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4年9月,暨南大學開設振鐸班,旨在紀念學校曾經的文學院院長鄭振鐸先生。振鐸班通過全校選拔的方式招生,每屆規模20人,以文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為牽頭專業,歷史學、哲學、新聞傳播學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四個專業為依托專業,致力于培養鄭振鐸式的中國語言文學學術名家、人文精英和文明使者。2025年開始,振鐸班通過高考直接招生。
舞臺燈光漸入幽微,謝幕旋律輕揚流淌。“愿你們永遠向著光明的所在,進前!進前!”銀屏上的箴言緩緩淡去,禮堂內聲浪翻涌,掌聲在梁柱間起伏回蕩,經久不息。
自暨南大學大師劇《振鐸》首演以來,暨南先師們的諄諄教誨縈繞耳畔,令人難以忘懷。觀演過程中,當看到鄭振鐸先生被特務拷問卻始終挺直脊梁、為搶救國寶文獻而四處奔波的場景時,不少觀眾為之動容、眼眶濕潤。正如劇中臺詞所言:“文化血脈不斷,民族精神永存!”這場穿越80余年的精神對話,讓我們深刻認識到賡續中華文脈、傳承愛國主義精神的重要意義。
《振鐸》不僅是一部話劇,更是一堂鮮活的校史育人課堂。暨南大學以該劇為依托,持續打造有深度、有思想、有溫度的育人品牌,讓暨南精神在新時代煥發出蓬勃生機。
木鐸金聲 永不落幕
“鐸,能警醒民眾。不在于其質地,而在于其發出的聲音。”
走出劇場,再次經過檢票處“最后一課”經典場景區,看到布景裝置中暨南大學原文學院院長鄭振鐸先生挺拔的身姿,我恍然懂得了“木鐸金聲,久久不息”的深刻內涵。
2024年,為慶祝暨南大學建校118周年,原創大師劇《振鐸》在暨南園禮堂上演。方寸舞臺間,觀眾仿佛置身于抗日戰爭的硝煙中:鄭振鐸無懼日寇的鐵蹄,帶領暨大師生輾轉遷校;秘密成立“文獻保存同志會”,搶救了大量在日寇入侵之后流散的古籍善本。
“史在他邦,文歸海外,奇恥大辱,百世莫滌!”鄭振鐸深知文化血脈乃民族立身之根本,堅決不容許祖國文化被別有用心之人掌控。他痛心地高呼:“我們不能讓后人因失乳而淚水盈盈!”透過舞臺上流轉的光影,我們看到了鄭振鐸先生為保護文獻而艱苦交涉、傾注心血的模樣:“為了保全這些費盡心力搜羅訪求而來的民族文獻,又有四個年頭,我東躲西避,離開了家,蟄居在友人們的家里,慶吊不問,與人幾乎不相往來。”
“最后一課”的場景最令人動容。那天,日寇的轟炸擋不住暨大師生們齊聚課堂。“不要傷感,不要悲哀。”鄭振鐸面向著光明的所在,立于三尺講壇旁,鄭重道出對同學們的囑托。那一幕令人深感震撼,我們仿佛就是他講壇之下的學生,進入與鄭振鐸先生同悲喜、共命運的心境。
演出最后,在掌聲雷動中,禮堂里亮起點點手機燈光,恰似萬千星火,也象征著愛國主義精神的代代相傳。
鐸聲永振 萬古回響
作為第一屆振鐸拔尖班的學子,我常感到榮幸,卻也有一絲惶恐。
鄭振鐸先生作為暨大文學院的第一任院長,不僅是課堂上的“聽鐘人”,更是中華文脈的“守夜人”。在日軍鐵蹄迫近時,他堅持上完“最后一課”,烽火中他冒死搶救散佚古籍,凜然面對敵人的審問,為護中華文脈而守孤島之燈。鄭振鐸先生一身文人風骨便是對暨南大先生最好的詮釋。
振鐸拔尖班為紀念振鐸先生而命名,以文脈相續,期薪火相傳。在學校舉辦的“振鐸大講堂”上,每一位振鐸學子都以嚴謹的態度虛心求學,從校史展館到南海神廟,從“書跡文獻”到“生如夏花”,北京、上海、福建、廣州每一位遠道而來的學者都傾情相授,一頁頁紙上記錄著振鐸學子的心聲,一次次提問間蘊藏著文脈相承的希望。暨南大先生不只在昨日之歷史中,更在今日之學子的身邊,他們以自身風骨教給我們人生的道理。內不愧心,外不負俗,這是中國古代文學史老師徐國榮送給我們的箴言。穿梭在中華文明的歷史長河中,我們學到的不僅是知識,更是代代風流名士身上所蘊含的精神。人生在世,當有自我追求,不囿于世俗,不困于功利,中文系學者身上虛懷若竹、清氣若蘭的氣質感染著每一位振鐸學子。
暨南薪火 弦歌不輟
大師劇《振鐸》的幕布緩緩落下,但劇中大先生的音容笑貌仍在觀眾的腦海中縈繞。舞臺上演繹的那些崢嶸歲月,不僅是藝術的呈現,更像是一把鑰匙,悄然打開了我們探尋暨南校史之門。
回望1906年,在南京薛家巷,暨南學堂以“宏教澤而系僑情”為初心破土而生。清末民初,學堂為僑胞子女點亮知識燈塔;抗戰烽火中,師生們攜帶書籍南遷,在福建建陽的油燈下堅守課堂。這份弦歌不輟的堅韌,與劇中先生們輾轉奔波卻始終堅持辦學的情節遙相呼應。步入新時代,在習近平總書記“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到五洲四海”的勉勵下,暨南大學扎根灣區培育國際化人才,成為面向世界傳播中華文化的重要平臺。每一次校址變遷,都是暨南人以教育為舟,載著文化傳承使命破浪前行的見證。
暨南園里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承載著暨南大先生的精神印記。其中,有在顛沛流離中仍堅持授課的學者,有投身科研創新的教育家,他們用行動詮釋著暨南人“心懷家國、兼濟天下”的精神內核。這精神如永不熄滅的燈塔,照亮暨南學子前行的道路。
學習校史,不僅是對過往的追溯,更是對未來的啟迪。我們深刻領悟到,經由百年辦學實踐沉淀而來的“忠信篤敬、知行合一、自強不息、和而不同”之暨南精神,始終在潛移默化中浸潤著每一位學子的心靈,激勵我們以開闊的視野擁抱世界,以深厚的家國情懷擔當使命。作為新時代暨南人,我們將傳承校史中的精神力量,在時代浪潮中書寫屬于我們的奮斗篇章。
從觀看《振鐸》大師劇到重游校史館追溯探索,從暨南先師們的感召激勵到身邊暨南大先生的溫暖支持,振鐸故事已然熔鑄成為暨南精神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浸潤到學習生活的每個角落。現在我們可以驕傲地宣告:我是暨南人——既是歷史長河中千萬個“我”的精神延續,更是以獨特生命姿態踐行暨南精神的鮮活個體。讓我們以振鐸為號,像鄭振鐸先生般執卷育人,如暨南先師般跨越重洋播撒文明火種,共書暨南新的榮光!
(作者均為暨南大學文學院振鐸拔尖班本科生;指導老師:曾詣,暨南大學文學院講師)
責任編輯:鐘鑫