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爾基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其現實主義的作品至今仍在廣泛傳讀。向前追溯,初入文壇的高爾基是一位名副其實的浪漫主義作家,他用充沛的感情與細膩的筆觸寫下了眾多情節精彩、主旨深刻的浪漫主義佳作。《伊則吉爾老婆子》作為其中的經典代表,在內容、主旨思想上都有著可圈可點之處,風格上更是頗具個人特色,其中關于“真正美的人”的探討于當今社會仍有一定現實意義,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
【關鍵詞】高爾基;浪漫主義;《伊則吉爾老婆子》
【中圖分類號】I512"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5)27-0007-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5.27.002
高爾基是享譽世界的文學巨匠,一生著作等身,眾多作品家喻戶曉,為后世留下了寶貴的文學財富。時至今日提及高爾基,多數中國讀者了解的僅是其現實主義代表作的自傳三部曲,而對其早期的以短篇小說《馬卡爾·楚德拉》《伊則吉爾老婆子》、詩歌《少女與死神》及《鷹之歌》等為代表的浪漫主義作品知之甚少。國內對高爾基及其作品的研究成果豐碩,但主要集中在現實主義創作時期,本文以其浪漫主義代表作《伊則吉爾老婆子》為分析對象,透過文本,對這位從人民中走出的作家筆下的浪漫主義因素進行更加深層地分析,更近一步體悟高爾基的創作動機與意圖。
一、作家及作品介紹
馬克西姆·高爾基,本名阿列克謝·馬克西莫維奇·彼什科夫(Алексеи? Максимович Пешков,1868—1936),蘇聯文壇杰出的作家、評論家及文藝理論家,蘇聯社會主義文學的奠基人,后曾擔任蘇聯作家協會主席,列寧稱其為“無產階級藝術的最杰出的代表”。高爾基出身于平民家庭,從小與人民群眾有著緊密的聯系,在專心從事寫作事業之前,曾在面包房、車站等地做過雜役工,后又多次環俄旅行,大量接觸民間文學,相較于貴族作家,高爾基對俄國社會現實和底層人民的真實生活有著更加切實的了解與感受,這些經歷也為其之后的創作提供了大量素材,促成了鮮明的個人寫作風格。
1892年,他在《高加索報》上以馬克西姆·高爾基為筆名發表了處女作短篇小說《馬卡爾·楚德拉》,自此開始專心寫作。1895年,高爾基發表《伊則吉爾老婆子》和《鷹之歌》,這幾部作品被認為是高爾基早期創作的浪漫主義代表作,其中表達了其對以往浪漫主義創作主題的繼承,對自由、英雄主義的追求與渴望,傳遞出渴望戰斗與變革的昂揚激情。
《伊則吉爾老婆子》以作者在比薩拉比亞海岸與老婆子伊則吉爾的相遇為敘事起點,將臘拉和丹柯兩個民間傳說,與伊則吉爾自身的生活故事串聯起來,全文借由伊則吉爾之口娓娓道來,使得整個作品呈現出濃郁的民間文學風格。文中向讀者們生動地展示出三種截然不同的人生觀與生命結果,傲慢的臘拉遭受著永生與永久孤獨的懲罰,與丹柯為人民奉獻生命而成為不朽的民族英雄形成鮮明對比,而伊則吉爾本人充滿矛盾與掙扎的生命歷程又為作品增添了現實維度的色彩。在對比中揭示出什么樣的人生觀才是社會提倡的。
高爾基的早期作品繼承了俄國浪漫主義文學追求自由的傳統,在深刻體悟過下層人民沒有自由之后,其呼喚更加擲地有聲?!兑羷t吉爾老婆子》的主題在自由之上更進一步,升華到了對人生觀與生命意義的具體討論,結合浪漫主義的基調、現實主義的逼真敘述、民間文學的語言特色,拉近了理想與現實的距離,集中地反映出高爾基創作初期的革命理想和革命激情。
二、高爾基與浪漫主義文學
浪漫主義一詞源于中世紀法語中Romance(意為“傳奇”“小說”),與現實主義同為文學的兩大主要思潮。18世紀末,工業革命促使社會劇烈變革,使得傳統價值觀受到了嚴重的挑戰;德國古典哲學與空想社會主義的蓬勃發展也為浪漫主義的產生奠定了思想基礎,對主觀能動性的強調將“自我”提到了新的高度。在這樣的背景下,浪漫主義應運而生,它反對理性主義和古典主義的束縛,強調個體的情感、自然的美以及對理想的追求——對個體的獨立、自由與情感開始受到重視,所以在浪漫主義作家的作品中常??梢钥吹綄ψ匀坏臒釔?、對歷史的追溯以及對個體命運的關注。
浪漫主義率先在歐洲得到發展,傳入俄國時間略晚,主要出現于1812年衛國戰爭勝利后、十二月黨人運動期間。封建制度日漸式微,資本主義蓬勃發展的社會過渡階段為文學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土壤。俄國本土文化元素的融入使浪漫主義文學兼具西方風格與俄國特色,出現了以茹科夫斯基為代表和以普希金為代表的不同傾向的浪漫主義。后續許多作家在其各自早期創作的作品中,甚至是現實主義的作品中,都不乏浪漫主義風格的影響。
高爾基的浪漫主義文學創作時期主要集中在1892-1899年之間,浪漫主義成為高爾基早期創作的重要表現手法,具有歷史與現實的雙重必然性。高爾基出自平民家庭,其開始專注寫作時正值俄國人民解放運動高潮時期,農奴制廢除、工業化進程加速、城市化推進促使社會階級分化與社會矛盾不斷加劇,資本主義社會中腐敗與市儈盛行。與此同時,彼得堡文化圈和部分知識分子開始關注社會現實問題。作為一名出身于人民、關注社會底層現實的作家,高爾基渴望變革的愿望也更加強烈,意欲為人民而發聲。備受革命浪潮震撼與仁人志士斗志所鼓舞的高爾基不滿足于單純地呼喚朦朧的自由,在創作中開始逐漸轉入了更深層的思考:呼喚人民群眾的覺醒,呼喚“真正的美”的回歸。
三、《伊則吉爾老婆子》中的浪漫主義因素的體現
在《伊則吉爾老婆子》中,高爾基通過奇幻的故事情節、浪漫加工的理想化人物、精彩的景物描寫與民間文學敘事風格,將浪漫主義的核心特質充分與作品文本相結合,下文將從以上幾個方面對浪漫主義因素的具體體現進行分析。
(一)故事情節與人物形象
從人物形象看,臘拉和丹柯屬于民間傳說中的形象,伊則吉爾老婆子則講述的是自身現實經歷,屬于現實人物形象。正如高爾基所說:“藝術描寫美好的東西,是為了使它變得更美好;藝術也描寫庸俗的東西,為的是要消滅這些東西?!备甙恋呐D拉執著于完整的、不與他人分享一點的自己和極致的自由;丹柯一心帶領人民走出森林,甚至愿意為此奉獻自己的生命。這兩個形象無疑是經過了浪漫加工后得來的,作家將在現實中無法尋得的部分人物特質寄托在神話傳說式的民間故事之中,表現出極致的善與美,或是與之對立的極致的惡與丑,使崇高英雄的化身與人性自私的鏡像不斷碰撞,將二者尖銳對照,發揮出了遠超平淡敘事的美學效果。
伊則吉爾老婆子作為故事的講述者在小說中出現,拉近了理想與現實生活的距離。通過對話中多次的重復和反問更易于突出作家意欲傳達的深層內涵,即對“真正美的人”——愛生活、勇敢、感于奉獻的人的召喚。
在情節上,經過浪漫加工的奇幻故事無疑為讀者留下更加深刻的影響,永生的臘拉成了永恒孤獨的代名詞,背棄人民的極端個人主義終將被人民所拋棄,變成求生不能、向死無門的孤獨影子;毅然掏出心臟照亮森林的丹柯和人民在一起,化作藍色火星成為草原不朽的傳說?!八馈背闪伺D拉解脫的途徑,同樣也是丹柯成為不朽的契機,這樣飽含民間傳說與神話元素的故事情節,賦予作品悲壯神秘的色彩,生動地展現出對不同人生觀與生命意義的探討,進而激發出讀者心中深層地對現實問題的思考,喚起人民站起來參加革命,推動社會變革為自己爭取利益的激情。
(二)環境描寫
浪漫主義文學作品中經常出現與苦難塵世對照的自然世界,以奇幻的筆觸對自然環境加以描寫?!兑羷t吉爾老婆子》的開篇中提到葡萄藤的濃蔭、蔚藍色的夜、空氣中的泥土味,仿佛帶領讀者進入了一個安詳和諧的圣境之中,“我”與老婆子的對話就此順理成章地展開。作品中的環境描寫大量運用比喻、擬人、對比、暗示、烘托等修辭手法,營造特定意境,為襯托人物內心世界提供便利。
作品中丹柯帶領人們走出森林前后的環境描寫語言絢爛奇幻,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且故事情節在此處到達高潮,自然壓迫下的緊張感與卸下重負的輕松感形成對比,生動細膩,浪漫主義風格彰顯得淋漓盡致:
樹木兇惡地低聲講起話來……伸出它們滿是疙瘩的長手,結成一個密實的網,好像要擋住他們。太陽發出了燦爛的光輝,草原好像在呼吸一樣……河上映著落日的霞光,鮮紅得和那股從丹柯的撕開的胸膛涌出的熱血一樣。
黑暗樹林與光明草原形成對比,作家賦予森林中的樹木以擬人形象:兇惡地低聲說話、樹枝像伸出的手,要結成攔路的網,黑暗景觀形成一種巨大壓迫,正是人們心中恐懼感的映射;光明的草原像呼吸一般起伏,霞光明亮燦爛,預示苦難的終結,孕育著下一個生機,與黑暗森林相對,其描繪的則是人們沖破束縛后的理想化圖景,是理想主義的映射。
高爾基描寫環境的技藝達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其善于將人物主觀情感與環境氛圍緊密結合,使二者互為襯托:在環境描寫中賦予主觀感情色彩,將自然環境表現為人物內心情愫感受的映射,同時使抽象的情緒外化、具體化,以浪漫主義的創作方法將情感與景象交織在一起,加強主觀感情的抒發。
(三)敘事風格
浪漫主義文學常融入民間文學元素。高爾基作品對民間文學素材的巧妙運用,得益于童年時外祖母和奶媽講述的詩文、歌謠與民間傳說,這些培養了他對民間文學的濃厚興趣。作為平民作家,高爾基親歷底層生活,多次環俄旅行,得以深入接觸和廣泛收集民間文學,積累下大量的創作素材。
《伊則吉爾老婆子》中的民間文學風格主要體現在敘事結構與內容主題兩個方面。在敘事架構中,三個故事以借伊則吉爾之口娓娓道來,臘拉的故事以“這是好幾千年前的事了……”開篇,以“他不知道生,死也不歡迎他……看,這就是一個人由于高傲而受到的懲罰”結尾,這種結構與民間文學中的故事歌謠的結構十分相似,開篇將讀者的視線拉到傳說之中,而結局時又將讀者帶回現實,借用這種敘述框架能夠激發讀者對相似問題在現世維度中的思考,繼而傳遞出作家寫作的意圖,發揮出教育意義。
就內容主題來看,高爾基繼承了俄國浪漫主義作家作品中對自由、英雄主義的不斷追逐,這也是民間文學里非常重要的兩個主題。臘拉的故事中作家想傳達出的既有對極端個人主義的鄙夷,更有對真正自由的探討——臘拉擁有了他自己追求的絕對的自由,這種極致的自由脫離了人民、脫離了社會,必將成為一種為所有人所輕蔑鄙夷的極致的孤獨;丹柯的故事中,雖然丹柯最終倒下了,但他為人民開啟了新的生活,造福于民,即使自己倒下了,但他的精神永垂不朽,如同草原上的藍色火星,經久不衰,為人們所記住,是真正的英雄主義的體現。
《伊則吉爾老婆子》中奇幻的故事題材、理想化的人物塑造為作品增添了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以自然象征精神、以景物烘托心理,結合民間文學素材彰顯出俄式浪漫主義文學的典型風格,構建出一個充滿想象力與情感張力的文學世界。浪漫主義于高爾基而言,不僅是創作手法,還是其早期對人性、社會與理想的深刻探索,更是喚醒和推動人們追求自由與光明的文學武器。
四、結語
《伊則吉爾老婆子》作為高爾基前期創作中的浪漫主義經典佳作,對現實問題的關注、對現世意義的探討無疑超越了其他同期作品。其中在人物形象的設置、自然景觀的描寫與民間文學的應用上都顯示出了這部作品中所蘊含的浪漫主義因素,為讀者帶來浪漫立體生動的閱讀體驗。理想主義是浪漫主義的內核,因此,理想的傾向性也就決定了浪漫主義的傾向——積極的、進步的理想必將賦予高爾基早期的浪漫主義作品一種鮮明的感情色彩,對“真正美的人”的呼喚也使這部浪漫主義佳作有了更加深遠長久的意義,于高爾基而言,浪漫主義既是情感宣泄的出口,又是用以喚醒人民的武器。時至今日,在每一個浮躁的社會階段中,高爾基所強調的“真正美的人”仍有著其各自的適用性與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郭玉翠.淺談《伊則吉爾老婆子》的浪漫主義風格[J].林區教學,2012,(01):26-27.
[2]高爾基.論文學[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8.
[3]劉祥云.高爾基文學作品中的現實性與平民意識[J].芒種,2013,(14):54-55.
[4]Горький Максим.Старуха Изергиль[M]. Интернет-библиотека Алексея Комарова.URL: https://ilibrary.ru/text/486/p.1/index.h/index.html.
[5]肖安鹿.從《伊則吉爾老婆子》看高爾基的早期浪漫主義創作[J].甘肅理論學刊,1990,(02):80-84.
作者簡介:
李恩熠,男,漢族,黑龍江雞西人,碩士研究生在讀,主要研究方向:俄語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