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患者參與管理模式聯合紐曼系統護理模式在原發性肝癌介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22年8月至2024年8月醫院收治的186例接受介入治療的原發性肝癌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93例。對照組予以紐曼系統護理模式,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患者參與管理模式,比較兩組自我護理能力[自我護理能力量表(ESCA)]、心理狀態[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癥篩查量表(PHQ-9)]、生命質量[生命質量核心量表(QLQ-C30)]及護理滿意度[紐卡斯爾護理滿意度量表(NSNS)]。結果 觀察組干預后,SAS、PHQ-9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干預后,ESCA、QLQ-C30評分均高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患者參與管理模式聯合紐曼系統護理模式應用于原發性肝癌介入患者,能夠顯著增強患者自我護理能力,減輕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提升生命質量及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原發性肝癌;介入治療;患者參與管理模式;紐曼系統護理模式;自我管理能力
原發性肝癌是全球高發的惡性疾病,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和致死率。介入治療技術因其在延長患者的生存期和改善生存質量方面的顯著療效,已成為臨床治療該疾病的關鍵手段之一[1]。然而,介入治療操作復雜,術后恢復依賴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同時患者常因疾病本身和治療過程產生一系列心理問題,這些因素均可能影響治療效果及康復進程[2]。紐曼系統護理模式基于整體護理理念,通過評估患者面臨的應激源及其自身應對機制,提供全面、系統的護理干預;而患者參與管理模式則進一步強調患者在護理過程中的主動參與,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3~4]。鑒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患者參與管理模式聯合紐曼系統護理模式在原發性肝癌介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2年8月至2024年8月醫院收治的186例原發性肝癌介入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93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符合原發性肝癌診斷標準[5];首次接受介入治療;意識清楚,溝通能力正常;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存在介入治療禁忌證;合并其他嚴重臟腑器官功能障礙;伴有精神類疾病;預計生存期<3個月。
1.2 方法
1.2.1 對照組予以紐曼系統護理
(1)一級預防。為住院患者創設安靜、舒適且溫馨的治療環境,最大限度地降低環境因素對患者造成的負面影響。同時,醫護人員應主動開展醫患溝通,及時掌握患者心理狀態與實際需求。(2)二級預防。實施標準化術前準備工作,告知患者手術流程及潛在風險。術后,密切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穿刺點狀況及并發癥發生情況,嚴格遵醫囑進行用藥護理。(3)三級預防。根據患者的恢復情況指導其適當鍛煉,逐漸增加活動量,改善身體機能。連續干預10 d。
1.2.2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患者參與管理模式
(1)建立患者參與機制。向患者詳細介紹患者參與管理模式的目的、意義及方法,鼓勵其積極參與護理決策和自我管理。成立患者參與管理小組,由責任護士擔任組長,小組成員包括患者及其家屬。定期組織小組會議,讓患者和家屬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意見,共同制定護理計劃和目標。(2)開展健康教育。根據患者的文化程度、認知水平及需求,開展多形式健康教育,內容包括原發性肝癌的疾病知識、介入治療的相關知識及自我護理技巧等。(3)協助患者制定自我管理計劃。依據患者具體病情及健康狀況,構建個性化健康管理方案。指導患者進行飲食管理,少攝入辛辣、高脂、易致敏食品,增加攝入富含維生素與纖維的蔬菜和水果;根據患者的體力和興趣,選擇適合的運動方式;提醒患者按時服藥,告知患者藥物的作用、副作用和注意事項;指導患者學會自我監測癥狀,如有異常應立即就醫。(4)定期評估和反饋。定期評估患者自我管理的實施狀況,并根據評估結果進行動態調整。同時,給予患者正向反饋和鼓勵,以增強其自我管理信心。連續干預10 d。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自我護理能力:干預前后采用自我護理能力量表(ESCA)[6]評估,總分172分,得分越高表示自我護理能力越好。(2)比較兩組心理狀態:干預前后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7]、抑郁癥篩查量表(PHQ-9)[8]評估,得分越高表示焦慮、抑郁程度越嚴重。(3)比較兩組生命質量:干預前后采用生命質量核心量表(QLQ-C30)[9]評估,總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好。(4)比較兩組護理滿意度:采用紐卡斯爾護理滿意度量表(NSNS)[10]評估,95分為極度滿意,76~94分為一般滿意,<76分為不滿意。總滿意=極度滿意+一般滿意。
1.4 統計學處理
數據處理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心理狀態比較
觀察組干預后,SAS、PHQ-9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
2.2 兩組自我護理能力、生活質量比較
兩組干預前ESCA、QLQ-C30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干預后ESCA、QLQ-C30評分均高于于對照組(P<0.05)。
2.3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總滿意度為96.77%,高于對照組總滿意度87.10%,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原發性肝癌患者的心理問題可能進一步降低其治療依從性。原發性肝癌患者經介入治療后,需通過長期規范的飲食調控、運動康復及用藥管理促進機體康復、預防疾病復發。因此,探索如何提升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改善心理狀態及提高生活質量,成為臨床護理工作的關鍵。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后,ESCA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紐曼系統護理模式通過三級預防體系為患者提供全面、系統的護理服務,在不同階段評估患者健康狀況并給予針對性指導,確保患者自我管理計劃的有效實施。患者參與管理模式讓患者積極參與護理決策和自我管理計劃的制定,增強其責任感和主動性[11]。本研究顯示,觀察組干預后,SAS、PHQ-9評分均低于對照組
(P<0.05)。紐曼護理體系通過專業疏導和針對性干預,協助病患建立科學的疾病認知,可有效減輕其治療過程中的心理負擔與不安情緒。患者參與管理模式強調患者在治療和護理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有效增強其控制感和安全感。同時,該模式鼓勵患者參與小組會議、交流經驗等活動,使其在獲得情感支持和心理安慰的同時,顯著減輕孤獨感和無助感,有效緩解不良情緒。本研究顯示,觀察組干預后,QLQ-C30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在軀體功能方面,患者參與管理模式協助患者制定合理的飲食和運動計劃,促進患者身體恢復,紐曼系統護理模式則通過康復指導和并發癥預防措施,有效減少身體不適;在心理功能方面,聯合護理模式可顯著緩解患者的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使其能夠積極面對生活;在社會功能方面,患者參與管理模式通過開展小組活動、構建交流平臺,幫助患者拓展社交圈子,進而增強其社會支持[12]。本研究中,觀察組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
(P<0.05)。綜合護理方案通過提供個體化、全方位的護理服務,有效滿足了患者的多元化需求,從而顯著改善了其護理體驗,增強醫患之間的溝通和信任,提高其護理滿意度。
綜上所述,患者參與管理模式聯合紐曼系統護理模式應用于原發性肝癌介入患者,能夠顯著提高患者自我護理能力,減輕其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提高生活質量和護理滿意度。
參考文獻
[1]范衛君.原發性肝癌血管介入治療研究現狀概述[J].肝癌電子雜志,2023,10(3):27-30.
[2]張雪梅,集冰,劉曉芳,等.原發性肝癌介入治療依從性的影響因素及護理對策分析[J].臨床研究,2024,32(5):168-171.
[3]汪海嵐,張曉紅,周麗娟.紐曼系統護理模式聯合微信平臺干預在原發性肝癌介入治療病人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
2020,34(22):4108-4110.
[4]李玉蓮,莫偉,蔡益民,等.患者參與管理模式在肝癌動脈化療栓塞術護理中的應用研究[J].介入放射學雜志,
2021,30(4):408-411.
[5]中華預防醫學會肝膽胰疾病預防與控制專業委員會,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肝病專業委員會,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等.原發性肝癌的分層篩查與監測指南(2020版)[J].臨床肝膽病雜志,2021,37(2):286-295.
[6]白瑩.遺忘規律模式下的健康教育對原發性肝癌患者TACE術后ESCA評分的影響[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
2021,21(7):143-144.
[7]劉曉靜.護理干預對繼發性肝癌患者TACE治療前后SAS評分的影響[J].中國醫藥指南,2020,18(8):3-4..
[8]張靜,安松林,王黎明,等.患者健康問卷抑郁量表在肝癌患者中的應用[J].中華行為醫學與腦科學雜志,
2016,25(7):646-649.
[9]朱建軍,劉英,趙桐,等.EORTC QLQ-C30量表在肝癌患者生活質量評價中的應用[J].河北醫藥,2014,(24):3740-3742.
[10]王璐,曹陽博,李麗敏,等.手術室整體干預模式對肝癌介入手術患者負性情緒、并發癥、生活質量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癌癥進展,2024,22(2):195-198.
[11]鄧小紅.心理危機多維度干預聯合患者參與管理對肝癌介入治療患者效果研究[J].世界睡眠醫學雜志,
2024,11(8):1811-1813.
[12]蘇月輝,林惠煩,高麗云.患者參與管理模式聯合紐曼系統護理模式在原發性肝癌介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24,31(8):518-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