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最高端的競爭,它決定著真正的實力和水平。行走在冀中平原,調研在邢襄寧晉,這句感悟如同靈動的音符,不斷奏響在記者的腦海。在當今全球化的浪潮中,科技與經濟的發展使得各種競爭熾熱而激烈。然而,當我們將目光穿透世俗的喧囂和表面的繁華,會發現,文化才是深入人心、決定一個地域能否長遠發展的重要力量。
“誠”字牌坊融入血脈
邢襄大地,宛如河北平原上一部厚重的史書,寧晉縣作為邢襄大地的重要組成部分,鐫刻著先人的智慧和歲月的痕跡,以其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深厚的歷史底蘊書寫著文化傳承的璀璨篇章。寧晉曾經有著“牌坊縣”的美譽,素有“北京看樓房,寧晉看牌坊”的說法。在泥坑酒文化旅游產業園內,“誠”字牌坊巍然聳立,引人注目。“誠字坊”是一座四柱三門七樓式牌坊,高23.17米,是目前寧晉縣最高的牌坊。據泥坑酒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商同華介紹,牌坊的設計獨具匠心,四柱象征著四季更迭、生生不息,寓意著泥坑酒業的持續發展和永恒傳承;三門則代表著天地人三才和諧共處,體現了企業與自然、社會的和諧共生;七樓則寓意著七竅玲瓏、智慧通達,象征著泥坑酒業不斷創新、追求卓越的精神。牌坊正中的“誠”字,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漢字,更是泥坑酒業誠心釀酒、誠信經營、誠實做人“三誠”精神的生動寫照。如今,“三誠”精神不僅僅體現在泥坑酒的產品中,更融入了寧晉人的血脈里,成為他們以誠守信、為人處世的準則。
商同華告訴記者,泥坑酒業作為邢臺市唯一的一家百年中華老字號酒企,其釀造技藝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還被評為“國家級放心酒工程·示范企業”。這是對泥坑酒業品質和文化的高度認可。近年來,公司大力推進酒旅融合工作,以AAA旅游景區建設為契機,精心打造沉浸式體驗新地標。園區內,泥坑酒文化廣場宛如一個文化的舞臺,展示著泥坑酒的悠久歷史和獨特魅力;釀造坊里傳統的釀造工藝畫面,讓人仿佛穿越時空,回到了古老的釀酒時代;藏香樓中,彌漫著濃郁的酒香;寧晉歷史名人雕塑群,靜靜地佇立在那里,向人們講述著寧晉的輝煌過去;古廮碑廊,則像是一條時光的隧道,帶領人們領略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據商同華介紹,目前他們正在對這座國家4A園區進行修繕打造,正將過去那個沉寂的景區,打造為一個活力四射的景區。屆時,八方游客可以親自參與釀酒過程,體驗泥坑酒的釀造樂趣,品嘗各種不同年份和口味的泥坑酒。此外,園區內也將在酒文化主題餐廳、酒吧等各種休閑場所,通過發展酒文化旅游,實現文化與產業的深度融合,提升泥坑酒業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讓園區成為傳承和弘揚中國酒文化的重要平臺,讓更多的人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村志編纂喚醒沉睡文化基因
寧晉縣大陸村鎮用一本本散發墨香的村志,書寫著鄉村振興的獨特答案。大陸村鎮歷史悠久,據相關資料記載,該鎮自西漢形成商埠,距今有2000多年的歷史。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推進,大陸村鎮以村志編纂為重要抓手,在留住鄉愁的同時賦能鄉村文化振興。
百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2024年,大陸村鎮通過組織系統編纂村志,成為“河北省村志編修示范鎮”。村志編纂緊緊圍繞市里提出的“文化強市”戰略和縣委提出的“對寧晉歷史負責、對寧晉事業負責、對寧晉人民負責”要求,深入發掘鄉土文化資源,堅持“緊成稿、細打磨、慎出書、出精品”,切實讓村志發揮承載鄉愁、延續歷史文脈的重要功能。
“史志之貴,全乎于用。”村志編纂不僅是歷史傳承的有效載體、招商引資的靚麗名片,更是激勵村民自強不息和團結奮進的不竭源泉。大陸村鎮趙平邱中村以村史村志編纂為抓手,通過一部好村志帶來好村風,以志促文,以文化人,以文潤村,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的文化支撐、強大的精神力量。趙平邱中村先后獲評全國綠色村莊、河北省美麗鄉村、河北省衛生村、邢臺市先進基層黨組織、邢臺市書畫特色村、邢臺市移風易俗示范村。
為充分發揮村志“啟智潤心”的功能,大陸村鎮在編纂村志過程中既回眸歷史又觀照當下,在素材選取上將明代刑部尚書馮英等歷史名人典故和當代大陸村鎮籍人民英雄張伯禮等先進事跡作為校本課程素材,挖掘光榮傳統,厚植崇德向善、守望相助的村史基因,激發村民熱愛家鄉、共建家園的情愫,讓村民在“讀村志、傳村史、愛家鄉”中緬懷“老祖宗”講好“新故事”,讓村志真正“活”起來。
大陸村鎮黨委書記王強向記者憶起他在全省經驗交流會上的發言:“我們腳下這片土地,曾是《史記》記載的大禹治水核心區,村志編纂不是寫歷史,而是喚醒沉睡的文化基因。村志不是束之高閣的擺設,而是產業振興的導航儀。”王強的這句話,在鎮域經濟發展中得到了生動驗證。作為“中國農機配件之鄉”,2024年,這種文化賦能使農機配件出口額同比增長27%,有德國客商在參觀村史館后,當場簽訂了300萬美元的訂單。
文化競爭的深層邏輯在于凝聚共識。在趙平邱中村,村志記載的“廣寧堡城”防御體系,激發村民自發修復3公里明代寨墻;在常家莊村,通過還原清代“義學”傳統,成立全縣首個村級教育基金,3年累計資助大學生47名。正如鎮志總纂畢軍彬所說:“當村民知道祖先曾建過跨省商路,今天的創業就有了歷史的底氣。”如今,作為河北省唯一村志編修示范鎮,大陸村鎮的經驗正在產生溢出效應。周邊鄉鎮借鑒其“文化+產業”模式,發展出“村志+非遺”“村志+研學”等新業態,文化認同正在打開新的增長空間。
物質豐裕的時代,文化是最高端的競爭。站在大陸村鎮的寨墻上遠眺,308國道與青銀高速在此交匯,傳統農機市場與數字村志館隔路相望。這座千年的古鎮用行動證明:在硬實力日益趨同的今天,文化積淀、價值共鳴與精神傳承,正在成為區域競爭的最高形態。正如村志中記載的那句古訓——“澤被千古,文潤萬家”,文化的力量,終將超越時空,成為永恒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