈魂的塑造者。黨的教育方針指引我們,要將“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融入教育的點滴之中。
猶記得初登講臺時,我曾因缺乏經驗而忐忑。一位老黨員教師對我說:“教育無捷徑,唯有以心換心。”這句話成為我職業生涯的燈塔。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堅持用黨的先進思想引導學生,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班會課、實踐活動。一次主題班會上,我與學生共同觀看《覺醒年代》,講述革命先輩的奮斗故事。學生王小明感慨道:“老師,原來信仰的力量可以讓人如此無畏!”那一刻,我深刻體會到,鑄魂不僅是言傳,更是身教。
二、奮進擔當,以責任為帆
教師的責任,是沉甸甸的使命,是風雨無阻的堅守。十余年從教路,我始終牢記黨的囑托,將“奮進”二字鐫刻于心。
剛接手班級時,學生高天沉迷游戲、無心學習。面對同事“放棄”的勸告,我選擇迎難而上。得知他母親身患重病,我主動為他申請助學金,并鼓勵他:“人生如逆旅,但你不是獨行者。”每個周末,我陪他補習功課;寒夜里,我與他分享勵志書籍。半年后,高天在作文中寫道:“老師像一束光,照亮了我原本灰暗的世界。”如今,他已成為計算機社團的骨干,并在技能大賽中獲獎。
教育需要智慧,更需要韌勁。學生張靜因家庭貧困萌生退學念頭,我多次家訪,自費為她購買學習資料,并聯系學校減免學費。為幫她重拾信心,我組織班級開展“互助小組”,讓她在幫助他人中找回價值。畢業時,她含淚對我說:“老師,是您讓我相信,知識真的可以改變命運。”
三、愛在細微,以真誠為橋
雅斯貝爾斯說:“教育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教師的愛,無需轟轟烈烈,卻能在細微處浸潤心靈。
冬至那天,我帶著親手包的彩色餃子走進教室。學生李小雨驚訝地問:“老師,餃子還有彩色的?”我笑著解釋:“這是‘五福餃’,寓意生活多姿多彩。”孩子們圍坐在一起,歡聲笑語中,我看到了他們眼中閃爍的幸福。后來,李小雨在周記里寫道:“那天的餃子,是我吃過最溫暖的味道。”對學生的關愛,亦體現在點滴細節中。批改作業時,我總會在本子上寫下長長的評語:對內向的學生,我畫上一朵小花鼓勵;對進步的學生,我貼上“奮斗之星”貼紙。期末時,我為每位學生創作了一首藏頭詩。學生劉飛揚的詩中寫道:“飛鴻展翅志凌云,揚帆逐夢正青春。”他捧著詩稿激動地說:“老師,我會永遠珍藏這份心意!”
四、忠誠于黨,以奉獻為榮
作為一名黨員教師,我始終將“對黨忠誠”銘刻于心。在培訓處工作中,我主動承擔青年教師培訓任務,組織“紅色教育”研修班,帶領教師參觀紅色基地、研讀黨史著作。同事笑稱我是“工作狂”,但我深知,唯有自身堅定信仰,才能傳遞信仰的力量。
疫情期間,我帶領學生參與物資搬運志愿服務。泥濘中,學生問我:“老師,您不累嗎?”我指著胸前的黨徽答道:“累,但值得。因為我們是黨員,是人民教師!”那一刻,我看到學生們眼中燃起了熾熱的光芒。
五、以初心赴使命,用青春鑄師魂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回望教育之路,我無悔于選擇,無愧于初心。教師的工作平凡如苔花,卻能在堅守中綻放出牡丹的芬芳。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站在新征程的起點,我將繼續以“鑄魂強師”為己任,以“奮進有我”的擔當,為黨的教育事業傾盡畢生心血。耿耿園丁意,拳拳赤子心;身于幽谷處,孕育蘭花香。愿以微光聚星河,以師魂鑄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