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2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4110(2025)07(b)-0042-05
Abstract:Inthecontextofthedeepintegrationofinternationalizationofmedicalresearchanddigitalpublishing,thisstudyaims toclarifytherolepositioninganddevelopmentpathofmedicalEnglisheditors.Byanalyzingteindustrysurrentsiuationandchallenges,itsortsoutteirriplessiossacademicqualitygardans,ossulralcommucatorsnddigitalteolgapicators,aswellastheresponsibilitisinmanusiptditingticalview,etc.,andthompoundliracyrequirementsof\"dical knowledge + academic English + digital tool application\".In response to challenges such as the iteration of medical terminology and theverificationofA-generatedontent,ipropossa\"theoreticalfoundationpracticalsulation\"trainingmodelandatage carerpathof\"junioreditor(languageandfomatstandardization)senioredior(depcultivationindisciplinaryfields)anagementposition(strategicsystemconstruction)\".TestudyfindthattheresponsibiltiesofmedicalEngisheditorshaveexpandedto full-processacademicmanagement,requiringacombinationofprofesionalknowledge,language,andtechnicalcapabilities,and meanwhile,theexistingtrainingsystemurgentlyneedsupgrading.Theconclusion pointsoutthat thecorevalueofmedicalEnglisheditorsinthefutuewilusaeicualitotroletificsearchhicpervsiodossiparyalc integration,continuing to serve as a key link connecting local medical research and the global academic system.
KeyWords:Scientificjourals;English editor; Multidimensionalcapability; Cros culturalcommunication;Rolepositionig; Sstematic analysis
在全球醫學研究高度國際化的背景下,科技期刊中的醫學英文編輯是保障學術嚴謹性、促進跨文化科研傳播的核心角色。他們不僅是語言文字的“翻譯者”,更是醫學知識的“守門人\"和學術標準的“執行者”。本文從角色定位、核心職責、能力要求、面臨挑戰及職業發展趨勢等方面展開醫學英文編輯的多維能力建構和發展路徑探討。
1醫學英文編輯的角色與定位
“編輯”一詞,有多重含義,既可以指一種專業性的活動,也可以指從事這種活動的職業、崗位或人員,還用作這類人員的中級技術職稱1。本文主要指專業編輯人員。作為出版工作中心環節的編輯工作,是由編輯人員承擔的。編輯人員常常被贊譽為“優秀作品的助產士\"“善識千里馬的伯樂”“為人作嫁衣的無名英雄\"等。隨著我國醫學研究的蓬勃發展、醫學期刊國際化進程加速推進,在國際學術傳播中,醫學科技期刊英文編輯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1.1學術質量的守護者
確保稿件符合國際出版標準,如術語準確性、方法學嚴謹性和倫理合規性(如臨床試驗注冊、利益沖突聲明)。例如,在心血管研究論文中,英文編輯需區分“myocardialinfarction\"(心肌梗死,專業術語)與“heartattack\"(心臟病發作,通俗表述),并根據期刊風格統一用詞,避免混淆(AMAManualofStyle規范)。科學分類,更準確地說,生物學是用7個級別來分類所有生物的:界、門、綱、目、科、屬及種,英文編輯需掌握其對應的英文翻譯:Scientificclassifica-tion,or taxonomy,is used to organize all living thingsintosevenlevels: kingdom,phylum, class,order, fami-ly,genus,and species。
1.2跨文化傳播的橋梁
醫學研究成果往往具有高度的專業性和復雜性,不同國家的科研人員在學術表達習慣上存在差異。英文編輯需要將作者的研究內容準確、流暢地轉化為符合國際學術規范的英文表述,消除語言障礙,確保研究成果能夠被國際學術界理解和接受。將非英語國家的醫學研究轉化為符合英語學術規范的文本,同時保留研究的科學性和文化特異性。以《山東醫藥》第65卷第5期為例,其中有“近年研究發現,中藥復方(如參苓白術散、二陳湯、葛根芩連湯、柴胡疏肝散等)及單味藥(如澤瀉、黃芪、虎杖、人參等)可通過上調p-AMPK表達、抑制脂質合成酶活性、增強抗氧化能力等調控AMPK通路表達,發揮NAFLD治療作用\"2],對應的英文翻譯為\"Recentstudies havedemonstrated tha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compounds, includingShenlingBaizhupowder, Erchen decotion,Gegen Qinlian decotion,and Chaihu Shugan decotion,aswell as single herbs such as Zexie (AlismatisRhizoma), Huangqi(Astragali Radix), Huzhang (Polygoni Cuspidati Rhizoma), and Renshen (Ginseng Radix),exert therapeuticeffects against NAFLD by regulating the AMPK pathway. These interventions up-regulate phosphorylated AMPK(pAMPK) expression, inhibit lipogenic enzyme activity, and enhance antioxidant capacity, thereby modulating AMPK signaling\"
關于中藥名稱的英文翻譯,上海師范大學季照國在2019年6月出版的《中醫英語翻譯教程》中指出,經過多年的中醫藥對外交流,人們感到無論采用拉丁語還是英語翻譯中藥名稱,都不如直接采用漢語拼音音譯更好,所以近年來人們已開始嘗試采用漢語拼音音譯中藥名稱。這一趨勢期刊論文中有明顯的表現。翻譯中醫術語,如“氣滯血瘀(qi stagna-tionandbloodstasis)”時,需兼顧字面準確與西方讀者的理解習慣。
1.3數字化出版的內容參與者與技術應用者
在數字化出版領域,英語編輯作為內容參與者與技術應用者,承擔著雙重角色。一方面,其核心職能體現為內容生產的深度參與者,需對英語文本進行語言校對、邏輯梳理、文化適配及主題優化,確保內容的專業性、準確性與傳播適配性。這一過程始終圍繞內容質量把控展開,是出版鏈條中內容價值塑造的關鍵環節。另一方面,作為技術應用者,英語編輯需熟練運用數字化工具完成工作流程,如掌握XML/HTML編碼、AI輔助編輯工具(如Grammarly學術版、Turnitin查重系統)和期刊內容管理系統(如AriesSystems‘EditorialManager),適應在線投稿、同行評審和開放獲取(OA)等數字化流程。
2核心職責與工作內容
2.1稿件全流程編輯
2.1.1 結構與邏輯優化
目前,國內英文編輯大體分為兩種類型:一是英文類學術期刊編輯;二是中文類學術期刊中英文題名及摘要編譯者。無論哪一種類型,都要負責梳理論
文框架(IMRaD結構:引言、方法、結果、討論),確保邏輯連貫。例如,在臨床研究論文中,需檢查“結果”是否直接支持“結論”,避免因果關系斷裂。
2.1.2語言與格式規范
統一格式,參照目標期刊風格,規范參考文獻、單位符號和術語拼寫。英文編輯在統一格式時,需嚴格參照目標期刊的作者指南,規范全文排版細節,如字體字號、段落間距、標題層級格式及圖表編號規則,確保與期刊風格一致。參考文獻部分需按期刊指定的引用格式(如APA、MLA或Chicago等)統一調整,核對作者姓名拼寫、出版年份、文獻標題、期刊名縮寫、卷期號及頁碼的完整性,避免格式混亂。單位符號需遵循國際標準(如SI單位),規范使用大小寫及縮寫形式(如“kg”而非\"kgs”,“m\"表示米而非“M\"),杜絕非標準符號。術語拼寫需統一英式或美式英語用法(如\"color\"與“colour\"),并依據學科規范或期刊指定術語表校準專業詞匯,確保全文術語一致性與準確性[4]。
語言規范使用,提升可讀性。例如,\"Expressionn.”中的“Expression\"具有:表現,表示,表達;表情,臉色,態度,腔調,聲調;式,符號;詞句,語句,措辭,說法等含義,可用作可數(countable)和不可數(uncount-able)名詞。但在醫學論文中,基因表達\"gene expres-sion\"是指細胞在生命過程中,把儲存在DNA順序中遺傳信息經過轉錄和翻譯,轉變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質分子,是一種抽象的過程,多用作不可數名詞。下面就是一個含有expression的范例,用免疫組化染色法檢測海馬組織Bcl-2、Caspase-3的表達[(《山東醫藥》56卷36期),其對應的英文翻譯為:TheexpressionofBcl-2and Caspase-3 wasdetectedby immunohistochemistry。
2.2跨學科協作與質量控制
現代編輯活動是個復雜的系統工程,由許多不同的工種組成,需要不同環節的人員配合完成。編輯作為編輯活動過程中的“執行導演”,作為稿件的“經紀人”,策劃選題、選擇作者、修改稿件等各環節都必須參與。要使這些環節得到較好的銜接,避免不必要的摩擦,編輯必須具有很強的組織協調能力,能處理好各方面的關系。例如:與作者溝通,協商修改數據表述模糊、倫理審批缺失等問題,平衡學術嚴謹性與作者意圖;同行評審支持,協助處理審稿意見,如要求作者澄清統計方法,或者補充樣本量計算依據;多語言團隊協作,在國際期刊中,可能與母語為非英語的編輯、審稿人合作,協調跨文化溝通中的細節。
3能力要求:復合型技能矩陣
3.1 專業知識儲備
3.1.1 熟悉醫學領域知識
醫學英語編輯作為醫學與語言交叉領域的關鍵角色,其專業能力的構建依賴于系統且全面的復合型知識體系。在基礎醫學知識體系層面,編輯不僅需要掌握人體科學基礎知識,包括解剖學中骨骼、肌肉和器官系統的定位術語,生理學的細胞信號傳導與內環境穩態機制,以及病理學的炎癥反應、腫瘤發生等原理,還須具備臨床醫學認知,熟悉內、外、婦、兒等專科疾病診療路徑,掌握影像學判讀和實驗室指標解讀方法,同時追蹤基因編輯、免疫治療等前沿領域進展。
3.1.2編輯規范與學術倫理
在醫學英語編輯的專業能力架構中,對國際編輯標準的精準把握與倫理規范的嚴格恪守,是保障學術出版質量的核心要素。英文編輯要精通國際編輯標準,如AMAManualofStyle(美國醫學會格式)、ICMJE(國際醫學期刊編輯委員會)投稿統一要求、CONSORT(臨床試驗報告規范)等;與此同時,還要有倫理意識,能識別數據造假、剽竊等學術不端行為,確保稿件符合要求。
3.2 語言與跨文化能力
3.2.1 英語水平與科學寫作素養
醫學英語編輯需兼具較高英語水平與科學寫作專業素養,尤其要精準把握學術英語的核心特征——客觀嚴謹與邏輯清晰,并通過具體編輯實踐提升醫學文獻的國際化表達水平。在語言轉換過程中,醫學英語編輯既要確保專業內容的科學準確性,又要遵循國際學術寫作規范,通過典型案例的持續打磨,形成對醫學學術英語的精準把控能力,最終提升醫學期刊的國際化傳播效能。
3.2.2 翻譯與文化調適能力
中國的傳統翻譯理論是以嚴復提出的信、達、雅三原則為特征的,這三個原則在之后的很長時間里影響著中國的翻譯思維。由于醫學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因此,在醫學翻譯中首先要遵循的是信和達。“信faithfulness”,是指譯文必須與原文保持意義上的一致,英文翻譯必須忠實于中文原文,不能隨意增加或刪減,也不能不求甚解,自由發揮。“達expressive-ness\"是指語言通順暢達,必須在準確完整理解原文的基礎上,用流暢明了、合乎英語表達習慣的語言表達出來,而不要出現“中式英語\"或詞語堆砌。在注重信和達的基礎上,再考究英文翻譯的修辭,力求做到“雅gracefulness”,使文字優雅,修飾得當,讀者讀來心領神會。同時,英文編輯還要有跨文化翻譯的能力。例如,在處理中西醫學差異時,將“穴位\"譯為“acupuncture point”或“acupoint”,而在翻譯具體穴位時,如“足三里”,可采用拼音再標注,即“Zusanli(ST36)”,兼顧準確性與文化保留。再如,“對照組給予常規藥物治療;針刺組在常規藥物治療的基礎上采取針刺治療,選取金津、玉液、人迎、廉泉、廉泉旁開、天突進行針刺或放血\"(《山東醫藥》64卷 26期),其對應的英文翻譯為:Patients in all groups re-ceived conventional drug treatment, while patients inthe acupuncture group received additional acupunc-ture at Jingjin (EX-HN12), Yuye (EX-HN13), Reny-ing (ST9), Lianquan(RN23), Lianquan lateral point,and Tiantu (RN22)。
3.3 技術工具應用能力
醫學英語編輯的技術工具應用能力體現為對多維度數字技術的系統化掌握。在數字編輯工具領域,需熟練運用XML編輯器實現結構化稿件處理(如PubMedCentral格式的語義標注),并通過EndNote、ProQuestE-Study等文獻管理軟件核查參考文獻格式一致性。
4醫學英文編輯面臨的挑戰
4.1 醫學知識的快速迭代
新興領域(如基因編輯、AI輔助診斷)帶來術語更新壓力。例如,CRISPR-Cas9技術相關稿件需準確使用“脫靶效應\"(off-targeteffect)、“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AR-Tcell)等前沿術語,編輯需通過持續學習(如參加MIT基因編輯短訓班)跟上時代發展步伐。
4.2 技術與倫理的雙重挑戰
對于AI生成內容(如DeepSeek、Kimi、豆包及ChatGPT參與撰寫的部分)的真實性驗證,編輯需警惕\"幻覺\"現象(AI編造不存在的研究結果),通過交叉核對參考文獻、要求作者聲明AI使用情況(如Science2024年新規)確保學術誠信。與此同時,還要保護數據隱私與安全,在處理基因組數據、患者信息時,需遵守GDPR《通用數據保護條例》等法規,避免編輯過程中泄露敏感信息。
4.3 跨學科協作的復雜性
醫學英語編輯不僅需要具備語言能力,還需兼具學術能力和出版流程知識,推動跨文化交流與學術出版,展現其從傳統語言轉換者向多維協作者角色的轉變[0]。與此同時,醫學研究的跨學科化(如生物信息學與臨床醫學、納米材料與腫瘤治療的交叉)對醫學英語編輯的協調能力提出多維挑戰。此外,跨學科研究常涉及多源數據整合(如基因組數據與影像數據的關聯分析),編輯需協同統計學、倫理學等領域專家,在保持學科特異性的同時,構建統一的學術表達體系,最終實現復雜跨學科研究成果的準確傳播與國際接軌。
5醫學英文編輯的多維能力建構與發展路徑5.1立體化構建系統培訓體系
醫學英語編輯的能力構建需依托“理論一實踐”雙螺旋培訓框架。在理論學習層面,核心教材構成知識體系的底層支撐:AMAManualofStyle錨定醫學出版格式規范與倫理準則,TheElementsofStyle強化科學英語的邏輯簡明性,Gray'sAnatomy for Stu-dents夯實解剖學術語的精準應用。實踐訓練則強調全流程沉浸與階梯式進階:通過真實稿件模擬預編輯評估、實質性編輯及校對,構建編輯決策思維;翻譯實戰從基礎術語標準化起步,逐步過渡到RCT方案的方法論精準轉換,輔以資深編輯一對一指導(如中醫方劑\"君臣佐使\"邏輯的英譯策略),實現從語言轉換到學術邏輯遷移的能力躍升。
5.2錨定專業化進階路徑的分層能力
職業發展呈現“基礎規范—學科深耕—戰略管理\"的三階遞進特征。初級英語編輯以語言校對與格式規范為核心,在資深英語編輯指導下處理稿件的語法一致性、參考文獻AMA格式校驗,筑牢學術出版的形式規范根基。資深英語編輯需形成特定領域的專業壁壘,同時深度參與選題策劃與編委協作,確保復雜研究的學術嚴謹性。編輯部管理崗位則聚焦戰略發展與體系建設,既要制定期刊國際化發展規劃,又需構建數字化編輯系統,并建立分層培訓體系(基礎技能工作坊、跨學科編輯沙龍),最終形成“技術賦能一人才培養—質量控制\"的閉環管理模式。這種立體化培養體系既滿足醫學編輯職業的專業化需求,也為科技期刊的國際化發展提供可持續的人才支撐。
5.3定期參加科技期刊英文編輯業務培訓
中國科學技術期刊編輯協會會定期舉辦“全國科技期刊英文編輯寫作與國際化發展培訓班”,國內的科技期刊英文編輯通過定期參加業務培訓,更新行業規范的學習,完成繼續教育的同時,還能與同行進行業務溝通,吸取寶貴經驗,從而在編輯工作中提高職業敏感度及判斷和辨別的能力[12]。
6 結束語
作為連接本土醫學研究與全球學術體系的關鍵樞紐,科技期刊的醫學英文編輯工作已超越語言轉換范疇,深度融入學術質量控制、技術流程管理與跨文化學術傳播的全鏈條。面對醫學研究復雜化、出版技術智能化與學術傳播全球化的多重變革,英文編輯需持續構建“醫學專業知識 + 編輯職業技能 + 數字技術素養\"的復合能力體系,在技術革新中堅守科學誠信底線與學術傳播使命,通過人機協同模式的優化升級,推動高質量醫學研究成果的全球共享與價值轉化。
參考文獻
[1]國家新聞出版署出版專業資格考試辦公室.出版專業基礎[M].北京:商務印書館,中國書籍出版社,2020:78-96.
[2]杜新星,楊彬彬.基于AMPK信號通路探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發病機制及中藥干預作用研究進展[J].山東醫藥,2025,65(5) :133-137.
[3]李照國.中醫英語翻譯教程[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19:341-355,357-364.
[4]文師吾,謝日華.SCI醫學英文論文的撰寫與發表(MedicalPaperWritingandPublishing)[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4
[5]肖立美,潘登,孔健.醫學英文題名及摘要中常見錯誤分析及更正(一):以《山東醫藥》第56卷來稿及出版為例[J].海外英語,2017(3):211-212.
[6]范玉芹,呂偉,王樹才,等.氯化甲基汞灌胃對成年大鼠海馬神經細胞凋亡的影響及機制[J].山東醫藥,2016,56(36):17-19.
[7]任勝利.英語科技論文撰寫與投稿(HowtoWriteandPublishScientificPapersinEnglish)[M].2版.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8]照日格圖.如何撰寫醫學論文IV.關于醫學論文英文摘要的撰寫要求(一)[J].中華口腔醫學雜志,2006(4):252-254.
[9]張子悅,周欣智,呂斌.人工智能驅動的基因編輯技術及其應用[J].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報,2025,41(4):522-532.
[10]沈磊,殷依娜.基于NLP技術的學術著作翻譯策略研究[J].上海翻譯,2025(3):56-62.
[11]胡雙全,羅茜.中醫英語口語教程[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23:12.
[12]張睿,王曉華,郭嬌,等.中文刊編輯如何提升英文編校技能的思考[J].編輯學報,2018,30(S1):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