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音樂文化視角下的范仲淹

2025-08-27 00:00:00黃智暉
今古文創 2025年27期

【摘要】范仲淹追慕上古圣皇、先秦賢君音樂,通過音樂寄托重實務、重仁政的政治理想。這類愛好同時也與其儒家品格培養意識和對“三不朽”傳統的堅守信念息息相關。有多次貶謫經歷的范仲淹在音樂選擇上還透露出釋道自然的一面,以閑逸之樂調和自身。宋代音樂的發展進程影響著時代集體,這種影響對于范仲淹個體而言,則體現于政教音樂主張、官員仕途活動等方面。

【關鍵詞】范仲淹;音樂;詩詞

【中圖分類號】I207"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5)27-0052-05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5.27.015

范仲淹因其政治與軍事功績而留名青史,后世學者對其研究亦多聚焦于此,鮮少關注音樂文化視角下的范仲淹。從傳世的詩詞作品來看,可以認為范氏確為音樂的愛好者。范氏選擇音樂有自己的標準,其極力崇古,形成了一套寄托儒家理想的上古樂論。隨著仕宦經驗的增長,有多次被貶經歷的范仲淹試圖在儒、釋、道三家中尋找平衡點,在日常生活中尋找娛己之樂,以此平衡儒家世界的失意感。

中國古代音樂發展歷程,影響著范仲淹的官員活動和文學創作。在宋初國家禮樂體系的建構過程中,范仲淹曾以士大夫身份參與過朝廷大樂活動。不過由于各種原因,民間音樂不可避免地影響著宋朝社會的方方面面。處于這一歷史背景下的范仲淹也不能例外,最明顯的表現之一是對于詞的創作。

一、儒家價值取向:追慕上古圣皇、先秦賢君樂曲

范仲淹好音樂,尤愛《南風歌》《擊壤歌》《履霜操》等琴曲。為增進琴藝,其曾求學于兼官員、古琴家身份于一體的崔遵度:“崔遵度為吏部郎中、太子諭德。深于琴,嘗著《琴箋》……范仲淹嘗問琴道于遵度,對曰:‘清麗而靜,和潤而遠,琴盡是矣。’”(晁載之《續談助》)陸游亦稱范氏平日只彈古曲《履霜操》:“范文正公喜彈琴,然平日止彈《履霜》一操,時人謂之范履霜。”(陸游《老學庵筆記》)可見,音樂實為范氏的日常伙伴。入宋以后,文人心態逐漸轉為內化,士人在創作上越來越傾向于選擇自己熟悉的日常生活題材。音樂作為范仲淹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在其作品中有著很重的分量。

在音樂選擇上,范仲淹特為鐘愛傳說為上古圣皇、先秦賢君子所創作的音樂,這其中隱含著范仲淹的儒家價值取向。以上文提過的《履霜操》為例,范氏何故平日只彈此曲?這大抵和古曲背后的典故及其寓意相關。相傳《履霜操》為伯奇所制:“《履霜操》,尹吉甫之子伯奇所作也。伯奇無罪,為后母讒而見逐,乃集芰荷以為衣,采楟花以為食。晨朝履霜,自傷見放,于是援琴鼓之而作此操。曲終,投河而死。”(郭茂倩《樂府詩集》)后世將“履霜”之義進一步延伸,如張衡《東京賦》言:“堅冰作于履霜,尋木起于蘗栽。”《張河間集》注之曰:“言事皆從微至著,不可不慎之。”蔡邕在《琴操》中記載伯奇“為人慈仁”,卻被繼母陷害,感傷而死。可見君子盡管為人正直,也需要謹慎自防。范公以剛直態度對待朝務,曾身陷不少風波。其平日只彈此曲,大約是自誡堅守“慎于行”這一君子品格。

范仲淹繼承孔子的政教音樂論。其以音樂譬喻政治,通過追慕上古圣皇之曲,希望自己所處的時代能再復五帝、大禹時期的政治盛況。在上古樂與西周樂之間,范氏似乎更青睞于前者。在作品中,其頻繁提及相傳為舜所作的《南風歌》:

《和楊畋孤琴詠》:“自然召南風,莫起孤琴嘆。” ①

《祠風師酬提刑趙學士見貽》:“愿君入熏弦,上副吾皇志。” ②

《聽真上人琴歌》:“為予再奏南風詩,神人和暢舜無為。” ③

《雜詠四首·其三》:“誰道元和無復致,為君堂上起熏風。” ④

此外,還提及相傳作于顓頊、帝嚳時期及堯舜時期的古樂。堯舜樂的提及頻率較高,顓頊、帝嚳樂則較少:

《送河東提刑張太博》:“堯民擊壤歌,千古猶得聞。” ⑤

《依韻酬毋湜推官》:“奉制歌三秀,稱觴聽六英。” ⑥

范仲淹對圣皇之政的傾慕及對上古音樂的喜愛可謂是顯而易見,這也是其擇樂與他人較為不同的一點。自古以來,無數政客文人追慕西周政教盛況,周代雅樂也成為政治清明、百姓和樂之象征,這已然成為一種共識。相比之下,上古遠在西周之前,所流傳下來的歷史典籍、文學作品數量遠不如西周豐富,因此其政、其樂對于后人而言,似乎不如西周時代更為親切。然而范氏格外關注上古,這與其重實務、施仁政的主張有密切關聯。從先秦總集《詩經》的廣泛題材和主旨來看,顯然是直接切合帝皇之術、治政方略的上古之風更符合范氏主張。其一,堯、舜、禹三帝和范仲淹均重實務,他們都曾安排同僚、下屬或親身經歷過同一件實務,即治水。范氏在《堯廟》中寫大禹治水:“禹終平洚水,舜亦致熏風。”⑦其二,范仲淹支持推行仁政。其于《堯舜帥天下以仁賦》中稱許堯舜“伊二圣之仁化,致四海之富饒”,希望北宋君主能革去奢侈之風,施以仁政,使百姓富饒。其《四民詩·農》有言:“何人變清風,驕奢日相襲。制度非唐虞,賦斂由呼吸。一夫耕幾壟,游墮如云集。一蠶吐幾絲,羅綺如山入。太平不自存,兇荒亦何及。神農與后稷,有靈應為泣。”⑧寫后世一改堯舜制度,驕奢風氣頗盛,賦稅沉重。君主既不施行仁政,又不革除此風,百姓亦不得安居。其三,范仲淹始終保持由上對下的政策關注度,即朝廷對民間的有效政策管理。對于集中各地風俗和貴族、百姓思想的《詩經》,范氏似乎沒有傾注過多興趣。作為儒家官員,其自及第入仕后就以官員立場思考治國問題,首要關心朝廷對民間的政策制度,屬實是合理之事。即使下至西周,他也是重點關注周公旦、召公奭兩位推行周室政策以治太平的政治功臣,還將他們與堯舜并列。《四民詩·商》道:“上有堯舜主,下有周召臣。琴瑟愿更張,使我歌良辰。”⑨上述詩例可以說明范仲淹對五帝(尤其是堯、舜二帝)的崇拜程度,亦可說明其通過上古音樂寄托了極其美好的政治愿望。

范氏喜愛音樂,還與音樂載體背后的文化屬性因素有關。他尤為鐘愛古琴,原因是其已流傳千年的這一特性:

《和楊畋孤琴詠》:“愛此千年器,如見古人面。” ⑩

《和韓布殿丞三首其二·琴酒》:“弦上萬古意,樽中千日醇。” ?

對于音樂載體“歷史悠久”這一價值屬性,范仲淹十分看重。先賢琴歌得以流傳千古,使后人聞之;后人能通過琴而與古人“照面”,實現隔空對話。從某種程度上而言,這顯示了范仲淹的尊古觀念。范氏在蘇州任上時,曾有“堂上列歌鐘,多慚不如古”?(《蘇州十詠·木蘭堂》)之嘆,今不如古,推古思今,表明其出于通過音樂以寓政治的意圖,并期盼當時北宋政治能重復堯舜時期的輝煌。此外,這亦體現范氏對春秋以來“立德、立功、立言”傳統的重視。他非但經過“千年”古琴追憶先賢,亦希望通過堅固不朽的金石將自己的言論傳于后世。其于鄧州任上修建覽秀亭,留下“作詩刻金石,意垂千載休”?(《覽秀亭詩》)的美好愿望。可知其對“三不朽”理念的推崇與恪守。

二、調節失意人生:追求釋道自然,置身山水閑樂

在范仲淹詩歌作品中,不乏有“閑樂”之作。本文所謂“閑樂”,即日常閑逸時所聽、所作之音樂,包括純人聲音樂、樂器音樂、自然之音等。這類敘寫閑樂的詩歌作品多寫于范仲淹外任之時。與上文所提到的音樂相較,這類音樂更為隨性恣意。

追求自然,是范氏“閑樂”的重要特性。范仲淹喜愛自然,據其稱乃是家傳。在《題翠峰院》中,其言祖上曾在山水逸景間生活,后代子孫亦愛祖居之地:“翠峰高與白云閑,吾祖曾居水石間。千載家風應未墜,子孫還解愛青山。”?范仲淹并非純粹的儒家學者,在其青年時代學習儒家知識之時,釋、道文化也伴他同行。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時年二十歲的范仲淹與王鎬、道士周德寶、道士屈元應等人同游,這幾位大多擅長樂器:“時祥符紀號之初載,某薄游至止,及公之門,因與君交執,復得二道士汝南周德寶、臨海屈元應者,早暮過從。周精于篆,屈深于《易》,且皆善琴。”?次年,又在醴泉寺僧舍讀書,“二十一歲,讀書長白山(醴泉寺)”?。之后更是出入三教直到晚年。在多重影響下,范仲淹主動接受了自然觀,曾自稱“素心愛云水”?(《出守桐廬道中十絕·其一》)。在其看來,天然萬物的聲音也同樣可以成為“音樂”。如在《謝柳太博惠鶴》中稱贊鶴的叫聲:“獨愛九皋嘹唳好,聲聲天地為之清。”?在《留題小隱山書室》中稱自然之音勝過樂器之聲:“何須聽絲竹,山水有清音。”?甚至將自然山水之音與禪師的仁愛之心相掛鉤,如《留題常熟頂山僧居》:“吾師仁智心,愛茲山水音。”?范仲淹對自然的追求已然到了可以不取樂調、單取其聲的地步,可見自然觀對其影響之大。

范仲淹在外任期間,其行為舉止也頗具釋道之風。范氏在官途上遭遇多次貶黜,擔任多地行政長官。歷任之所基本為江南、河南一帶,名勝眾多,景色優美。再加上與朋友交游往來等因素,其在外任期間所寫詩歌的數量十分可觀。雖然范氏很少在作品中表露失意之感,但可以從這類“閑樂”作品中感受到他在朝為官與在外為官的態度有所變化:在朝敢于“敢向簪軒競急流”?的范文正公,到了地方反而頗有“欲歌蘭雪歸真隱”?之態。范仲淹之“隱”又與純粹的隱士不同,他并沒有忘記為長官的職責,可他選擇處于與百姓更為接近的位置。這種在地方任上瀟灑忘我、恣意放歌、融入民間、與民同樂的姿態,竟是異于官而近乎民了:

《送河東提刑張太博》:“浩歌忘物我,劇飲無涼暄。自問平生心,此樂曾幾番。” ?

面對被貶這一現實,范仲淹選擇在音樂中忘記煩惱。甚至不惜違背傳統儒家的中和之旨,肆意浩歌。全然不見士人姿態,反而更像豪士。這種用音樂調節心態的方法,他同樣也傳授給他的好友:

《送向綜國博通判桂州》:“欲知明主意,將慰遠人心。歲計多藏藥,舟行不廢琴。” ?

朋友前往桂州上任,如何安慰將要遠行的他?每年多收藏藥材,保重身體;行水路時,在舟上不要忘記練習琴藝。對己如此,對友也如此,以音樂取樂的思維,是范仲淹調和現實與理想差距的精神法。

不過,范氏“閑樂”雖然頗有釋道風采,但未必與儒家相違背。好閑逸也許是范仲淹人格的其中一面,但其思想內核仍然是儒家。對于喜愛山水閑逸的隱士,范仲淹仍以“德”評價。如“清歌獨隱淪”的隱士林逋,雖說行跡頗有道家風范,但范氏認為其儒家品德十分高尚:“莫道隱君同德少,樽前長揖圣賢清。”?(《和沈書記同訪林處士》)由此可見范氏三教融合程度之深。劉熙載《藝概》曾討論詩歌之“正變”,否定古人向來“崇正抑變”的觀點,肯定藝術手法上的“變”風,甚至歸“變”于“正”,突破了以往“抑變”的規則。其曰:“《房中》,正之正也;《郊祀》,奇而正也。”?前者的思想和創作方法均符合儒家思維,肅穆莊重,故曰“正之正”;而后者多修飾想象之詞,創作手法偏離儒家中和節制之道。但因其主旨符合儒家思想,故而“奇而正”。范氏這類“閑樂”,不妨也可以理解為“奇而正”之作。

三、宋代音樂發展:參與雅樂重建過程,深受民間音樂影響

據趙惠俊《宋真宗的禮樂活動與慢詞雅化的宮廷契機》?,太宗、真宗、仁宗等宋代皇帝一改宋太祖將音樂創作限制于樂工群體之內的做法,借助禮樂活動這一手段來展現太平。自太宗始,皇帝或明或暗地命令士大夫積極參與到國家禮樂建設中,甚至允許士人獲得入仕或晉升的機會。通過一系列手段,帝王試圖改造五代以來雅俗混亂、音樂過于世俗化的狀況,以滿足國家禮樂對于“雅”的需求。對此,朝中官員持有不同意見。范仲淹生于真宗朝,亡于仁宗朝,對太宗朝以來的禮樂制度應該相當熟悉。其畢生沒有擔任過制詔之類的職務,因此沒有館閣之臣那般排斥與樂工一同創制音樂的心態。對于皇帝推動國家禮樂雅化的政策,范氏大約持支持態度。其《今樂猶古樂賦》結尾稱:“今國家大樂方隆,休聲遐被。曾不惑于鄭衛,自能和于天地。舉今古而酌中,與英莖而豈異。”?面對國家“大樂”興盛的狀況,范仲淹表示肯定。

范仲淹支持國家禮樂建設,還與其所支持的政教音樂主張相關。前文提及,范仲淹試圖通過音樂表露自己的政治愿望,希望北宋政治能在大體上重現上古風貌。落實到具體層面,又有頗具時代性的革新主張。其一,通過朝廷音樂使百姓和洽。范氏區分了古今音樂的政治功用:“古之樂兮所以化人,今之樂兮亦以和民。”?(《今樂猶古樂賦》)古樂用于教化,今樂在此基礎上還用于和洽、和諧,這是與古樂不同的一面。其二,著撰“述樂之言”的前提,是要施惠于民:“惠民之道將進,述樂之言斯著。”?(《今樂猶古樂賦》)這又與范仲淹重實用的主張有關。其三,禮樂宜調和,“均和其用,調審其音”?。對應到政治方面,則為施政宜溫和寬仁,否則“其或政尚滋章,民猶勞苦。樂雖遵于前代,化未暢于率土”?。如果推行厲政,百姓勞苦,那么好的音樂教化也無法推行開來。在范仲淹的政教音樂觀中,政治和音樂似乎存在著因果關系。國家政治的面貌,決定著禮樂的定型、傳播情況和推行目的。

為促進文人官員積極參與禮樂活動,為樂曲創作出相匹配的雅辭,太宗、真宗、仁宗等皇帝經常賜宴群臣。皇帝于席上親自賦詩,再由群臣和詩,以此動員士大夫創作出藝術水平較高的雅文字。范仲淹一生出將入相,身上肩負著武官和文臣兩重身份,在詩詞創作上自然不落下風。王應麟《玉海》記載,景祐三年(1036),范仲淹在開封尹任上,曾受邀參加仁宗舉辦的“賞花釣魚宴”,這是從太宗時代起就例行舉辦的宴會,又稱“曲宴”:“景祐三年三月六日乙酉,曲宴后苑,賞花、釣魚。帝賦詩,群臣席上和進。移宴太清樓。”范仲淹也因此留下和詩《應制賞花釣魚》:“萬匯嘉亨日,皇心豫宴辰。華林新濯雨,靈沼正涵春。帝幄紛仙花,天鉤擲錦鱗。洋洋頒睿唱,賡頌浹簪紳。”?該詩稱頌美化之意十分明顯,符合朝廷對“太平之功”的追求。皇帝命令士大夫創作雅辭,不僅意在雅化宮廷音樂,同時也包含著濃厚的政治意味。

但宋代皇帝無論怎樣將國家禮樂帶上雅化的道路,國家雅樂體系也已經不可避免地受到民間音樂影響,特征之一在于其已經“接受了流行世俗間的長短句歌詞體式”?。這類可歌的“長短句”在歷史記載上大約可以追溯至漢朝,杜佑《通典·樂七》記錄張華《雅樂詩表》內容:“張華上《雅樂詩表》,云‘按魏上壽食舉詩及漢氏所施用,其文句長短不齊,未皆合古。’”到了隋唐,雜言曲子興起,在題材上更多地吸收民間勞動人民的本色,已有俗化的跡象。到晚唐五代時,雜言曲子中又逐漸發展出曲子辭一脈,民間氣息頗為濃厚的《花間集》即為其中代表。至于五代十國,在持續了近一個世紀的動亂中,朝廷雅樂體系已經崩潰散亂,民間音樂深刻影響了包括文人在內的廣大民眾,這種影響力一直延續到宋朝。也正是基于這一背景,宋初君主才極力鼓動文化素養較好的士人群體參與國家禮樂創作。

被后人譽為“曲子相公”?的范仲淹既身處這一歷史文化背景中,其作品自然受到民間音樂和長短句式的影響,其中最富代表性的作品體裁為詞。“詞”最初又被稱為“曲子辭”,宋初之詞還未完全成為獨立文體,仍然配樂使用。王小盾先生專著《隋唐五代燕樂雜言歌辭研究》對“曲子”的定義是:“唐宋時代的流行歌曲。與謠歌相區別,它是具有一定章曲形式,有調名,能入樂的音樂作品……曲子產生于謠歌。謠歌經專門藝人加工,配為器樂,獲得流行,便是曲子。”?范仲淹所作的詞不但配樂,而且調子還很有可能是當時社會上的流行歌曲。范仲淹既為文人,又是音樂的愛好者,完全有可能、也有能力依曲填詞。

范仲淹之詞,亦受酒筵歌舞文化影響。唐代以來,筵席歌舞、酒令、著辭之間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唐代進士文化和歌舞文化的發展,讓用于宴會上的著辭需求急劇增加,文人著辭作品數量亦有所上升。發展到唐五代以后,在宴會上行詞已經成為士人的普遍娛樂方式之一。?保留至宋朝的酒筵調名有很多,其中之一即為《剔銀燈》。范仲淹《剔銀燈》乃其與歐陽修在酒席上所作,歐詞已然失傳,唯有在范詞中略窺當時場面。其詞富含戲謔幽默之感,可以感知宴會上的輕松氛圍。先是詠史,笑三國曹、孫、劉三人“用盡機關,徒勞心力,只得三分天地”?;后又笑世人追逐功名,可終究是“一品與千金,問白發如何回避”?。其間夾雜不少口語,如“屈指細尋思”“爭如共”“只有中間,些子少年”等。文字風格既區別于《漁家傲》之豪壯,又不同于《蘇幕遮》《御街行》之婉約。言語詼諧幽默,是范詞中十分獨特的存在。為官耿直純良如范公,竟有如此詼諧的一面,確為難得。歸根究底,這是由酒令的游戲性質決定的,可以視作其對唐代酒樂文學的繼承。

四、結語

范仲淹與音樂文化的關聯,可以從多個角度切入把握。作為儒家士大夫,先秦的政教音樂論對其影響甚深。透過其極為喜愛的《南風歌》《擊壤歌》等歌曲,可見范仲淹大致的尊古理想:追慕上古圣皇,期盼北宋政治能夠重現上古時期的政治風貌。但若要真正落實到北宋國家音樂建設、政治政策方面,其觀念又帶有實用、調和、仁德、革新意識。基于這種政治音樂觀,范氏支持國家禮樂重建,并曾參與到建設活動中。作為屢遭貶黜的官員,其同北宋士大夫的心態內轉步調相一致,在官途起伏中逐漸關注自我,出入儒、釋、道三家,尋找為人處世的平衡點。因此其對音樂的選擇,還有傾向自然瀟灑、自在不羈的一面。

唐五代以后民間音樂的發展,對北宋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這也是北宋君主重建國家禮樂系統的重要原因。范仲淹作為時代背景下的一員,其詩詞作品接受了“長短句”的民間流行句式。范氏流傳千古的名作《漁家傲》,亦是當時的流行曲。但與晏殊、歐陽修、李清照等人所作《漁家傲》的婉約、清新風格不同,范氏《漁家傲》豪壯悲涼,是后世蘇辛豪放派之先風,這也是其對《漁家傲》這一詞牌做出的特殊貢獻。相比之下,范氏《剔銀燈》雖然不如《漁家傲》聞名,但詼諧風趣在范詞中可謂是別具一格,這可以視為宋代文人對唐代酒樂文化的繼承表現。

總而言之,范仲淹的人生與音樂文化有著密切聯系。事實上,范仲淹與音樂文化的交接既是個人的選擇,也是時代的選擇,其與音樂的接觸是宋代士大夫與音樂交流群像中的一道縮影。宋代文人愛好琴棋書畫,琴文化就占其一,音樂成分或多或少地占據了文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民間音樂對宋代世人的影響具有普遍性,士大夫也不出其外,流行于宋的曲子詞本身即可說明一切。至于范仲淹在音樂上表現出的釋道一面,不如說是其利用音樂而實現心態內轉的表現之一。正是在內部、外部的多重因素影響下,范仲淹與音樂結下不解之緣。盡管其于音樂的專業造詣上未達精深程度,但作為備受后世學子推崇的名臣與功臣,單從人物影響力來看,音樂文化視角下的范仲淹值得研討一二。

注釋:

①范仲淹:《范仲淹全集》,中華書局2020年版,第45頁。

②范仲淹:《范仲淹全集》,中華書局2020年版,第47頁。

③范仲淹:《范仲淹全集》,中華書局2020年版,第34頁。

④范仲淹:《范仲淹全集》,中華書局2020年版,第65頁。

⑤范仲淹:《范仲淹全集》,中華書局2020年版,第51頁。

⑥范仲淹:《范仲淹全集》,中華書局2020年版,第73頁。

⑦范仲淹:《范仲淹全集》,中華書局2020年版,第60頁。

⑧范仲淹:《范仲淹全集》,中華書局2020年版,第22頁。

⑨范仲淹:《范仲淹全集》,中華書局2020年版,第23頁。

⑩范仲淹:《范仲淹全集》,中華書局2020年版,第45頁。

?范仲淹:《范仲淹全集》,中華書局2020年版,第63頁。

?范仲淹:《范仲淹全集》,中華書局2020年版,第86頁。

?范仲淹:《范仲淹全集》,中華書局2020年版,第47頁。

?范仲淹:《范仲淹全集》,中華書局2020年版,第68頁。

?范仲淹:《范仲淹全集》,中華書局2020年版,第324頁。

?范仲淹:《范仲淹全集》,中華書局2020年版,第762頁。

?范仲淹:《范仲淹全集》,中華書局2020年版,第79頁。

?范仲淹:《范仲淹全集》,中華書局2020年版,第113頁。

?范仲淹:《范仲淹全集》,中華書局2020年版,第651頁。

?范仲淹:《范仲淹全集》,中華書局2020年版,第41頁。

?范仲淹:《范仲淹全集》,中華書局2020年版,第67頁。

?范仲淹:《范仲淹全集》,中華書局2020年版,第67頁。

?范仲淹:《范仲淹全集》,中華書局2020年版,第51頁。

?范仲淹:《范仲淹全集》,中華書局2020年版,第92頁。

?范仲淹:《范仲淹全集》,中華書局2020年版,第68頁。

?劉熙載:《藝概》,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51頁。

?趙惠俊:《宋真宗的禮樂活動與慢詞雅化的宮廷契機》,《文學遺產》2019年第2期,第60-70頁。

?范仲淹:《范仲淹全集》,中華書局2020年版,第13頁。

?范仲淹:《范仲淹全集》,中華書局2020年版,第13頁。

?范仲淹:《范仲淹全集》,中華書局2020年版,第13頁。

?范仲淹:《范仲淹全集》,中華書局2020年版,第13頁。

?范仲淹:《范仲淹全集》,中華書局2020年版,第13頁。

?范仲淹:《范仲淹全集》,中華書局2020年版,第90頁。

?趙惠俊:《宋真宗的禮樂活動與慢詞雅化的宮廷契機》,《文學遺產》2019年第2期,第66頁。

?范仲淹:《范仲淹全集》,中華書局2020年版,第1239頁。

?王小盾:《隋唐五代燕樂雜言歌辭研究》,中華書局1996年版,第5頁。

?王小盾:《隋唐五代燕樂雜言歌辭研究》,中華書局1996年版,第230頁。

?范仲淹:《范仲淹全集》,中華書局2020年版,第658頁。

?范仲淹:《范仲淹全集》,中華書局2020年版,第658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码人妻热线精品视频| 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日韩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卡2卡3卡4卡5卡区| a级毛片网| 四虎在线观看视频高清无码| 免费国产好深啊好涨好硬视频| 日韩成人在线网站| 欧美精品伊人久久| 中文字幕永久视频| 高清乱码精品福利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丝袜在线| 这里只有精品在线播放| 久久综合婷婷| 综合社区亚洲熟妇p| 中国丰满人妻无码束缚啪啪| 国产精品浪潮Av| 欧美区日韩区| 免费在线视频a| 成人在线第一页| v天堂中文在线| 在线观看91香蕉国产免费| 久久鸭综合久久国产| 国产精品视频观看裸模 | 中日无码在线观看| 国产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网站| 99久久免费精品特色大片| 中文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不卡|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AV| 亚洲成人在线免费| 色老二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免费视频6| 婷婷午夜天| 亚洲永久色| 国产免费自拍视频| 国产欧美日韩va另类在线播放| 激情综合网激情综合| 一区二区午夜| AV在线天堂进入| 国产原创自拍不卡第一页| a免费毛片在线播放| 在线国产欧美| 欧美色图第一页| 亚洲人成影视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视频| 在线色国产| 国产chinese男男gay视频网| 免费 国产 无码久久久| 亚洲青涩在线| 国产在线八区| 99热这里只有免费国产精品| 亚洲毛片网站| AV无码无在线观看免费| 欧美成人aⅴ| 免费看美女自慰的网站| 国产主播喷水| 亚洲日本精品一区二区| 日韩国产高清无码| 国产99视频在线| 亚洲无码在线午夜电影| 亚洲成人动漫在线| 国产91高跟丝袜| 免费女人18毛片a级毛片视频| 婷婷六月综合网| 中国一级特黄视频| 欧洲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欧美全免费aaaaaa特黄在线| 亚洲精品无码在线播放网站| 日韩麻豆小视频| 色偷偷综合网| 思思99热精品在线| 国产三级国产精品国产普男人| 欧美成人午夜在线全部免费| 97成人在线观看| 亚洲人在线| 中文字幕不卡免费高清视频| 亚洲系列无码专区偷窥无码| 国产在线自乱拍播放| 国产永久免费视频m3u8| 久久综合色播五月男人的天堂| 无码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91全国探花系列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