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服務經濟正站在歷史性躍遷的轉折點上,如同春潮帶雨般奔涌向前。這片充滿生機的領域正從“規模擴張”向“質量提升”華麗轉身。政策支持、技術賦能、消費升級、產業變革和全球競爭“五指齊彈”,共促中國服務業向多元化、數字化、專業化、綠色化和全球化邁進。
縱觀發展全局,服務業已成為支撐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制定出臺了一系列促進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服務業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如雨后春筍般大量涌現、茁壯成長,服務業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56.7%的GDP占比、連續10年占據國民經濟半壁江山的輝煌成績,彰顯出這一產業的蓬勃生命力。今年上半年服務業持續保持良好發展勢頭,增加值5.5%的增速背后,是信息服務業、現代金融、智慧物流等新興領域迸發的創新活力。短劇出海一路高歌,掀起文化傳播新浪潮;即時零售“熱戰”正酣,重塑城市商業新生態;智慧康養再起新潮,描繪民生幸福圖景——這些生動實踐印證了服務經濟與時俱進的創新品格。
當前全球價值鏈競爭正從“制造能力”向“服務能力”延伸,服務業發展已成為衡量國家競爭力的關鍵指標。基于消費市場廣闊、產業發展迅速、貿易增長強勁、政策支持有力等多重優勢,中國服務經濟發展潛力巨大,正展現出獨特競爭力。全年服務進出口總額突破萬億美元,240小時過境免簽政策適用國家擴展至55國,數字貿易連續5年實現順差。這些成就,標志著中國服務正從跟跑者向并跑者乃至領跑者轉變。
讓服務經濟“更上一層樓”,仍需跨越重重臺階。高端服務供給不足、數字化轉型陣痛、制度創新滯后、內卷式競爭嚴重等問題,如同成長中的煩惱,需要在發展中破解。當務之急是解決供給側優質服務短缺問題,“對外開放”和“對內放開”雙向發力。“對外開放”就是做加法,擴大醫療等領域的開放試點,引進更多優質服務;“對內放開”,就是做減法,圍繞健康、養老、家政等細分領域,減少限制性措施、豐富服務供給。
未來,隨著服務業改革全面深化,服務業開放向縱深推進,服務業發展體制機制進一步完善,我國服務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率有望繼續提升。如同春雨潤物,服務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必將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注入強勁動力,為世界經濟發展貢獻中國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