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是明代醫學家李時珍傾盡畢生心血所著的一部藥學巨著,被譽為中國古代醫藥學的巔峰之作。全書共五十二卷,載有藥物1 892種,收集醫方11 096個,繪制精美插圖1 160幅,分為16部、60類。它不僅以其廣博的醫藥知識、精細的分類體系、深入的藥理探索而著稱于世,更以其蘊含的人文精神和科學態度給予我們深刻的啟發。因此,《本草綱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記憶名錄》的文獻遺產。本文將介紹《本草綱目》中一些中藥的神奇功效。
人參
人參為五加科植物人參的根,性微溫,味甘、微苦,歸脾、肺經,能夠大補元氣。人參的食用方式有很多,比如煎汁服用,也可嚼食、燉服、泡酒或煲湯。但無論采用哪種方式,都需要按照醫生的囑咐服用。
以前,人參主要生長在上黨地區,隨著歷史的發展、社會的變遷,上黨人參逐漸消失?,F在,人參主要分布于遼寧、吉林和黑龍江等地,以吉林撫松縣產量最大、質量最好,稱為吉林參。需要注意的是,人參雖好,但不宜濫用,如實證、熱證患者應避免使用。此外,人參不宜與藜蘆、五靈脂
同用。
在《本草綱目》中,對人參的記載是根部形狀類似人形,生長在特定的山谷和林地中,“治男女一切虛癥”,能“輕身、益氣、不老、延年”。在中醫看來,人參是寶物,特別對于元氣不足者有益。這類人由于元氣不足,容易感覺乏力,做一點事就會累。而人參可以補氣,幫助元氣不足的人固本,逐漸恢復到正常狀態。
雖然人參在補氣方面有神奇的功效,但也不是多多益善,否則可能出現口干、口渴、煩躁等不適,所以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筋退
筋退,其實就是人們剪下來的手指甲,也是一味中藥材。根據《本草綱目》中記錄:內服時,可將炮制后的筋退做成制劑用于治療破傷風和尿血,用量為1.5~2.4 g;也可制成丸、散等形式服用。筋退炮制過程包括將健康人指甲收集后,放入堿水中浸泡,然后晾干,再用沙子或滑石粉共同入鍋中小火慢炒至金黃,將沙子或滑石粉篩除,最后將炒后指甲磨成粉。筋退還可以用于眼科,如研至極細末可用于點目去翳障。此外,搐鼻治療鼻衄(鼻出血)和吹喉治療乳蛾(咽喉腫痛),也可以使用筋退。
山藥
中醫里面有個說法,叫作“藥食同源”,許多食物即藥物。在我國,古人很早就把山藥當作蔬菜來食用了。有史料記載,在公元前700多年,各諸侯就把它當作貢品,進貢給周王室。《本草綱目》概括了山藥的五大功用“益腎氣,健脾胃,止瀉痢,化痰涎,潤皮毛”,可治療脾胃虛弱、泄瀉、體倦、食少、虛汗等病癥?,F代人更是將山藥通過多種方式烹飪食用,如清蒸、煮粥、煲湯、炒制、做甜品等。不管哪種吃法,都可以為身體補充所需要的營養物質。
另外,山藥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糖類、纖維素和微量元素,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免疫和抵抗能力,還可以輔助降低血糖,同時具有抗腫瘤的作用。但是正常人平時也不宜偏食,應該保持膳食的多樣化,避免引起營養不良。同時,山藥性溫,對于有熱性體質、感冒發熱或大便干燥的人群不宜食用。
茯苓
茯苓是一種利水滲濕藥,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具有健脾和胃、利水滲濕、保護皮膚、增強免疫力作用,主治脾胃虛弱、消除水腫、延緩細胞衰老、增強體質、水腫尿少、痰飲眩悸、便溏泄瀉、心神不安等病癥。茯苓可煎湯服用,也可制成丸劑或散劑。茯苓經常用來祛除人體內的水濕,對水濕過多所引起的失眠、心悸治療效果非常好。此外,茯苓可以穩定心率,對治療心律失常有一定的療效。
在《本草綱目》中,具有利水消腫功效的藥物有很多,且藥用價值并不只有一種,通常都是“身兼數職”。中醫師在使用這些中藥的過程中,會根據患者的體質、癥狀、年齡等,綜合進行考慮。
甘草
甘草為豆科植物甘草、脹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和根莖,主產于內蒙古、甘肅等地,具有補脾益氣、祛痰止咳、緩急止痛、清熱解毒、調和諸藥的功效,可用于治療脾胃虛弱、心悸氣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等?!侗静菥V目》對甘草介紹是能夠治七十二種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般草木毒,具有調和眾藥的功效,因此有“國老”之稱。
無論是在古代,還是在現代,甘草的應用頻率一直都很高。比如《本草綱目》中記錄南朝著名醫學家陶弘景對甘草評價:“此草最為眾藥之主,經方少有不用者,猶如香中有沉香也。”
多數中藥味道苦澀,但甘草材卻很甘甜,所以在制作中藥湯劑時,有時會將甘草加入其中,旨在調和中藥湯劑的苦澀,促使患者更好地服用。甘草可遵醫囑煎湯內服,或熬膏內服,也可入丸、散劑。外用一般將其研末摻或煎水洗。
桑葚
中藥名桑椹子,為??浦参锷涞某墒旃麑?,入心、肝、腎經,具有補肝益腎、滋陰補血、生津潤燥的功效。在中醫藥典籍中,桑葚歷來被視為滋補良品?,F代研究發現,桑葚含有豐富的花青素、多糖、黃酮類化合物、維生素以及多種礦物質,這些成分是桑葚發揮藥效的物質基礎?!侗静菥V目》中記載:“桑椹子,滋肝腎,充血液,健五臟,明耳目。”古人觀察到,長期食用桑葚可以改善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貧血癥狀,這一研究與現代醫學研究相符。桑葚雖好,但并非人人皆宜。中醫講究“辨證施治”,桑葚性寒,脾胃虛寒、腹瀉的人應當慎食。同時,桑葚果糖含量較高,糖尿病患者不宜過量
食用。
鹿茸
《本草綱目》對鹿茸有著詳細的記載。鹿茸,即梅花鹿或馬鹿的雄鹿未骨化而帶茸毛的幼角,是一種極為珍貴的中藥材。古代醫家認為,鹿之精氣全在于角,而茸為角之嫩芽,氣體全而未發泄,因此補陽益血之力最盛。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上稱鹿茸“善于補腎壯陽,生精益血,補髓健骨”。鹿茸中含有多種有益成分,包括磷脂、糖脂、膠脂、激素、脂肪酸、氨基酸、蛋白質以及鈣、磷、鎂、鈉等礦物質。這些成分使得鹿茸在中藥界有著極高的地位,被譽為“中藥鉆石”。
諸多鹿制品中,尤以鹿茸最為名貴,補益作用也最好。中醫認為,鹿之精氣全在于角,而茸為角之嫩芽,氣體全而未發泄,故其補陽益血之力最盛。同時鹿茸又是血肉有情之品。
板藍根
板藍根,又名靛青根、藍靛根、大青根、龍根等,是我國古老的常用中藥材之一。藥用部分為十字花科植物菘藍的干燥根,通常在秋季進行采挖,炮制后入藥。板藍根入藥歷史悠久,最早的記載見于《本草綱目》草部藥物“藍”條中,主治“時氣頭痛、火熱口瘡、熱病發斑、熱毒下痢、喉痹……”,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板藍根治病防病被更多地應用。板藍根味苦,性寒,歸心、胃經,主要功效為清熱解毒、涼血利咽。其人工種植范圍廣,主要分布于安徽、河北、江蘇、內蒙古、陜西、山西、河南、甘肅、東北等地。
當歸,別名為干歸、馬尾當歸、秦歸等,為傘形科植物當歸干燥根?!侗静菥V目》認為:當歸味甘而性溫,有“血中之血”之稱,為補血、調經、止痛之良藥。部分女性身體出現不適,可能是因為氣血不足所導致,中醫在治療時,會秉持固本復元的原則,從根源上進行調整。而當歸在氣血不足調理中有較好的療效,可幫助女性恢復以往活力。
當歸在作為藥材入藥時,一方面,能促進血液循環,增加血液中的紅細胞和血紅蛋白含量,起到補血活血的作用;另一方面,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因月經不調所引起月經量少、月經淋漓不盡、月經期延長等。由于當歸具有一定的活血作用,對于瘀血內阻、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等引起的關節疼痛也能夠起到治療效果。此外,當歸能潤腸通便,可改善因氣血不足引起的便秘癥狀。
雖然當歸具有諸多保健功效,但不是可隨便使用,需根據患者病癥進行選擇。比如,對于氣血缺乏的患者,可選擇當歸身入藥;對于出血患者,可選擇當歸頭部入藥;對于已經閉經,且身體出現了瘀血的患者,可選擇當歸尾部入藥,以活血化瘀。此外,當歸還可與其他藥物如黃芪、黨參、肉桂等一起使用,以增強溫補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當歸時,應遵循醫囑注意藥物的劑量和使用方法,以避免不良反應。同時,由于每個人的體質不同,對藥物的反應也可能有所差異,因此在實際應用中應密切關注身體變化。
丹參
在《本草綱目》中,丹參有許多別稱,如赤參、山參、蟬草、木羊乳、逐馬、奔馬草等,主要用于治療月經不調、產前胎動、產后惡血不下、冷熱勞、腰腹疼痛等病癥?!侗静菥V目》記載《婦人明理論》中的一段話:“四物湯治婦人病,不問產前產后,經水多少,皆可通用。惟一味丹參散,主治與之相同。蓋丹參能破宿血,補新血,安生胎,落死胎,止崩中帶下,調經脈,其功大類當歸、地黃、芍藥故也?!?/p>
其他
黑芝麻、土茯苓和車前草也是常見的中藥材。《本草綱目》中將黑芝麻比作“平民補品”,具有控制血壓、疏通血管、抗癌抗衰老、降低膽固醇等功效。現代研究發現,黑芝麻富含維生素E,可延緩衰老,還含有豐富的硒,有良好的抗癌作用。土茯苓在《本草綱目》中被稱為“寶貝”,具有去濕氣、去熱氣、讓關節更靈活等功效,同時還能幫助降低尿酸,對痛風患者尤其有益。車前草在《本草綱目》中被稱為“牛舌”,具有治療尿血、補五臟六腑、明目、祛風濕等功效,也能幫助降低尿酸。
結束語
總而言之,《本草綱目》作為一本活的醫學寶典,不僅為疾病治療提供了很多參考,對現代化醫學技術發展也有促進作用。在探秘《本草綱目》的過程中,許多中藥材有著神奇功效,不僅有助于治療各種疾病,還能滋養身體、預防疾病。我們還可以將《本草綱目》中的智慧融入日常生活之中,通過合理的飲食搭配、適當的草藥調理以及良好的生活習慣,保持身心的平衡與和諧。此外,要注重傳承與創新相結合,將中醫藥學的優秀傳統與現代科技相結合,推動中醫藥學的現代化和國際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