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自理能力康復護理在老年臥床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23年7月至2025年3月醫院收治的82例老年臥床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1例。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手段,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自理能力康復護理,比較兩組呼吸功能指標[潮氣量(Vt)、呼吸頻率(RR)、呼吸道峰壓(Ppeak)]、泌尿系統并發癥發生情況及生活質量[健康調查簡表(SF-36)]。結果 觀察組干預后,RR、Ppeak高于對照組,Vt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泌尿系統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干預后,SF-36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05)。結論 自理能力康復護理可顯著改善老年臥床患者呼吸功能指標,降低泌尿系統并發癥發生風險,提高其生活質量。
關鍵詞:呼吸感染;泌尿感染;老年臥床患者;自理能力康復護理;呼吸功能
老年臥床患者因機體各器官功能進行性衰退,并發癥發生風險較高,其中呼吸道感染和泌尿系統感染最為常見[1]。呼吸道感染的發生機制主要為多種病原菌(包括細菌、病毒及支原體等)侵襲呼吸道,破壞呼吸道黏膜的完整性,導致氣道分泌物增多、纖毛運動功能受損,最終影響氣體交換,引發咳嗽、咳痰、呼吸困難等癥狀[2]。泌尿系統感染主要由細菌逆行感染所致,細菌在尿路中大量繁殖,刺激尿路黏膜,引起尿頻、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癥狀,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不良影響[3]。常規護理側重基礎生活照料(包括飲食、排泄、皮膚護理等)與病情觀察,不能有效促進患者身體功能恢復、提高其自理能力[4~5]。本研究旨在探討自理能力康復護理在老年臥床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3年7月至2025年3月醫院收治的82例老年臥床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1例。對照組男22例,女19例;年齡81~98歲,平均年齡(88.53±4.32)歲。觀察組男23例,女18例;年齡82~98歲,平均年齡(89.23±3.81)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于本院進行治療的老年臥床患者;意識清晰,溝通能力正常;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嚴重心、肝、腎等臟器功能障礙;伴有精神疾病。
1.2 方法
1.2.1 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手段。
保持患者皮膚清潔干燥,定時翻身、拍背,預防壓瘡。做好口腔護理,每日用生理鹽水或專用口腔護理液清潔口腔,預防口腔感染;保持會陰部清潔,每日用溫水清洗,預防泌尿系統感染;密切監測生命體征、意識狀態、呼吸情況及排尿情況等,一旦發現異常,即使予以處理;遵醫囑指導患者用藥,密切監測藥物的療效和不良反應;根據患者的病情和身體狀況合理安排飲食,保證營養均衡,鼓勵其多飲水,促進排尿。持續干預8周。
1.2.2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自理能力康復護理。
(1)呼吸功能訓練:開展深呼吸訓練,指導患者取舒適體位,放松全身肌肉,緩慢地吸氣,使腹部隆起,緩慢地呼氣,使腹部凹陷,每次訓練10~20 min,每日3~4次;咳嗽咳痰訓練,指導患者先進行數次深呼吸,屏氣3~5 s,接著用力咳嗽,將痰液咳出;縮唇呼吸訓練,指導患者閉嘴經鼻吸氣,縮唇緩慢呼氣,呼氣時間是吸氣時間的2倍左右,每次訓練10~20 min,每日3~4次;腹式呼吸訓練,患者取仰臥位或半臥位,雙手分別置于胸部和腹部,用鼻緩慢吸氣,使腹部隆起,胸部不動,用口緩慢呼氣,使腹部凹陷,胸部盡量保持不動,每次訓練10~20 min,每日3~4次。每2 h協助患者翻身、拍背一次,拍背時要注意力度適中,從下往上、從外向內,以促進痰液排出。(2)泌尿系統護理:開展膀胱功能訓練,對于留置尿管的患者,定時夾閉尿管,每3~4 h開放一次,以訓練膀胱的收縮和舒張功能。鼓勵患者自主排尿,當患者有尿意時,指導患者進行排尿動作,盡量排空膀胱。每日用溫水清洗患者會陰部,更換內褲,保持會陰部清潔干燥。對于女性患者,要注意清洗尿道口和陰道口,預防泌尿系統感染。密切觀察患者排尿情況(包括尿量、顏色、性狀等),如有異常及時報告醫生處理。(3)自理能力訓練:穿衣訓練,根據患者的病情和身體狀況,選擇合適的衣物,指導患者先穿患側肢體,再穿健側肢體,脫衣時先脫健側肢體,再脫患側肢體;洗漱訓練,準備好洗漱用品,指導患者進行洗臉、刷牙、梳頭、洗手等動作;上肢活動不便的患者可以使用輔助器具(如長柄牙刷、帶吸盤的梳子等);進食訓練,根據患者的病情和飲食習慣,合理安排飲食。對于吞咽功能正常的患者,鼓勵患者自己進食;對于吞咽功能障礙的患者,注意食物的質地軟硬度和進食速度,避免嗆咳。移動訓練,根據患者身體狀況指導其進行床上翻身、坐起、轉移等動作訓練。(4)心理護理:關注患者心理狀態,積極與患者溝通交流,了解其需求和感受并給予心理支持和安慰。持續干預8周。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呼吸功能指標:干預前后,采用呼吸參數儀檢測潮氣量(Vt)、呼吸頻率(RR)、呼吸道峰壓(Ppeak)。(2)比較兩組泌尿系統并發癥發生情況:如尿路結石、輸尿管反流及尿路感染等。(3)比較兩組生活質量:干預前后,采用健康調查簡表(SF-36)評估,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計學分析
數據處理采用SPSS24.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呼吸功能指標對比
觀察組干預后,RR、Ppeak高于對照組,Vt低于對照組(P<0.05)。
2.2 兩組泌尿系統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泌尿系統并發癥發生率為4.88%,低于對照組泌尿系統并發癥發生率24.39%,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
兩組干預前,SF-36各維度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干預后,SF-36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05)。
3討論
老年臥床患者由于身體機能下降、免疫力降低、呼吸道和泌尿系統的防御功能減弱,易發生呼吸感染和泌尿感染。常規護理雖能滿足患者的基本護理需求,但對于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預防并發癥的效果有限。自理能力康復護理通過呼吸功能訓練、泌尿系統護理、自理能力訓練及心理護理等措施,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泌尿系統功能,提高自理能力,增強機體免疫力,進而降低呼吸和泌尿感染風險[6~7]。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后,RR、Ppeak高于對照組,Vt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泌尿系統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自理能力康復護理對患者開展系統的呼吸功能訓練,深呼吸訓練能夠增加患者的潮氣量,提高肺通氣功能;咳嗽咳痰訓練可有效清除氣道分泌物,預防痰液潴留引發的肺部感染;縮唇呼吸訓練有助于提高呼吸效率,減少呼吸做功;腹式呼吸訓練能增強膈肌的活動度,促進氣體交換。同時,定時的翻身、拍背等操作,可促進肺擴張,防止肺不張,極大地降低了呼吸功能障礙風險[8]。此外,該護理模式通過定時夾閉尿管,調節膀胱內壓力,促進膀胱逼尿肌和括約肌的協調運動,可有效減少膀胱殘余尿量、預防尿潴留[9]。此研究中,觀察組干預后,SF-36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05)。自理能力康復護理對患者開展全面的自理能力訓練,穿衣訓練有助于提高患者肢體的協調性和自主穿衣能力;洗漱訓練使患者能夠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增強自我護理能力;進食訓練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合理安排飲食,避免嗆咳,保證營養攝入;移動訓練幫助患者在床上進行翻身、坐起、轉移等動作,甚至下床活動,可顯著提高患者的活動能力。此外,心理護理有助于緩解患者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增強康復信心,進一步提高生活質量[10]。
綜上所述,自理能力康復護理可顯著改善老年臥床患者呼吸功能指標,降低泌尿系統并發癥發生風險,提高其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戴琪,白敏.預見性護理對老年慢性呼吸道感染患者心理狀態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貴州醫藥,2024,48(2):306-308.
[2]張曉敏,莎日娜.老年重癥肺炎患者的強化護理干預效果及對呼吸道感染率的影響[J].生命科學儀器,2023,21(增刊1):452.
[3]宋菲菲,付鳳齊,楊洋.PDA閉環式管理在泌尿外科老年住院患者外出檢查中的效果觀察[J].護理實踐與研究,
2023,20(20):3107-3111.
[4]杜霞,曹輝,高咪,等.基于膀胱容量-壓力測定指導間歇性導尿在老年神經源性膀胱康復中的應用研究[J].老年醫學與保健,2023,29(5):1061-1065.
[5]韓文,羅紅波,張佳慧,等.改良護理治療策略對老年免疫抑制肺部感染膿毒癥患者預后的影響[J].中華危重病急救醫學,2023,35(10):1085-1092.
[6]韓娜,朱伯慧,王庭敏,等.中藥煎劑聯合集束化護理會陰沖洗對預防ICU長期臥床老年患者導尿管相關性尿路感染的療效觀察[J].中國中醫急癥,2023,32(11):1983-1986.
[7]劉任平,徐苓傈,郭良芳,等.老年膀胱癌輸尿管皮膚造口患者護理干預研究進展[J].老年醫學與保健,
2023,29(3):632-635.
[8]李雙.預見性護理在老年慢性呼吸道感染長期服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藥物濫用防治雜志,2023,29(4):733-736.
[9]徐慧慧,石圣潔,李浩潔.老年住院患者發生導尿管相關性泌尿系統感染的影響因素分析及護理措施探討[J].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2023,9(1):121-123.
[10]彭琳,昌子艷.快速康復理念結合病房整體護理對泌尿外科接受尿道微創手術的輸尿管結石老年患者術后恢復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藥,2023,30(35):192-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