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患者長期代謝紊亂激活機體炎癥介質,造成腎小球內皮細胞功能損傷,刺激腎臟微血管病變,導致腎臟結構及功能異常,引發DN。DN為終末期腎病首要病因,并與心血管病死率升高存在密切關聯,初期無特異性癥狀表現,臨床僅能觀察到腎小球高濾過,蛋白尿進行性增多,在臨床檢測與確診中易被忽略。腎臟通過排泄體內代謝物和分泌激素,維持機體酸堿及水電解質平衡,若腎臟長期處于高滲透狀態,腎小球濾過率持續下降,最終導致腎衰竭。及時發現腎臟早期損傷,明確早期DN診斷,采取有效治療措施,可在很大程度上逆轉糖尿病腎臟疾病(diabetic kidneydisease,DKD)4。PRO陽性表示腎臟有蛋白尿漏出,腎臟濾過功能異常,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腎臟變化,但不能完全反映腎臟狀況。mAlb陽性表示腎小球濾過率增加,提示腎臟損傷,是早期發現腎臟損傷的重要參考指標,但易受病理及尿液pH 值變化等影響。CysC是經腎小球濾過并被近端小管重吸收的小分子蛋白,正常情況下尿中不能檢出,可準確反映腎小管損傷情況。本研究聯合檢測PRO、MAlb、CysC,評估三者對DN的診斷效能,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首鋼水鋼醫院2022年4月—2023年6月收治的80例DM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PRO排泄率分組,55例單純糖尿病者分為對照組,25例早期DN患者歸入研究組。對照組男性30例,女性25例;年齡 43~77kg ,平均( 60.00±2.07 歲;DM病程 3~10 年,平均( 6.50±1.61, )年;體質量 45~72kg ,平均( 58.39±1.33? 1 kg 。研究組男性20例,女性5例;年齡 41~78 歲,平均( 59.50±3.12) 歲;體質量 44~73kg ,平均( 58.46±1.96) kg ;DM病程 2~12 年,平均(7.00±1.17) 年。2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入選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5]DM 診斷標準;認知正常、意識清醒,可正常溝通者;早期DN符合《糖尿病腎臟疾病臨床診療中國指南》診斷標準。
排除標準:合并糖尿病其他并發癥、腎病綜合征、代謝性疾病、尿路感染、惡性腫瘤、腎小球腎炎、血液系統疾病者;入組前 30d 內服用過免疫抑制劑、腎毒性藥物或接受胰島素治療者;哺乳期、妊娠期女性。
1.3方法
1.3.1 PRO、mAlb檢測
全部患者在清晨空腹 10h 狀態下收集首次小便 10mL 中段尿液裝于2個試管內,于 2~8°C 保存且不超過 24h ,用AVE766-AVE752全自動尿液分析儀(愛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湘械注準20192400025)及相關尿液試紙測定PR0水平。用BC-20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深圳邁瑞生物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粵械注準20152221143)檢驗標本中mAlb水平。陽性檢驗標準: PRO> 150mg/L ,r nAlb>20mg/L 。
1.3.2 CysC檢測
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 5mL 置于真空干燥管內,以 3000r/min 轉速離心 15min 后取分離后血清,采用免疫比濁法 (深圳市錦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試劑盒)測定CysC水平。CysC正常范圍 0.6~2.5mg/L #
1.3.3 質量控制
本次檢測均由首鋼水鋼醫院檢驗科同一名經驗豐富的專科醫生,在標準實驗室環境下用檢驗儀器完成相關檢測。檢測前核對相關試劑盒保質期,調適檢測儀器,所有檢測步驟嚴格參照試劑盒、儀器操作說明執行。
1.4 觀察指標
(1)比較2組患者的CysC、mAlb、PRO水平;(2)采用ROC曲線分析CysC、mAlb、PRO對DN的診斷價值。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6.0統計學軟件對本研究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行 χ2 檢驗;計量
資料以 表示,行 χt 檢驗或 F 檢驗。 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Cys C、mAlb、PRO水平
研究組Cys C, mAlb、PRO水平均較對照組高(P<0.05) ,見表1。
2.2CysC、mAIb、PRO及聯合檢測對DN的診 斷效能
聯合檢測AUC 較CysC、mAlb、PRO單一檢測高 (P<0.05) ,見圖1、表2。
3討論
DM患者長期處于高血糖狀態,會導致機體葡萄糖代謝異常及腎臟血流動力學改變,對腎功能造成實質性損害。隨著病情的進展,腎臟過濾功能受損,過濾屏障能力減弱,白蛋白從尿液中泄漏,引發DN。DN不是腎臟孤立病變,長期處于高血壓、高血糖狀態還會持續損傷血管內皮,形成動脈粥樣硬化,引發心肌梗死、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造成患者反復住院、殘疾等,加重患者經濟負擔。所以,早期識別DN,對控制或延緩病情進展極為重要。
mAlb、PRO、CysC為臨床DN常見檢測指標。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Cys mAlb、PRO表達顯著高于對照組 (P<0.05) 。分析原因,腎臟通過調節機體體液平衡促進正常新陳代謝,維持內環境平衡,腎功能濾過功能正常的情況下,尿液中PRO含量極低,當腎臟發生病變時,大分子蛋白質隨血液循環進人尿液,產生蛋白尿。PRO水平升高,提示腎臟病變,其水平變化可作為反映腎臟損傷程度的依據。辛毅娟等研究指出,腎功能損傷可引起腎小球基膜發生通透性改變,濾膜靜電屏障受損,血漿白蛋白可輕易穿過腎小球基膜,引起mAlb升高。在腎病早期階段,mAlb排泄量增加常伴腎小球濾過率增加,在腎組織學結構改變前即可檢出, 24h 尿mAlb是臨床公認的早期腎臟受損表征,可反映早期腎臟病變。CysC分泌恒定,不受機體肌酸代謝、炎癥、體質量影響,并較血清肌酐提前 24~48h 升高,在早期急性腎損傷中不存在滯后期,是預警急性腎損傷、早期腎功能的較好標志物,因此當DM患者發生早期腎臟損害時,CysC、mAlb、PRO呈相應升高表現。早期腎臟病變具有可逆性,明確早期腎損傷指標,及時發現腎臟輕微病變,進行有效治療,利于控制病情進展。本研究結果顯示,CysC、mAlb、PRO指標聯合檢測靈敏度 96.00% )、特異度 (90.90%) )均較單一檢測高 (P<0.05) 。分析原因,早期腎損傷時,PRO檢出率較低,靈敏度低。在PRO陰性情況下,尿液中仍有過量尿蛋白情況發生,單純PRO無法完全反映腎臟真實情況。mAlb靈敏度雖較PRO高,但檢測結果易受經期、尿路感染、運動、發燒等因素干擾而產生波動。車艷苓等研究指出,mAIb出現腎臟損害已在進展,此階段病情可逆,及時采取治療措施可減緩腎臟損傷進程。實際診斷時,需結合患者實際情況加強PRO、mAIb檢驗,以防出現誤診、漏診情況。而CysC濃度隨腎小球濾過率變化而變化,腎小球濾過正常,可有效抑制CysC被腎小管吸收、分解,其在尿中濃度顯著增加,而腎臟病變時,腎小球濾過率降低,CysC血濃度增加明顯,可靈敏反映腎小球濾過功能。三者聯合檢測,為DN早期診斷提供較為全面的數據依據,在早期DN診斷中優勢明顯。
綜上所述,CysC、mAlb、PRO共同作為早期DN診斷手段,比單一檢測更具臨床價值,對DN預防及早期治療起到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易麗萍,張悅鳳,李玉明,等.血清 HbA1c 、IL-6、CysC與老年糖尿病腎病患者病變嚴重程度的相關性[J].中國老年學雜志,2020,40(18):3843-3845.
[2] 阮毅,李菁,黃肖容.早期糖尿病腎病患者血清腎小球濾過率、尿蛋白肌酐比、尿微量白蛋白、糖化血紅蛋白水平變化及其臨床意義[J].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21,18(4):113-116.
[3]趙玲玲,姚勇利,林麗君,等.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比值聯合尿白蛋白與肌酐比值診斷糖尿病腎病的臨床價值[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23,33(11):92-96.
[4]徐剛.尿蛋白與尿肌酐的比值 ?β2 微球蛋白及視黃醇結合蛋白聯合檢測對糖尿病腎病的早期診斷價值[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20,24(21):86-89.
[5]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21,37(4):311-398.
[6]中華醫學會腎臟病學分會專家組.糖尿病腎臟疾病臨床診療中國指南[J].中華腎臟病雜志,2021,37(3):255-304.
[7]陳燕,鐘靜,董加寶.尿微量白蛋白聯合血清堿性磷酸酶、胱抑素C水平與早期2型糖尿病腎病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醫刊,2020,55(7):740-743.
[8]辛毅娟,朱琳,程曉麗,等.血清 Scr、Cys C聯合mAlb 檢驗糖尿病患者早期腎功能損傷的價值[J國際泌尿系統雜志,2024,44(5):916-919.
[9]車艷苓,王海燕,李建格,等.同型半胱氨酸與尿微量白蛋白聯合檢測在糖尿病腎病中的臨床診斷價值[J].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2020,27(6):974-977.
(編輯:肖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