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腎功能衰竭患者而言,血液透析是一項至關重要的治療措施。在此過程中,動靜脈內瘺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就如同我們身體里的“生命通道”。同時,透析中的各種管路也需要精心維護,以下就為大家揭開血液透析護理中動靜脈內瘺“救命密碼”的神秘面紗。
動靜脈內瘺是借助手術將患者的靜脈與動脈聯結,構建一個血液流通充沛的血管通道。在血液透析中,透析裝置利用此血管通路,將患者體內的血液抽取出來,隨后通過透析器的過濾作用,清除其中的尿毒素及其他有害成分,再將干凈的血液輸回人體,從而替代腎臟的排泄功能, 維持生命運轉。
那么,動靜脈內瘺護理有哪些注意要點?
術后初期
術后短時間內,傷口可能會有少量滲血,這屬于正常現象,但如果滲血較多,敷料被血液浸透, 需及時告知醫護人員進行處理。同時,觀察傷口周圍皮膚有無紅腫、發熱等炎癥表現,若出現此類情況,可能提示傷口存在感染風險, 需進一步評估和處理。
術后應保持內瘺側肢體適當抬高,略高于心臟水平,這樣有利于促進靜脈血液回流,減輕肢體腫脹。避免內瘺側肢體長時間下垂或受壓,如不要在該側肢體測量血壓、抽血、輸液等,防止影響內瘺處的血液循環。
醫護人員會定時用聽診器聽
診內瘺處有無血管雜音,同時用手觸摸內瘺部位,感受有無震顫。患者和家屬也應在醫護人員指導下學會初步判斷,一般術后早期,內瘺震顫可能較為微弱, 隨著時間推移會逐漸增強。若發現震顫突然減弱或消失,或血管雜音異常,需立即通知醫生。
新瘺使用后
新瘺應用:前五次穿刺后, 醫療人員需先按壓20分鐘,再放松繃帶,繼續以繃帶輕柔壓迫穿刺點20~30分鐘,最終患者自行解開繃帶,仔細檢查內瘺是否存在震顫現象及是否有血液滲出。
繃帶應用: 內瘺開放并完成五次穿刺后,護士隨即固定繃帶,旨在維持內瘺無出血且血流暢通,同時確保可觸及搏動與震顫。20分鐘后,患者適度放松繃帶,再過30分鐘徹底解除,檢查穿刺部位滲血情況,若有滲血則需繼續按壓30~60分鐘。
清潔維護: 內瘺使用當天需確保針眼周邊衛生,為預防感染,穿刺點在24小時內避免接觸水分。
穿刺原則:應避免在同一位置重復穿刺,以減少血管狹窄或血管瘤風險。
術肢護理:重視術肢保暖, 避免受壓,確保瘺管功能不受影響。
藥膏護理:透析結束后4小時,可采用喜遼妥軟膏對內瘺進行涂抹。在最初的24小時內涂抹時應避開穿刺點,覆蓋整條內瘺區域;隨后,每日執行2~3次, 特別關注并涂抹于內瘺吻合口及穿刺點周邊區域。
日常護理
保持清潔: 每天用溫水清潔內瘺側肢體,避免用刺激性強的肥皂或清潔劑。清潔后輕輕擦干,防止水分殘留。洗澡時用保鮮膜包裹內瘺側肢體,避免接觸污水,防止感染。
管路保護:若患者在家中使用帶管透析,要注意保護好透析管路,避免管路扭曲、打折,不要自行拆卸或擺弄管路。洗澡時要注意避免水浸濕管路及穿刺部位,可以使用防水敷料覆蓋。
避免外傷: 無論是日常活動,還是從事家務勞動,都要時刻留意,防止內瘺側肢體碰撞桌椅等硬物。若不小心受傷,哪怕傷口較小,也應及時就醫處理, 防止感染或影響內瘺功能。
定期復查:按照醫生的囑咐定期到醫院進行復查,包括內瘺血管的超聲檢查等,以便及時了解內瘺的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同時,要將自己在家中觀察到的內瘺情況,如震顫、雜音等變化,詳細告知醫生。
希望患者和家屬能夠深刻認識到動靜脈內瘺護理的重要性, 將這些要點融入日常生活,認真對待每一個細節。醫患之間要彼此信任、緊密配合,以科學護理為基石,攜手為患者的健康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