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bstract: Amidst the wave of technological transformation,artificial lintelligencehasprofoundlyimpacted archivalmanagement.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Al strategic goals of the National Archives and Records Administration,systematicallyelaborating its four core objectives: achieve NARA's business mission through Al integration,establish responsible and ethical usage normsof Al at NARA,fostera culture of innovationatNARA, and strengthen and upgrade NARA’s security and infrastructure to support the expanded use of Al/ML. The analysis highlights three defining features of NARA’s strategy: technological foresight, user-center,and ethical embeddedness.Byexamining NARA’s practices and aligning them with China’s archival practices,thispaperproposesactionablerecommendations.Specifically, China should construct a“business-technology integration”framework forsmart archival management,developa“compliance-transparency\"Al governance model,cultivate an“open-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ecosystem,and strengthena“secure-resilient\"digital infrastructure.These measures aim to advance theintelligenttransformation ofarchival practices,elevate managementstandards,and enhance service efficiency.The findings provide theoretical insights and practical pathways for leveraging Al technologies to drive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in China'sarchival sector.
Keywords:The National Archives and Records Administration;Al Strategic goals;Archives management;Artificial intelligence
在新一輪的科技變革中,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以下簡稱“Al\")技術迅速發展,展現出賦能各行各業的巨大潛力,助力構筑綜合競爭優勢并推動新興戰略產業發展。在此背景下,檔案事業的轉型升級迫切需要借助AI技術實現突破。當前,國內學者圍繞AI技術開展了多維度的研究,聚焦于基礎理論探討[1-2]、AI技術應用[3-4]、倫理風險治理[5-6行業融合創新、國際比較研究范疇五大維度。但現有研究多局限于理論探討和局部實踐,對AI技術在檔案管理中的系統性應用和戰略規劃研究仍顯不足,且國際視野有限,對國外研究關注較少,缺乏對國際先進經驗的深入分析和借鑒。
相較之下,國外一些檔案館在AI技術的系統性應用以及戰略布局層面已取得先發優勢,美國作為全球AI技術的先行者,構建了從基礎研究到產業應用的全鏈條優勢。在檔案領域,美國國家檔案與文件署(以下簡稱\"NARA\")的AI應用實踐成效顯著。從2022年首次利用AI識別人口普查記錄中的手寫姓名,到利用AI提高文件審查效率、捕獲元數據、保護個人信息及自然語言搜索查詢等,NARA在AI技術應用之路上不斷探索并總結經驗,于2024年9月形成了AI戰略目標,為AI技術在檔案管理中的應用提供了系統指導。
鑒于此,本文將以NARA的戰略目標為例,摹繪AI技術在檔案領域中的應用前景,總結其內容特點,以期為我國檔案領域更廣泛和深入地應用AI技術提供經驗啟示。
一、美國國家檔案與文件署AI戰略目標的內容闡釋
(一)通過AI集成實現NARA的業務使命
NARA的核心業務使命是讓公眾能夠訪問其保管和控制的聯邦政府記錄,為了實現這一業務使命,NARA借助AI技術集成,設定了三個相輔相成的分目標。其中,提升數字公共訪問能力是基礎支撐,實現個性化數字體驗是用戶價值延伸,保障檔案內容的真實性是可信性支撐。通過構建“可訪問一可用一可信\"的閉環,NARA不僅可以提升檔案管理的效率和質量,還可以增強公眾對記錄的訪問能力和信任度。
在提升數字公共訪問能力方面,NARA通過AI技術生成智能元數據、挖掘跨模態數據以及分類記錄并識別隱私信息,將海量非結構化數據轉化為可檢索、可管理、合規的數字資源,為后續目標提供數據基礎。在實現個性化數字體驗方面,NARA基于這些數據資源并利用AI技術實現多語言交互、智能推薦與無障礙訪問設計,根據用戶需求進行個性化整合推送,提升用戶體驗感。在保障檔案內容的真實性方面,NARA通過散列加密、篡改檢測與動態監控維護檔案的權威性與可信度,為公眾訪問提供真實性保障。
(二)建立負責任和符合倫理的AI使用規范
在數字化浪潮下,AI技術在檔案領域應用廣泛卻面臨諸多風險挑戰。技術層面有濫用誤用致數據泄露、系統受攻擊的風險,數據安全層面存在隱私泄露和數據被惡意篡改的問題,倫理層面則易引發歧視偏見等負面問題。
面對上述風險,NARA計劃建立負責任和符合倫理的AI使用規范,從推動負責任與可信的AI應用發展、推動AI治理的開發與部署,以及構建AI系統的風險管理框架1三個方面著手。首先,NARA致力于在組織內部培育負責任和值得信賴的AI使用文化,2確保AI使用始終以公平、包容為導向。其次,NARA聚焦于制度建設和組織架構的完善,13為AI的倫理使用提供堅實的制度保障,搭建起覆蓋AI全生命周期的剛性規則體系。最后,NARA通過風險管控化解技術不確定性,依托于風險管理框架識別AI特有風險,并賦能利益相關者主動應對技術不確定性。[14l
(三)培育NARA的創新文化
創新文化是組織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影響著各領域變革。對NARA而言,培育創新文化是順應時代潮流、實現檔案管理現代化轉型的關鍵。
NARA將培育創新文化列為戰略目標,并設三個分目標協同發力。其一,加快新型AI工具及應用實踐的測試部署進程。I15NARA重點關注技術探索并搭建基礎設施,通過建立AI組織、開展交流活動等舉措為創新筑牢技術根基。其二,打造精通AI的人才隊伍與適應AI的組織文化。NARA通過招聘專家、培訓員工和建立導師制度,使員工具備AI技能并形成創新意識,為創新提供人力支持。其三,促進AI在機構各領域的協同創新。 Λ[17]NARA 借助AI部署組織工具,通過將AI技術在全機構規模化應用,并建立有效的治理機制,將創新制度化、常態化,真正實現創新文化的落地。
(四)加強NARA的安全體系及基礎設施
穩固的安全體系能夠有效抵御網絡攻擊、保障數據安全與合規性,而先進的基礎設施則為AI、機器學習的運行提供了必要的硬件與軟件支撐,二者共同為AI在NARA的深入應用保駕護航。NARA圍繞這一目標還設立了兩個分目標,即加強安全性和合規性、推進基礎設施升級與資源優化。[18一方面,NARA借助AI與機器學習技術主動檢測網絡安全威脅、分析訪問日志識別異常行為、開發風險預測模型修復系統漏洞,以筑牢安全底線。另一方面,其通過搭建高性能計算集群、引入云平臺等現代化IT基礎設施提升計算效率,擴展數據存儲管理能力,以應對海量數據與AI模型存儲需求,提升網絡帶寬保障AI運算與數據傳輸順暢,為AI及機器學習擴展提供資源保障。
二、美國國家檔案與文件署AI戰略目標的特點分析
(一)技術前瞻性
NARA的AI戰略目標具有鮮明的技術前瞻性,構建了融合現實需求與未來發展的系統性布局。
其一,在前沿技術的整合與應用方面。NARA利用AI實現聯邦記錄的自動化元數據生成,突破人工效率限制,并通過跨媒體特征提取將異構數據轉化為知識圖譜。例如,NARA使用AI自動為數字檔案創建描述,生成摘要和授權等描述性字段。[9此外,NARA計劃開發一個類似于ChatGPT的AI聊天界面,使用戶能夠通過用自然語言提問輕松探索數字檔案,從而顯著優化用戶的體驗。[20
其二,在新興技術的探索與部署方面。NARA成立了專門的AI、機器學習技術組織,專注于探索新興技術并構建快速測試和部署框架。例如,通過研究生成式AI在檔案內容自動化摘要、創建智能搜索引擎中的應用,提前布局未來技術場景。[21同時,該框架支持對新興技術的快速驗證和倫理合規控制,確保技術落地既高效又安全。
其三,在基礎設施與組織能力的未來適配方面。NARA提出了升級基礎設施的目標,包括增強數據存儲能力及優化網絡帶寬以適應AI、機器學習工作負載的增長。另外,NARA通過前瞻性組織架構與文化體系保障其持續發展。在組織與文化建設上,提出了“培養創新文化\"和“打造精通AI的人才隊伍”的自標,通過招聘AI專家、開展員工培訓等舉措,確保組織能力與技術進步協同共進。
(二)用戶中心性
NARA的AI戰略目標體系以用戶為中心并貫穿始終,不僅聚焦于直接提升用戶體驗,更通過隱性支撐機制保障服務的可持續性與可信性。
第一,顯性需求導向的智能化服務升級。NARA通過AI技術直接響應用戶的顯性需求,開發搜索工具支持用戶以自然語言方式檢索檔案,降低信息獲取門檻;借助推薦系統推送個性化資源,實現精準服務;引入24小時聊天機器人,提升服務效率。
第二,包容性與可信性的雙重保障。NARA注重服務的普適性與倫理安全,通過AI實現多語言翻譯與無障礙適配,確保非英語用戶、殘障人士等群體平等獲取資源。同時建立透明化機制,讓用戶知曉數據使用規則并賦予其控制權。此外,NARA制定的倫理治理框架確保AI服務不損害少數群體權益,鞏固用戶對檔案系統的長期信任。
第三,隱性支撐體系的協同構建。用戶中心性不僅依賴前端功能優化,更需后端系統的穩定與安全。
NARA通過升級IT基礎設施保障AI工具:利用AI檢測網絡安全威脅防止服務中斷或數據泄露,間接維護用戶體驗的可靠性。同時,人才培養計劃確保技術人員理解用戶實際需求,避免技術開發與實際場景脫節。
(三)倫理嵌入性
NARA在AI戰略中將倫理原則深度嵌入制度設計、技術開發、組織文化與風險管理多層面,展現其技術洞察與責任擔當。
在制度設計層面,NARA通過剛性政策與法律綁定構建倫理治理的基石。一方面,設立AI治理委員會明確技術全生命周期的權責分工,要求AI生成內容主動披露來源,并通過定期審查機制評估算法公平性,從制度源頭防范偏見固化。另一方面,將隱私法、公民權利保護法規與風險管理框架融入技術標準,使倫理原則轉化為法律合規的具體條款。
在技術開發層面,倫理干預體現為對隱私與真實性的主動防御。通過AI自動檢測個人身份信息,在開放檔案前完成數據脫敏,同時賦予用戶“選擇退出”的權利,在提升效率的同時保障知情權與控制權。更關鍵的是,借助加密散列與區塊鏈技術,構建防篡改機制以維護檔案的真實性,將技術特性與公共信任這一倫理價值直接關聯。
在組織文化層面,NARA通過內外聯動實現柔性治理。對內,通過年度倫理培訓提升員工對風險的辨識能力,并設立保密舉報渠道激活基層監督動能,使倫理意識從個體認知上升為組織共識。對外,通過與合作機構共享倫理標準,推動行業倫理標準的整體提升。
在風險管理層面,NARA通過動態閉環實現倫理治理的持續進化。一方面,將技術漏洞與公民權利風險納入統一評估框架,避免“重技術輕社會\"的治理盲區;另一方面,建立“審查一糾正一迭代\"循環機制,例如檢測到網絡安全威脅時,同步啟動技術修復與政策更新。
三、美國國家檔案與文件署AI戰略目標的中國啟示
(一)技術賦能:構建“業務一技術\"深度融合的智慧檔案管理體系
NARA以AI推動檔案管理智能化轉型的經驗,為我國構建“業務一技術\"深度融合的智慧檔案管理體系提供了重要啟示。當前,我國檔案部門亟須探索構建“業務一技術\"深度融合的智慧檔案管理體系,通過AI技術全面嵌入業務場景,實現管理流程的智能化、信息資源數字化和服務便捷化。
首先,檔案部門應積極推動AI技術與業務應用場景的深度融合,打造專屬垂域大模型。一方面,檔案部門應進行適用性評估,建立“技術一業務\"雙維度評估指標,驗證AI工具的適用性;另一方面,檔案部門應基于通用大模型進行針對性部署,開發垂域大模型,將檔案法律法規與專業知識嵌入模型訓練,確保輸出內容符合行業標準和要求。北京市昌平區檔案館與廣東省珠海市檔案館通過本地化部署DeepSeek大模型,成為Al賦能檔案管理的標桿案例,成功構建了強大算力平臺,采用模型并行訓練、混合精度計算等優化技術,提升訓練推理效率,為深度應用筑牢基礎。[22-23]
其次,檔案部門應依靠AI驅動提升管理效能。“在檔案生命周期管理中,AI可應用于檔案管理中的重復性和規則化任務,如歸檔、鑒定、借閱、修復和銷毀等,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和準確度,優化資源管理。\"24例如,通過文本分類、語義理解、機器學習等AI技術,構建檔案智能開放審核系統,實現對檔案內容的深度解析,為開放審核工作提供輔助。
最后,檔案部門應以AI賦能創新服務模式。檔案部門可以依托自然語言處理、機器學習等技術,構建智慧服務體系,通過強化檔案數據的加工處理與深度挖掘,開展智能問答、智能推送、智能編研等服務,提供主動式、一站式、精準式、定制式檔案利用。作為國內檔案領域率先接入DeepSeek大模型并進行本地化部署的檔案館,昌平區檔案館實現了從精準檢索向智慧問答的升級,用戶只需通過自然語言提問,系統即可自動提取關鍵信息并關聯相關檔案,真正實現“所想即所得”。[25]
(二)倫理嵌入:構建“合規一透明\"的AI治理框架
當前,AI技術在檔案領域的應用雖展現出強大優勢,但也存在技術濫用、隱私泄露、算法偏見等風險。NARA的AI戰略目標通過系統性倫理治理設計,為我國構建“合規一透明\"的AI治理框架提供了重要啟示。
“合規\"是治理框架的基石,檔案部門需將AI治理納入現行法律框架,明確技術應用底線與邊界,結合相關法律法規細化AI合規要求,在檔案領域建立AI技術發展標準和政策。AI技術應用于檔案工作,不可避免地存在道德倫理問題,這不僅需要法律的規范指引,還需要可靠的科技倫理規制。在檔案事業發展規劃的信息化建設中,應構造一個檔案管理應用AI技術的倫理框架。[2在Al算法設計者和檔案工作者的互動中,將道德算法嵌入AI代碼和算法體系中,進行必要的道德建構,有效化解檔案工作中的倫理風險。
“透明”是治理框架的核心價值導向,檔案部門需破解AI決策的“黑箱”困境。首先,應推動算法可解釋性技術研發,要求AI系統提供決策邏輯的可視化說明。其次,應建立算法偏見動態監測與修正機制,通過多學科專家聯合審計、用戶反饋通道及第三方評估,識別并消除訓練數據中的隱性歧視。最后,需構建公開透明的監督體系,可定期發布AI應用倫理報告、開放部分算法參數供公眾質詢,增強社會信任。
(三)創新驅動:培育“開放一協同\"的檔案創新生態
NARA在創新驅動領域的核心成果在于構建了技術探索、文化培育與協同創新三位一體的創新生態,我國可借鑒其經驗培育“開放一協同\"的檔案創新生態。
其一,強化技術探索能力。檔案部門要勇于擺脫傳統觀念束縛、打破思維定式,秉持開放意識、弘揚創新精神,以積極主動的姿態迎接AI發展浪潮。同時,強化數據賦能、技術賦能和數智賦能,主動對接新興技術場景,大力推動檔案工作與AI技術的深度融合。另外,檔案部門可以通過建立技術試驗田機制,在可控范圍內嘗試實施AI應用試點,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大膽探索、謹慎使用AI工具,增強機構創新活力。例如,我國可借鑒“ITrustAI\"項目的實踐經驗,遵循檔案基礎理論,考慮AI倫理、數據所有權,開發適配檔案管理的AI工具。
其二,注重人才與文化雙輪驅動。在人才培養方面,檔案部門可以通過內部培訓、建立人才成長激勵機制等措施鼓勵檔案人員進行自主學習和自我提升。同時,注重培養檔案人員的團隊協作精神和創新思維,定期組織團隊建設活動和頭腦風暴會議,促進工作人員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激發創新靈感。在文化建設方面,檔案部門應營造積極向上、勇于創新的文化氛圍。其一,構建創新激勵機制,對先進個人或團體給予相應獎勵,激發創新積極性。其二,建立反饋機制,廣泛收集檔案人員對創新工作的意見建議,定期總結經驗,形成推進創新的濃厚氛圍。
其三,構建多層次協同創新網絡。在內部協同方面,檔案部門應加強不同部門之間的溝通與合作,共同開展AI技術在檔案管理中的應用研究和實踐項目。在外部協同方面,應加強與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等的合作,引入先進的AI技術和解決方案,促進知識交流和跨學科合作。例如,浙江省檔案館與科大訊飛公司聯合成立了國家級 Al+ 檔案\"聯合實驗室,實現了檔案管理的數字化和智能化。
(四)基建支撐:夯實“安全一彈性\"的數字化底座
技術賦能、倫理嵌入與創新驅動需以“安全一彈性\"數字化底座為載體,NARA的基礎設施體系為我國檔案部門提供了經驗啟示。
一方面,筑牢安全底線,構建智能驅動的主動防御體系。檔案部門可以利用智能防火墻和入侵檢測技術全面檢測檔案管理系統,對安全威脅進行特征提取與異常預警,實時發現并阻斷外部攻擊和內部泄露。同時,檔案部門還可以加強對檔案工作人員的安全培訓,提升其安全防范能力,從人為操作層面加固安全防線,確保檔案信息的安全。
另一方面,強化彈性能力,打造可擴展的技術基座。檔案部門可通過購入先進芯片、高性能服務器等設施,或借助API接口與超算中心、大數據中心等合作的方式,提高生成式AI數據分析與學習模塊在現有底層服務架構中的兼容性,為后續工作提供穩定可靠的算力兜底。在此基礎上,還應持續關注前沿技術發展趨勢,探索邊緣計算在檔案管理中的應用,使檔案部門的技術基座能夠適應未來的發展需求,為檔案事業長遠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四、結語
在數智化時代背景下,NARA的AI戰略目標為檔案管理領域提供了寶貴經驗,體現了技術前瞻性、用戶中心性與倫理嵌入性的融合。我國檔案工作應構建“業務一技術\"深度融合的智慧檔案管理體系,推動垂域大模型開發與場景化應用;以“合規一透明”為核心完善AI治理框架,平衡技術創新與隱私保護;通過“開放一協同”的創新生態培育,激活多元主體參與動能;更需筑牢“安全一彈性”的數字化底座,為智能化升級提供可持續支撐。未來,我國檔案部門要不斷探索AI在檔案管理中的深度應用,推動檔案事業向智能化、智慧化轉型升級,助力檔案工作在新時代煥發生機。
注釋及參考文獻:
[1]曹志強,陸陽.行動者網絡理論視角下“AI + 檔案\"實踐過程與邏輯考察[J].浙江檔案,2024(10):28-32.
[2]胡國強,楊彥榮,李高峰.基于信息鏈角度分析AI在檔案館的應用前景[].北京檔案,2019(2):34-36.
[3]周海.生成式AI輔助檔案編研工作的實現路徑構建[J].北京檔案,2024(6):45-48.
[4]基于數字檔案的AI輔助檔案開放審核系統實現研究[J].浙江檔案,2022(10):40-43.
[5]于英香,李雨欣.“AI + 檔案”應用的算法風險與治理路徑探析[J].北京檔案,2021(10):5-9.
[6]陳艷紅,李健.新一代AI生成內容檔案身份的認定風險及規制研究——基于對ChatGPT生成內容的思考[J].檔案學研究,2023(5):4-12.
[7]吳邊,胡志華,郭方,等.基于生成式AI的電力企業檔案智能輔助決策系統設計與應用[].北京檔案,2024(9):33-37.
[8]朱伶杰,賀圓圓.AI技術在美國文檔領域的應用及啟示———基于專利數據的分析[].檔案管理,2024(6):124-128.
[9]National Archives and Records Administration.National ArchivesHistoryand Mission [EB/OL].(2021-07-21) [2025-03-26]. https://archives.gov/about/history/about/history/history-and-mission.
[10][11][12][13][14][15][16][17][18]National Archives and Records Administration.High-Level Goals for AI/ML Useat NARA[EB/OL].(2025-01-07)[2025-03-26].https://www.archives. gov/files/AI/nara-high-level-goals-ai-ml-9-23-2024.pdf.
[19][2O][21]National Archives and Records Administration. Inventory of NARA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Use Cases[EB/OL]. (2025-01-07)[2025-03-26].https:// www.archives.gov/ai?_ga= 2.101714565.522449662.1742453834-520338114.1734001507.
[2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檔案局.北京昌平激活智能新引擎打造鑒定新模式[EB/OL].(2024-06-06)[2025-03-26]. https : // www. saac.gov.cn/daj/xwdt/202406/8fdd81300db74889a2e6d92b8bef3812.shtml.
[2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檔案局.廣東珠海完成DeepSeek本地化部署[EB/OL].(2025-03-06)[2025-03-26].https://www.saac.gov.cn/daj/c100235/202503/3f380b085afa4a67a737b769569c92a8.shtml.
[24]劉越男,錢毅,王平,等.挑戰與展望:DeepSeek對檔 案工作的影響及應用前景Ⅲ].浙江檔案,2025(2):5-13.
[25]李愛華,魏穎,劉軍.昌平區檔案館本地化部署Deep-Seek大模型的工作實踐與思考[].北京檔案,2025(4):61-64.
[26]加小雙,姚靜,韋雪茹.人工智能在檔案事業中的倫理審視[J].北京檔案,2025(3):4-10.
作者單位:1.鄭州衛生健康職業學院2.鄭州大學信息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