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陜西是紅色體育精神的重要發源地之一。陜西紅色體育精神產生于特定的歷史背景下,具有鮮明的革命性和時代性。本文系統梳理陜西紅色體育精神的歷史淵源及延安時期的實踐發展,旨在深化其時代內涵,推動紅色體育精神的傳承與發展,為體育強國建設提供精神動力。
引言
陜西紅色體育精神產生于特定的歷史、政治和文化背景下,在血淚和戰火中鑄就,在革命和奮斗中成就,具有鮮明的革命性和時代性。體育事業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的歷史時期,深刻把握陜西紅色體育精神與中國式現代化的內在邏輯,對陜西紅色體育精神發展與演進規律進行審視,對于加快體育強國建設步伐具有重要意義。
一、陜西紅色體育精神的歷史起源
要服務于救亡圖存的革命任務,具有濃重的軍事色彩。毛澤東曾提出“鍛煉工農階級鐵的筋骨,戰勝一切敵人”,他在為《解放日報》體育專刊題詞時提出“開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的倡議。1937年盧溝橋事變后,毛澤東在“八一”運動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我們現在只有一個方針,這個方針就是堅決打日本…我們這個運動大會,不僅是運動競賽,而且要為抗戰而動員起來。”賀龍為“九一”擴大運動會題詞“體育運動軍事化”。由此可見,陜西紅色體育精神凝練著中國共產黨人救亡圖存的革命使命和人民解放的歷史使命,也為當代紅色體育事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育事業的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
陜西延安是中國革命的圣地。陜西紅色體育精神特指在革命戰爭時期,以延安地區為主要陣地的紅色體育實踐中所凝聚的精神風貌與價值理念。它是黨在紅色體育實踐中創造的寶貴精神財富,也是推動革命事業發展的重要精神力量。1935年,中國共產黨以陜甘寧邊區政府作為主陣地,基于陜西地區特殊的地理環境和嚴峻的戰爭形勢,通過開展一系列紅色體育活動,在提升軍民身體素質、增強體魄的基礎上,傳播革命思想,團結同志,激發革命斗志,從而增強了革命戰斗力,延安時期紅色體育由此應運而生。
在特殊的歷史時期,陜西紅色體育精神主
二、延安時期陜西紅色體育開展狀況
(一)組建基層體育委員會,廣泛開展群眾體育鍛煉
1937年,中國共產黨到達延安并成立中國抗日軍政大學。為提高學生戰斗技能和身體素質,學校組建了基層體育委員會,下設徑賽組、田賽組、排球組、乒乓球組等單項體育隊伍。同時,為方便管理和促進體育事業發展,邊區政府成立專門的體育相關機構,例如,
1937年成立陜甘寧邊區體育運動委員會,1940年成立延安體育會,1942年成立延安新體育學會。中國共產黨在中央軍委及下轄軍區常設體育干事,負責延安時期常規性體育活動的組織和運營工作,以及編撰體育教材、進行體育科學理論研究等工作。
(二)組建各類運動隊,舉辦大規模體育運動會
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高度重視根據地群眾體育鍛煉,組建了各類運動隊,如120師戰斗籃球隊、東干籃球隊等,經常性地開展大規模體育運動會:1937年“五一”運動大會、1939年“九一八”運動會、1942年“九一”擴大運動會、1946年“九一”運動會等。這些運動會具有鮮明的時代價值。例如1937年“八一”運動會賽前動員提出:“使體育運動成為廣大群眾的運動,使每個工人、農民、學生、紅軍指戰員、青年、成人、兒童、婦女都能在工余時間到運動場上活動,真正使得每個蘇區人民更加有活潑、愉快、健康的身體。”在1942年“九一”擴大運動會上,工人階級第一次以無產階級身份參與運動會,充分體現了體育運動參與的廣泛性和群眾性。
(三)因地、因時制宜開展根據地特色體育項目
延安時期,在中國共產黨的推進下,根據地居民體育賽事活動實現系統化、常態化,除在重大節日舉辦運動會外,邊區政府還因地、因時制宜開展特色體育項目。例如,夏季在延河舉辦游泳比賽、冬季舉辦滑冰比賽等。同時,當地借鑒陜西民間特色體育項目,開展種類繁多的民俗體育項目,例如扭秧歌、打腰鼓、舞獅子等。根據地軍民結合作戰需要,開展射擊、騎馬、擲手榴彈、爬墻、跳高等具有軍事色彩的體育鍛煉項目。
(四)發揚艱苦奮斗精神,因陋就簡開展體育運動
在陜西地區艱苦的自然環境和物資匱乏的條件下,根據地軍民結合實際,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克服困難開展體育運動。根據地軍民通過自制體育器材、自己動手修建籃球場、將日軍遺留的炮彈改制為冰鞋等,因陋就簡地開展體育運動。艱苦奮斗精神已成為延安時期體育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地紅色體育在促進軍民身心健康、激發革命斗志、錘煉意志品質方面發揮出巨大作用,成為中國革命制勝的重要法寶。
延安時期陜西紅色體育通過組建基層體育委員會、成立各類項目運動隊、舉辦大規模體育運動會,以及因地因時制宜開展根據地特色體育項目,有效推動了群眾體育的廣泛開展。這一時期的紅色體育精神呈現出鮮明的革命性、樂觀性、創新性、統一戰線性與大眾性特征,并由此凝練出“以人為本、因陋就簡、集體主義、公平正義、與時俱進”的核心內涵。
三、陜西紅色體育精神的啟示
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背景下,將中華體育精神和陜西紅色體育精神相互交融,不斷汲取紅色體育精神的偉大精神力量,對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具有重要精神價值。
(一)遵循以人為本的價值邏輯
“以人民為中心”是陜西紅色體育精神的本質屬性。隨著陜西紅色體育精神的傳承和發展,延安時期紅色體育精神被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在新的歷史時期,體育工作應將人民群眾的健康安全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大力發展群眾體育,促進全民共享體育發展成果。要堅定走好全民體育高質量發展之路,不斷豐富和踐行陜西紅色體育“以人為本”的精神內涵。
(二)注重“三駕馬車”協同發展
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高度重視體育事業均衡發展,大力推動群眾體育、學校體育和競技體育“三駕馬車”并駕齊驅。在群眾體育方面,通過開展極具陜西民間特色的民俗體育項目,如扭秧歌、打腰鼓、舞獅子等,極大促進了根據地人民的體育鍛煉熱情。在學校體育方面,基于“勤儉節約辦體育”的方針,將體育訓練與軍事訓練相結合,將學校體育由“少數人壟斷的階級體育”轉變為“公平公正、人人參與的體育”。在競技體育方面,通過組建各類項目運動隊,開展常態化大規模運動會,組織各類體育競賽,磨煉軍民英勇頑強的革命意志。因此,在新時期,我們應該呼應延安時期體育精神,注重群眾體育、學校體育和競技體育的協同發展,發揚陜西紅色體育精神,助力新時期體育事業再上新臺階。
(三)構建體育外交新格局
在歷史上,陜西是連接東西方文明的橋梁。在當代,陜西作為“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節點,承擔著擴大對外開放的重任。我們應深挖陜西紅色體育文化的深刻內涵和時代價值,借力陜西紅色體育精神,站在體育強國建設的新征程上開展對外體育交流,通過舉辦體育精品賽事,如西安國際馬拉松、延安國際半程馬拉松、“紅色沿途”延安城市越野挑戰賽等體育賽事,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體育交流和合作,構建體育外交新格局。
四、結語
歷史因銘記而永恒,精神因傳承而發揚。陜西紅色體育精神作為一種時代精神,承載著寶貴的紅色基因,蘊含著中國革命的精神力量。在新的歷史時期,面對體育強國建設的重要任務,我們應從“以人為本、因陋就簡、集體主義、公平正義、與時俱進”的陜西紅色體育精神中汲取力量,以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審視體育強國建設,堅定理想信念,勇于攻堅克難,推進我國從“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轉變,讓陜西紅色體育精神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持續綻放時代光芒
參考文獻
[1]王菘,楊苓,何明,等.中華體育精神話語表達的立場、表征及體系構建].體育科學,2024(9).
[2] 張瑤,高曉波,金玢.論中國式現代化視域下體育賦能精神生活共同富裕Ⅲ].體育文化導刊,2024(8).
[3] 蔣菠,張蕾.中國共產黨領導紅色體育取得的偉大成就與基本經驗].體育科學研究,2025(1).
[4] 陳作松.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青少年體育工作的百年實踐與基本規律[J/OL].體育學刊,20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