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410(2025)07-0065-04
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強教必先強師,要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建設教育強國最重要的基礎工作來抓,大力培養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2025年1月《教育部關于加強新時代中小學體育教師隊伍建設若干舉措的通知》文件的頒布,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將教師隊伍建設擺到了極其重要的位置[1]。
如何更好地貫徹落實國家相關政策和文件精神、解決教師專業發展面臨的困境,構建科學合理的體系以推動教師專業發展,成為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在我區基礎教育深入改革的今天,加強教師團隊建設與培養,建立“四名”(名校長、名班主任、名家、名師)工作室,通過建立“四名”工作室,助力教師專業發展,賦能區域教育高質量提升。
楊國均體育名師工作室建立于2019年,為發揮體育名師工作室在全區的示范與引領、輻射與帶動作用,在工作室組建之初,我們在全區范圍內遴選了10名信念堅定積極向上、專業素養較高、業務能力較強的中小學體育教師作為名師工作室核心成員,由工作室主持人指導與幫助核心成員的專業成長。根據工作室的發展規劃,每位核心成員幫扶5名青年教師,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組成10個“青藍”幫扶小組,由10位核心成員任組長,在工作與學習中幫扶青年教師,最終形成了1名主持人引領10位核心成員,1名核心成員幫扶5位青年教師,即“一帶十,十帶五十”的區域網狀輻射面,核心成員與幫扶對象輻射到不同的學段和不同層次的學校,有效促進我區中小學和城鄉體育教師的協同與均衡發展。
一、理念引領,彰顯團隊文化
工作室團隊通過長期實踐與不斷探索,結合體育與健康學科與合川區域特點,從陶行知先生“知行合一”“生活即學習,社會即學?!苯逃枷胫?,提煉出了團隊的文化理念—“越嚴厲,越美麗”。文化理念的靈感源自一種生長在青藏高原上海拔5000米高的草本植物——紅景天。紅景天生長在缺氧、干燥、寒冷的環境之中,環境越惡劣,紅景天卻開放得越艷麗。我們將紅景天的這種精神品質內化成團隊理念,包含兩層意思,一是指合川是大區縣、大農村,體育教師的工作環境、工作條件相對較差,教師要經得起艱苦條件與惡劣環境的考驗方能收獲“美麗”;二是要能夠接受工作室主持人嚴格與高標準的要求,經受得住嚴苛的鍛煉、錘煉與磨煉,才能綻放“美麗”。體育名師工作室在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思想的潤澤下,在團隊理念“越嚴厲、越美麗”的激勵下,營造了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教研活動,搭建了促進自身專業發展的平臺,最終既精彩了自己,又照亮了他人。
二、“六化”協同,賦能團隊建設
工作室的核心競爭力在于組織架構,工作室的生命力在于其扎根真實教學場景,以六化系統推進團隊建設,最終實現工作室的終極價值構建教師成長共同體。
(一)立標定向,目標具象化
工作目標既是名師工作室發展的方向,也是團隊教師成長的動力之源。結合《合川區“四名”工作室建設與管理實施辦法》的相關要求,工作室制定了可操作、可量化、可評價的團隊工作目標與教師專業發展目標[2]。
1.團隊工作目標可測評。團隊工作目標指團隊組織開展的培訓與教研活動、跨區域與外出觀摩學習,示范引領與幫扶,教科研成果等。具體包括體育名師工作室每年組織4次教育教學能力提升培訓活動、參加跨區域教研活動至少2次、外出觀摩學習至少4次、每月開展團隊教研活動至少1次;工作室三年幫扶30所農村薄弱學校的體育工作開展,指導50名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與專業技能提升;主持人帶領工作室成員研究2個市級課題與2個區級課題;團隊撰寫一部體育學科專著,在核心期刊發表2篇文章。
2.教師專業成長目標可量化。教師專業成長目標指的是教科研成果、教學訓練業績,指導幫扶成效,經驗交流與活動開展,競賽獲獎與榮譽表彰等方面。具體包括每月組織2次“青藍”小組幫扶活動、微講座或經驗交至少流1次;三年中參加區級及以上優質課現場競賽、技能比賽獲一等獎至少一次,獲區級各種榮譽表彰至少1次;參與區級及以上課題研究至少1個、發表2篇文章、區級及以上論文評選獲獎至少3篇;幫扶至少3所農村薄弱學校體育工作發展、指導至少5名青年教師參加學區辦及以上的各種體育比賽并獲獎;訓練學生參加區級及以上體育競賽獲獎至少20人次,學校年度體育教學質量考核達“優秀”至少2次。擬定可觀、可測、可控的目標為團隊的工作開展指明了方向,激發了工作室教師工作與學習的內驅力。
(二)立規明責,管理制度化
工作室擬定了工作目標就需要制定配套的方案與制度來促進目標的達成,為工作室的建設與實施保駕護航。
1.實施辦法,明確規則與職責,保障執行。根據我區“四名”工作室管理實施辦法,團隊制定了《楊國均體育名師工作室工作實施辦法》,從團隊的工作宗旨、工作原則、工作目標的頂層設計,到工作職責、工作安排、工作要求、考核評價的具體實施都進行了系統規劃。
2.考評細則,提升協作與效率,達成目標。我們制定了《楊國均體育名師工作室考核評價細則》,評價細則設計以德、能、勤、績為出發點,對“教師的師德修為、學習研修、教科研業績、榮譽表彰、活動出勤”等五個維度的評價指標及分值進行了明確的規定。
3.各項制度,構建框架與秩序,支撐發展。結合《工作實施辦法》與《考核評價細則》,制定了學習制度、活動制度、幫扶制度、宣傳制度、共享制度、考勤制度、評價制度等七個制度來規范工作室的管理,助力團隊工作目標與教師成長目標落實落地。
(三)強基固本,學習常態化
組織、引導、幫助工作室成員學習是主持人工作的核心,工作室努力追求讓學習成為一種習慣,成為一種常態,全面提升教師的學習力。因為只有有了學習力才有競爭力,有了競爭力才有影響力,有了影響力才能更好地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1.時時學。幫助教師踐行“321”學習行動,工作室要求教師每天堅持30分鐘身體學習,管理好自身健康與體型,恢復與鞏固專項技能;每天閱讀20分鐘書籍,提升專業理論素養與綜合素養;每天10分鐘工作小結反思,在小結中改進不足,在反思中進步提升。同時,學習過程以打卡方式相互督促與激勵。
2.事事學。以“事”教人,則事半功倍。工作室組織教師在每一次開展的活動中“沉浸式”
學習、“體驗式”學習。學習內容涵蓋多個方面,比如:活動組織與主持、撰寫簡報與美篇制作推送、教學設計與教學展示以及經驗和方法的分享交流,讓成員在各種學習內容中“摸爬滾打”提升綜合素養;在參與的各級各類比賽中學習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從而轉變思想,改進教學方法,豐富經驗;在指導幫扶青年教師的過程中提升從教境界,既成就他人,也成就自己。
3.人人學?!叭诵?,必有我師焉”,引導工作室教師積極向專家與名師學習先進的教育思想理念與教學方式方法,開拓專業視域,提高教學水平;向前輩師長學習人生經驗與為人處事之道,豐富與積淀自我,增強人格魅力,知“大”與“小”,懂“高”與“低”,會“進”與“退”,能“上”與“下”,顧“左”與“右”;向同行和對手學習其優點與特點,取長補短,求同存異,去粗取精。
(四)拓徑增趣,活動多樣化
組織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活動是團隊建設與實施的主體,也是教師成長的重要載體。工作室以“兩修一結合”開展活動,“兩修”指“小組研修”和“團隊研修”。
小組研修,聚焦實踐與創新。通過撰寫大單元教學計劃、創新游戲設計、創新體能練習方法、開發與巧用體育器材等,提升工作室教師理論素養;通過開展送教幫扶活動、進行跨學校教研,促進工作室教師教學水平提升。
團隊研修,聚焦引領和交流。通過深入學習課程標準、教材及專業理論知識,積極參與各種提升培訓,有效促進團隊教師理論水平的提升。通過組織開展教學熱點、難點問題的專題討論和主題教研活動,提升教師的實踐能力。通過實施名師送教、名師講壇,開展跨學區、跨區縣交流分享,有效發揮工作室教師的輻射引領帶動作用。
“一結合”指小組研修與團隊研修相結合。以問題為導向,分組研討,完成“設計游戲、體能方案、情境創設,以及器材開發與巧用”等相應任務,讓工作室教師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磨礪品性。
團隊集中學習時,工作室開展“成長故事匯”“成果博覽會”等活動,從而增強凝聚力和工作室教師的獲得感、幸福感。通過系列活動的開展,教師們修內功、開眼界、練技能、強實力,在亮相中找到自己的價值,明白自己的差距。
(五)顯效促優,成果可視化
工作室教師在團隊理念“越嚴厲、越美麗”的引領與潤澤下,華路藍縷,弦歌不輟。核心成員和幫扶教師在區級和市級的教科研實施、教育教學研究、競賽評選、榮譽表彰等方面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完成了周期工作目標,收獲了“美麗”,綻放了“美麗”,既光彩了自己,又照亮了他人[3]。
1.技能大賽,碩果累累。近年來工作室核心成員及幫扶對象參加重慶市中小學體育教師技能比賽,24人獲一等獎。參加合川區中小學體育教師技能比,28人獲一等獎,13人獲二等獎。
2.賽課評選,屢次拔得頭籌。參加重慶市中小學體育教師優質課競賽9人獲一等獎。參加合川區中小學體育教師優質課比賽8人獲一等獎,4人獲二等獎。
3.教研科研,成績亮眼。市級課題結題3個,區級課題結題4個;論文市級評選一等獎8篇,二等獎11篇,區級一等獎36篇,二等獎46篇;文章發表22篇,其中核心期刊2篇,專著一部。在工作室建設與實施過程中通過不斷的體驗嘗試與實踐探究,逐漸形成了具有我區特色的體育教學風格——美境課堂。
4.教學訓練,成績斐然。工作室教師訓練學生參加區級競賽獲獎157人次,市級獲獎36人次,輸送后備人才78人,他們的教學質量均位居學校前列。
5.各種榮譽紛至沓來。工作室教師獲重慶市優秀指導教師12人次,獲區級學科名師2人,教壇新秀8人、骨干教師5人、課改標兵7人、教學能手12人、優秀教師6人、優秀指導教師15人次。
(六)激勵成長,評價多元化
根據區教委“四名”工作室管理辦法的要求,工作室每年根據評價制度對成員進行考核,評出“優秀、良好與合格”三個等級,考核采用自評、互評、組評與主持人評價相結合的多元考核方式。獲評“優秀”等級者,可以優先推薦申報學科兼職教研員和區級中心教研組成員。該評價體系使教師能夠全面了解自己的研修情況,更是激勵專業成長與促進深度反思的重要機制。
工作室以合川區深厚的地域文化底蘊(三江滋養、釣魚城精神)為根基,提出并踐行“越嚴厲,越美麗”的工作室核心文化理念。通過系統構建“六化”協同發展機制,有效破解了區域體育教師專業發展瓶頸,構建了共生共榮的專業學習共同體。實踐證明,該機制顯著促進了團隊成員專業素養的整體提升,助力其實現專業能力的淬煉與躍升群雁齊飛。楊國均體育名師工作室建設與實施模式不僅為合川區體育教育高質量發展注人了持續動能,其探索形成的可復制、可推廣的“合川樣本”,更深刻印證了“強師方能強教”的內在邏輯,為區域體育教師隊伍建設提供了具有借鑒價值的實踐路徑。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加強新時代中小學體育教師隊伍建設若干舉措的通知[EB/0L].(2025-01-17)[2025-02-01].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501/content—7001148.htm.
[2]劉才金,王慧娜,張振強.“六個一”助推名師工作室青年教師專業成長[J].體育教學,2025,45(05).
[3]陳東敏.名師工作室運行效果的個案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22.
(重慶市合川區教師進修學院401520)(E-mail:3614953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