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圖分類號:TP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7357(2025)15-0040-03
目前,人工智能技術體現出了超高的熱度,并在多個行業、領域中獲得了廣泛應用。環境藝術設計作為一門與自然環境密切相關的學科,涉及多個領域,在現今社會發展、城市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為了進一步提升設計效果和效率,可以將人工智能技術與環境藝術設計相結合,充分發揮其技術優勢,為設計人員提供更多選擇,幫助他們更好地把握行業發展趨勢,提高設計成效。
一、人工智能技術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應用影響
(一)設計思維影響
在人工智能技術(AI)應用中,積累了大量的歷史數據,且AI具有較強的數據收集與分析能力。通過海量數據的支持,設計師能夠獲得更多的資源支持,有助于厘清思路,并以精準的方式參與產品設計。同時,AI生成的數據并非盲目、隨意,而是結合環境藝術領域、市場需求與用戶行為的綜合分析結果,這可以幫助設計師拓寬設計思路,獲得好的設計靈感。此外,AI在優化設計方法展現出良好的應用價值,在特定模式和計算公式的支持下,AI可以嘗試實施多樣化的設計方式,展現不同風格,從而有效助力設計師實現創新和優化設計成果1]。
(二)設計效率影響
將AI引入環境藝術設計后,能夠替代設計活動中許多人工操作,通過自動化工具的應用,有效提升整體設計效率。在部分設計場景下,AI可以首先生成作品,之后再由設計師根據自身工作經驗與審美能力,在AI作品的基礎上進行優化,顯著提升設計效率并縮短工作時間。與傳統方式相比,AI能夠結合用戶需求,準確判斷作品的基礎內容與方向,借助系統數據分析,幫助設計師更好地掌握用戶需求,減少修改次數。
(三)用戶體驗影響
AI具有強大的分析功能,能夠全面獲取用戶的行為數據,分析用戶的日常行為,從中掌握其偏好。應用AI技術設計產品細節,可以提升用戶的居住體驗,使其生活在更加舒適的環境中。在高端居住環境的藝術設計中,設計師可以在收集用戶需求的基礎上進行創作,同時將形成的內容呈現給用戶,幫助其從中獲得真實的感受。用戶反饋后,可以與設計師共同調整設計,使用戶自然參與設計決策,增強其過程體驗感。
(四)環保設計影響
AI在環境藝術設計的環保方面也具有重要的影響,通過在智能化系統中開展全面測評,設計師能夠依據測評結果,精準地判斷出設計方案對環境各個方面的影響,如碳排放等問題。基于此,設計師做出相應決策,以優化環境藝術設計方案,使其更加契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不僅如此,人工智能在設計作品完成后也發揮著關鍵作用,它能夠對已完成的環境藝術設計作品進行實時監測。借助人工智能系統中的傳感器及計算機視覺技術,全面掌握環境的空氣濕度、溫度、光照等外部因素,確保作品能夠在所處環境中展現最佳狀態。
二、環境藝術設計中的美學元素體現
(一)自然美學
自然美學強調將生態元素和光影變化融入設計,構建與自然共生的空間形態。在景觀設計中,通過地形塑造、植物配置與水體營造,模擬自然生態系統,如新加坡濱海灣花園以“超級樹”垂直綠化結合雨水收集系統,實現了生態功能與視覺美感的統一。在建筑設計中,自然光的運用成為關鍵美學語言,安藤忠雄設計的光之教堂,通過十字形鏤空引入光線,將光影變化轉化為空間敘事,使建筑在晝夜交替中展現不同的神圣氛圍。此外,材料的自然質感也承載美學表達,原木、石材等天然材質的肌理與色彩,為空間注人質樸、溫暖的氛圍,拉近人與環境的距離。
(二)文化美學
文化美學注重挖掘地域文化、歷史傳統中的符號元素,賦予空間深厚的人文底蘊。在傳統建筑改造項目中,設計師常提取地域建筑的屋頂形式、裝飾紋樣等符號,通過現代手法轉譯,如蘇州博物館新館以“蘇式園林”為靈感,用幾何化的白色墻體與玻璃材質重構粉墻黛瓦,既保留江南韻味,又展現現代簡約美學。此外,文化美學還體現在對生活方式的傳承與創新,如民宿設計融入當地民俗元素,讓游客在居住中體驗獨特的文化風情,實現美學價值與文化傳播的雙重目標。
三、環境藝術設計中應用人工智能技術的實踐方向
(一)優化設計流程
在環境藝術設計過程中,設計流程的確定至關重要。AI技術的應用在設計的創造力和效率上具有顯著作用。通過機器學習算法,AI可以幫助設計師結合歷史數據確定關鍵參數,并在短時間內形成多樣化的布局方案,便于設計師進行快速對比并選出具有潛力的方案。同時,深度學習技術的運用能夠優化設計方案,確保不同設計元素在美觀性和功能性上均具有好的表現。在設計過程中,來自用戶的反饋至關重要,可以積極引人智能反饋機制,如增強現實與虛擬現實技術,使設計師在設計初期就評估設計方案的實用性和空間感。在沉浸體驗過程中實時進行反饋,并結合用戶體驗對設計細節進行優化和調整[3]。設計流程的后期,可以借助AI項目管理工具,包括資源分配與時間管理系統,對整體項目進行有效監控,在保證質量、時間的情況下完成任務。AI技術的應用,不僅在各個設計環節中提高了設計質量,還提高了團隊的創新力和協作效率。
(二)需求分析預測
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理解用戶需求是至關重要的,它直接關系到客戶滿意度以及市場趨勢的把握。設計人員需要收集與環境使用、用戶行為、歷史項目等相關的數據,來源包括智能設備和社交媒體等多種渠道。通過機器學習模型與數據分析技術,設計人員可以精準分析這些數據,識別用戶的偏好和趨勢。在AI的支持下,數據挖掘技術可以揭示用戶對材料、顏色等設計元素的偏好,甚至預測這些偏好的變化趨勢。此外,AI的預測分析工具能幫助設計師基于市場動態,預測未來一段時間內的設計趨勢,使其提前了解市場需求,制定更加前瞻的設計策略4。通過這一過程,設計人員可以高效分配資源,確保設計方案的針對性和科學性,也使項目管理和資源分配更加高效。
(三)客戶交互反饋
在環境藝術設計中,客戶的交互與反饋至關重要,它可以幫助設計師了解客戶需求。在此過程中,通過智能化反饋系統,設計師可以提升客戶的參與度和體驗水平。在具體工作中,設計師可以在AI技術基礎上,構建客戶關系管理系統,結合語言處理與智能問答功能,能夠及時響應客戶反饋,并提供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同時,可以結合增強現實與虛擬現實技術,進一步增強交互過程的真實性與智能化,結合客戶反饋對設計元素、內容進行及時的調整,且允許客戶在系統中根據個人偏好修改設計方案。通過機器學習算法對客戶行為數據的分析,系統能夠精準識別客戶偏好,從而自動優化設計方案。這種智能化工具不僅縮短了設計周期,還能提升客戶滿意度,推動項目設計更好地反映客戶的期望。
(四)實施輔助設計
在AI技術的支持下,環境藝術設計可以實現可持續設計,這一設計方式與環保設計理念相契合,能夠在確保項目具有美觀性的同時,在環保方面也體現出應用價值。在具體工作中,可以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在資源管理與材料選擇方面。AI系統能夠對設計中不同類型建材的性能、環保屬性進行分析,幫助設計師選擇最符合環保標準的材料,最大程度減少設計活動對環境的影響。同時,AI算法也能夠對不同類型材料的碳足跡、能源消耗進行比較,為設計人員提供最佳選擇。此外,可以應用AI技術構建深度學習模型,對空間、建筑能效進行優化設計。在技術應用中,AI技術可以模擬建筑能源效率,針對不同方案的能源消耗情況進行分析與預測,以此幫助設計人員結合目標實際制定節能方案,內容包括有自然光的設計、對建筑門窗的優化以及照明系統的設計應用等。應用AI技術也可以實時監測已完成設計的環境表現,確保相關設計方案在實際應用中符合預期目標。具體而言,AI技術會收集相關數據,為設計團隊提供設計建議,使其根據建議調整策略,充分滿足用戶需求。總體來說,在可持續設計階段,AI技術的引入與應用,有助于提升設計的環保性和經濟效率,實現設計的可持續性。
(五)人工智能賦能美學元素設計
在數字化浪潮席卷設計領域的背景下,人工智能正成為推動環境藝術設計師自我革新的重要引擎。設計師在日常工作中,經常面臨思維局限等挑戰,可能在短期內無法打破設計瓶頸。人工智能的強大數據處理能力和深度學習機制,有助于設計師突破固有思維框架,緊跟行業前沿動態,有效地將美學元素融入環境藝術設計中,實現專業技能與時代審美的融合與共同發展。例如,設計人員借助人工智能系統能夠獲取更多的美學素材,結合環境特點有效選取相應的美學元素,能夠進一步提升藝術設計效果。在實踐過程中,能夠對海量環境藝術作品進行多維分析,通過挖掘作品中的空間布局規律、材料運用特色、色彩搭配邏輯等要素,自動生成創新性美學藝術設計方案。這些基于算法生成的藝術創意,為設計師提供了全新的思維起點。設計師可以此為基礎,結合自身長期積累的審美素養與實踐經驗,對環境藝術設計方案進行個性化優化與二次創作。
同時,借助人工智能搭建的交互平臺,設計師能夠更精準地捕捉用戶需求,將抽象的功能訴求、情感偏好以及審美需求等轉化為具象的設計語言,從而實現設計方案從概念到落地的高效轉化。這種人機協同的創作模式,既發揮了人工智能在數據整合與創意生成方面的效率優勢,又保留了設計師的藝術感知與人文思考,使環境藝術設計在滿足功能性需求的同時,更具美學價值與情感溫度,推動設計行業向智能化、高效化方向持續發展。
四、結束語
AI的出現,為環境藝術領域帶來了新的可能,不僅可以顯著提升設計效率,還能為設計師提供可行的建議與支撐,增強用戶的參與體驗。相信在未來,AI技術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其還將在設計領域中得到更深人的應用,特別是在環境藝術設計中,AI的引入將有效輔助設計活動的順利實施,推動設計向可持續、智能化的方向發展,創作更多高質量的環境藝術作品。
參考文獻:
[1]邵玉亭.虛擬現實技術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高科技與產業化,2025,31(03):34-36.
[2]溫靜.現代環境藝術設計與中國傳統工藝美術的融合解析[J].天工,2025,(08):44-46.
[3]計宏程.教育數字化背景下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轉型研究[J].大觀,2025,(03):111-113.
[4]陳琳琳.中國傳統園林藝術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應用[J].現代園藝,2025,48(04):128-130.
[5]王康.環境藝術設計中數字感知技術的應用[J].美與時代(城市版),2025,(01):94-96.
[6]徐浩宸.建筑室內環境藝術設計中人性化理念的應用研究[J].中國建筑裝飾裝修,2025,(01):66-68.
(責任編輯:薛竹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