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印刷革命到互聯網技術革命,再到人工智能(AI)浪潮的來襲,技術發展給高等教育帶來新形式、新方法、新樣態。深圳大學“大模型技術與開發”專業選修課,為學生量身打造了一個集理論學習、實踐操作與創新思維于一體的綜合培養體系,通過項目驅動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熟練掌握大模型的使用與開發技能,助力學生在就業市場上實現“彎道超車”;浙江大學以AI重構教育生態,通過AI助教、案例創新、技能培養與探究式學習四大路徑深化教學改革,將技術賦能落地轉化為教育教學新的增量;中山大學“遇見人工智能”通識課,以學科交叉為內核,用動畫、案例等拆解AI原理,借互動反饋平衡教學深淺,讓文科生敢學能學、理工科學生啟智;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研發的國內首個醫學教育“多模態智能導師”輔助教學系統,實現了教育從平面圖譜到立體認知、從被動接受到智能交互的范式革新,讓“口袋里的解剖老師”成為醫學生的隨身良伴;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將AI注入人才培養全鏈條,為首都乃至全國經濟社會發展培育兼具“財經底蘊”與“數智鋒芒”的新時代答卷人近年來,全國眾多高校積極推動AI對高等教育賦能重塑,涌現諸多特色亮點。在這些創新課堂上,學生不再是單純的學習者,而是創新的主導者;AI不再是單純的工具,而與人文情懷溫暖擁抱;理論學習不再局限于課堂,而與實踐碰撞,激發更多創新智慧。
建設教育強國,龍頭是高等教育。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深入實施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在技術與社會的雙重變革浪潮中,高校人才培養如何回應時代的挑戰?傳統大學的定位如何從知識型向賦能型轉變?本期繼續聚焦AI賦能教育教學改革話題,展現高校推出AI通識課、通識教材、AI+專業教育應用場景典型案例等生動實踐,共同探討如何讓AI在教育強國建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責任編輯:丁莉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