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333(2025)20-0095-03
《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初中物理課程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包括物理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科學態度與責任四個方面1.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是初中物理教學的核心任務,物理教學要把核心素養目標作為根本性指導,緊緊圍繞四個方面進行教學設計并實施,凸顯物理學科的獨特育人價值.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對于一些常識介紹性教學內容,容易忽視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未能突出物理教學的特色.對于初中物理常識性課程,同樣應該凸顯核心素養的培養導向,彰顯物理教學特色.
1凸顯邏輯性,促進學生科學思維的發展
物理學是一門嚴謹的學科,富有邏輯性的教學內容對學生科學思維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物理概念課和規律課邏輯性通常比較明顯,而對于常識性課程,其內容較為繁多且松散,邏輯性并不強.對此,教師應該綜合考慮所有教學內容,挖掘其背后的邏輯主線,形成鮮明的內容組織邏輯,從而促進教學的流暢性,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科學思維品質.在常識性課程教學中凸顯邏輯性,是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必然要求[2].
例如,在“家庭電路”這節課中,教材包括“家庭電路的組成”“火線和零線”“三角插頭和漏電保護器”等內容.在“家庭電路的組成”部分,教材介紹了家庭電路由進戶線、電能表、總開關、保險裝置、用電器構成,并對電能表、總開關、保險裝置的作用進行了討論;在“火線和零線”部分,教材著重介紹了試電筆的使用方法;在“三角插頭和漏電保護器”部分,教材介紹了三角插座、三角插頭和漏電保護器.這樣的安排,內容前后關聯度不高,邏輯性有所欠缺,不利于學生科學思維的發展.為此,可以把教學內容優化成“家庭電路的組成”和“各組成器件的分析討論”兩部分.在“家庭電路的組成”部分,講解組成要素及連接順序,在“各組成器件的分析討論”部分,按照連接順序依次對進戶線、電能表、總開關、保險裝置、電燈、二腳插座、三角插座做深入的分析討論.這樣的調整更加凸顯教學的邏輯性,有利于學生保持清晰的思維主線,提升學習效果.
2 注重問題導向性,助力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提升
物理學是一門以問題為導向的探究性學科,科學探究是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物理學重要的特色之一[3].科學探究的要素主要包括問題、證據、解釋、交流四個方面.對初中物理常識性課程,科學探究的要素線索并不十分明顯,教師要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的育人因素,在教學中設置恰當的問題,引導學生經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過程,從而凸顯科學探究的本質.在常識性課程教學中凸顯問題的導向性,讓學生經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這是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必然要求.
例如,在“家庭電路”這節課中,教師改變傳統的講授教學方式,讓學生經歷探究家庭電路的組成要素及其連接順序的過程,助力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提升.教師將學生分組并提問:家庭電路由哪些元件構成?提示學生根據自身生活經驗進行思考.學生經常使用家庭電路的器件,能說出進戶線、電能表、總開關、用電器、插座導線等器件.接著,教師繼續布置任務,讓學生思考家庭電路各組成器件的連接順序及其原因.學生最后分析得出,總開關緊隨電能表安裝可以方便電路器件的不帶電維護,保險裝置放在總開關后可以幫助人們在不帶電的情況下安全更換保險絲,保險絲放在用電器和插座之前且安裝在火線上,可以使保險絲熔斷時用電器和插座不帶電,更好保障用電安全.這樣的教學,讓學生經歷自主發現和探索的過程,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3體現趣味性,增進學生非智力因素的支持
物理學是一門生動的學科,物理教學中應該注重教學設計的趣味性.對于初中物理常識性內容,如果采用直接闡述和介紹的方法進行授課,難免會使學生感到枯燥和乏味[4].物理教學應當是生動有趣的,學習物理的過程也應該是快樂的.教師可以通過構建“辯論會”“小小設計師”“時空連線對話”“信息速遞”“物理魔術”“物理游戲”等情境,活躍課堂氛圍,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和進步.趣味性的學習情境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潛移默化中激發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為學生的學習提供較強的非智力因素支持.在常識性課程的教學中凸顯趣味性,這是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必然要求.
例如,在\"家庭電路”這節課中,教師改變課程固定的線性教學流程,設置“我是小小研究員”活動,讓學生分成小組自主認領任務單,對進戶線、電能表、總開關、保險裝置、電燈和插座等內容展開學習.對進戶線,任務單中包括“火線、零線與大地之間的電壓是怎樣的?”“判斷火線和零線的工具是什么?其結構和原理是什么?”等問題.對于電能表,任務單中包括“電能表的作用是什么?”“如何讀數?”“單位是什么?”等問題.對于總開關,任務單中包括“總開關的作用是什么?”“為什么開關向上推是閉合,向下推是斷開?能不能反過來設置?”等問題.對于保險裝置,探究任務單中包括“保險絲的作用是什么?”“保險絲的電阻和熔點有什么特點?”“空氣開關的好處是什么?”等問題.對于電燈與插座,任務單中包括“電燈的開關為什么要接到火線上?”“仔細觀察課本上的裝置圖,兩腳插座和三角插座的接線有什么特點?”等問題.各小組認領完任務單后,組內自主閱讀課本,思考討論得出結論,然后上臺匯報,組間交流.教師對學生的表現進行積極的評價并最終給出答案.這樣的教學,一方面,教師通過構建生動的學習活動,激活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增強了學習的趣味性,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更強的非智力因素支持;另一方面,教師采用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教學,各小組進行任務分工,最終匯總全班的學習成果,不但更加高效,而且能夠讓學生對“分工與合作”這種最基本的社會運作模式有真切的體會
4突出情境性,培養學生的物理觀念
物理學是一門與生產、生活和社會緊密聯系的學科,《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22年版)》倡導情境化教學,教學中應該注重情境的構建.合理的情境不僅有利于學生在開展學習活動過程中形成物理觀念,也有利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運用物理觀念,從形成和運用兩個方面培養學生的物理觀念[5].一般而言,物理概念和規律是在探究某個問題的基礎上總結而來的,物理概念課和規律課的問題情境通常較為明顯,會在教材中明確列出.而對初中物理常識性課程,由于涉及的內容較多且靈活性較大,通常不會給定某個特定的情境,但這絕不意味著常識性課程的教學不需要構建情境.常識性課程的內容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連,教師在講授常識性課程時,要思考本節課內容與日常生活的聯系,找到與知識點相關聯的恰當的情境,讓學生在熟悉的內容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例如,在“家庭電路”這節課“三線插頭與漏電保護器\"教學中,教師沒有直接進行平鋪直敘式的講授,而是設置生活中的一個常見的情境,讓學生思考和討論.教師給學生講述:小明家新買了一臺洗衣機,該洗衣機是三線插頭,而家里只有二腳插座,小明想要把三線插頭的上腳掰掉,插到二腳插座中使用,這么做可行嗎?為什么?學生組內討論,分析其可行性并進行發言.針對很多同學認為掉上腳可行的觀點,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發現三線插頭上腳的長度要比其他兩腳略長,并讓學生思考其中的道理學生討論發言之后,教師總結三線插頭保護人體防止電擊的原理,講解漏電保護器這種保護人員免于觸電的家庭電路器件.最后,師生達成共識,為了安全起見,在日常生活中,三線插頭不可以掉上腳使用.以上教學中,教師創設了真實的情境,讓學生對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深人探究,培養了學生關注生活細節、深入思考的習慣,提升了學生基于證據得出結論的科學思維能力.
5 結束語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除了物理概念和規律內容外,還有不少常識性教學內容.常識性教學內容的教學與物理概念和規律的教學一樣,它們都承擔著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任.對于常識性課程,教師不能照本宣科式地簡單介紹,而要緊緊圍繞學生的物理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科學態度與責任四個方面進行教學.在促進學生科學思維的發展方面,常識性課程內容需要教師開展邏輯梳理,讓學生在看似繁雜的內容中找到思維主線,凸顯學習內容的邏輯性;在助力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提升方面,教師要深入挖掘常識性內容背后的問題,引導學生經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注重學習內容的問題導向性;在促進學生的科學態度與責任發展方面,常識性課程內容需要教師樹立“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和進步”的理念,增進學生非智力因素對學習的支持作用,體現學習內容的趣味性;在提升學生物理觀念方面,常識性課程內容要緊密聯系生活,讓學生在情境中發現和解決自己未曾注意的問題,突出學習內容的情境性.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許璟.邏輯課堂教學實施初探[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7,46(09):9-11.
[3]溫亞莉.指向核心素養的初中物理情境化教學實踐:以“壓強”為例[J].物理通報,2024(03):41 -44.
[4]李吉,王安民.基于物理情境的驅動問題設計策略[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23,52(32):7-10.
[5]姬磊.初中物理趣味性教學策略探究[J].理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1(03):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