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2025.20.041
Exploration of the Path of College Career Education Guided by the \"Soul-Casting Project for New Era Talents\"
LIU Yuanpu
(ShanghaiUniversity ofMedicine and Health Sciences, Shanghai 201318)
AbstractAsthecountryenters anew era ofdevelopment,building a strong country ineducation,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talent has become animportantstrategic goal ofnational development.The implementationofthe \"New Generation Soul Building Project\" inuniversitiesisnotonlyanurgent needat present,butalsoanimportant strategic measure topromote social progressand talent development.Itis alsoa powerful responsetothecontemporary youth's \"bomattheright time, shouldering heavyresponsibilities\". Itcan guidecollegstudents toestablishacarerdevelopmentconceptthatisiline with the times,activelyengage in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andbebraveenough totakeonresponsibilities.Thearticle is basedonthevalueconnotationofthe\"NewEraSoulCasting Project\",analyzes thecurrentproblems ofvocationalducation in universitis,explors thepracticalpathofChinesestylevocationaleducation,andaims toprovideinspirationandeference for universities to cultivate souls and improve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Keywordscareer education; soul-casting project; path exploration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育時代新人是黨的教育方針在新時代的詮釋表達,推動落實“時代新人鑄魂工程\"既表達著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承諾,又肩負著實現國家教育理想、推進社會進步的責任。“時代新人鑄魂工程”是黨和國家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戰略工程,也是切實落實時代新人培養各項任務的務實工程,它為高校職業生涯教育體系建設注入新的動力。作為引領和支撐新時代青年成長成才的重要一站,高校應肩負起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歷史重任,為社會的發展進步培養有理想、有能力、有擔當的時代新人。因此,在邁向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加快建設教育強國,切實扛起為黨育人、為國育才重大使命的新征程上,高校進一步深入實施“時代新人鑄魂工程”,以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為抓手,推動職涯教育內涵式發展,創新培育機制體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高校職業生涯教育存在的問題
職業生涯教育是高等教育中的重要一環,對于加強學生對職業生涯的規劃、感知、認同具有重要意義。2007年,“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被納入教學計劃,并被設置為高校人才培養和就業工作的必要環節。通過梳理近十年文獻發現,相關學者持續關注高校職業生涯教育面臨的挑戰,有學者認為,當前教師隊伍缺乏專業性,實踐經驗相對匱乏,影響了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的教學效果[3]。也有學者認為,高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內容單一、個性化指導不足、校企合作不夠緊密,阻礙了高校職業教育的全面化、系統化發展[4]。
1.1高校職業生涯教育理論無法緊密結合新時代新形勢的變化需求
在數字經濟崛起、產業結構調整、全球化進程加快以及價值觀念多元化的新時代背景下,高校職業生涯教育作為連接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的重要橋梁,卻面臨著理論更新滯后、實踐指導乏力等問題。傳統的職業生涯教育理論難以有效回應技術革命、職業形態變革和青年發展訴求的變化,亟須從理念、內容和方法層面進行系統性革新。當前高校職業生涯教育仍以霍蘭德職業興趣理論、舒伯生涯發展階段論等傳統理論為框架,強調靜態的職業匹配與線性發展路徑。然而,在人工智能、平臺經濟、零工就業等新業態沖擊下,職業邊界日益模糊,個體職業生涯呈現出“碎片化\"特征。現有職業生涯教育多停留于課堂講授、職業測評等表層環節,缺乏與產業變革的深度互動。新時代大學生具有更強的個體意識與價值追求,渴望獲得定制化、伴隨式的職業指導。但部分高校仍采用“批量式”“標準化\"的服務模式,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千篇一律,咨詢輔導存在師生比失衡(平均 1:2000? 、服務頻次低等問題。此外,盡管部分高校引入職業大數據分析、AI模擬面試等技術手段,但多停留在工具層面,未實現“理論 + 技術 + 場景”的深度融合。
1.2高校職業生涯教育課程體系與評價體系尚待完善
隨著就業市場從“規模擴張\"向“質量升級\"轉變,高校職業生涯教育的系統性、科學性和實效性面臨更高要求。然而,當前課程體系與評價體系的建設仍存在目標定位模糊、內容迭代遲滯、評價維度單一等問題,難以適應新職業形態與人才培養需求的動態平衡,亟待通過結構性改革實現體系化升級。部分高校將職業生涯教育簡化為“就業指導課 + 專題講座”,課程模塊分散于思政教育、專業課程和實習環節中,缺乏貫穿四年的遞進式培養框架。現有課程多依托教育學、心理學單一學科開發,對數字經濟、綠色經濟等新興領域的產業變革響應不足。以人工智能專業為例,有關數據顯示,僅 12% 的高校在職業規劃課程中融入AI倫理、人機協作等前沿議題;校企共建課程占比不足15% ,真實職場場景的沉浸式教學嚴重缺失。現有評價多聚焦“簽約率”“考研成功率\"等終端數據,忽視職業探索主動性、生涯決策成熟度等過程性指標。課程效果評估仍以教師評分、學生評教為主,用人單位、行業導師等利益相關方參與度不足。
2“時代新人鑄魂工程”引領高校職業生涯教育的價值意蘊
在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這一背景下,高校職業生涯教育從“就業技能培訓”向“全人發展引領”轉型,不僅承載著服務國家戰略的使命,更成為厚植青年理想信念、塑造職業價值觀的關鍵載體。“時代新人鑄魂工程\"通過價值引領、目標重構與實踐創新,為高校職業生涯教育注入新的時代內涵,其價值意蘊體現為三重維度的深度融合。
2.1政治引領與職業使命的同頻共振:錨定人才培養的“精神坐標”
“時代新人鑄魂工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將職業生涯教育從“個人謀生手段\"升華為“強國建設使命”。這一轉向破解了傳統職業生涯教育的工具化困境,推動實現價值觀的升華與轉化。第一,從“崗位適配”到“家國情懷”:通過融入“大國工匠精神”“科學家精神\"等思政元素,引導學生將職業選擇與制造強國、鄉村振興等國家戰略對接。第二,從“個體發展”到“共同體意識”:借助“一帶一路國際組織人才班”“數字中國創新訓練營\"等載體,培養學生在全球治理、科技自立自強等領域的責任擔當意識。第三,從“短期擇業”到“終身奉獻”:通過紅色教育基地實踐、行業楷模訪談等活動,強化青年對“職業價值 社會價值\"的認知認同,破解“躺平\"“慢就業”等消極心態。
2.2能力塑造與人格養成的雙向賦能:重構職業教育的“育人范式”
“時代新人鑄魂工程”為高校職業生涯教育帶來了新的活力,鑄魂強基的價值內核即是將馬克思主義勞動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嵌入職業規劃課程有力地推動了教育的創新發展,顯著提升了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在職業規劃課程中嵌入“西部支教”、鄉村振興等主題情景模擬,引導學生理解“個人價值 社會貢獻”的邏輯閉環。針對“躺平\"“精致利己主義\"等思潮,開設專題沙龍講座,通過倫理困境模擬、行業熱點辯論等方式,提升學生對“高薪996”與“基層奉獻\"等矛盾議題的理性判斷能力。
2.3國家需求與個體發展的動態平衡:搭建人才供給的“戰 略通道”
“時代新人鑄魂工程”通過職業生涯教育破解人才供需的結構性矛盾,在三個層面實現國家戰略與個人成長的精準對接。第一,需求側的精準洞察:建立“國家重點產業人才需求數據庫”,相關部門聯合制定《戰略性新興產業職業能力標準》,指導高校動態調整培養方案。第二,供給側的創新響應:打造“學科 + 產業 ?+ 職業\"共同體,建設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國家急需領域職業體驗中心”,推動“課堂一實驗室一產業園區\"場景貫通。第三,服務鏈的生態構建:依托“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能力培訓基地”,搭建“思政導師一專業導師一行業導師\"協同育人網絡,形成職業規劃、實習實踐、就業服務的全鏈條支持體系。
3“時代新人鑄魂工程”引領高校職業生涯教育路徑
3.1理論創新:構建\"動態生涯生態系統\"理論框架
傳統職業生涯教育理論聚焦個體與職業的靜態匹配,難以回應技術迭代、產業變革與價值多元化的新趨勢。“時代新人鑄魂工程\"要求以系統思維重構理論模型,形成“國家戰略一產業需求一個體發展\"三位一體的動態理論體系。高校應建立“使命驅動型生涯發展模型”,將個人職業選擇嵌入制造強國、鄉村振興、數字經濟等國家戰略坐標系;構建“職業價值光譜理論”,建立“個人價值一組織價值一社會價值\"的量化評估體系,引導學生從“高薪偏好\"轉向“價值貢獻\";引入“生涯混沌理論”,通過大數據模擬技術替代風險、行業周期波動等不確定性場景,培養學生動態適應能力;創建“職業發展生態系統指數”,整合宏觀經濟、區域產業、個體特質等數據,為高校的專業設置、課程改革等決策提供依據。
3.2課程建設:打造“四階四融”立體化課程體系
傳統職業生涯教育課程存在“碎片化”“思政性不足”“產教脫節”等痛點,高校須以“時代新人鑄魂工程”為綱,重構課程目標、內容與形態。首先,在價值鑄魂層面,可開發“新時代職業精神”“馬克思主義勞動觀實踐\"等必修課,以厚植學生家國情懷,增強責任意識。其次,在能力筑基層面,可設置“數字素養\"“國際勝任力\"“綠色技能\"三大能力模塊,嵌入專業課程體系。再次,在決策賦能層面,可開設“國家戰略與職業選擇”“新興產業洞察\"等實務課程。最后,在終身發展層面,可建立校友終身學習平臺,提供職業轉型培訓、政策咨詢等延伸服務。
3.3協同機制:構建“政一校一企一社\"四方聯動生態圈
第一,建立政策牽引機制,教育部聯合人社部制定《新時代職業生涯教育課程標準》,將“國家戰略契合度\"“課程思政實效性”納入高校教學評估指標。設立“時代新人職業發展基金”,對前往西部基層就業或科創企業創業的畢業生給予稅收減免、崗位補貼等扶持。第二,打造資源整合平臺,建設國家級“職業生涯教育大數據中心”,整合產業人才需求、職業能力標準、畢業生發展軌跡等數據,助力課程內容動態調整。成立“重點領域產教聯盟”,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行業企業與高校聯合發布“緊缺崗位能力圖譜”,加強專業人才定向培養。第三,完善師資培養體系,實施“職業導師雙百計劃”。選拔思政教師赴企業掛職,遴選企業專家進高校授課,打造“政治素養 + 行業經驗”復合型師資隊伍。開發“職業指導師能力認證體系”,要求教師掌握生涯混沌理論、大數據技術等前沿工具。
4結語
“時代新人鑄魂工程”引領下的高校職業生涯教育,本質上是一場關乎“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的教育革命。它通過將個人職業理想融入民族復興偉業、用國家戰略需求校準人生發展方向、以核心價值觀重塑職業選擇邏輯,構建起具有中國特色的職業生涯教育新范式。這種價值引領不僅為青年突破“內卷化\"競爭困境提供精神坐標,更在人才供給端筑牢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人力資源根基,彰顯了高等教育服務“國之大者\"的使命擔當。未來,需進一步深化課程思政改革、完善產教融合機制、創新數字賦能模式,讓職業生涯教育真正成為鑄魂育人的戰略支點。
參考文獻
[1]李忠軍.對實施“時代新人鑄魂工程”幾個關鍵問題的思考[J].中國高等教育,2023(Z2):12-15.
[2]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印發《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要求》的通知[EB/OL].(2008-02-21).https://jyt.fujian.gov.cn/xxgk/zywj/200802/t20080221_3165658.htm.
[3]段會增.基于新時代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研究[J].才智,2020(10):171.
[4]胡燕子,彭明雪,趙元棟.新時代高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現狀與對策分析[J].科教導刊,2024(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