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盛夏,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的校園內,一場以數智賦能高等教育為核心的變革正在悄然發生。同學們在人工智能“AI+X”大賽中,積極參與、踴躍實踐;科研新秀在首屆AI創新大賽中展露鋒芒,為社會民生助力;教師們帶領團隊在金融科技實驗室潛心鉆研,破解金融難題;專家學者們在“人工智能交叉創新發展論壇上”探討新技術的前沿進展和未來趨勢。近日,學校正在著力打造“駝靈”財經特色教育專用大模型,建立新的育人生態
從頂層設計到各學院協同發力,一場高質量教育改革正在這所財經高校再次起航,駛向智慧教育的廣闊海洋。一隅觀全,首經貿憑借著數智化改革探索,被評為北京市智慧校園示范校,并于5月獲評“第三屆全國文明校園”,跑出了AI賦能教育改革和人才培養的加速度。
智慧升級,推動教學模式新變革
課堂上,新技術正在改變著傳統的教學模式。在智慧教室中,多模態AI技術可以實現與師生同步,實時跟蹤學生關注度、課堂互動頻率、教師教學節奏不僅如此,利用智慧平臺,還能實現虛擬仿真實訓,讓學生在課堂上就可以完成從“學”到“練”的實踐閉環。不僅如此,應用最新的“智能體”,智慧教學系統可以自動生成程序代碼、調試工具和教學案例,甚至指導學生完成復雜項目的開發
細數學校推進數智賦能改革以來教室里的變化,首經貿管理工程學院教授劉經緯深有體會:“學生對這些變化反饋非常積極,選修課常常出現‘搶課’現象。”
2024年,在北京市教委指導下,市屬公辦學校首次開設“人工智能導論”通識課,在學校個性化設計部分,首經貿全新打造的AIGC智慧教學平臺,將國內一線通用大語言模型深度融入教育教學與管理的各環節、全過程。精心設計建設一批人工智能通識課示范班,用“硬核科技”為同學們帶來全新的學習體驗。
數智化轉型離不開“數智+”智慧教學生態體系建設。近年來,學校打造了智慧講授型教室、生成式人工智能教室等一批精品智慧教室,實現了全校147間教室的直錄播系統全覆蓋。探索性地建設掌控融合MAX巨幕教學艙,營造有質感有溫度的智慧教學生態體驗,全力助推學校人才培養提質增效。
2025年,學校正在以“駝靈”大模型為基座,構建AI教育教學生態圈。“駝靈”大模型集成DeepSeek、YouGPT等模型架構。首經貿教務處處長孫忠娟介紹:“大模型涵蓋了財經大數據庫、智慧財經課程及智能體、智慧財經AI 4 Value場景案例和大模型教學等工具,這些是首經貿數字化轉型的基礎工程,教師教學、學生學習、教學環境打造,都在大模型的加持下更加貼近數智財經人才培養的應用場景。”
2024年4月,學校作為首批理事單位加入了由科大訊飛聯合多所頭部高校發起成立的“星火高校聯盟”,積極探索大模型在高等教育教學改革中的應用場景。6月,學校申報的《AIGC賦能高水平研究型財經大學教學創新實踐》項目成功入選首批北京市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典型應用場景培育名單。
在北京市教學項目評選中,首經貿3個項目入選人工智能通識課“前沿拓展”模塊案例,并同時入選北京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創新項目,有效促進了人工智能高水平學科交叉資源共建共享。
首經貿黨委副書記、校長吳衛星說:“當前,首經貿已經進行了人才培養數智化轉型的豐富探索實踐,通過打造新育人理念和新育人生態,將學生培養成既擁有扎實理論基礎與專業技能,同時兼備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新時代經貿人才,成為推動國家和首都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
數智轉型,探索人才培養新路徑
打造智慧教學生態只是起點,關鍵在于如何進一步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在2023級會計學院數智化國際會計班的課堂上,青年教師王肇通過財務機器人的輔助,讓同學們近距離感受科技對專業的影響。“沒想到,我們需要幾個小時才能做完的工作,財務機器人僅僅用了幾秒鐘就完成了。”該班同學郭航毓感慨地說。
談及專業建設初衷,會計學院院長于鵬介紹:“在學校的大力推動下,我們根據社會對會計人才需求的變化,將該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設定為‘數智化+國際化+實踐性+職業認證’,讓同學們不僅能夠學習到前沿的會計知識和數智技術,還能通過實踐項目和企業合作,深入了解會計行業的實際運作。”
今年開始,學校錨定數智經貿場景,大力實施“專業煥新”計劃,在2025版人才培養方案修訂中全過程強化數智素養培育,開設了數智素養通識教育必修課模塊和“AI+”專業選修課模塊,形成了“通識+專業”的立體化數智素養培育機制,實現專業數智轉型全覆蓋,不斷完善學校創新型、復合型、應用型、國際化“三型一化”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體系。
“以數字經濟專業為例,我們通過開設數字經濟概論、數據分析、數字貨幣等特色課程,以及將編程語言、統計軟件的學習納入必修課程,讓學生更好地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經濟學院副院長蔣雪梅介紹。
在專業轉型基礎上,首經貿也在不斷優化專業布局,加強專業管理,大力推進“專業新生”計劃,構建“AI+復合型”專業矩陣。學校增設人工智能、數字經濟、金融科技等新興專業,并陸續增減了13個專業。2025年,學校獲批“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等4個雙學士學位項目,并以未來產業、國家重大戰略和基礎學科為重點方向,開設25個數智化微專業。其中,數字碳管理、ESG投資與管理、數字金融都深受歡迎。
為配合數智化轉型,學校精心打造了12門經貿烙印精品線上課程,44門課程上線國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臺,優質線上“金課群”不斷擴充。每年開展面向教師群體的課程、教材和教學改革立項,充實教師隊伍數智化轉型資源。
學校還積極探索產教融合的新模式,加強校校、校地、校企合作。如開設全國首所財經類高校“量子計算+金融”課程,利用華為?騰AI服務器開設“智能金融芯片與算法設計”課程等,并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京東集團、門頭溝區政府、密云區政府等簽署合作協議,加強資源互融互通,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數字引領,激發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學科建設決定了人才培養的方向和特色,首經貿緊跟時代步伐,實施學科建設質量提升“突破工程”,加大對優勢和特色學科的支持力度,把數字經濟作為學科發展的重要方向,積極布局謀劃。
2025年,學校人工智能專業、琢玉書院開始招生,數字經濟專碩、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和理論經濟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審計專業博士學位授權點獲批設立,豐富了學校的學科體系,更為培養適應數字經濟時代需求的高素質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
學校還啟動了與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聯合培養數字經濟工作站博士后項目。在平臺支持下,學校成立數字經濟系、金融科技系,推進數字經濟教材編寫工作,開設交叉學科課程,建立數字經濟專業實踐基地,組建數字經濟學生科研社團,建立起交叉學科多層次、全覆蓋的培養模式。這些舉措的實施,使首經貿在數字經濟領域的人才培養體系更加完善,培養層次更加豐富。
隨著首經貿北京數字經濟發展研究院正式揭牌,標志著學校在數字經濟領域邁出了堅實一步。研究院以承擔數字經濟交叉學科平臺建設為使命,打破學院、學科界限,優化重組資源。7月4日,由首經貿和清華大學作為共同發起單位,聯合全國數字經濟領域高校、科研機構及企業共同成立“中國數字經濟聯盟”,不僅構建“政府引導場景開放—企業需求驅動課題—高校院所理論轉化”的完整閉環,還能夠針對數據安全、國際熱點等突發情況,在48小時內形成建議報告,為國家數字經濟重大發展戰略實施和北京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建設提供堅實智力支撐。
“我們要繼續堅持黨建引領,不斷優化學科布局,以數字經濟賦能學校高質量發展。”首經貿黨委書記王文舉的話語鏗鏘有力。
從課堂上的智慧教學,到人才培養的數智化轉型,再到數字引領下的高質量發展,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正以堅定的步伐走在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推進教育數字化發展的道路上。
(張佳寧,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黨委宣傳部教師)
責任編輯:周瑩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