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患者的放、化療對于提高生活質量、延長生存周期至關重要。然而,放療和化療可能引發脫發、情緒崩潰、厭食等副作用, 因此護理工作不可或缺。
肺癌患者的放、化療對于提高生活質量、延長生存周期至關重要。然而,放療和化療可能引發脫發、情緒崩潰、厭食等副作用, 因此護理工作不可或缺。
正確認識肺癌放化療
放療和化療是治療肺癌的核心方法。其中,放療利用高能射線(如X射線或質子束)直接作用于癌細胞的DNA,破壞其內部結構,主要針對局部或局限性腫瘤。對于腫瘤體積較大的肺癌患者,放療常被用來縮小腫瘤,為后續手術或聯合治療創造條件。
化療則是通過化學物質干擾癌細胞的生長周期或破壞其DNA,這些化學物質通過靜脈注射或口服進入患者血液系統,適用于全身性治療或轉移性肺癌。
在肺癌治療過程中,放療和化療通常會結合使用,具體方案會根據患者的肺癌分期、類型和位置來制定。例如,對于早期非小細胞肺癌,放療和化療可作為術前及術后的輔助治療手段,術前有助于縮小腫瘤,術后則用于消滅殘留的癌細胞,均具有實際的治療效果。
肺癌放、化療之前護理
肺癌患者在接受放、化療前,需進行全面的評估護理,包括檢測患者的血常規和肝臟功能,以全面了解其健康狀態。同時,進行肺功能檢測和心電圖檢測等項目,這些檢測有助于醫生和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個性化的治療計劃,并識別潛在風險,確保患者能夠承受治療過程中的生理壓力。通過影像學檢查,如CT掃描,可以準確確定患者腫瘤的大小和位置,這對于確保放療的精準性至關重要。
無論是放療還是化療,患者都可能出現焦慮、緊張或抑郁等情緒。因此,心理支持是治療前護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醫護人員應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充分溝通,幫助患者了解自身病情,并學會情緒調節方法。同時,分享治療成功案例,讓患者明白放療和化療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包括治療周期、潛在副作用以及成功的可能性等信息,都是放、化療前護理工作的重要內容。
肺癌放、化療期間護理
1.飲食護理。由于放療和化療均會對患者的消化系統產生不良影響,導致患者出現惡心、嘔吐、食欲缺乏等癥狀,因此為患者提供豐富且適宜的飲食十分關鍵。相關護理工作人員應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為其挑選高蛋白食物,如雞肉、魚類、豆腐;富含維生素的蔬菜,像西藍花、胡蘿卜;以及富含維生素的水果, 如橙子、藍莓;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也是不錯的選擇。
2.藥物管理。由于化療藥物毒性較強,相關護理工作人員必須嚴格遵從醫囑,確保患者在正確的時間、以正確的劑量使用藥物。同時,要密切留意患者可能出現的副作用。骨髓抑制是化療患者常見的藥物副作用之一,可能導致患者白細胞、紅細胞以及血小板計數減少。因此,護理工作人員需定期檢查患者的血常規,以便及時發現潛在問題。
3.皮膚護理。患者在放療期間,照射區域內的皮膚可能會出現紅腫、脫皮、瘙癢甚至潰爛等癥狀。因此,相關護理工作人員需對患者進行必要的皮膚護理, 應使用溫和且無刺激性的肥皂和清水清潔皮膚。同時,叮囑患者不要抓撓患處,穿著寬松的棉質衣服,以減少對皮膚的刺激。如果患者皮膚出現的癥狀較為嚴重,可使用醫用護膚品或接受局部治療。
4.口腔護理。放療和化療可能對患者的口腔黏膜造成損傷,導致患者出現口腔潰瘍、口干、牙齦出血等癥狀。因此,應定期為患者進行口腔清潔,使用柔軟的牙刷和無酒精的漱口水,保持口腔清潔,這對于預防口腔潰瘍、避免感染具有實際作用。
肺癌放、化療后護理
鑒于放療和化療可能引發疲勞、肌肉無力等癥狀,在制定康復計劃時,必須充分考慮患者的實際情況。在康復初期,患者可選擇適度的有氧運動,如步行、騎自行車,以提升心肺功能;適量的力量訓練則有助于恢復肌肉力量。但需注意,運動過程中要避免過度疲勞和受傷。
患者需每3~6個月進行一次全面的定期隨訪,隨訪項目包括血常規檢查、影像學檢查等,以便及時監測病情及可能存在的并發癥。同時,要指導患者調整生活方式,如戒煙、限酒,保證合理休息,每天進行30分鐘左右的有氧運動等。若患者存在心理焦慮等不良傾向,需及時進行心理疏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