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2025.20.019
Research on Reproductive Medicine Teaching Based on Case Analysis
LIU Huiying, ZHONG Xiaoyan, CHEN Cui
oroductiveMedicineCenter,AffiliatedHospitalofShandongSecondMedical University,Weifang,handong26100 AbstractCurrently, there areoutdatedcases andinsufcient diversity in the selectionofcases inreproductive medicine teaching,resulting ina disconnectbetween the knowledge learnedbystudents andtheir actual needs;Thetime controland guidance scale of teachers inthe teaching process are both chalenged, which affects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The colection ofstudent feedback isinsuficient,andtheevaluation system focuses onknowledge memorization,neglecting the cultivation of comprehensive abilities.The article proposes the following application strategies forthis:carefully selecting anddesigningcases,keepingupwith the forefrontof thediscipline to ensure timeliness,enriching types tomeet students'diverseknowledge needs;Optimizethe teachingproces,plantimereasonablyandaccurately graspthe guidance scale; Improve the student feedback and evaluation system, colect feedback through multiplechannels,and build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ystem that balances knowledge and comprehensive abilities.Through the above measures, it is expect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reproductive medicine teaching and cultivate students'comprehensive literacy to better cope with clinical practice.
Keywordscase analysis; reproductive medicine; teaching method
生殖醫學作為醫學領域中發展迅猛且與人類繁衍密切相關的學科,其教學質量至關重要。案例分析教學法,通過將真實臨床案例引入課堂,為學生搭建起理論與實踐的橋梁,能有效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然而,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這一教學法卻暴露出諸多問題。案例選擇未能緊密貼合學科發展的步伐,教學過程難以精準把控,學生反饋與評估體系也不夠完善。這些問題阻礙了教學效果的提升,不利于培養適應現代生殖醫學臨床需求的專業人才。因此,深入探究基于案例分析的生殖醫學教學法應用現狀,并提出有效的改進策略,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基于案例分析的生殖醫學教學問題
1.1案例選擇的局限性
在基于案例分析的生殖醫學教學中,案例質量直接影響教學效果。當前的案例在選擇上存在一些問題:首先,部分案例內容陳舊,未能及時反映生殖醫學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臨床進展。生殖醫學是一個快速發展的學科,如三代試管嬰兒技術的優化、生殖遺傳診斷技術的突破等新技術不斷涌現。若案例依舊停留在多年前的常規治療,學生接觸的知識與當下實際脫節,將導致其難以應對未來臨床實踐中的新挑戰1。其次,案例多樣性不足。生殖醫學涵蓋不孕不育診療、輔助生殖技術、生殖內分泌疾病等多個方面,但在實際教學中,可能過度側重某常見案例,比如,單純聚焦于輸卵管性不孕的治療,而對罕見但具有重要學習價值的案例,如特殊染色體異常導致的生殖障礙等鮮有涉及。這使得學生的知識體系存在短板,在面對復雜多變的臨床場景時缺乏全面的應對能力。
1.2教學過程把控困難
在案例分析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引導至關重要,但實際操作中存在諸多難點。一方面,時間把控不易。生殖醫學案例往往較為復雜,涉及多方面的知識和臨床決策過程。學生在討論案例時,可能會陷入對某一細節的過度爭論,導致時間分配不合理,無法在規定的時間內充分探討案例的核心問題和關鍵知識點。例如,在分析一個涉及多囊卵巢綜合征合并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的助孕案例時,學生可能花費大量時間爭論子宮內膜異位癥的分期細節,而忽略了整體治療方案的制定和選擇。另一方面,教師的引導尺度難以把握。若引導過多,學生缺乏自主思考的空間,案例分析淪為教師的知識灌輸;若引導不足,學生可能偏離分析方向,討論混亂無序,無法達成教學目標。例如,在案例討論中,教師未能及時糾正學生對輔助生殖技術適應證的錯誤理解,導致學生在后續的分析中一錯再錯,影響其對整個案例的正確解讀。
1.3學生反饋與評估體系不完善
學生對案例分析教學法的反饋未能得到充分重視和有效收集。部分學校僅通過簡單的問卷調查來了解學生的意見,問卷內容往往過于籠統,無法深入挖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具體困惑和需求。例如,問卷可能只是詢問學生對案例分析教學的滿意度,而沒有進一步了解案例難度是否合適、教學環節是否流暢等關鍵問題。同時,評估體系存在缺陷。目前對學生案例分析能力的評估多以考試成績為主,側重于對知識點的記憶考查,而對學生在案例討論中的表現,如團隊協作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臨床決策能力等缺乏全面、客觀的評價。這使得學生可能只注重死記硬背案例中的結論,而忽視了分析過程中能力的培養,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2案例分析在生殖醫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2.1精心篩選與設計案例
生殖醫學領域的發展日新月異,新的技術和研究成果不斷涌現。教師應時刻關注學科動態,將最新的臨床案例引入教學。例如,在講解輔助生殖技術時,教師可引入“某對夫婦因男方攜帶嚴重的Y染色體微缺失,傳統試管嬰兒技術無法有效避免遺傳缺陷,通過最新的三代試管嬰兒技術—一胚胎植入前遺傳學檢測(PGT),成功篩選出健康胚胎并受孕\"的案例。此案例不僅展示了三代試管嬰兒技術在解決遺傳問題上的應用,還讓學生了解到該技術如何隨著研究進展不斷優化,幫助患者獲得更優質的生殖結局[2]。通過這類案例,學生能接觸到行業前沿知識,為其未來在臨床實踐中應對復雜問題奠定基礎。此外,為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案例類型應多樣化。在不孕不育診療方面,除常見的輸卵管性不孕案例,還可加入“一位35歲女性,月經周期紊亂,經詳細檢查診斷為早發性卵巢功能不全導致的不孕”案例。通過分析該案例,學生能深入了解內分泌因素對生殖的影響,掌握早發性卵巢功能不全的診斷流程和治療策略。在生殖內分泌疾病方面,以“一名青春期女性,出現多毛、肥胖、月經稀發等癥狀,經檢查確診為多囊卵巢綜合征”為例,引導學生探討疾病的發病機制、臨床表現,以及綜合治療方案,包括生活方式調整、藥物治療等。對于生殖遺傳方面,可引入“一對夫婦連續兩次出現自然流產,經染色體檢查發現雙方之一存在染色體平衡易位\"的案例,讓學生學習染色體異常與流產的關系,以及相關的遺傳咨詢和產前診斷方法。豐富多樣的案例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使其面對復雜臨床場景時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
2.2優化教學過程,精準把握引導尺度
在案例分析課開始前,教師應制定詳細的時間規劃,并向學生明確各個環節的時間分配。例如,在分析“一位40歲高齡女性,嘗試自然受孕多年未成功,現尋求輔助生殖技術幫助,且伴有輕度子宮內膜異位癥”的案例時,教師可規定學生開展10分鐘的小組討論,梳理患者基本情況以及可能存在的問題;15分鐘用于討論針對該患者的助孕方案,包括是否直接進行試管嬰兒、是否需要先處理子宮內膜異位癥等核心問題;10分鐘由各小組代表發言,分享討論結果;最后5分鐘教師總結點評。教師須密切關注討論過程,若發現學生過度糾結于子宮內膜異位癥的某一細微癥狀表現而偏離核心問題,應及時引導,提醒學生從整體助孕方案的角度思考,確保在有限時間內充分探討案例的關鍵知識點,提高教學效率。此外,教師在案例分析教學中要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既不能過度主導,又不能缺位。以“一位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女性咨詢生育問題”案例為例,在學生開始討論時,教師可先拋出一些開放性問題引導其思考的方向,如“心臟病對妊娠可能產生哪些影響?”“在決定是否妊娠前需要進行哪些評估?”讓學生自主分析案例。當學生討論出現偏差,如對心臟病患者妊娠風險評估指標理解錯誤時,教師應及時糾正,通過提問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如“為什么你認為這個指標是關鍵的?它在實際臨床中是如何影響妊娠結局的?”但教師切勿直接給出答案,而是促使學生自己找到正確思路。在學生討論陷入僵局時,教師可適當提供一些相關臨床數據或研究資料,啟發學生繼續討論,學生在教師適度引導下可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培養其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3完善學生反饋與評估體系
學校、教師應采用多種方式收集學生對案例分析教學的反饋。除問卷調查外,還可增加課堂討論環節,讓學生直接分享學習中的感受和遇到的問題。例如,在每堂案例分析課后,教師可預留5一10分鐘時間,組織學生討論,自由發言。教師還可定期與學生進行一對一交流,深入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具體困惑和需求。此外,在線學習平臺可設置專門的反饋板塊,學生隨時提交反饋意見,教師及時查看并整理分析,以便針對性地調整教學策略。評估學生案例分析能力時,要兼顧知識掌握和綜合能力。知識考核方面,除通過傳統考試考查學生對案例相關知識點的掌握外,還可增加案例分析小作業,要求學生在課后詳細分析一個教師給定的案例,闡述診斷思路、治療方案及依據,以此考查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5。對于綜合能力的評估,教師可通過在案例討論過程中,觀察學生的表現,從團隊協作、溝通表達、批判性思維、臨床決策等維度進行打分。例如,在“一位不明原因復發性流產患者的診療\"案例的討論中,教師可觀察學生在小組內是否積極發表觀點、能否對其他同學的觀點進行合理質疑和補充(批判性思維),在制定診療方案時能否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并作出合理決策(臨床決策能力),以及小組匯報時的表達是否清晰準確(溝通表達能力)等。教師應將知識考核與綜合能力評估相結合,全面、客觀地評價學生,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2.4強化師資培訓與專業發展
在基于案例分析的生殖醫學教學中,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起著決定性作用。因此,強化師資培訓與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是極為關鍵的應用策略。首先,定期組織教師參加生殖醫學領域的前沿知識培訓課程。生殖醫學知識更新迅速,通過此類培訓,教師在篩選和設計案例時,能精準地將最新的知識融入其中,為學生提供最前沿、最實用的教學內容。例如,在了解到單細胞測序技術可更精準地檢測胚胎染色體微小缺失或重復后,教師可據此設計相關案例,引導學生探討該技術在提高輔助生殖成功率方面的優勢與潛在問題。其次,開展教學方法專項培訓。案例分析教學法有其獨特的教學流程與技巧,教師需要熟練掌握時間把控、引導學生思考的技巧等。培訓可通過模擬教學場景、專家點評指導等方式進行。比如,組織教師進行案例分析課的模擬授課,在“一位患有甲狀腺疾病的女性備孕”案例的討論中,針對教師如何巧妙引導學生從甲狀腺功能對生殖內分泌的影響、孕期甲狀腺疾病管理等多方面進行思考,專家給予現場點評與改進建議,提升教師教學水平。最后,鼓勵教師參與學術交流活動與科研項目。參與學術交流能讓教師接觸到國內外先進的教學理念與方法,拓寬教學思路。而通過科研項目,教師可深入研究生殖醫學領域的熱點問題,如研究子宮內膜容受性相關機制,將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案例,讓學生了解科研與臨床實踐的緊密聯系,培養學生的科研思維,提升其對知識的理解深度。通過強化師資培訓與專業發展,教師能夠以更專業、更高效的方式實施基于案例分析的生殖醫學教學,助力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提升綜合能力,為其未來在生殖醫學領域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3結語
本研究對基于案例分析的生殖醫學教學進行了全面且深入的探討。通過對應用現狀中案例選擇、教學過程把控以及學生反饋與評估體系方面問題的剖析,明確了當前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同時,針對性地提出精心篩選案例、優化教學過程以及完善反饋評估體系等一系列應用策略。這些策略若能在教學實踐中得以有效實施,將有助于提升生殖醫學教學質量,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應用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基金項目:山東第二醫科大學護理教學改革與研究課題“‘翻轉課堂'聯合Teachback生殖護理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踐\"(2024HLB007)。
參考文獻
[1]朱素芹,孫艷,周園,等.敘事醫學聯合案例教學法在生殖醫學教學中的應用[J].衛生職業教育,2024,42(9):55-58.
[2]李艷,項云改,張丹,等.案例為基礎教學法在生殖醫學中心臨床醫學專業實習醫生教學中的應用[J].黑龍江醫學,2024,48(6):708-710.
[3]段立艷,朱穎春,候曉妮,等.基于問題導向的思維導圖學習聯合案例教學法在生殖醫學教學中的應用[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2023(15):77-79.
[4]王雅琴,王婧,吳德斌,等.PBL 結合CBL 教學法在生殖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的應用[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22,14(6):55-59.
[5]張愛萍,蘇莉,宋霧,等.多種教學方法在婦產科學教學中應用的思考[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23,15(23):9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