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R445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1959(2025)15-0137-04
DOI:0.3969/j.issn.006-959.2025.5.030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Ultrason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of Abdominal Henoch-Schonlein Purpura in Children
LAI Chunmei,ZHONG Shigu
(DepartmentofUtrasound,epartmentofediatrics,AyuanCountyPeople'sHospital,Ayan4oo,Jiangi,ia) Abstract:Obetiealhrasocaesatisdseassfdoalcheuurainendoe diagnosticvalueofultrasoographyMethodsThelicaldataof62hidrenwithabdominalHenochSchonleinpurpuraoeretreatedn AnyuanCountyeople'sospitalfoarh toebruary2eeetrosptielyalydllpatintsundeetrsondaatio withspeialalpall ulrasoundasfdeioalouaealodgtofaltodts wredividedasltsd wall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Results Out of the 62 children,52 (83.87 % ) exhibited partial or extensive intestinal wall thickening with reducedoidallloso views.Corolerfneeadceaslodoalsitedetalallmadoalett twocaseshadsttll wasigifantlriostrotestialingoompadodouOocUrasodpf abdominalHenochnleinpurpuraaredisticti,withearvisualizationofestialwallhogenityndickengdingisee diagnosisurtheoretoisvasieaurendigprodulityultrasodisoreeptablrtsndit clinical applicability.
KeyWords:Henoch-Schnleinpurpura; ColorDopplerultrasound; Gastrointestinalbleeding;Intestinal wallthickening
血管異常反應導致的過敏性紫癲主要侵襲7歲以下的幼童,表現為皮膚瘀斑、腸道出血和關節炎癥等癥狀。該病可分為關節、皮膚、腎臟和腹部四種類型。在消化系統中,過敏性紫癲可能導致腹部問題,如突發腹痛、嘔吐和黑便,這種情況被稱為腹型過敏性紫癲。由于初始癥狀缺乏特異性,如僅出現臍周疼痛,可能導致診斷困難,甚至誤診或漏診,對兒童的整體健康產生負面影響3。腹型過敏性紫癲可能被誤認為是腸梗阻或闌尾炎等其他疾病。隨著超聲成像技術的發展,其在臨床應用中越來越普遍,特別是在幼兒中,由于其腹壁較薄,高頻探頭可以精確地檢測到腸道壁和周圍組織的異常,包括腸壁增厚和淋巴結腫大[4.5]。鑒于此,本研究選取縣人民醫院2022年3月-2024年2月收治的62例腹型過敏性紫癲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旨在分析兒童腹型過敏性紫癲的超聲表現、疾病情況等,探討超聲檢查的診斷價值,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對2022年3月-2024年2月縣人民醫院62例腹型過敏性紫癲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納入標準: ① 遵循《諸福棠實用兒科學》第8版的過敏性紫癲診斷準則,表現出腹部疼痛、嘔吐和消化道出血等癥狀; ② 初次發病的病例;③ 急性病程階段。排除標準: ① 近期使用過糖皮質激素或免疫抑制治療; ② 伴有嚴重感染狀況; ③ 存在其他風濕免疫疾病。患者中,男41例,女21例;年齡3~13歲,平均年齡( 6.20±2.50) 歲;其中37例入院時已有皮膚紫癲表現,余25例隨后出現。發病時間1~7d,平均發病時間為 (2.70±0.70)d O
1.2方法所有患者在檢查前需空腹,采用仰臥姿勢,運用GEVolusonE8或阿洛卡 ∝7 彩色多普勒超聲設備,調整探頭頻率至 3.5~5MHz (用于凸陣探頭)和 7~12MHz (用于線陣探頭)。檢查部位包括門、十二指腸、空腸、回腸和結腸。通過凸陣和線陣探頭的交替應用,前者全面觀察病變及周圍結構,后者則用于檢測微小變化。實施多角度掃描,測量腸壁厚度,評估腸壁與鄰近組織的聲學特性、血流狀況及伴隨的異常征象。將腸壁厚度大于 3mm 定義為腸壁增厚。
1.3觀察指標 ① 分析超聲圖像中腹型過敏性紫癲各段腸道的壁厚、回聲特點、腸系膜淋巴結狀態及腸壁血流,以確定超聲表征。 ② 依據大便潛血試驗結果,將62例患者分為出血組和非出血組,對比兩組間的腸壁增厚差異。
1.4統計學方法使用SPSS22.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數據以 [n(%) 形式展示,并進行 χ2 檢驗,設定 Plt;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兒童腹型過敏性紫癲超聲具體表現在62例患者中,52例( 83.87% )表現出廣泛的或局部的腸道壁增厚,呈現低回聲特性。這一增厚現象在32例中表現為單個區域,而在14例中涉及多個部分。小腸是最常見的受影響部位,其腸壁厚度在 4~11mm ,平均厚度為( 7.28±1.59)mm ,特別是黏膜下層顯著增厚。超聲圖像中,這些區域顯示為一致的低回聲,橫截面形似“面包圈征”,縱切面則揭示出漿膜層的直線輪廓,而黏膜層像“面包圈征\"伸入腸腔。增厚的腸壁血流信號比正常狀態更為活躍。患者的病變腸段界限通常清晰,但蠕動活動減弱,并且常常伴隨腸管擴張以及腸腔內的液體積聚。在35例有消化道出血的病例中,28例觀察到了腸壁增厚,平均厚度為0 8.05±2.00)mm 。只有10例( 16.13% )在超聲檢查中沒有發現明顯的腸壁增厚跡象。32例患者伴發腫大的周邊腸系膜淋巴結,最大尺寸可達 23mm×10mm ,形態傾向于橢圓形,淋巴結的皮髓質界限模糊,無鈣化且無回聲,血流信號增強。12例患者出現盆腹腔積液,平均深度為( 14.20±6.80)mm ,其中2例并發了腸套疊。典型的超聲圖像見圖1。
圖13歲女童腹部高頻超聲圖像

注:A:腸壁在短軸視圖中變厚,呈現回聲減弱的\"環形\"特征;B:中上腹部小腸多部位受累;C:彩超顯示腸壁血流信號增強;D:伴發腸系膜 淋巴結腫大。
注:A:腸壁在短軸視圖中變厚,呈現回聲減弱的\"環形\"特征;B:中上腹部小腸多部位受累;C:彩超顯示腸壁血流信號增強;D:伴發腸系膜 淋巴結腫大。
圖13歲女童腹部高頻超聲圖像(續)

2.2患兒的腸壁增厚情況比較無消化道出血組腸壁增厚20例 (74.07% ),消化道出血組腸壁增厚32例( 91.43%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χ2= 4.528,Plt;0.05 。
2.3治療后超聲復查情況所有患者在接受針對性癥狀治療和抗過敏措施后,腹痛和便血等癥狀顯著減輕或完全消失。進一步的超聲檢查顯示,患者的腸壁增厚狀況有所改善,腹腔內積液消退,腫大的淋巴結縮小。
3討論
在兒童時期,一種IgA介導的血管性變態反應性出血性疾病即過敏性紫癲,常累及皮膚、關節、胃腸道和腎臟,其以獨特的變態反應影響孩童的微觀血管系統,最顯著的特征是盡管血小板計數正常,卻會出現紫癲現象8。尤其在學齡前階段,此病癥的發病率在冬春季節尤為凸顯。據統計,大部分患者會遭遇胃腸道不適,比如腹痛、嘔吐以及消化道出血等問題。此類疾病可能導致患者經歷反復或持久的臍周不適,盡管沒有特定的壓痛點,體檢時僅能輕微觸及,無反跳痛,且腹部肌肉保持松弛狀態。診斷過程中,由于癥狀非特異且復雜,誤診的可能性不容忽視[10,I]。余麗娜等[的研究發現,約有超過 14% 的病例,最初的臨床表現是腸胃癥狀,繼而發展為皮疹。因此,識別那些以腹痛和便血為首發癥狀的腹型紫癲至關重要。這種炎癥通常集中于小腸,其病變呈現明顯的節段性分布[13]。王小花等[4的研究表明,腹型過敏性紫癲的病變焦點可能落在易受缺血威脅或結構脆弱的十二指腸球部等部位。在急性發作時,小靜脈、小動脈和毛細血管承受劇烈炎癥,引發中性粒細胞和嗜酸性粒細胞的大量侵入,血液外溢,血管壁發生纖維蛋白樣壞死,從而導致腸黏膜腫脹、充血和表層潰瘍[15]。超聲檢查顯示,受影響的腸壁厚度增加,尤其是在黏膜下層,呈現出均勻的低回聲信號,病變隨腸管走向呈分段分布,短軸圖像則呈現類似“環狀”的特征。有研究者推測,腹型紫癲患者的消化系統內富含微血管網絡,它們穿透肌層并形成黏膜下的動脈叢,豐富的結締組織可能加重了此處的水腫和腸壁的增厚[。鑒于小腸的生理功能與消化和吸收緊密相連,且富含毛細血管,任何食物殘渣都可能成為觸發因素。一項研究證實,腹型過敏性紫癲的超聲診斷具有高敏感性,達 86% ,同時具有極高的特異性,腸道壁的異常增厚程度與疾病的嚴重程度和癥狀持續時間呈正相關。
本研究結果顯示,62例患者中,有52例顯示出腸道局部性增厚的現象,尤其在小腸區域,其病理特征主要體現在黏膜下層,超聲圖像呈現出獨特的“短軸環狀\"和“長軸波動\"模式,這與先前的文獻記載相吻合。超聲技術不僅能夠揭示病態腸管的擴張、積液狀況,以及腸管界面、蠕動活動,還展現出周邊腸系膜淋巴結的腫大,同時,增厚腸壁的血流信號顯著增加,形成鮮明的圖像特征[18]。超聲檢查在疾病治療效果的監測中也扮演著關鍵角色。針對兒童急性腹痛伴有消化系統癥狀的情況,超聲檢查在鑒別診斷中有重要作用。例如,急性闌尾炎的典型超聲表現為右下腹部的“圓柱狀”低回聲結構,可能伴有糞石的高回聲,伴發的系膜增厚和回聲增強[19]。另一方面,腸套疊的超聲特征則為橫截面的“靶心狀”和縱截面的“套管狀”,常見于幼兒群體。此外,本研究還發現,消化道出血組與無出血組在腸壁厚度上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lt;0.05) ,這暗示腸壁增厚可能是出血前的預警信號。過敏性紫癲引發的血管滲透性問題可能導致出血,當腸道受到刺激,不溶性免疫球蛋白可能在腸壁積累,引發水腫和增厚,進而誘發黏膜出血。超聲檢查以其精準度,通過獨特的影像解讀,能有效評估疾病的嚴重程度。孫小妹等2的研究采用胃鏡和腹部彩超對腹型過敏性紫癲患者進行了深入分析,他們的發現與超聲結果相符,著重指出小腸的病變,表現為水腫、出血、充血和潰瘍。相比之下,腔鏡檢查由于需麻醉且兒童合作度低,家長對此接受度較低,而超聲檢查因其無創性、可重復性的優點,深受家長青睞,確保了診斷的精確性。
綜上所述,腹型過敏性紫癲在超聲中有一定的特異性,通過超聲能及時發現患兒的病變情況,判斷疾病,還可隨時復查腸壁恢復情況。臨床應用價值高,值得推廣運用。
參考文獻:
[1]金明月,童嵐,付吉利,等.高頻超聲對兒童腹型紫癜診斷價值探討[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9,23(12):2105-2108.
[2]徐魏軍,魏璽,夏爽,等.川崎病腸道受累與腹型紫癜的超聲鑒別診斷[].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2021,30(4):294-298.
[3]李婧,高成龍,吳捷.以腹型為首發表現的兒童過敏性紫疲臨床分析[].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21,36(1):47-52.
[4]石貽玲.彩色多普勒超聲對急性小腸套疊患兒治療時機及方案選擇的評估價值[].徐州醫科大學學報,2019,39(2):135-138.
[5]高靜,鄭偉,陳娜,等.胃鏡與胃腸電圖聯合檢查在兒童腹型過敏性紫癜診斷中的應用[].山東醫藥,2022,62(7):46-49.
[6]陳云,胡立杰,王婷婷,等.兒童腹型過敏性紫癜臨床誤漏診分析[J].臨床誤診誤治,2023,36(5):11-14.
[7]楊凈,朱莉.胃鏡在兒童腹型過敏性紫癜中的診斷價值[].貴州醫藥,2020,44(5):780-781.
[8]任青婷,彭啟迪,袁麗萍,等.兒童腹型過敏性紫癜的胃鏡表現及其臨床特點分析[.安徽醫科大學學報,2020,55(4):607-611.
[9]陳馮秀,葉紅,王世彪,等.以腹痛為首發癥狀的兒童過敏性紫疲的危險因素分析[].臨床薈萃,2020,35(10):931-934
[10]蔣茂林,向梅,李靜,等.兒童腹型過敏性紫癜合并蛋白丟失性腸病臨床分析[].兒科藥學雜志,2022,28(12):43-47.
[11]程凱,袁麗萍,胡波.血清促胃液素、C-反應蛋白、D-二聚體檢測在兒童腹型過敏性紫癲中的臨床意義[.中華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9,34(11):827-831.
[12]余麗娜,侯海瑞,張燕妮,等.CD64指數、IL-6、PCT檢測對兒童過敏性紫癜合并感染的早期診斷價值分析.檢驗醫學與臨床,2021,18(18):2638-2642.
[13]周鵬,楊星光,趙成廣,等.應用血液灌流與丙種球蛋白治療兒童過敏性紫癜合并消化道出血單中心對照研究.中華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24,39(3):176-181.
[14]王小花,林堅,邢東文,等.血小板-淋巴細胞比值對兒童過敏性紫癜胃腸道出血的預測價值分析.中國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學雜志,2023,22(2):163-164.
[15]張書鋒,劉翠華,劉玉潔,等.過敏性紫疲患兒血清miR-374b表達水平及其與并發腎炎的相關性[.中國循證兒科雜志,2022,17(1):61-65.
[16]王碩,張小飛,榮愛紅,等.幽門螺桿菌分型與兒童腹型過敏性紫疲的關系[].中國實驗診斷學,2018,22(4):680-681.
[17]吳盈盈,葉歡歡,周海燕.小兒過敏性紫癜復發的危險因素分析和風險預測模型構建[.中國婦幼保健,2022,37(22):4214-4218.
[18]馬鵬飛,儲婧,龍云,等.腹型過敏性紫癜內窺鏡檢查及病理學特點[].安徽醫學,2021,42(2):132-135.
[19]張志紅.尿特定蛋白五項測定在過敏性紫癜患兒早期腎損傷的臨床應用價值].中國藥物與臨床,2019,19(12):2079-2080.
[20]孫小妹,戴亮,孫飛揚,等.成都地區與川西高原地區過敏性紫癲患兒臨床特征比較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18,45(12):2274-2276,2287.
收稿日期:2024-05-30;修回日期:2024-06-11
編輯/成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