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F812.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4110(2025)07(b)-0168-05
Abstract:StrengtheningXinjiang'sculturalconstructionisanimportantpartofbuildingasocialistculture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anditalsoprovidesideologicalguidanceandaction gudelinesforbuldingasocialistcuturalpower.Byprofoundlygasping theconsciousnessoftheChinesenationcommunityinthenewera,improving theculturalsoftpowerof Xinjiang,strengtheningthe culturalself-onfidenceofXinjiang,metingtheculturalndsofthepeople,promotingtecreativetransformationandiovative developmentofXinjiangculture,andcontinuingthevalueimplicationof Xinjiangsredblood,itisfurtherproposedtostrengthenthe leadershipofthepartyinthenewera,upholdtheguidanceofsociaistcorevalues,promotethehigh-qualitydevelopmentof Xinjang'sculturalidustrytrengtentedigitalmpoweentofXijangsulturalconstructionndimproethetreatmntofXinjiang'stalentteam.Bydeeplyexploringthevalueimplicationandpracticalpathof Xinjiangsculturalconstructioninhenewera, thispapercancontribute more wisdomand strength totheconstructionofasocialistculturalpowerand promotethe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cultural undertakings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 New era; Culture; Xinjiang culture; Construction; Value implication; Practice path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1]2022 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時隔八年再次考察新疆時,針對文化潤疆的內涵和任務明確要求:“在增進文化認同上持續用力。把解決政治認同、人心向背作為推進文化潤疆的根本問題。端正歷史文化認知,多角度全方位構建展現中華文化共同性、新疆同內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歷史事實的話語體系和有效載體,教育引導各民族增進‘五個認同’。\"2可見,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推進,文化建設是衡量一個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指標,也是豐富人們精神世界的重要源泉。因此,探討新時代背景下推動新疆文化建設的價值意蘊及實踐路徑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1新時代加強新疆文化建設的價值意蘊
1.1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高新疆文化軟實力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中華民族立足世界文化的基石。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文化軟實力的提升對國家綜合實力和競爭力至關重要,尤其是新疆文化軟實力的增強。在此背景下,加強新疆文化建設對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高新疆文化軟實力具有重要意義。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首次提出于2014年5月的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3]。此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不斷豐富和發展這一概念,最終在2021年8月28日的中央民族工作會上,明確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具體要求和指向。在會議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就是要引導各族人民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4。這種認同不僅是對中華民族歷史、文化和傳統的認同,更是對中華民族共同命運的認同。
通過加強新疆文化建設,可以深人挖掘和傳承新疆地區的獨特文化資源,展現新疆文化的多樣性和魅力,從而增強新疆地區人民的文化自信和歸屬感。同時,新疆文化建設還可以促進不同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與融合,增進各民族之間的了解和信任,為構建和諧社會奠定堅實的文化基礎。因此,加強新疆文化建設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高新疆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途徑。我們應該積極推動新疆文化事業的發展,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更多的文化力量。
1.2堅定新疆文化自信,滿足人民的文化需求
新疆地區擁有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和民族文化資源,這些資源是新疆地區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礎。文化從人民中產生,又將服務惠及人民。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轉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對高品質文化生活的需求越來越多,我們要滿足人民多樣化、個性化的文化需求。
首先,2014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增強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5。而堅定新疆文化自信是推動新疆地區社會進步與文化繁榮的重要基石。新疆地區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和多元的民族文化資源,這些獨特的文化資源不僅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新疆地區獨特的精神標識和文化軟實力。堅定新疆文化自信,意味著要深入挖掘和傳承新疆地區的優秀文化傳統,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讓新疆地區在文化自信中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通過文化自信的建設,可以激發新疆地區人民的文化自豪感和歸屬感,促進民族團結和社會和諧,為新疆地區的全面振興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撐。
其次,在精神文化領域,人們對產品內容的質量、形式的創新和承載這些精神文化產品的平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新疆地區應該充分利用自身獨特的文化資源,加強文化產業的發展和創新,提供更多高質量、多樣化的文化產品。高質量的文化產品與服務不僅可以滿足人們對精神文化生活日益多樣化和個性化的需求,還能推動新疆地區經濟的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
1.3推動新疆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續新疆紅色血脈
推動新疆地區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繼承和弘揚新疆地區的紅色傳統,賡續紅色血脈,讓這片土地上的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活力和光彩。
首先,推動新疆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是新疆文化建設的重要使命。在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導,推進新疆文化建設的過程中,首要任務是明確人民群眾在實現西部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的主體地位和決定性作用。根據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理論,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推動社會進步和文化繁榮的根本力量。
在新疆這片廣袤的土地上,各族人民共同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文化遺產。這些文化遺產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也是新疆文化發展的重要基石。因此,推動新疆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其次,賡續紅色血脈,講好新疆故事。新疆地區有著豐富的紅色資源,這些紅色資源承載著中國共產黨在新疆的革命歷史和奮斗歷程,是新疆文化中極具價值意義的部分。一是有助于銘記歷史、緬懷先烈。通過講述新疆小白楊哨所等紅色故事,能夠更加生動地展現新疆地區在不同歷史時期所發生的感人至深的革命事跡,讓后人銘記那些為了國家和人民的解放、為了邊疆的穩定與發展而英勇奮斗的先輩們。這種對歷史的銘記,能夠激發各族人民的愛國情懷和民族自豪感,使紅色基因代代相傳。二是有助于講好新疆故事,能夠讓世界更加全面、客觀地了解新疆。打破一些西方國家對新疆的歪曲和抹黑,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新疆形象,提升新疆在國際上的影響力,為新疆的對外開放和國際合作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
2新時代加強新疆文化建設的實踐路徑
新時代加強新疆文化建設要通過堅持以文化潤疆工程為統領,秉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促進新疆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強數字化賦能新疆文化建設,提高新疆人才隊伍待遇。
2.1 堅持以文化潤疆工程為統領,增進人民的文化認同感
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創新性地提出\"文化潤疆\",為推進新時代新疆文化建設作出了科學規劃和頂層設計。這一戰略思想旨在通過新疆文化的滋養和熏陶,增強新疆各族人民對新疆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以文化潤疆工程為統領,需從多方面發力。一是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深入基層了解各民族文化需求,打造貼近生活、反映時代精神的文化作品和文化活動,豐富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二是深入挖掘新疆歷史文化、紅色文化等資源,通過文藝創作、展覽展示等形式,講好新疆故事,傳承好紅色基因,弘揚民族精神。三是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讓新疆文化成果惠及更多群眾。此外,“一個國家的力量在于群眾的覺悟。只有當群眾知道一切,能判斷一切,并自覺地從事一切的時候,國家才有力量\"。因此,加強新疆文化建設,必須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同時,增進人民的文化認同感是新疆文化建設的重要目標之一。要通過加強文化教育、推廣民族文化等方式,讓人民深刻認識到自身文化的獨特價值,從而增強對本土文化的認同感。這種文化認同感不僅能夠促進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還能夠激發人民群眾的文化創造活力,為新疆地區的繁榮發展注入強大動力。因此,在堅持中國共產黨對新疆文化建設的領導下,不斷增進人民的文化認同感,是凝聚民族力量和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保障。
2.2 秉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強化新疆文化建設
要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推動新疆文化建設往深里走、往實里走。首先,要明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文化建設中的核心地位,我們可以通過廣泛宣傳和教育,使新疆地區的人民群眾深刻理解并且認同這一價值觀,從而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自覺踐行。這不僅有助于提升新疆地區人民群眾的文化水平,還能促進新疆地區和諧穩定和持續發展。在宣傳和教育過程中,新疆地區的相關學校、企業、事業單位等部門應該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和渠道,如電視、廣播、網絡、報紙等,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的宣傳和教育格局。例如,在學校教育中,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納人課程體系,通過德育課、人文社科課等培養學生的價值觀念和社會責任感,使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同時,在這個過程中也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通過舉辦講座、培訓班等形式,引導學習者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落實到具體的實際行動中,推動新疆地區文化建設不斷邁上新臺階。
其次,要注重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新疆地區的文化傳承與創新中,既要保護和弘揚新疆地區獨特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又要積極吸收外來文化的有益元素,推動文化交流互鑒與創新發展。在此過程中,應深人挖掘新疆地區豐富的文化資源,如民族服飾、傳統手工藝、民俗節日等,增強人民對本土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例如,新疆維吾爾族服飾,以其獨特的色彩搭配和圖案設計,展現了維吾爾族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以及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這些服飾不僅在日常穿著中彰顯個性,還在節日慶典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傳遞著濃厚的文化底蘊。每一件服飾都是維吾爾族歷史與文化的縮影,講述著這個民族的故事。
總之,秉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強化新疆文化建設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只有全社會共同努力,才能推動新疆地區文化建設不斷取得新的成就,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智慧和力量。
2.3 促進新疆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講好生動形象的新疆故事
文化產業不僅能夠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增強人民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還能夠推動經濟社會的發展,為新疆地區的穩定和繁榮貢獻力量。
一方面,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我們要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隨著人民對高品質文化生活需求的日益增長,我們必須深人推進文化產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推進文化產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僅要優化新疆文化市場的布局,還要加強新疆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從而打造一個文化發展新格局。另一方面,新疆地區有著濃厚的人文文化底蘊、豐富的自然資源,這些都是新疆文化產業得天獨厚的優勢。我們要充分利用這些資源,通過深入挖掘、整合和創新,打造具有新疆特色的文化品牌和文化產品。例如,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式講好新疆故事。在新疆故事的敘事過程中,要注重“歷史性與現代化\"相結合,既要將脫離歷史文化語境和使用場景、遠離大眾視野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活化,從源遠流長的多元一體中華文化中挖掘\"中華民族共同體\"歷史事實等素材并加以傳播;又要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化轉型,通過互聯網、科技、產業等途徑,促進多元一體中華文化更好地傳承、保護、創新及價值開發,以此保存和凝聚各族人民共有共享的精神記憶,并在此基礎上將文化資源轉化為生產力,實現經濟價值倍增,提升文化軟實力[1]。新疆地區具有豐富的旅游資源,我們要努力提高新疆文旅產業知名度,講好、傳播好生動形象的新疆故事。
2.4 加強數字化賦能新疆文化建設,全方位挖掘新疆文化資源
數字化技術已經成為挖掘文化深層價值、展現文化魅力與活力的關鍵鑰匙,堅定不移地加強數字化在新疆文化建設中的作用,全方位挖掘新疆文化資源是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關鍵議題。一方面,要持續加大在數字化網絡技術領域的資源投人。通過建立全面的新疆文化資源數據庫,利用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先進技術,讓新疆豐富的歷史文化、民族風情、自然景觀等得以生動再現,為民眾提供沉浸式的文化體驗。例如,在2019年,故宮博物院通過結合4D動感虹橋球幕影院、增強現實(AR)技術及投影等現代科技手段,對《清明上河圖》進行展覽,使民眾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這幅畫作所展現的場景。因此,我們可以通過打造全面的新疆文化資源數據庫,將新疆地區的文化遺產、民俗故事等資源進行數字化展示,讓民眾更加生動、直觀地感受本土文化,也讓新疆文化在數字化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另一方面,要加強國家平臺資源和地方平臺資源的共聯共享。搭建新疆文化數字化共享平臺需要從頂層設計層面出發,對各地文化資源進行邏輯梳理和結構整合,加強不同層級間數字媒體的合作交流和資源共享,加快建成全國性、綜合性的文化數字化共享平臺,實現全國各地文化資源實時實地共享互動]。在這個過程中,新疆地區應在貫徹國家政策的同時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制定新疆地區文化政策,提出符合本地文化資源保護開發的措施,確保文化資源的保護與傳承能夠得到有效落實,進而全方位挖掘新疆文化資源。
2.5 注重新疆人才隊伍建設,吸引優秀青年傳承新疆文化
新疆人才隊伍建設是推動新疆文化繁榮與發展的關鍵部分。為了吸引和留住優秀文化人才,通過設立專項基金、提供科研經費支持、修建人才公寓等方式,為高層次文化人才提供優厚的待遇和良好的發展環境,以此吸引國內外優秀文化人才[12]。第一,設立專項基金,專門用于支持高層次文化人才的創新和發展。這些基金能夠激發更多文化人才的潛力,推動他們在文化領域的探索和創新。第二,提供豐富的科研經費支持,確保人才在進行文化研究和創作時能夠獲得充足的資源。這不僅包括資金上的支持,還包括提供必要的研究設施和設備,以便他們能夠更好地進行學術研究和藝術創作。第三,通過修建人才公寓,為人才提供了舒適的生活環境,使他們能夠在良好的氛圍中進行文化創作和研究。第四,加強與高校、科研機構、文化企業等的合作,建立一個產學研用相結合的人才引進和培育模式,共同引進和培養文化領域的優秀人才。總之,希望通過這些措施,能夠吸引更多的優秀青年人才來到新疆,傳承和發展新疆文化,為新疆文化的繁榮與發展注入新動力。
3 結束語
新疆文化建設是一項長期而系統的社會工程。我們要深刻把握新時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高新疆文化軟實力、堅定新疆文化自信,滿足人民的文化需求、推動新疆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賡續新疆紅色血脈的價值意蘊。通過堅持以文化潤疆工程為統領,秉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促進新疆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強數字化賦能新疆文化建設,提高新疆人才隊伍待遇等路徑,不斷增強我國新疆文化的競爭優勢,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貢獻更多的力量。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17-10-28(1).
[2]自治區召開干部大會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新疆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EB/OL].(2022-07-19)[2024-12-02].https://www.ts.cn/xwzx/szxw/202207/t20220719_8036198.shtml.
[3]習近平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強調 堅持依法治疆團結穩疆長期建疆團結各族人民建設社會主義新疆[N].人民日報,2014-5-30(1).
[4]習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強調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 推動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J].中國民族,2021(8):4-7.
[5]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164,203.
[6]習近平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強調堅持依法治疆團結穩疆文化潤疆富民興疆長期建疆努力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疆[N].人民日報,2020-09-27(1).
[7]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列寧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41.
[8]王德寧,蔡文濤.新時代加強文化建設的價值意蘊與實踐路徑[J].新傳奇,2024(36):51-53.
[9]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42.
[10]李志海,逯浩,溫鐵軍.新時代文化潤疆的時代背景、政策內涵及實踐路徑[J].實事求是,2025(2):76-82.
[11]田珊.數字化紅色文化資源賦能高校思政課的價值及路徑探析[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22(7):155-159.
[12]劉志明,龔超.新時代文化建設的重大成就、科學指南與實踐要求[J].教學與研究,2025(3):3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