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410(2025)07-0082-03
抗逆力是每個人都具備的一種內在資源,是維持人身心變化與穩定之間平衡的能力,它在人的社會化過程發揮著重要作用。抗逆力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涉及到個體能夠獲得的力量與資源。當下,社會“卷”字當先,驅動孩子“追求卓越”是每一位教育者的共識,跑得太快卻忽視了教他們如何去面對挫折、跨越一個又一個逆境,進而引發各種心理問題。因此,抗逆力教育亟待加強。
一、初中生抗逆力水平分級
(一)危機型
危機型學生通常失敗遠多于成功。他們缺乏積極的情緒體驗,繼而放大消極情緒,缺乏對自身運動能力的正確認知。當逆境來臨時,他們第一反應是抱怨和逃避。
(二)停滯型
停滯型學生普遍抱負水平不高。他們一開始會勇于接受挑戰,并能取得一定的成功,但是他們容易滿足或者是害怕失敗,怕丟掉來之不易的榮譽,于是他們選擇“見好就收”。
(三)成長型
成長型學生積極向上,熱衷挑戰自我。他們堅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努力總有回報,如果當下還沒取得成功,那是因為自己的努力還不夠。
二、體育教學中影響學生抗逆力的三個關鍵因素
(一)信念系統
信念系統會直接影響個體對逆境的反應,決定了人在想法、情緒上是走向正面還是負面,做出什么樣的行為。當然,信念系統是可以重塑、強化的,換句話說,如果能獲得信念系統的正面力量,抗逆力就會得到提升。
(二)教學組織
良好的教學組織能有效地調度學生,維護課堂秩序,提高學習效率。要想讓體育教學成為培養學生抗逆力的重要抓手,應關注學生的能力分級以及情緒價值,并全面貫徹新課標要求。
(三)人際聯結
體育課堂中,學生只有兩方面的人際聯結,即教師與同學。教師給予學生的正向引導、積極關懷、合理期望以及幫助與鼓勵都是學生的重要支持資源[]。
三、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抗逆力的對策
根據上文所述,得出以下初中生抗逆力的培養模型(圖1)。針對危機型學生,教師要引導他們學會正確歸因,要注重他們的情緒價值以修復他們的抗逆力;針對停滯型學生,教師要輔以成長思維的植入,搭建豐富的展示平臺來提升他們的抗逆力;而對于成長型學生,教師要通過榜樣引領、生生互動的方式,發揮他們的積極性,使得抗逆力得以保持。
圖1體育教學中初中生抗逆力的培養模型

(一)危機型學生抗逆力的修復策略
1.引導正確歸因,積極看待 逆境
2.注重情緒價值,弱化師者形象
體育課中常能聽到“老師,我不行”“我太笨了,再練也沒有用”。這些學生把失敗歸因為穩定性因素,即自己的能力不足。對此,如果不加以引導,他們就會產生無能為力的感覺,變得沮喪和不思進取,慢慢地就養成了“習得性無助”。教師應及時引導學生把失敗歸因為自己的努力不夠。讓學生明白體育課堂的練習時間有限,課后若及時復習動作,努力練習,是可以成功的。
人天生就會表達情緒,但處理情緒的能力需要不斷學習和實踐。教師在追求課堂效果的情況下難免會出現一些“趕工”的急躁情緒。課堂上,教師只有調控好自己的情緒,才能看見學生的情緒,進而呼應學生的情緒。例如,花樣跳繩課中兩學生因配合不好,都氣得摔了繩子。此時,教師不能急著去批評他們,應看到學生摔繩背后的急躁情緒,先肯定他們都是想認真學好的努力的孩子,先接住孩子情緒,再去尋找解決辦法。接著教師不妨在孩子面前弱化下自己的形象。當然,這不是貶低自己,而是通過這種自我剖析、自我暴露的手段來拉近與學生的距離,讓學生看到教師也有很多失敗的經歷,是從逆境中走出來的。這樣,學生才會與教師找到共鳴。接著,教師拿出手機播放自己練習花樣跳繩時的窘迫經歷,說明自己現在能跳得好,是不斷克服困難慢慢進步的。

(二)停滯型學生抗逆力提升策略
1.轉變評價思維,植入成長 思維
人有兩種基本類型的思維,一種是固定型思維,另一種是成長型思維[2]。前者認為一個人的智慧源自天生,后天努力不能改變什么,因而容易滿足現狀,不求進取;而后者則篤信,無論在哪些方面,自己的能力都可以通過后天的努力得到改善。而想要提升學生的抗逆力,教師就要幫助學生遠離固定型思維,培養成長型思維。教師在表揚中要多些鼓勵,在評價中多些描述。例如,教師在表揚學生時,就要多表揚一些后天可以改變的特性,比如努力、用心、堅持等,評價學生的成績時,要具體敘述出孩子努力的過程,以此讓學生明白后天的努力不僅可以解決問題,還可以發展自己的技能和天賦。
2.豐富展示平臺,滋養積極情緒

每個學生都想展現自我,渴望被他人認可和肯定。停滯型學生內心深處還是想展現自我的,只是失敗的次數太多,他們寧愿逃避,躲在角落里“與世無爭”。因此,首先教師應幫助學生客觀而全面地分析自己的優缺點,正確認識自己的能力。接著,搭建多樣的自我展示的平臺,讓學生展示自己的特長,使其獲得成功體驗,觸發學習的內在動機。最后,不斷引導學生開心扉,正視不足,取長補短,逐步增強自信心。學生通過展示自己,體驗成功,滋養積極情緒,自信程度就會越來越高。
(三)成長型學生抗逆力的保持策略
1.做好榜樣引領,貢獻替代 經驗
一些體育后進生在看了教師的動作示范后,可能表現出畏難情緒,覺得這些動作只有教師能做出來。這時不妨讓體型與其相仿的學生做成功示范,讓后進生產生替代性經驗,建立成功表象,攻克膽怯的心理壁壘。其實,成長型學生不一定就是天賦型的,他們往往和其他兩種類型的學生體型相仿。因此,在教學組織上利用好這一點,讓他們做好榜樣示范,可以達到一箭雙雕的效果,既讓他們增強了自信,又為其他同學貢獻了替代性經驗。
2.激發小組動力,實現助人自助
小組動力學理論認為通過制定適當的方案,小組成員互動交流可以解決實際問題,糾正成員的行為,實現“助人自助”。鑒于此,教師可以大力推行“小群體合作模式”,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進行分組,發動學生去探究問題,大家輪流做“小先生”,以此來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3]。例如,在籃球學習單元過程后段,教師把教學比賽的組織全權交給學生。學生自己制定比賽規則,確定競賽日程,組織研究戰術、嘗試執裁。體育學優生主導,學生人人參與,分工明確,提高學生自我組織、自我游戲的能力。

四、結語
立足體育課堂,學會逆風起航。體育是提升學生抗逆力的突破口。本文所展示的初中生抗逆力培養策略是筆者在日常的體育教學工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這些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學生修復、提升抗逆力,那些成長型學生無疑也是受益頗大的群體,他們通過為其他同學提供榜樣引領、人際支持的方式,進一步也提升了自身的能力,鞏固了自身的抗逆力。
(江蘇省蘇州市昆山市張浦震陽實驗學校215326)(E-mail:154268064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