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的尿液含有極少量的紅細胞。未經離心的尿液在顯微鏡下每個高倍視野可有紅細胞0~2個,如果超過此數量,即為血尿。如果發現患者有血尿,可以利用相差顯微鏡觀察尿液中紅細胞的形態,為疾病的診斷提供依據。例如,腎小球性血尿通常表現為變形的紅細胞,而非腎小球性血尿則可能顯示為正常形態的紅細胞。
尿紅細胞增加(血尿)是一種危險信號,可能是泌尿系統惡性腫瘤的唯一臨床表現。其臨床意義在于根據尿紅細胞形態鑒別血尿的來源,判斷血尿是腎小球性或非腎小球性。
尿畸形紅細胞的產生機制
物理損傷和化學因素作用,均可導致紅細胞的形態發生改變,形成畸形紅細胞。比如,尿紅細胞通過病變的腎小球濾過膜時受到物理性損傷;尿紅細胞在流經腎小管時受到尿pH、滲透壓及尿酶、尿素等化學因素的影響。
腎小球性血尿與非腎小球性血尿的鑒別準則
在尿液分析中,紅細胞形態是區分腎小球性血尿與非腎小球性血尿的關鍵指標。若尿液樣本中,超過80%的紅細胞呈現出多樣的畸形狀態,高度提示腎小球性血尿。相反,若紅細胞表面光滑,大小形態均一,且畸形紅細胞比例低于20%,則傾向于非腎小球性血尿的判斷。值得注意的是,當畸形紅細胞比例介于20%~80%之間時,將其視為混合性血尿,提示可能存在多種病因。
對于被診斷為腎小球性血尿的患者,需要做進一步檢查,特別是為了排除繼發性腎炎的可能性。僅在排除繼發性因素后,才能確診為原發性腎炎。在這一過程中,腎臟的病理學檢查往往能提供決定性的證據。
對于非腎小球性血尿的患者,影像學檢查如B超、IVP、CT、MRI,都可能成為尋找病因的重要工具。醫生會依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和臨床需求來決定檢查手段,以確保盡早明確病因,為治療方案的制定提供有力支持。
尿液紅細胞形態檢查過程
標本采集
取早上第2次新鮮晨尿的中段尿,留尿前一天晚上22:00后至收集第二次晨尿前少飲水(最多
200 mL)。中段尿是指在排尿過程中,先排出一部分尿液,然后收集中間段的尿液(至少10 mL)于干凈的容器中,最后段的尿液則棄去。這樣做的目的是減少尿液中可能存在的雜質和細菌,確保尿液樣本的純凈度,以便進行更準確的醫學檢測。
尿液紅細胞形態檢查
尿液紅細胞形態分析,又稱為尿相差檢查,是一種利用特殊相差顯微鏡進行的檢測。這種檢查方法的核心在于觀察尿液中紅細胞的大小、色素含量、形態變化以及異形紅細胞的數量。通過計算畸形紅細胞的百分比,醫生可以鑒別出腎源性血尿或非腎源性血尿的原因。尿液紅細胞形態分析對于診斷腎臟疾病、泌尿系統感染、結石等具有重要意義。
正常形態的尿紅細胞具有末梢血涂片所見的紅細胞同樣的形態,雙面中央凹陷、圓盤狀,呈淡黃色。如呈現環形(炸面包圈樣)、棘形、鋸齒(皺縮)形、靶形、影形、口形、裂形、小型、球狀等異常形態,均稱為尿畸形紅細胞。
大紅細胞
(1)形態特征:直徑>8 μm,形態與正常紅細胞無顯著不同,但其存在可能提示特定的臨床情況。
(2)臨床意義:低滲尿時紅細胞膨脹,體積變大,或來源于患者血液中的大紅細胞,與特定類型的泌尿系統疾病相關,如腎小球腎炎或腎結石等。此外,這種形態的紅細胞也可見于巨幼細胞性貧血等血液系統疾病。因此,觀察到大紅細胞時,需結合臨床癥狀和實驗室檢查結果綜合分析。
小紅細胞
(1)形態特征:直徑小于6 μm,細胞體積變小,且大小較為一致。
(2)臨床意義:這些形態變化可能來源于腎小球,或者是由于患者血液中的小紅細胞、高滲和酸性尿導致紅細胞脫水、體積變小。在診斷時,需要排除患者血源性因素后,才能判定這些變化多見于隱匿性腎炎、IgA腎病、紫癜性腎炎等疾病,同時也可能見于缺鐵性貧血等其他病癥。
紅細胞大小不等
(1)形態特征:細胞腫大、縮小或破碎,大小不一,可相差3~4倍。這些變化通常在顯微鏡下觀察到,反映了細胞的異常狀態。
(2)臨床意義:這些變化多來源于腎小球,需排除血源性因素后判定,多見于腎小球疾病,如腎小球腎炎、腎小球硬化等,可能導致腎功能受損。因此,觀察到細胞形態的異常變化時,醫生通常會進一步檢查,以確定具體的病因和病情,從而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案。
棘細胞
(1)形態特征:細胞大小不等,細胞邊緣或中心部位帶有一個或多個大小不等的棘狀突起,或出現偽足,似芽孢;中心呈口形、靶形、不規則形。
(2)臨床意義:紅細胞通過病變的腎小球基底膜時受到強力拉伸或擠壓的機械損傷,以及不同 pH、滲透壓持續變化的腎小管濾液的影響而發生形態改變,是腎小球疾病的特征性細胞。
鋸齒狀紅細胞
(1)形態特征:細胞大小不等,邊緣出現數量多、大小和高低不等的突起,呈鋸齒狀、車輪狀,多伴有中心淡染區擴大。
(2)臨床意義:來源于腎小球,多見于腎小球疾病。
皺縮紅細胞
(1)形態特征:細胞體積變小,膜皺縮,可見鋸齒樣突起,血紅蛋白濃縮,有時呈桑椹狀、草莓狀、星芒狀。
(2)臨床意義:由高滲或酸性環境中紅細胞脫水形成,無特異性疾病相關性。
環形紅細胞
(1)形態特征:大小不等,以中心呈圓形空心的面包圈狀為主,也可見中心呈三角形、十字形、古幣形等空心環狀或靶形環狀等。
(2)臨床意義:紅細胞內血紅蛋白大量丟失或胞質向四周聚集形成,多見于腎小球疾病。
紅細胞碎片
(1)形態特征:細胞大小不等,形態不規則,常見半月形、盔形、三角形、新月形及不規則形。
(2)臨床意義:因各種原因導致的紅細胞破壞,如腎小球疾病、血栓性微血管病、溶血性疾病、心瓣膜溶血、彌漫性血管內凝血等。紅細胞碎片在尿沉渣分析儀中一般是不會表現為異常(只是干化學潛血會是陽性),如離心鏡檢尿液中出現大量的紅細胞碎片時,需要注意是否有彌散性血管內凝血、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疾病的可能,需要結合血常規(鏡檢)的結果輔助判斷。
影紅細胞
(1)形態特征:大小不等,紅細胞膜極薄,呈環狀、淡影圓圈狀。
(2)臨床意義:紅細胞內血紅蛋白溢出嚴重或幾乎完全丟失,常見于低滲尿、陳舊尿,也可見于腎小球疾病。
結束語
總之,尿液紅細胞形態檢查是維護泌尿系統健康的重要工具,不僅能幫助早期發現疾病,還能為醫生提供關鍵信息,以便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因此,定期進行尿液檢查,特別是關注紅細胞的形態,對于維護整體健康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