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正確解讀心電圖,對各科室臨床醫師而言,是一項相當艱巨的任務。臨床經驗豐富的醫生而言,直接說出心電圖診斷結果輕而易舉,而對于普通患者而言,面對滿是線條的心電圖卻處于懵懂狀態,本文就心電圖特征進行精細講解,讓你秒懂心電圖。
心電圖(Electrocardiogram,通常簡稱為ECG或EKG)是一種評估心臟狀態的重要醫學檢查手段,專門用于監測和評估心臟電活動情況,可以為人們提供關于心臟健康狀況的重要信息,因此被稱為反映心臟健康的“晴雨表”。通過分析心電圖波形和時間間隔,醫生可以診斷出各種心臟疾病,如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肌缺血以及其他心臟功能異常等問題。
組成部分有3個
心電圖作為反映心臟電活動的重要工具,其各個組成部分蘊含著心臟不同生理階段的關鍵信息。
P波:P波代表心房的電刺激過程,反映心房收縮情況。在心電圖上,它通常呈現為一個幅度較小的正向波形,這一特征為醫生判斷心房電活動及心臟狀態提供了重要依據。
T波:T波代表心室恢復期的電活動,即心室復極過程。在心電圖中,它通常緊隨QRS復合體之后出現,表現為一個幅度相對較小的正向波形,是評估心室復極功能的重要指標。
QRS復合體:QRS復合體是心電圖里最為醒目的部分,它反映心室快速電刺激過程,即心室收縮。其典型特征是呈現為一個向上的尖峰,緊接著跟隨一個向下的尖峰,是判斷心室電活動的重要依據。
提供關鍵信息
心電圖是簡便且關鍵的心臟檢查法,憑借直觀波形記錄,為醫生提供心臟電活動關鍵信息,助力洞察心臟狀態。
心率和心律:心電圖作為心臟電活動的直觀記錄,能夠精準呈現心率數值與跳動節律的動態變化,其波形特征與時間間隔的異??擅翡J捕捉心律失常信號,為臨床診斷提供關鍵依據,助力精準識別心臟節律紊亂問題。
心室和心房大小:通過細致剖析心電圖波形的大小與持續時間等關鍵參數,能夠洞察心臟電活動的細微變化,這些量化指標可為判斷心臟整體結構及心室是否存在病理性擴張提供重要線索與診斷依據。
心臟供血情況:心梗發作時,心臟電活動出現異常,在心電圖上會呈現特殊波形改變。其中,ST段增高或下降是典型表現,醫生可通過這些變化快速識別心梗,為后續診斷和治療爭取寶貴時間。
以往的心臟問題:既往發生過心肌梗死或其他心臟疾病時,心臟電生理活動會出現不可逆改變,這些改變會在心電圖上形成特征性波形異?;螂娢黄?,成為可長期追蹤的病理印記,為臨床診斷提供關鍵線索。
不同狀態各有特點
心臟在不同生理及病理狀態下,其電活動會產生相應變化,這些變化會直觀地反映在心電圖上。
正常心電圖:P波規律現于心電圖,形態特征顯示激動源于竇房結,其在Ⅰ、Ⅱ等導聯直立,aVR導聯倒置,此為正常竇性心律。正常人竇性心律頻率有生理波動,靜息狀態下心率通常為每分鐘60~100次。
竇性心動過速:醫學上,成年人竇性心律若超100次/分鐘,即判定為竇性心動過速。此時, 心電圖上P~R間期、Q~T間期會相應縮短,偶見繼發ST段輕度壓低,且T波振幅也會有所降低。
竇性心動過緩:醫學上,正常心率范圍一般界定為每分鐘60~100次。若成年人竇性心律頻率低于每分鐘60次,便屬于異常狀況,這種情況在臨床上被明確稱作竇性心動過緩。
房性期前收縮:心電圖中若提前顯現一種形態異于正常P波的新P'波,同時QRS波形總體保持原有特征,但其與前后波群的時間間期(如P'~R 間期)出現明顯改變,則提示存在房性期前收縮等心律失常。
室性期前收縮: 心電圖中, 前期出現的QRS~T波陣面前無相關聯P波,QRS波群形態寬大畸形、時限多超0.12秒,T波方向與QRS主波相反,且多呈完全性代償間隔,期前收縮前后竇性P 波間距約為正常P間距2倍。
室性心動過速:心率140~200次/分鐘且節律稍不齊,QRS波群寬大畸形、持續超0.12秒;若出現P波且頻率低于QRS波、PR無相關性(房室分離),偶見心房激動或室性融合波可佐證。
心房顫動:心房顫動時,正常P波消失,被大小、形狀各異的顫動波(f波)取代,以V1導聯最為明顯。房顫波頻率達每分鐘350~600次,R~R 間期絕對不齊,不過QRS波平均寬度通常無明顯改變。
心室顫動:心電圖呈現異常特征,QRS~T波完全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頻率處于200~500 次/分鐘的低小波,這些低小波大小不等、分布極不均勻,提示心臟可能存在嚴重心律失常狀況。
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心動過速可分為房性和房室交界區相關型,因P波常難分辨,故統稱室上性心動過速(室上速)。此類型多突發突止,頻率160~250次/分鐘,節律快而齊,QRS形態通常正常,伴束支阻滯等時可呈寬QRS波。
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是嚴重心臟疾病,心電圖是診斷關鍵。典型表現為ST段抬高,一般在幾個相繼導聯呈帳篷狀,多提示急性心肌梗死;隨病情發展,心電圖上還會出現新Q波,這表明壞死心肌區電活動消失。
電解質失衡:人體電解質水平對心臟電活動影響顯著。高鉀血癥時,血液鉀水平過高,心電圖表現為T波增高、PR間期變長、QRS波群增寬;低鉀血癥時,血液鉀水平偏低,心電圖則顯示T波變平且伴有U波出現。
健康生活才有健康心臟
心臟疾病嚴重威脅著人們的健康與生命,而日常生活中的預防措施至關重要。
控制體重:預防心臟疾病,保持體重是關鍵,體重過重或肥胖會提升患病風險,BMI>25 者風險更高,還會致血壓等指數升高。控制體重需控制飲食,少卡路里、多蔬果,少油膩高熱量,并堅持每天30分鐘運動,如慢跑等。
戒煙戒酒:預防心臟疾病,戒煙戒酒為佳。抽煙致血管硬化、膽固醇升高,增加心臟病風險;飲酒使血壓上升,提升發病概率。戒煙可助血管復彈、降壓,減癌與支氣管炎風險;戒酒能降低肝臟疾病及肝硬化風險,有利于身體健康。
保持心態:生活中遇問題要保持良好心態, 理性對待,避免發脾氣或長期壓抑,減少情緒波動以降低心臟病風險。同時養成好習慣,每周運動3~5次、每次30分鐘左右,提升心臟機能,有效預防心臟疾病。
規律作息:培養良好作息習慣對身心與學習意義重大,能助日常更健康、防心臟疾病。要固定作息,學習休息準時,讓生活規律、效率提升;還要保證充足睡眠,它對身心極為重要,可讓我們精力充沛,利于身心健康。
積極治療:預防控制心臟疾病,先改變不良習慣,少煙酒、多運動,飲食也需留意。同時, 患者務必依據自身情況選藥,定期測血壓、血糖、血脂,以便準確判斷病情。
總之,掌握心電圖相關知識,能讓我們更了解心臟健康狀況。同時,日常積極踐行預防心臟疾病的措施,如保持合理體重、戒煙戒酒、心態平和、規律作息、積極治療誘發病癥等,對守護心臟健康意義重大,愿大家都能擁有健康“心”"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