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家長朋友們,在育兒過程中,孩子時不時喊肚子疼的情況想必不少家長都遇到過。孩子不僅腹痛,還食欲減退,夜間磨牙,帶孩子去做常規檢查,又常常難以確定具體病因。這時候,一種常被忽視的寄生蟲感染——蛔蟲病,就需要引起我們的高度警惕了。別看蛔蟲個頭小,它卻可能是兒童健康的重要威脅。
兒童反復性腹痛(RAP)家長務必重視,若孩子出現典型臍周疼痛,需警惕蛔蟲病。感染蛔蟲的孩子腹痛多為陣發性絞痛, 有晝夜節律性,夜間或進食后加重,影響睡眠與食欲,且臍周疼痛伴按壓疼痛部位等是特征表現。臨床常見患兒反復腹痛但檢查無異常,此時應優先考慮蛔蟲感染。部分地區該類病例中蛔蟲感染檢出率超30%,篩查時糞便顯微鏡與血清學檢測必不可少。
兒童易感染蛔蟲,主要與以下因素相關:一是兒童免疫系統未發育完善,對病原體抵抗力弱,難以抵御蛔蟲入侵;二是衛生意識欠缺,不懂正確自我保護,常將不潔物放入口中;三是手口接觸頻繁,玩耍時手上易沾染細菌與寄生蟲卵,不洗手就進食易感染?;紫x卵經污染食物、飲水、手指等進入消化道,環境衛生差的地區感染風險更高,像部分農村地區,水源、土壤受污染,孩子更易中招。
孩子感染蛔蟲后,身體會釋放多種“求救信號”。消化道方面,反復腹痛最為常見,多集中在肚臍周圍,孩子還可能食欲不振,明明吃得少卻總喊餓,這是因為蛔蟲在腸道“掠奪”營養, 影響消化,還可能伴有惡心、嘔吐、腹脹等不適。營養上,即便正常進食,孩子也可能因蛔蟲吸收營養而營養不良,出現貧血、消瘦、發育遲緩,身高體重落后于同齡人。神經上,孩子會睡眠不安、夜間磨牙、煩躁易怒,甚至注意力不集中,家長要及時帶孩子就醫。
蛔蟲病通常不危及生命,但若不及時治療,會嚴重影響孩子健康。長期營養不良會阻礙孩子生長發育,使其免疫力降低,更易患其他疾病。嚴重時,還可能引發腸梗阻、膽道蛔蟲、胰管蛔蟲等并發癥。腸梗阻會讓孩子出現劇烈腹痛、嘔吐、停止排便排氣等癥狀,需及時手術;膽道蛔蟲會致膽絞痛、黃疸,處理不當可能引發膽道感染、膽囊炎;胰管蛔蟲則可能誘發急性胰腺炎, 危及生命。
如果孩子不幸確診了蛔蟲病,應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進行規范治療,切勿自行用藥。醫生會根據患兒年齡、體重和感染程度等具體情況選擇適宜的驅蟲藥物?,F代驅蟲藥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規范治療一般一個療程即可達到理想效果。用藥期間需密切觀察患兒反應,如出現腹痛、惡心、發熱等不適癥狀, 應及時反饋給醫生,以便調整治療方案。同時,應改善環境衛生條件,培養孩子良好的衛生習慣,預防再次感染。
預防蛔蟲感染,家長需留意這些要點:一是培養孩子良好衛生習慣,教孩子掌握7步洗手法,養成飯前便后洗手習慣,防止臟手接觸口腔與食物,對學齡前兒童要耐心示范引導;二是定期消毒室內環境,孩子常接觸的玩具、文具等要常清洗消毒,床單被罩勤換且暴曬,保持室內通風;三是食材來源可靠,生熟分開處理,果蔬洗凈、食物充分加熱,避免生食,確保飲用水衛生。最后,建議每半年帶孩子體檢做相關檢查。
兒童蛔蟲病雖常見,但只要家長提高警惕,掌握相關知識, 做好預防、重視篩查,一旦確診在專業指導下規范治療,并注重后續衛生習慣養成,就能有效守護孩子健康,讓孩子遠離蛔蟲侵擾,快樂無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